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何來 活力何在 動力何續
——浙江省湖州市供銷合作社探索新型基層組織體系改革調研報告

2023-11-07 09:17
中國合作經濟 2023年8期
關鍵詞:基層社農合湖州市

基層組織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成效。目前,基層組織建設應提質增效、破壁攻堅已成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的共識。浙江省湖州市供銷合作社不求村村覆蓋、不求社社重啟,本著“敢于破舊、勇于立新、作則必成、成則長存”的原則,創造了全新的基層組織新面貌、服務新方式、發展新途徑。

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作為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供銷合作社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縣域是關鍵、是主戰場??h及縣以下基層組織是供銷合作社直接面向農民的經營服務組織,是供銷合作社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梢哉f,基層組織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成效。

近年來,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不斷加大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力度,基層組織數量和覆蓋面明顯提升,但基層組織還面臨市場競爭能力不強、服務能力有限、服務手段單一等問題?;鶎咏M織建設應提質增效、破壁攻堅已成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的共識,而這其中面臨著很大的現實困境,構建高質量、高水平服務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層組織,需要思想的解放、實踐的創新,需要遵循規則,需要革故鼎新,需要深耕于“三農”的耐力,更需要領先于現實的魄力。

在浙江省湖州市供銷合作社,我們看到這樣的探索和實踐:不求村村覆蓋、不求社社重啟,本著“敢于破舊、勇于立新、作則必成、成則長存”的原則,他們創造了全新的基層組織新面貌、服務新方式、發展新途徑。

湖州市供銷合作社基層社功能不斷完善,為農產品下行和工業品上行提供了基礎保障。

主要成效

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省是浙江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的著力點,也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支撐點。湖州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是中國美麗鄉村的發源地,是國家城鄉融合改革試驗區,是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范市,也是組團式未來鄉村全省首創地。但是,鄉村環境美麗整潔、基礎設施完善、市場活力足、競爭環境優與土地資源有限、現代農業產業需要升級之間的矛盾,在湖州并存也是事實。

高效生態農業建設為浙江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挑戰,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條件下,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建設如何滿足高效生態農業的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舊資產的開發與新網點的建立之間,如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尋求開發成本最小化及內生動力的持續化?在民營經濟高度活躍、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的特定地域內,如何促進城鄉融合、帶動小農戶共同富裕?面對新需求、新挑戰,在堅持為農服務方向不動搖的基本原則下,湖州市供銷合作社在基層組織建設方面作出了一改故轍、因地制宜的大膽探索。

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重要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湖州市社在基層組織建設中不斷拓展基層組織的形式和功能,聚焦組織的體系性、服務的開放性以及合作的廣泛性等,積極發展新型基層社,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有效發揮基層組織在為農服務中的重要作用,為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民共同富裕注入更多供銷力量。

在實踐中,湖州市社以資源盤活型、物業經營型、產業發展型、生產服務型、股份合作型等為發展框架,通過改造提升原有基層供銷合作社、組建新型基層供銷合作社、發展有股權聯結關系的新型基層組織以及農合聯組織等方式在基層發展多種形式的服務主體,把現代要素和先進服務嫁接到基層為農服務中,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的各個領域,讓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助力農戶提高財產性收入。

2023 年,湖州在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實施基層組織賦能強基攻堅行動,提出以“幫扶一批薄弱社、鞏固一批進步社、獎補一批先進社、創建一批新型社、打造一批示范社”為扶持措施,決定用3年時間在全市系統實施基層組織賦能強基攻堅行動。力爭到2025年底,基本實現全市涉農鄉鎮(街道)服務全覆蓋,建設基層供銷合作社50 家、村綜合服務社650 家;發展有股權聯結關系、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新型基層組織18 家;建設“村社共建”示范點15 家;依托項目興社改造提升基層供銷合作社15 家;打造基層供銷合作社賦能強基示范樣板12 家、四星級以上產業農合聯11 家,省級農事服務中心5家、市級農事服務中心15家。

經驗做法

湖州市供銷合作社秉持“基層組織建設不求面面俱到、不求村村覆蓋,重在務實穩健、做則必成”的原則,以項目為引領,以資金為抓手,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培育新型基層服務主體。

借助農合聯,供銷合作社可以為農戶提供生產、供銷、信用綜合性服務。

湖州市社將區(縣)級供銷合作社作為基層供銷合作社發展壯大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統籌研究制定推進基層供銷合作社管理、經營、服務的整體實施方案和長遠規劃,明確各階段工作目標任務;按照“清理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原則分類有序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對無資產、無業務、無人員、僅保留牌子的“三無社”“空殼社”進行全面清理;對經營活動開展正常、社有資產保值增值良好的強社,通過維護改造、資產盤活、有選擇性地拓展經營服務等手段激活內生動力,逐步建成組織功能完備、經營功能齊全、服務功能多元的新型基層社;對沒有基層社的村莊和鄉鎮,以項目為抓手,新建一批新型基層社,努力打造全市賦能強基示范樣本。

