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框架理論視野下杭州亞運會首金報道比較分析

2023-11-09 12:56漆亞林梁一帆
中國記者 2023年10期
關鍵詞:首金版面杭州

□ 漆亞林 梁一帆

2023年9月24日,在第19屆杭州亞運會上,中國組合鄒佳琪與邱秀萍在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比賽中,斬獲杭州亞運會首金。在歷屆綜合性運動會報道上,首枚金牌一直都是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對于同時段開賽的數個賽事,選定最有可能產生首金的賽事,需要媒體記者具有前瞻性和判斷力。本文借助框架理論建構本屆亞運會首金報道框架,從首金報道數量、報道體裁、報道版面、報道內容等維度對國內主流媒體杭州亞運會首金報道展開對比分析。

一、理論基礎

在首金賽事前瞻、首金實時報道、首金后續報道中,媒體選擇什么樣的報道框架,將直接影響受眾對賽事的感知、興趣與情感,影響輿論的發展方向??蚣芾碚撈鹪从?954年,最早由格雷戈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提出該設想,后經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框架分析:經驗組織論》一文中全面闡釋,他指出“框架指的是人們用來闡釋外在客觀世界的心理模式”。正式將“框架”這一概念引入新聞傳播領域的是蓋伊·塔克曼(Gaye Tuchman),在1993年,羅伯特·恩特曼(Robert M.Entman)系統性提出新聞知識生產領域內的框架化理論,通過研究發現,報道規??刂坪途唧w信息呈現這兩種機制對新聞框架的建構與實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此,“框架研究”與“第三人效應”、議程設置、“使用與滿足”等經典理論,共同受到傳播學研究者的青睞。[1]

二、研究設計

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國內主流媒體,研究樣本包含報紙電子版、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的所有報道,整理搜集新聞標題或正文中含有“首金、亞運會首金、鄒佳琪、邱秀萍、賽艇、首枚金牌”等多個關鍵詞的新聞報道,以坦卡特的“框架清單”為參照,在研究目的的指引下將搜集獲得的新聞報道按照四個類目進行分析:第一,報道數量;第二,報道體裁;第三,報道版面;第四,報道內容。

三、主流媒體關于第19屆杭州亞運會首金報道框架分析

(一)報道時間與數量分析

亞運會首金,在媒體眼中集新聞性和觀賞性于一身。新聞性具體表現在象征意義、媒體關注、個人榮譽、鼓舞士氣等多個方面。觀賞性則從賽程的緊張氛圍、結果的不確定性、運動員的狀態表現等方面展現。截至9月25日,本研究通過搜集梳理9月24日上午9時首金誕生前后的相關報道發現,在報道數量上,人民網35條,新華網29條,央視網37條,中新網2條,光明網2條,中國日報網3條,中青在線2條,中國農網2條,中國科技網轉發1條,央廣網轉發3條,中國婦女網轉發5條,潮新聞20條,大河網1條。體育是國家綜合實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體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2]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網、潮新聞等主流媒體,在首金賽事前瞻、首金實時報道、首金后續報道中,報道量持續增強,充分體現了主流媒體反應迅速、準備充分,力求通過設置公共議題,不斷增強優質內容供給,努力贏得廣大受眾的信任和支持。[3]

(二)報道體裁分析

作為本次賽事媒體記者的“大本營”,杭州亞運會主媒體中心(MMC)于9月18日正式運行,記者們的職責和使命就是從新聞信息的“總樞紐”里提煉出更多有社會價值的信息,并選擇最合適的報道體裁呈現給受眾。新聞作品體裁包括消息、通訊、特寫、評論、調查性報道、解釋性報道等。[4]以新華社為例,通過文本分析,本次首金報道主要以消息、通訊、專訪為主。在9月24日9時08分,由新華社第一時間將亞運會首金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告知全世界,這篇快訊正文僅僅53個字,卻迅速、準確地傳遞出最關鍵的信息,科技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全媒體矩陣相繼轉發。緊追其后的消息《中國賽艇選手摘得杭州亞運會首金》,補充了亞軍季軍情況、奪冠瞬間現場實況、首金獲得者親人和老師的感言等。

