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靈性需求的安寧療護對晚期胃癌患者臨終期的影響

2023-11-16 08:02蓓,王雙,孫
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安寧幸福感心理

王 蓓,王 雙,孫 萌

(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鄭州 450000)

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根據臨床表現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種類型,晚期癌癥的恢復率很低,大部分存活時間都在6 個月以內,這就是所謂的晚期?;颊咴谏刮5臅r候,身體和精神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他們必須要面對死亡的恐懼和痛苦,這就導致了他們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他們的生命質量[1]。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注意患者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并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教育。安寧療養,亦稱“臨終關懷”,是針對中、晚期腫瘤患者的一種特別的護理方式,是指醫務人員、義工、心理醫師等團體或團體,對晚期癌癥末期患者進行護理,并給予其緩解性、輔助性的照顧。安寧療養法旨在協助病患及家屬解決身心上的種種問題,提升其生活質量,在此期間,不但要重視病患,更要重視家屬,要把他們照顧到生命盡頭,同時也要讓他們的家人度過憂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本研究試圖突破傳統的護理干預模式,把安寧療法與臨床護理結合起來,結合臨床護理實踐,進行比較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并做出如下報告。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省人民醫院2022 年2 月~2023 年2 月間48 例晚期胃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等量電腦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4 例。對照組中,男24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47.15±2.14)歲;平均病程(4.10±0.10)年;平均預計生存時間(3.10±0.10)月;觀察組中,男23 例,女21 例;平均年齡(47.18±2.15)歲;平均病程(4.15±0.12)年;平均預計生存時間(3.13±0.11)月;小學文化5 例,中學文化11 例,大學文化8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基于靈性需求的安寧療護:a)設立精神需要安寧療養專區,設立專門的護理人員,安排值班護士參加安寧康復干預的訓練,了解胃癌的護理操作,并在考核合格后方可參加工作。b)安寧療養的具體實施計劃有:①病征的處理。對于有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應與醫師溝通,適當調整用藥或改變用藥方式,以減少因治療過量而引起的不適;晚期胃癌患者有明顯的痛苦感覺,住院期間護士要仔細了解患者的痛苦情況,根據疼痛的具體癥狀選擇相應的止痛藥和止痛藥,并對鎮痛效果進行持續監控,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時還要保證病房環境干燥、通風。②觀念的教育和觀念的指導。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個性特征,聆聽患者對自己的病況的主觀評價,觀察患者在面對死亡時的心態表現,與患者一起回顧自己的一生,教導患者和家人樹立正確的死亡觀念;③心理介入和情緒支援。在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悲傷等負面情緒時,引導患者采取適當的宣泄方法,引導患者主動面對自己的壓力,分析影響患者心理壓力的因素,排除外在環境對患者的負面影響;c)收容所。嚴密監控患者在彌留之際的生命體征,拆除不需要的設備,防止有創傷性的手術;在病房里設置溫暖的彩燈和溫暖的裝飾,以鼓勵患者家屬對患者的情緒表達,盡量滿足患者的臨終要求,并在出院之前與社區醫院取得聯系,為患者提供醫療支持。全部患者接受了一個月的連續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心理彈性:采用CD-RISC評分,共包括樂觀、堅韌、力量等內容,采用0 分~4 分積分法,分數越低,說明患者心態越差[2]。

觀察心理應激:采用DASS-21 評分,共包括焦慮、抑郁、壓力等內容,采用0 分~3 分積分法,分數越低,說明患者心理應激反應越輕[3]。

觀察自我負擔感受:采用SPBS 評分,共包括身體負擔、情感負擔、經濟負擔三項,采用0 分~5 分積分法,分數越低,說明患者心理負擔越輕。

觀察總體幸福感:采用GWB 評分主要包括心情表現、主觀幸福感受、生活滿意度、松弛與緊張心理等6 各維度,共33 個條目,分數與患者總體幸福感呈正比。

觀察生活質量:采用QLQ-C30 評分,共包括生理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認知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共5 項,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變量資料以“t”計算用(±s)示,定性數據用χ2核實,以(%)表達,P<0.05 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彈性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彈性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對照組 24觀察組 24 t 值P樂觀25.58±2.70 30.88±2.71 6.78<0.05堅韌24.12±2.12 29.36±2.30 8.20<0.05力量13.24±1.53 15.84±2.30 4.61<0.05

2.2 兩組心理應激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應激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心理應激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對照組 24觀察組 24 t 值P焦慮8.74±0.65 5.53±0.41 20.46<0.05抑郁8.32±0.12 5.38±0.37 37.02<0.05壓力13.58±1.69 10.02±1.07 8.71<0.05

2.3 兩組自我負擔感受(見表3)

表3 兩組自我負擔感受評分比較(±s) 分

表3 兩組自我負擔感受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對照組 24觀察組 24 t 值P身體負擔6.04±0.74 4.03±0.25 12.60<0.05情感負擔15.32±1.52 10.08±1.27 12.96<0.05經濟負擔6.28±1.22 4.30±0.32 7.69<0.05

