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衛填?!返娜龑蛹壗庾x及教學設計

2023-11-17 13:34楊東亞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3年9期
關鍵詞:精衛填海閱讀能力教學設計

楊東亞

[摘 要]三層級解讀是一套適用于語文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解讀系統和序列,具有釋義、解碼和評鑒三個層級。將其運用于《精衛填?!返慕虒W中,并圍繞學生閱讀中可能存在的難點,以課后習題為支架,設計上下銜接、前后貫通的教學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三層級解讀;教學設計;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5-0077-03

《精衛填?!肥墙y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生在三年級學習了《司馬光》《守株待兔》兩篇文言文后,《精衛填?!肥菍W生接觸的第三篇文言文。三層級解讀在整合普通閱讀經驗和專家理論解讀的基礎上設計而成,是一套適用于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解讀系統和序列,具有釋義、解碼和評鑒三個層級。筆者運用三層級解讀理論教學《精衛填?!?,將該課的閱讀教學過程轉化為釋義、解碼、評鑒的循環,通過明確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活動,有效、有序地發展學生閱讀能力。

一、釋義層

釋義,即解讀文本,包括文本的內容、主題、思想、情感等。解讀《精衛填?!?,需要學生理解古文字詞的含義以及各個短句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要聚焦文本,探究學生在閱讀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并且及時給予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精衛填?!愤x自《山海經·北山經》,一共35個字:“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睂W生在閱讀課文時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

(一)字詞的理解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近現代白話文運動之后,文言文逐漸脫離了日常語言,離學生的真實生活和學習經驗非常遙遠。有的字詞在今天的日??谡Z交際中已不再使用,而僅僅保留在文言文中,如“堙”表示“填塞”的意思;有的字詞現在很少使用,只保留在成語等語言現象中;有的字詞雖然仍在使用,但是原本的含義已經發生了變化。比如,“少女”“女娃”這兩個詞,“少女”原本指“小女兒”,與今天“一般指7~17周歲未成年的女子”的意思不同;“女娃”原本的含義是名字,與今天“女孩子”的意思也完全不同。

(二)句式的理解

文言文句式的表達與白話文不同。比如,“女娃游于東?!笔恰芭抻跂|海游”的倒裝句,其中的介賓結構后置。將文言文翻譯為現代漢語時,要把介賓結構前移為動詞的狀語,即“女娃在東海游玩”。句式表達中介賓結構位置的變化,增加了學生閱讀的難度。

(三)跳躍的表達

文言文的語意表達簡潔凝煉,需要學生仔細體會。此外,《精衛填?!愤@一神話故事具有獨特而神奇的文化現象,需要教師進行講解,輔助學生理解課文。例如,傳說精衛是炎帝小女兒溺水身亡后的化身,“故為精衛”這一句提到了化身現象。教師可以結合其他英雄神話中的化身情節,如追日的夸父化為一片桃林,開辟天地的盤古化為世間萬物等,促進學生對故事的內容理解。

(四)陌生的背景

學生對課文的出處《山海經》一書相當陌生,對精衛鳥、西山等背景知識也缺乏了解。雖然編者在教材中以注釋的方式介紹了精衛的相關信息,但是學生還需要獲取更多閱讀資料。

在學生能夠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我是怎么讀懂的”“如何才能讀得更好”等學習目標。以句讀為例,部分語感比較好的學生自己練習幾遍后就能讀準停頓,但他們并不理解其中的原因。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文言文句讀的規律。其一,根據表達的意思來停頓。如“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的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字叫作女娃”,所以要在“炎帝”“名曰”的后面停頓。其二,在虛詞的前面或后面停頓。如“以、而、之、其、于”等,可以將其作為停頓的標記。如“女娃游于東?!薄耙攒в跂|?!?,需要在“于”后面停頓;“溺而不返”需要在“而”前面停頓。其三,掌握聲斷氣連的閱讀方法,即聲斷而神不能散。在朗讀的過程中,語音消失后,依靠氣息的連貫延續未完成的表達。

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朗讀課文,筆者以“讀”的語文學習活動落實釋義的要求,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

【層次一】讀準字音

(1)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帝”“曰”“溺”“返”“銜”這五個一類生字;

(2)展示“曰”的演變,讓學生辨別“曰”和“日”的不同,進而讀準“曰”字;

