?

四平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發展的思考

2023-11-02 10:13柳銘鈺
成才之路 2023年30期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理想信念

柳銘鈺

摘要:紅色文化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給學生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在革命斗爭時期積累下來的精神血脈,是引領學生走向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內生動力。四平市有著悠久的紅色文化底蘊,“四戰四平”的革命歷史名震中外,革命先烈的紅色故事在這里久久傳唱。將四平紅色文化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能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協同效應,在給四平紅色文化資源注入新內涵的同時,更能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新的動能。

關鍵詞:四平紅色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革命先烈;理想信念;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6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0-001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媒體時代吉林省紅色文化宣傳機制研究”(編號:2020W13)研究成果

一直以來,紅色文化都支撐著無數中華兒女在困頓逆境中直面挑戰、迎難而上、突出重圍,不斷奪取新的偉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非常重視,他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1]。紅色文化集思想政治引領、經濟產業開發、文化精神傳播等價值與功能為一體,是最難得的稀缺資源和不可再生的精神資源,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教材。因此,加強紅色文化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順應社會發展和歷史變革的應有之義。

1.紅色文化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說,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突出,若不“對癥下藥”,很難讓他們形成對紅色文化的興趣,更難以讓他們對紅色文化持續關注。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與鼓勵下,文藝領域誕生了一系列講述紅色故事、弘揚紅色精神的優秀紅色經典作品,如《長津湖之水門橋》講述了戰爭年代先輩們以血鑄城的悲壯與英勇,《大江大河》《人世間》向人們描繪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中華兒女艱苦奮斗、勇攀高峰的時代畫卷。這些優秀作品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影視劇的形式講述了生動的紅色故事,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口味。這樣的紅色文化無疑能夠引發大學生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盵2]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逐漸積累、沉淀下來的產物,具有豐富的革命精神內涵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土地上的生動實踐。從“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長征精神”到“我是黨員,我先上”的“抗疫精神”,從之前的脫貧攻堅到如今的鄉村振興,紅色文化一直發揮著重要的思想引領作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學校里,都涌現出一批主動請纓到疫情防控第一線沖鋒陷陣的“00后”。這些學生面對未知的潛在風險,挺身而出、勇擔大任,這種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紅色文化的內涵之一,是紅色文化在抗疫時期的生動體現。因此,高校要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把握好紅色基因內涵、傳承好紅色文化精神,將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幫助新時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使他們形成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品格。

2.四平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宣告抗日戰爭畫上了句號。但緊接著,國民黨單方面撕毀合作協議,意圖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果實。因四平市所處的地理位置是重要的軍事陣地和交通樞紐,這座只有幾萬人口的城市被國民黨軍隊強占了。1946年3月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與國民黨軍隊在四平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膠著鏖戰。四戰四平的激烈戰況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就此拉開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序幕,為東北乃至全中國的解放奠定了勝利的基礎。經過四次激烈的交鋒,人民解放軍隊以傷亡4萬多人的代價最終換來了四平的解放。四平市也因此得名“英雄城”,這是四平紅色文化的起源。

目前,這片土地上還保存著不少紅色文化資源。四平紅色文化資源由有形、無形兩種文化資源形態構成。有形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是四平市內的各種紀念場館、戰爭遺跡遺址等。有代表抗日時期的四洮鐵路附屬建筑群、李紅光故居等,還有反映解放戰爭時期的塔子山戰斗遺址等大量遺址遺跡及紀念類設施。四平戰役紀念館、四平市烈士紀念塔,也早已成為四平市的地標性建筑,默默講述著先輩們的革命故事,記錄著紅色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的傳承與發展。無形的紅色文化資源則是指革命人物及其后人的經歷感悟,百余部歌曲、詩詞、戲劇、舞蹈、書籍等文化創作成果?!巴馕陜然紨_神州,何時旭光照人間?”這是革命烈士遼吉縱隊獨立一師師長馬仁興的遺作[3],這句詩記錄的是艱苦卓絕的斗爭史,講述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戰爭的硝煙已經散盡,但那段崢嶸歲月讓人難以忘記,馳騁縱橫的革命氣息直到現在仍然激勵著四平人民不斷奮斗、不斷拼搏。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是四平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深刻體現。四戰四平的紅色文化,蘊含著黨在前進道路上不畏困難和挑戰、不斷奪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有著獨特的育人功能。

