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心護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的影響

2023-11-16 08:02王春娥
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雙心健康狀況冠心病

王春娥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冠心病作為心內科常見病之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為其常用治療方式。然而,受手術創傷刺激、患者認知不足、術后并發癥等因素影響,術后患者易發生不良情緒,不僅對其心理健康狀況造成一定影響,還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1]。以往冠心病術后常規護理以基礎性干預為主,對患者心理健康缺乏重視,導致護理效果欠佳。雙心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通過身心雙重干預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當前已逐漸應用于心血管疾病護理中[2]。為此,本研究探究雙心護理模式對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心理健康、生存質量的影響?,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 例。納入標準:經冠脈造影證實為冠心??;年齡超過18 歲;行介入術治療;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病或急性心肌梗死;存在其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或惡性腫瘤;有明確精神疾病。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43)與研究組(n=43)。對照組男24 例,女19 例;年齡41~73(58.05±6.14)歲;病程1~8(5.00±1.02)年。研究組男26 例,女17 例;年齡43~75(57.37±6.38)歲;病程1~8(4.98±1.03)年。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健康教育、輔助檢查及術后生命體征監測、飲食指導、用藥指導、運動指導、并發癥預防處理等。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雙心護理:a)雙心護理小組建立:由心內科醫師2 名、心理師1 名及護士若干名組成雙心護理小組,心理師負責培訓心內科醫師及護士相關心理知識,不斷增強其發現患者心理問題能力,并進一步完善其針對性心理疏導技能。b)心理護理:護士在心理師指導下對患者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通過傾聽、疏導、安慰、鼓勵等方式改善患者心理狀況。針對情緒波動及性格差異患者,采用動機性訪談方式對其進行心理干預;針對恐懼、緊張患者,護士鼓勵其傾訴心聲,并對其情緒進行針對性調節;針對焦慮、抑郁患者,由心理師直接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同時,耐心為患者講解疾病、介入術相關知識,并定期舉辦病友交流會,共同分享經驗,提供同伴支持,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緒。c)放松訓練:教會患者腹式呼吸方法,指導其每日進行10 次腹式呼吸訓練,5min/次;以患者喜好為依據在睡前為其播放舒緩音樂,時間15~20min,播放期間指導其閉眼放松;護士在患者床旁站立,鼓勵其消除腦中雜念,通過語言引導其從上到下依次將全身肌肉放松,時間1~3min。d)認知護理:通過宣教手冊發放、講座舉行、微信文章推送等方式對患者進行認知護理,提升其對疾病、手術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認知程度。e)運動指導:以患者實際情況為依據為其制定科學合理運動方案,指導其進行慢走、液體阻力搖臂等有氧運動,時間45~60min,3 次/周,通過運動轉移其注意力,減輕其不良情緒,促進心臟耐力提升。f)精神支持:為患者營造舒適住院環境,并多與患者交流,拉近護患間距離;同時,鼓勵家屬主動關心、安撫患者,為患者提供更多家庭支持。

1.3 觀察指標

心理健康狀況: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3]對干預前、干預后(出院時)兩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兩表各有20 條項目,每項計1~4 分,其中SAS 量表中評分<50 分為無焦慮、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為重度焦慮;SDS 量表中評分<53 分為無抑郁、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73 分為重度抑郁。生存質量:運用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SAQ)對干預前、干預后(術后3 個月)兩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該表共19 個條目5個維度(疾病認知程度、治療滿意程度、心絞痛發作情況、心絞痛穩定狀態、軀體受限程度),對各維度標準積分進行計算,分數愈高生活質量愈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5.0 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描述,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描述,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健康狀況、生存質量比較(±s) 分

表1 兩組心理健康狀況、生存質量比較(±s) 分

注:1)與干預前比較,P<0.05;2)與干預后比較,P<0.05

時間對照組 干預前干預后研究組 干預前干預后組別SAS 評分64.81±3.15 50.05±1.001)65.30±2.96 47.98±1.411)2)SDS 評分66.81±2.25 53.14±1.101)67.44±2.71 49.74±1.481)2)疾病認知程度8.05±1.72 8.60±0.621)7.95±1.69 9.09±0.841)2)治療滿意程度12.93±1.30 14.00±2.041)12.63±1.45 15.14±2.831)2)心絞痛發作情況8.02±1.30 8.53±0.411)7.93±1.16 9.67±0.711)2)心絞痛穩定狀態2.38±0.29 2.71±0.441)2.35±0.31 3.49±0.511)2)

3 討論

隨著近些年人口老齡化及醫學技術不斷發展,冠心病介入術患者日益增多。介入治療雖具有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但患者術后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對患者術后恢復效果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尋找有效護理干預方式對患者術后恢復意義重大[3,4]。

雙心護理是基于雙心醫學形成的人性化護理模式,強調在關注患者心血管疾病同時重視其精神心理狀況,從而達到身心協調的目的[5]。本研究中,研究組干預后SAS 評分、SDS 評分比干預前及對照組低,說明雙心護理模式較常規護理更能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原因,雙心護理模式中心理師指導心內科醫師及護士對患者進行一系列心理治療干預;護士、心理師通過語言、行為等干預方式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并鼓勵家屬、病友給予患者更多精神支持,以減輕其負性情緒,從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本研究中,研究組干預后SAQ 量表各維度評分比干預前及對照組高,表明雙心護理模式較常規護理更能提升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生存質量。這可能是因為雙心護理中各項護理措施的護理中心均為患者心功能,以情緒、放松、認知、運動、精神與心功能間關系為依據,利用發散式心理護理手段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減輕其心理負擔;放松訓練則促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消除其不良情緒,樹立積極、樂觀心態;認知干預促使患者對疾病、手術有正確認知,糾正其錯誤認知,提升其依從性;運動干預有助于提升患者心臟耐力;精神支持則促使患者深刻感受到護士、親友的支持,有助于增強其信心;通過上述綜合干預措施,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及心理舒適,從而提升其生存質量。此外,本研究發現研究組總滿意率比對照組高,表明雙心護理模式較常規護理更能提高冠心病患者護理滿意度。究其原因可能與雙心護理可明顯提升護理工作規范性及專業性、提高護士整體服務水平有關。

綜上所述,雙心護理模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心理健康狀況,提升其生存質量。

猜你喜歡
雙心健康狀況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義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論的雙心醫學與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縮的關系探討
茶、汁、飲治療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雙心門診”的雙重呵護
“雙心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醫治療探析
“雙心醫學”模式下社區老年心臟病患者的抑郁癥狀
高校教師健康狀況調查
“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問題雜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