通訊《逐夢亞運 勇立潮頭》《不怕吃苦,說到做到!——記杭州亞運會首金搭檔鄒佳琪、邱秀萍》《“高妹”不會水 弄潮富春江——記杭州亞運會首金得主邱秀萍》等新聞進一步作解釋性和補充性報道,專訪《繼續去追趕去超越——專訪杭州亞運會首金得主鄒佳琪、邱秀萍》報道了鄒佳琪和邱秀萍親口講述冠軍背后的故事。

生動的特寫具有撼動受眾心靈的力量,容易引起讀者的共情。杭州日報24日在鄒佳琪家中進行視頻采訪時,獲取其父母提供的女兒雙手照片,布滿老繭的雙手令無數網友心疼,這雙手隨著“亞運首金”一起登上了熱搜。25日浙江日報第04版——杭州亞運會特別報道中,記者這樣描述:“纖細的手指,根部因厚厚的老繭變得凸起,手掌上遍布著顏色深淺不一的繭子……”,中國婦女報記者寫到:“血泡破裂成傷疤,傷疤愈合成老繭……”。奪冠消息的報道讓人們看到運動員賽場和領獎臺上的璀璨一幕,而這雙手的特寫讓人們看到藏在光鮮背后的是運動員們持之以恒的刻苦訓練。

(三)報道版面分析

版面是媒體內容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媒體視覺形象的載體。[5]新聞事件的版面位置及其篇幅直觀地顯現了媒體對該事件的重視程度。杭州亞運會首金誕生于9月24日上午,第二天榮登數十家中央級報紙媒體的頭版(見表1)。

表1 部分中央級報紙對于杭州亞運會首金報道情況

從中央級報紙來看,由表1可知,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中國婦女報等中央級報紙在頭版刊登亞運會首金新聞,與此同時也在專門增設的杭州亞運會特別報道版面刊登關于首金的通訊、特寫等。經濟日報、人民政協報、農民日報將首金報道刊登于第2版要聞版面。

□ 上圖 9月24日,鄒佳琪(右)/邱秀萍在奪冠后慶祝。當日,在杭州亞運會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決賽中,中國組合鄒佳琪/邱秀萍以7分06秒78的成績奪得冠軍,斬獲本屆亞運會首金(新華社記者 江漢/攝)

□ 下圖 9月24日,鄒佳琪(左)/邱秀萍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攝)

從中央級媒體的官方網站及全媒體矩陣來看,關于本屆亞運會首金的報道,都出現在各網站、客戶端的專題報道中。設置專題欄目的過程,就是媒體根據新聞報道建構整體框架和對內容進行科學、系統排序的過程。[6]對于本次亞運會報道,各大新聞網站根據新聞價值、報道量、相關材料豐富度和可預見的新聞延展性確定專題大小,以及是否需要單獨設計頁面。如央視網首頁體育版塊開設杭州亞運會專題,導航條細分為直播、賽程、獎牌榜、中國軍團、開幕式、速遞、項目、欄目、大咖陪你看、智能亞運、不一Young的亞運、助力亞運。中青在線首頁置頂專題——潮涌·杭州第19屆亞運會全媒體報道,導航條細分為亞運時間、賽場直擊、璇轉亞運會、評論、亞運視線、海報·特刊、亞運青春、亞運之美。中國科技網首頁置頂專題——@未來,一起亞運會,細分為科技亞運、杭州風采、精彩時刻。中國農網開設專題——杭州亞運精彩進行時。中國日報中文網開設專題——世界看亞運。法治網開設專題——第19屆杭州亞運會,分為亞運聚焦、賽場直擊、全景觀亞運。人民網開設專題——杭州第19屆亞運會,分為精彩瞬間、最新動態、圖解、亞運項目。央廣網開設專題——杭州第19屆亞運會,分為滾動新聞、要聞聚焦、視頻資訊、更多資訊。此外,央廣網作為廣播媒體,在其官網“耳聞”欄目中,播放口播新聞《首金!中國代表團奪得杭州亞運會首枚金牌》。

除中央級媒體外,部分地方媒體也對亞運會首金報道表現出特別重視。由于兩位首金獲得者鄒佳琪和邱秀萍分別來自浙江省和廣東省,兩地省級媒體對首金新聞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墩憬請蟆贩謩e在頭版和第四版杭州亞運會特別報道版面中刊登首金新聞,《南方日報》在頭版和第三版要聞版為廣東健兒摘得首金喝彩。此外,《四川日報》和《湖南日報》分別在第五版和第十二版刊登亞運會首金有關報道。網絡媒體南方網開設專題——“心心相融,@未來”,分為新聞聚焦、精彩賽事、融媒報道、亞運文化,集首金報道多樣性、整合性和互動性于一身。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傾力打造的新聞傳播平臺——潮新聞,在其客戶端首頁增設“亞運”頻道。