1.四平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夠

四平市幅員1.03萬平方千米,現有208.6萬人口。在這座“英雄城”里,絕大多數人都了解四平市的紅色文化資源。四平市的各大中小學校堅持在每年的清明節組織學生開展四平市革命烈士紀念塔掃墓等紅色紀念活動。四平戰役紀念館也堅持長期對外開放,接待各單位同志和市內外游客到館參觀學習。在“英雄城”的光輝照耀下,四平紅色文化資源的知名度較高。但在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四平市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

在開發建設方面,目前四平市內一些革命遺跡遺址的文化挖掘力度尚不夠深入,資源開發的程度也不夠強。四平市多數的紅色文化資源依然在采用最簡單、最原始的介紹手段,即展柜展示和圖文介紹。即使有專業講解人員,講述的內容也多是照本宣科,其背后歷史故事和精神文化內涵沒有得到深度挖掘。還有部分紅色文化遺跡遺址在施工中途停滯,整體拖慢了完工進度。在資源整合方面,紅色文化資源自身缺乏脈絡化規劃,也沒有與其他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有效的融合。比如,四平市二龍湖風景區、伊通滿族民俗館等文化資源,因地理位置分布、規模布局等原因,沒有與四平市的其他紅色文化資源結合,長期處在“各自為政”、獨立經營的狀態[4]。在宣傳普及方面,形式還比較單一,效果不甚明顯。在宣傳形式上,長期以來主要采用紅色文化游、集體參觀等形式進行紅色文化的傳播,講述四平紅色故事的影視作品或文學創作則較少,詩歌舞劇等創作形式更是稀缺。同時,新媒體設備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大部分場館雖然采用了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運營手段,但是缺少專人維護,網站和公眾號的內容不夠豐富,更新也不夠及時,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義,沒有達到應有的宣傳效果。

2.部分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不足

從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走進中國,到21世紀初期網購、網絡游戲和網絡社交的蓬勃發展,再到如今進入全媒體時代,互聯網對人類生產生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代大學生幾乎都是“00后”,他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紅利期,成長在一個“吃穿不愁”的溫飽家庭。這樣的群體從小就有著接觸網絡的基本條件,網絡的傳播性讓他們在接受著唐詩宋詞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有時也被一些外國文化所影響[5]。在各種各樣的文化熏陶下長大的少部分“00后”,有時對西式文化有著較強的接受度,反而漸漸淡化我國的一些傳統文化和節日習俗。這不僅僅是網絡的影響,單一的課堂教學、乏味的文字教材等也使少數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度和認同感有所不足。對比更加新奇的網絡文化,一些學生很難將注意力放在紅色文化上面,這也導致其思想精神風貌與紅色文化的內涵無法完全貼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瓶頸。

1.盤活四平紅色文化資源,探索新方向

(1)政府及文化旅游部門應組織牽頭,對四平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總體規劃、合理布局。要組建專業化的研究人才隊伍,劃撥文化資源專項資金,全面摸清紅色文化資源現狀,做好四平紅色文化的頂層設計[6]。要根據地理位置分布、歷史文化背景等實際情況,加強對各時期革命遺址遺跡、革命紀念文物、文獻檔案史料等紅色文化資源的搜集與開發,指派專人對革命烈士及其親屬的口述資料進行系統性的還原整理。在此基礎上,按照“串點成線”的原則,對全市各類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分級、分類整合,打破現有文化資源“單打獨斗”的單線作戰現狀,讓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形成統一局面。同時,還要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其他優秀文化資源相結合,把紅色文化資源與生態保護、生態旅游、滿族文化游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四平市特色文化環線,打造“紅色文化+”的全方位產業鏈,增強四平紅色文化資源與區域文化之間的協同性,提高四平紅色文化自身的融合度[7]。比如,國家4A級風景區葉赫那拉城,既是滿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曾經戰斗過的土地,若能將滿族文化與紅色文化結合在一起,一定能盤活這一紅色文化資源,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

