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市海門區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及對策

2023-11-10 22:22袁媛楊磊陸源晁蕾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發展策略

袁媛 楊磊 陸源 晁蕾

收稿日期:2023-07-22

作者簡介:袁媛(1981—),女,江蘇南通人,本科,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科技教育。E-mail:hmngxyy@163.com。

袁 媛,楊 磊,陸 源,等.南通市海門區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及對策[J].南方農業,2023,17(16):-177,181.

摘 要 農業綠色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農業綠色發展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相應的機制進一步完善。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分析了海門區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宣傳引導,增強綠色發展意識;培育各類人才,打造綠色發展力量;強化技術創新,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培育綠色發展主體;健全工作機制,創造優質發展環境”等對策。

關鍵詞 農業綠色發展;發展策略;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6.054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環境息息相關。農業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現代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并不矛盾。新時期,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綠色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制定了《“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將農業綠色發展作為加快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的重大舉措[1]。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謀劃高質量發展,積極投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大力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循環農業試點建設、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池塘生態化改造等行動,在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方面創新思路、堅定步伐,對海門區農業綠色發展的持續向好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1 現狀

1.1 農業綠色清潔生產效果日趨明顯

海門區圍繞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狠抓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著力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有效促進農業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強化測土配方施肥等綜合技術推廣工作,加大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還田、深耕深翻、水肥一體化、側深施肥及種肥同播等土壤改良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力度。在化肥使用強度大、示范帶動能力強、相對集中連片、交通便利、基層積極性高的區域,建設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示范推廣水稻側深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依托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病蟲害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轉變病蟲害防控方式,通過構建監測預警體系、推進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改進植保器械裝備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實,實現了化學農藥減量增效,切實保障了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1.2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落到實處

海門區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增效為目標,采取多種措施,調動農民積極性,把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落到實處,做到組織領導到位、宣傳培訓到位、監督檢查到位、配套資金到位、獎懲措施到位及技術服務到位。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方面,已建立形成較為完善的秸稈綜合利用組織和產業體系,形成了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元化利用格局,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共贏。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方面,以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為契機,以推進畜禽糞污循環資源利用為抓手,構建畜禽糞污社會化有償治理服務組織體系,真正解決了畜禽糞污資源還田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2]。在廢舊農膜的回收利用方面,健全回收利用網絡,創新技術模式與保障機制,積極探索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試點,推廣應用可降解農膜,逐步形成撿拾、收購、儲運和轉化利用一條龍的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

1.3 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初步形成

海門區以實施省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試點項目為契機,在區域內的農業生產核心區積極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建設,建設生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發揮先行區的帶動作用,推動農業資源高效利用、面源污染有效防治、產業鏈條綠色低碳,探索形成海門特色的區域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圍繞省政府印發《進一步推廣趙亞夫“戴莊經驗”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試點方案》要求,遴選符合條件的試點村并在村域范圍內整體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重點發展休閑觀光產業,構建農旅融合型多元生態農水循環模式,促進休閑觀光產業鏈綠色生態發展,有效提高了生態綠色稻米生產能力與生態保護水平。實現“四季常綠、四時有花、四處有景”,傾力打造了“生態興業、生態強村、生態富民”的生態循環農業新樣本。同時,積極推進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和池塘生態化改造等工作,實現農田退水循環利用和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綠色發展理念貫徹不夠充分

鎮、村相關工作人員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農業綠色發展的宣傳不夠深入,導致廣大農業從業人員缺乏綠色發展意識,發展農業生產與保護生態環境對立的問題仍然存在,農業生產還沒有從單純追求產量真正轉向數量質量并重。主要表現在部分種植主體傳統的施肥和用藥習慣還有待改善,很難做到科學施肥、精準用藥;部分畜禽養殖戶缺乏標準化發展意識,畜禽養殖場未能實現提檔升級;在池塘生態化改造、尾水達標排放等技術的推廣普及過程中,存在“要我改”的認識偏差,缺乏“我要改”的自主意識。

2.2 農業綠色發展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農業綠色發展復合型人才短缺是海門區面臨的重要問題。農業綠色發展需要相應的綠色生產經營人才、綠色技術服務人才和管理人才?,F階段農業從業人員年齡層次偏大,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承接新品種新技術的能力不足,阻礙了農業綠色發展步伐。同時,綠色技術服務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也未能完全適應當前農業綠色發展工作要求。這是由于新時期農業綠色發展對于相應人才的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的標準和要求,其不僅要精通綠色生產技術,還應具有較強的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同時還要懂得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而目前所從事相關工作的人才大多知識結構比較單一,重理論輕實踐,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2.3 農業綠色發展支撐體系有待完備

1)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支撐力度不足。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進程中,綠色生產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力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所推行的農業機械與設備在海門區的適用性還有待加強,難以徹底改變農業綠色發展進程中人工成本過高的現狀。2)缺乏相關綠色生產和農業綠色投入品標準體系。病蟲害綠色防控普遍采用黃板和殺蟲燈,不同作物單位面積投入量、設備間隔距離等技術標準看法不同,導致綠色生產存在個體差異和區域差異。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品性能生產標準,這將導致農業廢棄物資源制成的農業綠色投入品很難成為流通商品,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建成的秸稈堆肥生產線,堆制的有機肥只能自用或贈送,不能銷售[3]。