(四)報道內容分析

亞運會首金報道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包含賽前分析預測、比賽關鍵時刻、介紹比賽結果等重要內容,概言之,報道內容是最能反映新聞框架的部分[7]。整體來看,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網側重展望巴黎奧運會、普及歷屆首金知識、探討獎牌象征意義等,帶領人們看到精湛的專業技術和必勝的爭先信念,傳達運動員為國家榮譽而奮勇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向世界展示著新時代的中國力量、中國風采、中國氣象。光明日報著重描寫新時代青年運動員對夢想的不懈追求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人民政協報記者選擇來到鄒佳琪的家鄉杭州桐廬,與首金隊員家鄉人民一起為冠軍歡呼喝彩。實踐證明,新聞記者以實際行動貼近群眾,真誠傾聽群眾呼聲,是抵達報道主題的重要方式。[8]中新社等早在8月份召開的杭州亞運會倒計時30天新聞發布會上就作了預測性分析——24日上午,射擊、武術、賽艇項目均有金牌產生,但在上午9時進行的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決賽有望最早結束,誕生本屆亞運會首枚金牌。值得一提的是法治日報,該報記者將報道對象聚焦于富陽水上運動中心比賽場館的公安,帶領人們了解護航團隊的安保工作,特殊的視角豐富了亞運會報道內容。

地方媒體更注重延展本地人文歷史報道?!墩憬請蟆吩陬^版刊登亞運會首金新聞,文章對比賽場地杭州富陽水上運動中心與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展開介紹,也在第一時間對喝富春江水長大的鄒佳琪進行采訪。南方日報在報道亞運會首金新聞時,直接使用“廣東健兒贏得亞運首金”為標題,文章也對廣東選手沖擊首金賽事過程的整體表現、獲獎情況進行了報道。

四、結論

本研究針對國內主流媒體,以杭州亞運會期間首金報道作為樣本,借助框架理論進行了比較分析,研究發現:在報道時間與數量上,新華社第一時間發布快訊,將首金誕生消息公之于眾。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網三大央媒總計發布近百條原創報道,為全媒體報道矩陣提供了豐富的新聞來源;在報道體裁上,本次亞運會首金報道以消息、通 訊、特寫、專訪為主,尤其鄒佳琪與邱秀萍二人的雙手特寫照片和視頻得到全網轉發;在報道版面上,主流媒體在紙質版頭版刊登亞運會首金新聞,與此同時也在專門增設的杭州亞運會特別報道版面刊登關于首金的通訊、特寫等。各大新聞網站、客戶端開設杭州亞運會專題,對亞運會首金進行全媒體報道;在報道內容上,中央媒體重視消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更多以精確時間和數據說話,展現運動賽事整體風貌,地方媒體由于新聞接近性原因,在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基礎上,側重情感渲染。本次首金獲得者的家鄉——浙江省和廣東省媒體反映出這一特征,除此之外,四川日報、湖南日報、河南日報等省級主流媒體均在25日頭版刊登本省選手獲得首金及所有選手獲獎情況。通過比較分析可知,媒體在報道新聞時選擇什么樣的新聞框架,與辦報方針、市場定位、受眾群體等密切相關。

當下,“媒介轉向”持續深入發展,媒介與人的關系以及媒介主體性得到學界和業界的重新審視。在媒介融合時代,新聞生產流程正逐步實現數字化,機器人寫作、數字人主播、迭代新聞等集新型網絡技能和現代操作設備于一身,此外,沉浸式報道也逐漸成為新聞媒體進行數字化探索的新方向[9]。在VR、AR、5G等技術加持下,這些新媒介技術如何影響媒體的新聞框架以及受眾的認知框架,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猜你喜歡
首金版面杭州
杭州
贊武大靖獲平昌冬奧會首金
G20 映像杭州的“取勝之鑰”
杭州
杭州舊影
版面擷英
好版面要有獨到的創新技巧
版面“三評”看得失
新版面 新視角
中國首金更含“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