(一)激活內生動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實現基層組織可持續發展,要進行多要素整合聯動,進行“造血式”發展。過去農業生產以分散式小農經濟為主,不懂得合理利用生產資源,無論怎樣精耕細作,產業發展都停留在粗放式階段,靠山吃山,穩定性極差。要想實現產業高效、長遠發展,就要變被動為主動,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基層服務主體與農戶合作,組建經營聯合體,實現“自我驅動”,同時整合技術、市場、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以市場為導向,提供技術支撐,進行專業化、集約化、規?;l展。

一是堅持合作制方向、市場化手段構建供銷合作社基層服務體系。湖州市社牢牢把握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這一屬性,堅持合作制方向、市場化手段構建供銷合作社基層服務體系,開展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聯合合作,擴大合作范圍、合作領域,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共同體。

面向社會“引活水”,基層社實行公司化運營,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吳興區供銷合作社通過引人立項、聯合合作、產業融合等方式打造基層供銷合作社。吳興區社參股基層供銷合作社,聯合涉農市場主體共同投資入股,嚴格按照規范召開股東大會、社員代表大會,在工商部門注冊成立供銷有限公司,提高市場競爭力,進行組織創新、經營創新、服務創新,有效激發基層組織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2021年,由吳興區供銷合作社牽頭、織里鎮國資企業參與,吸收當地為農服務骨干企業,成立了以湖州吳興供銷莼鱸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運作平臺的織里供銷合作社,有效發揮了基層供銷合作社的作用。截至目前,織里供銷合作社已開設線下門店6 個、鄉村共富驛站1 個,打造線上“小菜e站”平臺1個,實現線上線下銷售360萬元,成效明顯。

強化合作社功能,引領小農戶入社。長興縣供銷合作社通過創新合作社辦社模式、培育合作社做大做強、發揮合作社帶動作用、保障入社農戶合法地位、強化入社合作支持,鼓勵引導小農戶、低收入農戶加入合作社,推動合作社加入農合聯組織,讓合作社成為帶動小農共同富裕的有效平臺。目前,已引導1580戶小農戶(低收入農戶)入社,人均增收1.5萬元,收入增長10%以上,涌現了“稻蛙共生”“牧光互補”等典型;2022 年“小農戶入社行動”被列入“浙江省鄉村合作經濟發展方式創新試點”。

二是形成有人投、有人管、有人從事生產勞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湖州市供銷合作社成立湖州市農業發展公司,加大供銷合作發展基金的導向作用,綜合各級財政資金、供銷合作社合作發展基金等,支持幫助基層服務主體度過培育期;優化資本結構,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激發基層組織發展動力和內生活力。同時,引入社會資本、職業經理人、村集體以及農民等進行運營管理,形成有人投、有人管、有人從事生產勞動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截至目前,湖州市社通過盤活房屋、土地等不動產資源,積極利用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注入集體經濟組織,吸引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與供銷經濟組織共建共享等多種方式,以集中攻堅方式完成了樹立10家市“標桿社”、3家省“百強社”,消除12家“空殼社”、5家“薄弱社”的目標任務,建設了10個基層社示范樣板,增強了自身發展內力,基層組織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二)升級基層組織服務內容,填補農村需求滿足空白。

湖州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通過近十年的發展,湖州現代農業發展呈現高效高質、適度規模的發展狀態,農村群眾生產生活供給豐富多樣,呈現工農并重、高附加值產業需求旺的局面,這對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的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能優于現狀、引領現狀,發掘未知、重組資源,基層組織很難贏得長久的立足之地。

湖州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破除體制機制限制,通過多種形式組建新型基層服務主體,將多元化、現代化服務引入基層服務主體,讓農民通過基層社獲取最新技術、掌握市場信息、享受養老服務,讓城鎮居民來到鄉村旅游打卡,便捷消費、記住鄉愁、感受時尚新風氣。

一是組建新型村供銷合作社,探索多樣化組織形式。2022年以來,湖州市供銷合作社大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持續推進村供銷合作社布局優化,以“兩山”理念發源地安吉縣為突破口,先后指導安吉縣供銷合作社組建“供銷集體+村民代表”“供銷集體+村集體+村民”股權模式的余村、紅廟村供銷合作社,依靠特有的生態環境以及創新的經營模式,不但改善了當地人文及自然環境,還帶動當地旅游產業不斷壯大,村民收入持續增長。截至目前,安吉縣社累計投入社有資金300 萬元,吸引村集體投入120 萬元,先后組建了遞鋪魯家、天荒坪余村、梅溪紅廟三家新型村供銷合作社,吸收農戶及涉農主體20人(家)。

