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在思政課云教學中的應用

2023-11-06 19:07林艷永李彥汝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33期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中心思政

林艷永,田 勝,李彥汝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為保障教學的正常進行,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以職教云平臺為依托,以騰訊會議為直播平臺,探索了“1+N”的線上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入高職思政課云教學中,注重理論和現實的有機結合,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困惑點和疑惑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并體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而不斷堅定“四個自信”。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主要內容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論基礎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于1952年提出來的。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了“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我國明確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在2011年。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在人本主義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1]。人本主義理論注重從人的本性出發來研究心理問題,注重人的自主意識,比如自我創造、自我發展、自我責任等心理品質和人格特質[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相比學生知識獲得的多少,教師更愿意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根據學生個體興趣、動機的不同,因人而異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挖掘學生的潛能。在建構主義理論者看來,學生在生活中能夠自動形成知識經驗,課堂的學習是學生在原有經驗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講解不斷將新信息整合為自己新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對知識的自我探索、自我發現和自我構建[2]。

(二)“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科學內涵

“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生學習效果為中心[2]。首先,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在每一對矛盾中,由一方處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的一方則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3]。從教與學的矛盾來看,學生的學習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決定了教學活動的組織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其次,教師可通過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如采用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機制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在學生學習結束時,以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為核心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依據,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體悟責任使命,展現青春擔當。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職思政課云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一)高職思政課云教學的難點:網絡課堂面臨的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保?]

當下,在線教學成為思政課教師授課的一種選擇,師生隔空隔屏在線上課,缺少課堂教學的真實感,長久下來,容易讓學生形成一種心理的疲憊感,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通過網絡進行授課,不論使用怎樣的教學平臺,教師都無法捕捉到每個學生的實時狀態,這對在線云教學提出了挑戰。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職思政課云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為有效應對網絡課堂給高職思政課云教學帶來的挑戰,在高職思政課云教學中融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非常必要。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促使其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教育實踐的主體。其次,在線教學在某種程度上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互動性。例如,平時較為靦腆的學生,在網絡授課環境下,更愿意將自己對某些問題的想法以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等形式呈現出來。最后,通過師生的課堂互動和情感交流,教師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夠指導并幫助學生解決在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5]。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職思政課云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職思政課云教學中的實踐探索,應在課程設計理念上做到“一綱四依據”,在教學原則上做到“四統一”,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五化結合”。

(一)“一綱四依據”的課程設計理念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思政課云教學在課程設計理念上把握了“一綱四依據”的基本精神。所謂“一綱”指的是遵循三大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落實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推動思想政治理論入腦入心。所謂“四依據”指的是“以學生的思想實際為出發點,突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引導學生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中心,用‘任務驅動、問題導向’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使學生置身于特定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敬業奮斗精神,提升溝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培育為落腳點,實現思想、能力、素質的不斷提升”“以在線教學資源平臺為依托,開展混合式教學”。

(二)“四統一”的教學設計原則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思政課云教學在教學設計原則上把握了“四統一”的原則:以落實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注重政治引導和學理闡釋,突出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本位,以情感認同為宗旨,突出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突出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授課過程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突出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三)“五化結合”的教學實踐過程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思政課云教學的教學過程實現了“五化結合”。所謂“五化結合”即層次化的教學目標、專題化的教學內容、師生合作化的教學過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1.制定層次化的教學目標。在高職思政課云教學中,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三維目標的統一”來設計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以知識目標為基礎,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自主建構知識;以能力目標為本位,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素質目標為落腳點,注重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2.設計專題化的教學內容。在線教學過程中,結合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思政課教學實際,按照“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內容,嵌入社會熱點問題,通過整合教學內容,設計專題教學,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力爭做到“理”和“情”的統一。教學團隊成員通過集體備課,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設計為10個專題的內容。專題一 人間正道:浴血奮斗的革命新路;專題二 發展奠基:社會主義改造;專題三 以蘇為鑒:曲折中前進;專題四 穿云破霧:特色春風織錦繡;專題五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譜華章;專題六 世紀之交:“三大代表”固黨本;專題七 風雨砥礪尋夢追夢,春華秋實析夢圓夢;專題八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九 基層民主出新招,群眾自治講實效;專題十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文化。為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時效性,時事熱點評析通過“云端”呈現,力圖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實踐教學“空中課堂”。

3.注重師生合作化的教學過程。圍繞“課前自學、課中互研、課后拓展”這一主線來組織教學。(1)課前自學。教師提前在職教云平臺發布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前自學內容,教師根據平臺數據,分析學情,進行教學設計。(2)課中研學。教師按照教學實施方案和教學PPT等開展課堂教學,從教學導入、教學重點和難點剖析、師生互研、課中測試、學生總結等環節組織教學,這種“線下自學”“線上研學”的混合式教學符合當下的教學現狀,有效提升了在線課堂教學的實效性。(3)課后拓展。教師布置課后作業,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整個教學環節,貫徹了“雙主體”教學的理念,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得以發揮,能有效達成課程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從而提升高職思政課云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4.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設計中,根據教學內容和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采用講授、任務驅動、同伴教學、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創設情境、案例教學、問題鏈等教學方法,力爭打造“生·活”課堂,有效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教學評價中,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來實現對學生的考核。終結性考核,即網絡考試成績占總評成績的40%;過程性考核,即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60%,其中的考勤占20%,測試作業占20%,討論互動占20%,實踐活動占40%。

四、“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職思政課云教學中的主要成效

(一)守正創新,不斷提升高職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

通過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入高職思政課教學,實現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云教學的四大轉變:教學模式之變、教學資源之變、課堂形式之變、課程評價之變。在線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得到了教學督導的高度贊揚。

(二)創新實踐教學,守好思想政治教育責任田

通過開展“云課堂”時事熱點評析活動,創新了線上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形式,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了在線教學的學習效果。距離雖遠隔“云端”,卻注重學生的心理體驗,幫助學生理解了生命、道德、責任、擔當的深刻含義。

(三)用心耕耘,傾心育人,培育堅定“四個自信”的追夢人

在新時代條件下,教師堅守高校思政育人的主陣地,耕耘好思政教育責任田,注重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入高職思政課云教學,通過精心設計在線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通過國內外的制度對比,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個人夢想和中國夢相融合,鼓勵他們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斷奮斗。

結語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高職院校思政課既帶來挑戰,又帶來機遇,它促使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進行教學改革,實現高職思政課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云教學,能夠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明確責任使命,認同所學理論,把個人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勇做時代的追夢人。

猜你喜歡
以學生為中心中心思政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辨析判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標準應是教學質量
“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下的大學圖書館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