(3)通過比較區分“女媧”與“女娃”,引導學生讀準“娃”的字音。

【層次二】讀準停頓

(1)引導學生回顧《司馬光》中“群兒戲于庭”一句,將相同的停頓技巧遷移運用至“女娃游于東?!薄耙攒в跂|?!敝?。又如,《守株待兔》中的“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的停頓技巧,也可以遷移至“溺而不返”中。

(2)提出問題:“每個句子中都有一個字,能夠幫助我們讀準停頓,你發現了嗎?”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于”“而”這兩個字,掌握了要在“于”字后和“而”字前停頓的規律。

(3)讓學生說一說覺得難讀的句子。學生可能會提到“常銜西山之木石”。這個小短句包含兩層意思:常銜木石;常銜西山上的木石。此時,教師進一步講解,讓學生根據句子含義讀準停頓。

【層次三】聲斷氣連

(1)示范聲斷氣連的讀法,讓學生模仿朗讀。

(2)出示豎排的《精衛填?!肺难晕?,指名朗讀。

(3)出示豎排的、沒有標點的《精衛填?!肺难晕?,指名朗讀。

這樣的朗讀活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朗讀中學會了讀準字音、讀準停頓,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二、解碼層

解碼,就是解讀作品的技術密碼和藝術密碼,學習表達技巧,理解藝術奧妙。

(一)獨具一格的文本結構

葉圣陶于《語文教學二十韻》一文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敝挥醒髡邔懽鞯乃悸?,才能領悟文本的奧妙?!毒l填?!返膬热菘梢愿爬椤坝?、溺、為、銜、堙”:女娃在東海邊游玩時溺水而亡,她的精氣化身為執著復仇的精衛鳥,時常銜著木石填于大海。全文只有35個字,通過精簡的文本結構,不僅清楚地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還描繪出跌宕起伏的情節。

(二)神奇非凡的大膽想象

《精衛填?!肥且黄裨捁适?,充滿著浪漫大膽的想象。小鳥銜木石填海,這一荒誕不羈的情節,彰顯了我們祖先對抗自然的大膽想象;女娃化身為精衛鳥,更是故事中的神來之筆,顛覆了讀者的認知。這些神奇非凡的想象有石破天驚之效,也符合情理。首先,炎帝部落崇拜鳥,并將其作為部落的圖騰,這是炎帝的小女兒溺亡后化身為精衛鳥的文化源頭。其次,遠古時期的人類祖先有人死化身的觀念。無論是“死后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發為草木”的盤古,還是“與日逐走……棄其杖,化為鄧林”的夸父,都是先人幻想出來的形象。

(三)極其強烈的反差對比

故事中,“少女”即“女娃”,“女娃”化為“精衛”。從字面意思上看,無論是作為炎帝的小女兒(少女),還是未成年的女孩子(女娃),以及女娃溺水身亡后的化身精衛鳥,都以嬌小、柔弱的形象示人。與此同時,精衛所面對的東海,在上古時代的先人看來,“海,晦也,主承穢濁,其水黑如晦也”。我們的祖先對大海充滿了恐懼,認為漆黑的大海里面藏著兇險、丑惡、災難等。西山的微小木石與茫茫的東海、嬌小的精衛與兇險的東海、柔弱的精衛與西山至東海的艱險路途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我們的視覺和心理帶來了強烈的沖擊。

(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精衛(女娃)的形象主要體現在兩處。一是女娃溺亡后身體消亡了,精氣化身為精衛鳥,四個字“故為精衛”將她內心的不屈一筆帶過。二是精衛銜木石填東海,她以弱小的身軀叼銜樹枝、石子往返于西山和東海之間,一個“?!弊謱懗鼍l與大??範幍膱讨?,描述出不盡的辛酸與勞苦。課文《精衛填?!饭澾x自《山海經·北山經》,省略了原文的“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這是說由東海發源的漳河向東流去,最后注入大海。流動的水沖走了精衛投下的樹枝和石子,精衛付出再多的努力也無法把東海填平,但她仍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至此,精衛執著抗爭的悲壯形象浮現在我們的面前。

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筆者以“講”的語文學習活動落實解碼的要求,設計了以下五個層次的教學活動。

【層次一】結合注釋講

(1)讓學生通過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并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解釋化身現象。先提出問題:“女娃死后化為精衛鳥,你在閱讀時還遇到過類似的情節嗎?”再進一步解答:“夸父化為桃林,盤古化為天地萬物,女娃化為小鳥,都是神話故事中的化身現象?!?/p>

【層次二】串起角色講

(1)讓學生用筆圈出故事里的角色。教師明確:炎帝之少女、女娃、精衛。

(2)讓學生把三個角色串起來講故事。

【層次三】用情節圖講

(1)展示故事的情節示意圖,感受情節的起伏。

(2)引導學生根據情節示意圖講故事。

【層次四】結合插圖講

(1)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并提問:“精衛是怎么銜石子的?東海是什么樣的?”