在深藍計劃X項目現場,新建的100平方米觀景平臺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打卡。

紅廟供銷合作社由安吉縣供銷合作社、紅廟村村委會以及農村村民個人三方投資設立,形成“供銷集體+村集體+村民”的股權模式,直接面向農民、村集體敞開大門,解決農民入社難的問題,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了探求村社發展新方向,紅廟供銷合作社聯合大學生創業團隊以及當地村民,共同成立了安吉深藍計劃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采用“兩入股、三收益”的運行模式,在原來的天然廢棄礦坑邊建起100 平方米的觀景平臺,并將20 世紀80 年代的廢棄水泥廠改造成“深藍一號咖啡館”,成功打造出占地面積500畝的特色景區,吸引大批年輕人前去休閑度假、打卡拍照。該景區的特色鄉村咖啡館,單店日銷咖啡3萬多杯,創造了咖啡單店日銷量世界吉尼斯紀錄。

2021 年,安吉縣發布了浙江省首個村供銷合作社建設地方技術性規范《村供銷合作社建設與運營指南》,為村供銷合作社建設提供了指導引領。

二是多元化服務填補市場空白。2018 年,德清縣社結合基層社閑置資產多的特點,以新市供銷合作社為突破口,將“基層社建在商業區”,以大項目、大企業、大服務、大能力為抓手,投資2.5 億元建設新銀河商場。商場營業面積2 萬余平方米,已成為德清縣東部鄉鎮最大綜合商貿體,滿足了城鄉居民的購物需求。

2021 年,安吉天荒坪供銷合作社投資組建余村供銷合作社,并投資20萬元對老舊房屋進行改造,建設余村共享食堂。2022年6月,余村供銷共享食堂開業,面向60歲以上年老體弱、空巢老人、行動不便群眾以及殘疾、低保、特困人群提供補貼,安排質優價廉的一日三餐,解決了老年人吃飯難題。同時,余村供銷共享食堂采取“點餐+訂餐”服務形式,面向本村村民、外地游客、環衛保潔快遞員等戶外特殊崗位、特殊人群,提供折扣套餐等餐飲服務。開業至今,余村供銷共享食堂累計接待4萬余人次就餐,其中免費為老年人送餐1.8萬人次。

(三)提供現代化農業服務,引領高效農業持續升級。

高效生態農業是以綠色消費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的農業形態,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特性。

面對高要求,湖州市供銷合作社積極發揮產業農合聯的作用,選取具有區域特色、優勢明顯、前景較好、運作規范的產業農合聯,按照“供銷合作社+產業”的方式,成立基層供銷合作社,引導基層社整合資源、壯大優勢產業,將分散到各村的產業、資金、資源等要素有效整合,先后建成“基層社建在基地上”千畝稻蝦生態種養示范農旅基地的雙林供銷合作社、“基層社建在產業上”種植紅美人的練市供銷合作社等,因地制宜開展現代化農事服務。

南潯區供銷合作社在雙林鎮的千畝稻蝦生態種養示范農旅基地上投資組建雙林供銷合作社,并以南潯區糧食產業農合聯為龍頭,堅持“綠色農業、生態循環”的發展理念,圍繞“優質稻米—清水小龍蝦”兩大產業的綠色生態循環發展模式組織生產,以蝦促稻、穩糧增效。目前,雙林供銷合作社建有標準化稻蝦生態種養核心示范基地面積1200 畝,建成水稻工廠化育秧中心、糧食烘干中心、加工中心、機械作業服務中心等四大服務中心,為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打造數字農業智慧平臺,對水質監測、土壤檢測、蟲情監測預報、氣象服務實現全過程管控;建立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建成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同時,農合聯探索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養殖模式,健全完善農民參與引導機制,創新租賃種植、合作入股、勞務分紅等多種聯農帶農機制;采用訂單生產模式,并以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實行訂單收購,不斷提高農民參與稻蝦種養的積極性。

