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時間的選擇對患者療效影響

2023-11-16 08:02
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血腫腦出血神經功能

陳 旭

(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高血壓腦出血是神經損傷性疾病,也是常見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病殘和死亡風險[1]。55 以上中老年人是該病高發群體,但在人們生活習慣改變、生存壓力升高后,高血壓與高血壓腦出血的患病率日益年輕化,患者規模日益擴大[2]。該病多在情緒過于激動、精神十分緊張、過度興奮時發生,發病前基本無預兆,疾病發生后可在短期發展至高峰。該病首選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其中血腫抽吸術是常用治療方案,創傷微小、療效確切。但臨床發現發病時間不同患者的手術效果、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存在鮮明差異。此次研究將2020 年2 月到2023 年2 月收治的62 例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手術時間對患者疾病康復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20 年2 月~2023 年2 月,以醫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62 例為對象,結合患者的手術時間將其分為兩組,其中發病6h 內進行手術的31 例是觀察組,其中發病24h 后進行手術的31 例是對照組。兩組資料見表一,比較無差異(P>0.05)。

表1 兩組一般資料(n=31 例,n/%)

1.2 方法

觀察組發病6h 內進行手術,對照組發病24h 后進行手術,兩組患者的手術方式完全一致,由醫院同一手術團隊進行,手術流程完全一致。

手術流程如下:結合患者的術前頭顱影像學檢查結果,明確顱內出血情況,定位顱內出血量最多部位,將其作為穿刺平面,自血腫發生中心開始朝矢狀中心點制作一道垂直線,令出血側頭皮、延長線可形成穿刺點。詳細測量患者的血腫中心靶點位置、頭皮穿刺點位置的實際長度,基于測量結果選擇長度適宜、型號適宜的穿刺針。術前幫助患者剃光頭,保證手術操作準確無誤。在頭部皮膚實施常規消毒、局部麻醉,確定起效后開始操作。用尖刀刺破頭皮到顱骨骨膜,通過定向顱鉆以及手槽椎等多種手術器械鉆透患者的顱骨部位,并將骨屑一一清除。穿刺針刺破顱腦硬膜,選擇型號大小適宜腦探針擴張硬腦膜、血腫通道,經腦探針抽出適量陳舊性血液之后,在導絲引導下將軟引流管置入患者顱腦,繼續抽吸血腫,提供生理鹽水對血腫腔反復沖洗,直至流出液體清亮。引流管和引流袋連通,應用無菌輔料加壓包扎,提供頭顱CT 復查,檢查血腫的實際清除情況、引流管具體位置。

1.3 觀察指標

1.3.1 神經功能 手術前、手術1 周后、手術2 周后、手術4 周后運用卒中量表(NIHSS)[3]評價,評分超過16 分則代表患者的神經功能嚴重受損,分數越低越好。

1.3.2 治療效果 治愈:評分下降幅度是91%~100%,疾病相關癥狀全部消失。顯效:評分下降幅度是50%~90%,疾病相關癥狀明顯減輕。有效:評分下降幅度是18%~49%,疾病相關癥狀有所緩解。無效:評分下降幅度小于18%或評分有所升高,疾病相關癥狀無緩解或加重,或患者腦出血復發。

1.3.3 生活質量 手術前及手術4 周后運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評價,維度分別是物質生活、社交功能、心理功能、肢體功能,總分均是0~100 分,分數越高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6.0 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表示檢驗用百分數(%)和χ2,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表示,t(或F)檢驗,P<0.05 提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功能比較 分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 分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 分

注:1)與手術前比較,P<0.05;2)與手術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物質生活對照組 手術前 62.23±4.15手術后72.34±4.351)觀察組 手術前 62.98±4.18手術后79.96±4.431)2)社交功能60.45±4.31 73.67±4.511)61.09±4.36 80.94±4.571)2)心理功能61.21±4.50 73.24±4.591)61.87±4.55 80.45±4.681)2)肢體功能61.23±4.34 72.56±4.521)61.85±4.38 79.23±4.571)2)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具有較高發病率,屬于神經系統疾病,在所有腦卒中中占30%[2]。該病危害性較大。有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腦出血發病后1 月內的死亡率超過30%,多數患者會喪失自主生活能力,生活質量明顯下降[3]。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需在確診疾病后第一時間提供有效治療,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繼續進展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神經外科手術是首選治療方法,以往多使用常規開顱手術,固然療效確切,但會造成較大創傷,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大。在醫學技術逐步更新、成熟、發展后,血腫抽吸等創傷較小、安全性較高的神經外科手術在疾病治療中普及。為進一步提高手術效果,臨床積極分析手術療效的影響因素,其中手術治療時間是主要影響因素,主要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和術后生活質量[4]。

高血壓腦出血多為一次性出血,持續出血時間多為0.5h,發病2h 內形成血腫,發病3-6h 后出現血腫周圍腦神經損傷,發病6-7h 形成繼發性腦水腫,加重腦神經損傷。伴隨著發病時間的延長,神經損害持續加重,最終導致腦神經系統、腦神經功能發生不可逆損傷。但也有研究認為,高血壓腦出血發病6h 內處于神經可逆狀態,此時積極進行有效治療,可有效減輕神經損害。但在發病12h 后則會有病理性改變,發病24h 后則會達到高峰,所以應該早期手術,盡快消除血腫形成的占位性效應,最大程度上降低繼發性腦水腫的形成,減輕對患者神經系統造成的損害,有利于患者預后改善。

此次研究比較發病6h 內手術(觀察組)、發病24h 后手術(對照組)的神經功能、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結果顯示前者的神經功能改善幅度更大、治療有效率更大、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更高,可見發病6h 內手術可獲得更理想的效果,明顯比發病24h 后手術更優。高血壓腦出血發病后會有出血、血腫形成現象,血腫形成后會壓迫顱腦組織,升高顱內壓力,加重顱腦缺血缺氧現象。上述病理變化大多在發病6h 內出血,此時進行手術治療,可迅速引流血腫,逐步降低血腫形成的壓迫,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力,改善顱腦組織的缺血缺氧癥狀,逐步減輕神經功能受損癥狀,所以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更明顯,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好。盡早進行手術治療,可及時保護殘留的神經功能,促使突觸再生、發芽,促進中樞系統重組,降低腦細胞壞死、凋亡現象,神經系統支配的軀體功能明顯改善,患者術后康復基礎更好,所以生活質量明顯提升。但在手術過程中必須注意,若患者尚未形成血腫,則需適當延緩手術時間,在血腫未形成時手術會升高患者的術后再出血風險。

綜上可知,高血壓腦出血發病6h 內手術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血腫腦出血神經功能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的療效觀察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頭皮血腫不妨貼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腫術后血腫復發的相關因素研究
脾切除后伴發腦出血1例并文獻復習
納洛酮在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的腦梗死患者血尿酸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辛伐他汀對腦出血大鼠神經功能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探討
問題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腫的手術指征?
針刺改善血管性癡呆神經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