2.4 兩組總體幸福感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總體幸福感評分比較(±s) 分

表4 兩組總體幸福感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對照組 24觀察組 24 t 值P心情表現5.04±0.85 7.53±0.48 12.49<0.05主觀幸福感受13.02±0.12 16.38±1.22 13.42<0.05生活滿意度10.24±1.40 15.30±0.38 17.08<0.05日常生活精力8.20±1.11 11.74±1.40 9.70<0.05情感行為控制11.00±1.02 13.20±1.40 6.22<0.05松弛與緊張心理7.20±0.45 13.54±0.88 31.42<0.05

2.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表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例數24 24 t 值P生理功能25.14±1.45 30.10±1.11 13.30<0.05日常生活23.32±1.12 27.08±1.57 9.55<0.05認知功能24.24±1.48 28.02±2.04 7.34<0.05情感功能22.70±1.20 25.20±1.33 6.83<0.05社會功能22.74±1.50 27.04±1.55 9.76<0.05

3 討論

3.1 安寧護理及臨床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生活有了更多的認識,他們不僅想要平安地出生、成長,也想要平靜地死去。安寧照護是對絕癥患者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臨終關懷,使瀕臨絕癥的患者能有尊嚴、安詳地面對死亡,并給予患者家屬身心上的支援,重點照顧的是晚期癌癥患者,因為晚期癌癥患者無法醫治,身心俱疲,對患者的家庭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安寧照護源自英國的“臨終照護”,它是“安寧照護”的統稱,不以“延壽”為目標,而以提升“待死者”的生命品質,以“專長與慈愛”,來照顧病患與家屬,讓病患在生命的末期,能有安寧、有尊嚴,也能減輕家人的痛苦。我國安寧護理具有“四全照顧”的特點,其特點是:全方位的關懷,即從身體、心理和精神上全方位的關懷;家庭照料,即不僅要照顧患者,還要照顧患者的家人;全過程的照料,即安寧護理一直延續至患者的死亡,并在患者離去后給予家人安慰,以協助度過病痛時期;團隊護理,即醫生,護士,理療師,心理醫生,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和宗教人士,為患者和家庭提供幫助。

3.2 安寧護理的臨床應用

醫學研究數據表明,即便是得到了有效的治療,中后期患者的生存狀況依然不容樂觀,大部分患者只能活1~2 年。由于人類的天性對死亡有一種根本性的畏懼,所以晚期腫瘤患者的精神壓力會隨著生命的終結而不斷上升,從而使患者及其家人遭受巨大的痛苦。傳統的護理方式對患者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患者的心理變化有其特殊性,后期患者的精神問題比一般的患者要嚴重得多,焦慮和無助感也更強,而精神狀態的穩定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采用科學、有效的干預方案保證護理效果,提高護理質量。目前,國內的臨終護理制度已經初步形成,患者對安寧護理的需要也在逐年增加,安寧療養的主要目標是那些生存期短、生命垂危的患者及亞急性病患者[4]。黑維琛等人的研究表明,癌癥晚期的患者在彌留之際,會體驗到否定自己、生氣、不公平、妥協、沮喪、接受一系列的改變,而安寧療法可以讓患者從精神上得到治愈,讓患者面對死亡,提高生命的品質。

3.3 結果分析

結果表明,在介入治療后,觀察組 的心理彈性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心理壓力得分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安寧療法雖不是以治療疾病為終極目標,但在照顧患者的精神壓力時,仍然要注意疼痛、水腫、創傷等因素對患者情緒的影響[5,6]。在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的同時,也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過度治療,確?;颊咴谑孢m、溫馨的環境中度過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本研究以目前已有的心理介入模型為基礎,從個人觀念、家庭關系、社會支持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并根據患者的承受力和適應能力,在護理過程中給予充分的尊重,并在護理人員、家屬、親友及志愿者的協助下,逐步建立起對負面情緒的忍受力,從而減少了壓力。在長期的家庭照料下,晚期胃癌患者往往會因為個人的照顧需要而產生內疚、自責,而在生命垂危的患者則由于害怕自己的死亡結果會對家人和親人造成心理上的沖擊,因此心理上的壓力比較大。自我感覺負荷是一種精神應激源,嚴重者會使人的精神壓力加劇,從而誘發抑郁癥,甚至有自殺傾向,所以要引起臨床上的注意。結果表明,在介入治療后,觀察組的自我感覺負擔明顯降低,且比正常組有明顯的改善。安寧療法通過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心理指導,幫助患者樹立對自己的價值與死亡的認識,讓患者了解人生的真諦,改變原來的錯誤認識,減少對自己的過分指責。結果表明,在介入治療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都明顯提高,這一點與馬歡歡等人的結論是一致的。安寧療護注重患者的情緒需要,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舒適度,在家屬的陪伴下,醫務工作者的努力下,患者的臨終愿望得以實現,并能以樂觀、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死亡,從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總之,安寧康復干預模式在晚期胃癌患者的護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彈性,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幸福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猜你喜歡
安寧幸福感心理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心理感受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還鳥兒一個安寧的家
贏來安寧獻給黨
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安寧的戰爭
幸福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