多元化的經營業態豐富了基層組織服務內容,提升了基層社的經濟實力。

吳興區水果番茄產業農合聯精準對接小農戶、家庭農場等服務對象,從選育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標準、技術到預判市場需求等提供水果番茄種植全產業鏈服務。此外,產業農合聯定期舉辦水果番茄技術培訓班,加強對農戶的種植技術指導和生產標準化知識普及。產業農合聯園區內配套專業數字化應用場景,通過安裝的監控設備實現視頻全覆蓋,具備實時遠程監控與診斷功能,種植戶們可以在這里與專家遠程視頻對話,交流疑點難點,獲取精確診斷結果,規避種植風險,破解了當地以家庭農場為主的生產主體在品種優化、產業升級、市場開拓等方面的難題和困境。目前,農合聯有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85 家(人),覆蓋種植面積6500畝,年產量11500噸,銷售額8800萬元。

雙林供銷合作社建設了1200畝的標準化稻蝦生態種養核心示范基地。

啟示與思考

第一,要繼承還要創新。在基層組織建設中,湖州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發揮首創精神,秉持“哪里需要供銷合作社,供銷合作社就建在哪里”的原則,支持和引導基層供銷合作社、產業農合聯等組織成為新型農業服務主體,不但為需求主體提供農業市場信息、農資供應、農業技術、農民培訓、農機作業、農產品營銷等傳統綜合服務,還通過推動基層組織由流通服務向多功能綜合服務社轉變,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基層組織以項目為突破口,如新市新銀河商場、紅廟供銷合作社“安吉深藍計劃”特色景區、余村共享食堂等項目,根據當地發展需求,提供不同種類服務,重啟更多業態的新型基層供銷合作社。

第二,走出以市場化發展為導向,可持續發展的高效生態農業之路。湖州市社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運用經濟手段開展基層組織經營服務活動。

湖州市社通過加大供銷合作發展基金的導向作用,綜合各級財政資金、供銷合作社合作發展基金等,支持幫助基層服務主體度過培育期。同時,堅持融合創新發展,通過盤活房屋、土地等不動產資源,積極利用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注入集體經濟組織,吸引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與供銷經濟組織共建共享等多種方式開展形式各樣、不同層次的聯合合作,建成公有資本引導的混合型供銷合作社,形成資本結構開放化、股權多元化、管理專業化、發展可持續的基層組織體系。

各類基層服務主體以高效農業為抓手,如吳興水果番茄產業、南潯稻蝦循環養殖等產業,一改傳統農業生產思路和形態,走出了一條以市場化發展為導向,把傳統農業改造成為有市場競爭力、能帶動農民致富、可持續發展的高效生態農業之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精準助力“三農”高質量發展。

第三,破舊立新,科學統籌推進。湖州市社系統突出重點、分類施策、“村社共建”、融合發展,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按照“先易后難、逐級推開”思路,探索差異化發展模式,不搞“一刀切”“一步到位”,積極穩妥推進基層組織科學發展,逐步做大做強。

面對不能改造、沒有基礎的地區,湖州市社大膽突破體制機制限制,建立新型基層社。例如,在吳興區織里鎮,紡織是當地的支柱型產業,供銷合作社秉持“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基層社”的原則,通過吳興區社參股基層供銷合作社,成立了以湖州吳興供銷莼鱸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運作平臺的織里供銷合作社,為當地大大小小的紡織企業、學校等提供團餐配送服務,因地制宜,服務當地產業,壯大自身發展。

第四,加大政策及資金支持。湖州市供銷合作社加大供銷合作發展基金的導向作用,綜合各級財政資金、供銷合作社合作發展基金等,對在基層組織“賦能強基”攻堅行動表現突出的基層社給予獎勵:經湖州市供銷合作社確定的當年新建(包括村級綜合服務社)或改造提升基層供銷合作社,每家按年度實際投入給予獎勵。此外,各區(縣)供銷合作社利用惠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等財政資金,以及供銷合作產業發展資金,加大對鄉村振興項目的支持力度。

第五,強化隊伍建設。湖州市社系統每年對基層供銷合作社負責組織業務培訓和交流,把經營管理人才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擺到更加突出位置,推動市、縣兩級供銷合作社機關工作人員、社有企業人員到基層供銷合作社開展定點幫扶、掛職鍛煉。同時,湖州市社積極創造條件,吸納有志投身供銷合作事業的大學生村官、農創客、農產品經紀人等進入基層供銷合作社工作。

調研團成員名單

曾 峰 于璐娜 張 永 米雅娜

屈藤彥 郭麗娜 龐雨晨

猜你喜歡
基層社農合湖州市
嵊州市鹿山街道農合聯農事服務中心
湖州市庚村陽桃規范化栽培技術
湖州市吳興區:構建消費幫扶機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實
湖州市吳興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浙農與嘉興多市縣農合聯簽署服務協議
My family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 王俠
第三屆“農合之星”產品展示
新時期基層社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浙江省余姚市基層社建設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第二屆“農合之星”產品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