2.4 農業綠色發展過于依賴政府投資

1)農業綠色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資。近年來海門區建設的生態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全部依靠財政資金投入;社會主體不愿意進行基礎投入,因此農膜、農藥廢棄包裝物的回收和處置投入全部依賴政府財政資金;在治理畜禽糞污過程中,政府除了投入設施設備、沼液抽排和運輸費用,還要對沼氣發電上網收購價給予政策優惠。2)社會主體在市場中的主導作用不明顯?!罢龀?,企業帶動,農戶參與”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運行模式,核心是依托企業積極推進市場化運作。目前大部分企業在設施建設、設備改造方面過度依賴政府,在產品研發和技術更新方面缺乏創新,產品推廣尚無市場效應。

2.5 農業綠色發展管理機制尚未健全

1)農業綠色發展機構設置不健全。海門區農業農村局沒有設置專門的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管理機構與服務部門?;鶎尤狈I的服務機構,導致各級部門在傳達指令和執行工作的過程中,存在傳達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效果不明顯的問題。2)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有待完善。雖然海門區已建立了區、鎮、村、企業(園區、基地)質量安全監管監測體系,但農產品追溯體系從“田間”到“餐桌”對接還不夠緊密,基層監管力量和技術手段等明顯不足,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還有薄弱環節。3)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難落實。在省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建設中,因土地性質問題,導致3個村的農業廢棄物回收點無法建設,雖經過審批變更至其他村建設,但影響了項目實施效果。

3 對策

3.1 加強宣傳引導,增強綠色發展意識

通過電視、報紙、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大力宣傳現階段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幫助基層工作人員和農業從業人員牢固樹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采取面向基層、貼近農民、生動活潑的形式,普及化肥減量增效、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農業綠色發展相關知識和技術,宣傳有關政策、典型經驗和做法,提高農民對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的認可度。組織專家進行現場指導,講解畜牧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等農業綠色發展新模式和新技術,吸引農民,指導農民,帶動農民,加快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推進農業綠色低碳發展。

3.2 培育各類人才,打造綠色發展力量

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海門區應持續加強涉農人才培育培養,著力培育適應和滿足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中堅人才隊伍。積極推進高端人才境外培訓、骨干人才院校培訓、高素質農民市縣培訓的新型農業綠色發展人才培養模式。重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的創建工作,吸納更多的專業化人才投入到農業綠色發展中。優化基層干部待遇,提供發展空間,留住人才。關注農技推廣體系的建設工作,除了與相關院校的對口專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外,還應通過建設區域農技服務中心等方式,促進農業專業技術人員下鄉,培育指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提高廣大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專業素養,壯大農業綠色發展人才隊伍。

3.3 強化技術創新,推進綠色產業發展

1)加強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包括研究適應不同環境、不同農作物的綠色農業生產技術,開發新型環保農藥和肥料,提高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水平等。2)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高農業綠色產業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力。農業科技成果更多服務于產量提升目標,在農業綠色發展方面的科技創新和推廣相對不足。面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新要求,農業科技進步的潛力還很大。農產品生產綠色發展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綠色生態的政策激勵機制還不完善,與農業綠色發展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督考核機制還不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尚未形成。

3.4 加大資金投入,培育綠色發展主體

進一步加大農業綠色發展方面的科技研發投入,增加對生產全過程綠色科技研發、轉化及推廣體系構建等投入,借鑒傳統的農業技術體系和農業發展模式,探尋適宜海門區的農業綠色發展模式。繼續加大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政府財政補貼力度,提高主體的生產補貼標準,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提升示范帶動效應。培育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可在財稅、金融、土地、用電等方面給予相應優惠,在技術培訓、農業貸款、品牌推介等政策方面,加大優先支持,統一調度,讓經營主體有收益、生產可持續,不斷增強信心,引導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綠色發展,扶持壯大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主體,提升綠色生產的規?;脚c現代化水平[4]。

3.5 健全工作機制,創造優質發展環境

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是各級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1)健全農業綠色發展機構設置。健全區、鎮兩級完善的農業綠色發展管理服務機構設置,形成有序的農業綠色發展工作傳達、執行、監督機制,同時應積極優化和落實企業用地、用水、用電等問題,保障農業綠色發展工作高效推行。2)完善農業綠色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區、鎮、村、養殖戶四級聯動的畜禽糞便收集集中處理、沼液集中配送服務運行機制;完善組收集、村轉運、鎮收儲、企加工的秸稈收儲運加體系;完善戶收集、鎮集中、市轉運的農藥包裝物及農膜回收體系。3)完善第三方參與機制。支持農業企業、專業協會、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發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業。4)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著力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完善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建立農產品質量溯源管理體系,真正做到來源可溯,去向可追,用信息化手段規范生產經營行為[5]。

4 結語

新時期農業綠色發展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上級政府決策部署,對農業綠色發展現狀有清晰認識,采取有效對策,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著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促進鄉村生態振興。

參考文獻:

[1] 鄭微微,沈貴銀.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7):1-5.

[2] 李霞.海門多措并舉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J].中國畜牧業,2019(12):69-70.

[3] 王麗琴,吳雪雪,張克新,等.貴州省現代綠色農業發展評價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3,43(13):

140-145.

[4] 趙麗,周禮勇,王剛.綠色農業發展困境及路徑探析:以云南省鎮雄縣為例[J].甘肅農業,2023(6):

84-88.

[5] 張曦文.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高[N].中國財經報,2023-06-22(8).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發展策略
旅游移動電子商務下的景區發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廣發銀行信用卡發展策略研究
試論市場經濟發展下公路經濟的長遠發展
校園電子商務的分析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