(2)學生通過插圖展開聯想并復述故事內容。

【層次五】展開想象講

(1)出示三組詞:精衛—東海;西山—東海;木石—東海。教師提出問題:“精衛在銜木石填海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呢?”

(2)讓學生想象這些困難,再次復述故事。

三、評鑒層

評鑒,就是對作品的評論、評判、鑒別和借鑒。

課文可以與其他相關文本形成互文閱讀。除了《山海經·北山經》中載有精衛填海的故事,西晉張華的《博物志》、南梁任昉的《述異記》也有相關的記載?!恫┪镏尽分袑懙溃骸坝续B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故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薄妒霎愑洝分袑懙溃骸拔粞椎叟缢罇|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之木石填東?!駯|海精衛誓水處,曾溺于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薄恫┪镏尽返挠涊d告訴我們精衛鳥的外形與烏鴉相似,色彩艷麗,嬌小可愛。將其與課文相對照,能夠深刻感受到精衛的嬌小與東海的兇險之間的鮮明對比?!妒霎愑洝返挠涊d提到了精衛的另外四個名字,與課文中精衛的形象互相呼應?!笆摹薄爸尽眱蓚€字寫出了精衛與東??範幍臎Q心;“冤”寫出了精衛溺亡的冤屈與內心的不服;“帝女雀”告訴讀者精衛是炎帝的女兒。此外,相關的地理文獻能幫助學生建立距離認知。如《水經注》中“濁漳水出上黨長子縣西發鳩山,漳水出鹿谷山,與發鳩連麓而在南”,這是說發鳩山(即精衛的棲息地“西山”)處于漳水以西。這些地理信息能夠讓學生明確水流的動向,進一步感受西山與東海距離的遙遠。

《精衛填?!愤@個故事本身就具有認知沖突。女娃化身為精衛鳥,決心填平東海以報仇。既然神話故事是由先人通過大膽的想象創作而成,那為什么不賦予精衛超人的力量,讓女娃化身為更為強大的動物進行復仇呢?這樣,不就更有可能實現填海的愿望嗎?當學生順著神話故事的文本特點進行思考和解讀時,自然而然地會形成這些認知沖突。

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賞析課文,筆者以“議”的語文學習活動落實評鑒的要求,設計了以下兩個層次的教學活動。

【層次一】對比閱讀文本

(1)展示《述異記》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根據精衛的四個名字“誓鳥”“冤禽”“志鳥”“帝女雀”找出課文中對應的短句,并用筆畫出其中一句。

(2)學生小組討論:“為什么精衛還有這些名字?”

(3)學生匯報小組探討的結果。

【層次二】引發認知沖突

(1)提問:“為什么女娃化身為弱小的精衛,而不是其他更強大的動物?”

(2)引導學生回想讀過的同類神話故事。

對《精衛填?!愤M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注意以下三點要求。其一,落實課后習題要求。該課有三道課后習題,分別是朗讀和背誦課文、講故事、感悟精衛的形象。教師可以把這三道習題分別融入釋義、解碼、評鑒的閱讀活動中,引導學生讀懂文意、讀出文趣、讀得思悟。其二,真正培養閱讀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教給他們具體的閱讀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理解《精衛填?!返奈谋窘Y構。學生只有掌握了閱讀的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才能提升閱讀能力。其三,切實呈現思維進階。釋義、解碼、評鑒這三層級是進階設計的,每一層級內的“讀”“講”“議”學習活動也體現了遞進性?!爸v”與“議”以“讀”為基礎,促使學生更好地朗讀與背誦課文,提升理解與賞析的水平。

教師運用三層級理論解讀《精衛填?!?,通過精選教學內容,將教材中的三道課后習題融入具體教學中,設計上下銜接、前后貫通的多層級教學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進階思維,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黃偉.教學解讀與閱讀能力發展層級簡論[J].學語文,2019(1):4-8.

[2] 黃偉.精準聚焦,拾級而上:三層級閱讀教學微課設計[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0(7):28-29,33.

(責編 李鉉華 劉宇帆)

猜你喜歡
精衛填海閱讀能力教學設計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精衛填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