(2)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不應局限于文旅產業的開發,還可以創新紅色文化資源傳播發展的新途徑,努力探索文化、教育、經濟協作機制。一是從高校吸納一批相關專業的優質人才,建設一支專業化的研究團隊,定期進行集中分析和研討,將四平市的紅色故事、紅色歷史轉化成多種形式的文化成果。二是組建大學生志愿者隊伍,吸收各學院各專業的優秀有志青年加入,充分給予他們發揮專業特長的機會和平臺,組建小語種講解翻譯、網站建設運營、紅色歌舞劇編排、社會團體宣傳等多個職能隊伍,讓大學生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參與到四平紅色文化的傳播中。還可以借助大學生們網上沖浪的資深經驗,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提高四平紅色文化在網絡上的宣傳力度和知名度。三是要盡力探索從政企雙方的合作向政府、企業、高校三者之間產學研深度合作的方向延伸,進而延長四平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傳播鏈條,形成四平紅色文化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2.拓寬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打開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盵8]紅色文化就扮演著這樣一個精神支柱的靈魂角色,對人的精神世界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滋養作用。四平紅色文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高校應利用好這一生動教材,積極探索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路徑。

一是要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戰略”面積,在課余活動中突出四平紅色文化的內涵。比如,組織學生到四平戰役紀念館、塔子山等紅色文化基地參觀游覽等。二是緊跟全媒體時代潮流,提升新鮮感。新時代,大學生不再滿足于簡簡單單的圖像、視頻、音頻資料,直接互動的直播連麥、拉風的無人機航拍、清晰實拍的全景VR等新技術新手段的出現,對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發展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技術要求。高校應充分把握這一機會,從技術、人才、載體等方面全方位考慮,靈活運用各類現代媒體手段,將四平紅色文化搬至新媒體平臺,消除新時代大學生與紅色文化在時間、空間上的距離感。三是要深入對接教育教學,提高融入感。一方面,高校要將四平紅色文化編入大學教材,把四戰四平的革命歷史和馬仁興等英雄烈士的英勇事跡形成文字、圖片甚至是短片形式的教學材料,運用真實歷史史料和典型事例來實現四平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與大學課堂的進一步融合,從而對新時代大學生產生更為直觀的影響,讓四平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精神能量真正入腦入心。另一方面,高校要深入摸清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現狀,在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適當滲透四平地域紅色文化,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奔t色文化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是中華民族革命奮斗精神的優秀載體。高校讓新時代大學生接受紅色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學習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對其有著增強智慧、滋養精神的促進作用。如今,四平市有四平戰役紀念館和四平烈士陵園兩大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是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第26條線路(四平—吉林—敦化—延吉—白山—臨江—通化—集安)的第一站[9]。在這樣的東風下,高校更應秉承“傳承紅色精神”和“立德樹人”兩個信念,依托四平市優秀紅色文化資源,講好四平紅色故事,做好四平紅色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任靖宇,鄭士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機制和實現路徑———從西柏坡精神教育的視角[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2,24(05):57-60+124.

[2]賀詩琪,唐昌維.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2(08):102-104.

[3]張煜.新媒體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化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22.

[4]呼和.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歷史教育的內在關聯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0):115-116+121.

[5]周文軍,李怡萱,趙爽.吉林抗聯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04):96-98.

[6]張姍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研習陣地建設探索———以許昌學院文史與傳媒學院《新時代》學習報為例[J].時代報告,2022(07): 143-145.

[7]李易原,李威燃.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0(06):91-92.

[8]蔡運花,彭軍.試論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5):27+29.

[9]詹巧霞.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6):18-20.

Reflection o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ping Red Cul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Mingy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left by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ies to students, a spiritual bloodline accumulat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and a powerful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that leads students toward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Siping city has a long red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Four Wars in Siping" is well-known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e red stories of revolutionary martyrs have been passed down here for a long time. Combining Siping red culture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can achieve a synergistic effect of "one plus one greater than two". While injecting new connotations into Siping red culture resources, it can also generate new momentu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Siping red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revolutionary martyrs; ideal belief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靈魂”
詮釋理想信念的寫作追求
堅定理想信念 錘煉優良作風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增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