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開州區農業綠色轉型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3-11-03 17:02熊萬山張利郭登峰陳守燕劉念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綠色發展對策建議農業

熊萬山 張利 郭登峰 陳守燕 劉念

摘 要 開州區作為重慶市第二批獲批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的區縣,自2020年開始實施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以來,在農業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綠色產業更加興旺,綠色產品更加豐富,綠色設施更加完善,綠色環境更加宜居,綠色機制更加健全。目前還存在農業綠色轉型尚需加強、農業綠色制度尚未健全、農業生態價值轉化成效不足等問題。立足于開州區實際,從農業綠色轉型、綠色制度創新、生態價值轉化等角度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業;綠色發展;對策建議;重慶市開州區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5.051

農業綠色發展是針對我國農業發展階段和資源環境約束做出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綠色發展,2016年啟動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創建工作,2017年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國農業綠色發展進入新階段。近年來,重慶市開州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全力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2019年獲批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2021年區第十五次黨代會將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納入“一極兩大三區”現代化開州建設目標,全區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同時,在鄉村振興、碳達峰碳中和等戰略要求和時代背景下,開州區農業綠色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必須正視發展中的短板問題,探索有效路徑,提速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1? 現狀

開州區自2020年開始實施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以來,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聚焦重點、聚集資源、聚合力量,全域全鏈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88億元,居重慶市第5位、渝東北第2位,三年平均增速5.4%,人均可支配收入18 069元,三年平均增速9.8%,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17∶1。

1.1? 綠色產業更加興旺

優化“一環兩區”產業空間布局,初步構建“5+N”綠色產業體系(見表1),現代特色山地高效產業突破8.67萬hm2,全區50%以上鄉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格局,培育年綜合產值超10億元的農業全產業鏈7條,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值分別達到149.87億元、4.53億元、35.8億元。

1.2? 綠色產品更加豐富

構建形成以“開味開州”區域公用品牌為龍頭,“開縣春橙”“開州木香”“開州再生稻”“開州冷水魚”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支撐,“開州香腸”“紫水豆干”“南門紅糖”等企業產品品牌為主體的“1+4+N”農產品品牌體系,“開縣春橙”“開縣錦橙”品牌價值分別達到25.66億元、9.76億元。建成標準化綠色示范場21個,累計認證市級以上品牌農產品228個,主要農產品“兩品一標”認證率達到40%,認證面積1.22萬hm2、產量17.02萬t(見表2),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1.3? 綠色設施更加完善

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4.43萬hm2。撂荒地核查全面完成,可復耕復種1 033 hm2,全部實現復耕復種。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68萬hm2、宜機化改造0.11萬hm2、“千年良田”試點0.06 hm2。有效灌溉面積2.86萬hm2,年節水量達4 876萬m3。耕地質量綜合等級提高到5.08級。

1.4? 綠色環境更加宜居

全區森林覆蓋率55.9%,轄區流域水質總體保持Ⅲ類,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26.7%?;?、農藥2020—2021年兩年平均減幅分別為1.36%、1.77%(見表3),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93%,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41%以上。20頭以上生豬當量的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秸稈綜合利用率90.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5%以上,廢棄農膜回收率87.7%以上。

1.5? 綠色機制更加健全

農業綠色發展政策框架體系初步形成。搭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14個,打造智慧示范基地10個,形成農業大數據“資源一張圖”框架,建成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固定觀測試驗站,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農村“三變”改革擴面至137個行政村,14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為全國典型案例。創新推出“惠農e貸-生豬貸”“創投資金”“農擔貸”“農戶·誠信貸”等金融產品,落實貸款貼息1 800余萬元,涉農貸款余額174.4億元。

2? 存在的問題

盡管開州區在農業綠色發展上取得較好成效,但離全國重慶市水平仍然有一定差距,在農業綠色轉型、綠色制度創新、生態價值轉化等方面還需繼續加強完善。

2.1? 農業綠色轉型尚需加強

1)農業綠色生產能力不足。良種、良法、良機推廣力度不夠,雖然在主要農產品良種率達100%,但在特色農產品上良種覆蓋率遠低于全國水平,農機裝備明顯不足,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僅為45%。標準化生產與全國農業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農產品加工水平不高。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55家,缺乏產值上10億級企業,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僅為1.09∶1,低于重慶市平均和全國平均水平。3)綠色農產品供給不夠。綠色農產品產量僅占農產品總產量8.54%,“兩品一標”認證農產品數量處于重慶市中下水平(江津239個、合川150個、萬州119個),難以滿足差異化的市場需求。

2.2? 農業綠色制度尚未健全

1)面源污染防控機制仍需完善。雖然開州區農藥、化肥施用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但總體用量依然較大、利用率偏低,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93%,低于重慶市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開州區作為全國生豬養殖大區,畜禽糞便、污水、惡臭等養殖廢棄物產生量大,畜禽糞污處理能力仍需提高。

2)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機制還未建立。在農業生產全過程節約管理、降低農業資源利用強度上還有待提升。全區高標準農田占比41.2%,低于重慶市44.7%水平。有設計灌溉任務的水庫172座,設計有效灌面2.24萬hm2,實際只有113座水庫發揮灌溉效益,保證灌溉面積0.80萬hm2,不足35%。秸稈綜合利用率90.5%,地膜回收率87.7%,廢棄物回收利用還有較大空間。3)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還不完善。開州區農產品追溯水平不高,納入重慶市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的經營主體不足0.5%,農產品生產的生態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市場流通、加工儲藏、檢驗檢測、不合格農產品召回等追溯體系尚未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農業綠色產品激勵政策、約束措施。4)綠色發展機制還不健全。綠色生態政策激勵機制還不完善,與農業綠色發展相適應的考核機制還不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尚未形成。

2.3? 農業生態價值轉化成效不足

1)生態農產品價值實現困難。春橙、再生稻、木香、香腸、冷水魚等產品名聲在外,但形成的品牌多而不強、雜而不優,著名商標屈指可數,優質產品難以與市場形成高效對接?!伴_縣春橙”品牌價值遠低于奉節臍橙(182.8億元)、涪陵榨菜(147.32億元)?!伴_州木香”“開州再生稻”等品牌溢價效應未充分顯現,品牌議價能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2)生態旅游開發深度不夠。目前開州區生態旅游資源開發處于低水平,僅停留于環漢豐湖地區、竹溪、溫泉等少數鄉鎮,對位于東里片區等地的優質生態資源缺乏開發?,F有的旅游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多數停留于對自然資源的直接利用,對當地鄉村文化內涵挖掘不足,景點資源開發缺乏創意、大同小異、生命周期短。鄉鎮社村參與生態旅游開發程度低,對當地居民收入拉動力度小。3)生態碳匯能力薄弱。因傳統生產觀念的影響加上農村固碳減排、節能減排技術缺乏,目前開州區未能發揮應有的生態優勢,相關的激勵措施尚未健全,區域生態碳匯能力相對落后,還處于綠色低碳發展路徑的探索階段。4)生態文創產業起步較晚。目前開州區生態文創產業處于摸索階段,面臨著發展思路不清晰,產業規模小,專業人才缺乏,文創產業研發力量弱小等諸多問題。

3? 對策建議

3.1? 打造綠色低碳鏈條,建設農業綠色轉型試驗地

1)推行綠色生產。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持續推進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加強本土遺傳資源保護,加快柑橘、道地中藥材、優質糧油等良種繁育及新品種區域試驗示范,推進茶葉、油橄欖、冷水魚等特色品種創新。修訂完善優質糧油、特色水果、綠色蔬菜、道地中藥材等地方標準,提速打造“三園兩場”標準化示范基地。鼓勵支持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引進,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提高適合丘陵山區的綠色農機裝備水平。加快建設市級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區、國家油菜產業綠色革命科技示范縣。2)強化綠色加工。著力打造“一主兩輔”農業產業發展體系,重點推動預制菜、橙汁、香腸、臘肉、冷水魚精深加工。創建市級百億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大力培育鏈主企業,促進天致藥業等農產品加工企業上規上市,推動農產品加工業上規模提能級。3)做暢綠色循環。實施農村商貿流通“六大行動”,加快農村快遞物流網點布局,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農村延伸。適時新建或改造鄉鎮農貿市場,完善農貿市場服務功能。推廣農產品綠色電商模式,創新農產品冷鏈共同配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經營模式,降低流通成本及資源損耗。4)倡導綠色消費。健全綠色農產品標準體系,加強“兩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管理,深入推進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進一步推廣運用農產品追溯體系,提高綠色農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不斷增加綠色有機優質農產品供給。推動批發市場、超市、電商設立綠色農產品銷售專區專館專柜,引導企業和居民采購消費綠色農產品。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3.2? 探索綠色發展機制,建設綠色制度創新標桿地

1)完善面源污染防控機制。以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為重點,鎖定高用量區域、產業和主體,集成推廣測土配方、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綠色投入品等施肥技術,開展農藥使用安全風險評估,引導建立一批海藻肥、電解水等綠色投入品示范基地。嚴格“三區”劃定及管理,持續實施“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區推進項目”,推廣“魚菜共生+尾水治理”等尾水治理模式,建設糞肥還田利用種養結合基地。2)建立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機制。全方位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宜機化改造,積極爭取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統籌規劃庫、塘、池、渠、田間“五位一體”大水網體系,持續推進灌區建設,有效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堅持以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回收利用。3)建立全程追溯機制。鞏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果,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黑名單”、不合格農產品召回等評價體系,推行農產品產地準出、質量可追溯制度。4)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建立農業綠色發展穩定投入機制,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補貼制度。出臺農業負面清單等約束措施,依法查處浪費水資源、過量使用農業投入品、污染農業環境等行為。

3.3? 發展綠色美麗經濟,建設生態價值轉化新高地

1)促進生態農產品價值轉換。建立優質農產品品質評價體系,提升農產品生產和加工標準化水平,確保農產品品質優良。強化品牌整合,構建農業品牌地方標準體系,培育品牌創建主體,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重視品牌塑造,深入挖掘品牌內涵,強化品牌推廣營銷,提升品牌影響力,提高生態農產品溢價。2)深挖生態旅游發展潛力。充分利用東里片區等地的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綠色康養等產業,深度發掘當地鄉村文化內涵,創新旅游景點建設,積極打造多元化的生態旅游產品,加快農文旅深度融合。提高鄉鎮社村參與生態旅游開發程度,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完善收益分配制度,拓寬當地居民收入渠道。3)提升生態碳匯能力。探索開發茶園、果園、沼氣、農田等農業碳匯項目,促進農業綠色低碳生產轉化為碳匯交易產品。鼓勵支持企業參與農田碳匯交易。積極推進“碳中和新鄉村”建設試點。四是加快生態文創產業發展。充分利用開州區生態文化資源的優勢和特點,創新發展模式,加大文創項目與產品開發支持力度,打造具有生態價值的特色文創品牌,發展富有開州特色的全鏈條文旅業態,壯大以創意為內核的文化產業。加快生態文創人才引進和培養,擴充專業人才隊伍。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引導民營企業進入生態文創產業,降低企業投資成本。

(責任編輯:丁志祥)

猜你喜歡
綠色發展對策建議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