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畫“中國化”的創作研究

2023-11-18 09:06韋宇朋
美術界 2023年10期
關鍵詞:油畫家布面中國化

文/韋宇朋

油畫又稱為西洋畫或西方油畫,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在14世紀至15 世紀的歐洲藝術中,繪畫從傳統的壁畫、木板畫等媒介轉向采用油彩進行創作。西方油畫以其鮮艷明亮的色彩和逼真的細節描繪而著名,藝術家利用油彩在畫布上進行創作,可以進行顏色的混合和圖像的修正,使得作品呈現出更加立體的效果。這種技法的引入極大地豐富了繪畫的表現手段,對后來的繪畫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油畫最早在距今400 年前傳入中國,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瑪竇等人來中國傳教,把歐洲油畫作品帶進中國,到清朝初年,有許多擅長油畫的歐洲傳教士來中國,并在宮廷供職,如意大利人郎世寧、潘廷章,法國人王致誠等,油畫在中國傳播并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

20 世紀初中國也有不少畫家出國學油畫,如李鐵夫、李叔同等。辛亥革命以后,出國學畫的人漸多,主要是到歐美和日本。如去歐美學畫的有林風眠、徐悲鴻、潘玉良、吳作人、吳大羽等,留學生歸國后,通常都以美術教學為職業,通過所在的學校,傳播自己的藝術思想和繪畫技法。1949年以后,中國油畫家面臨全新的歷史時期,也面臨新的課題:藝術與政治的關系,為工農兵服務,深入群眾生活等,大多是通俗的寫實手法,帶有理想主義的新生活題材,成為當時油畫創作的共同面貌。直到1978 年以后,中國油畫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畫家對民族和個人命運的思索,對當代生活作歷史性的考察和表現美的心靈和美的意境,如羅中立的《父親》和陳丹青的《西藏組畫》,從創作思想上標志著一個新時期的開始,大批新起的畫家,則完全以新的眼光觀察生活和藝術,廣泛吸收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觀念,進行大膽的藝術試驗,長期存在于中國油畫界的作品面貌單調、貧乏的弊病正在得到矯正,從畫家、作品及觀眾的關系來看,油畫迅速發展并壯大。

韋宇朋/ 城市的命運之八 布面油畫 100cm×200cm 2014年

韋宇朋/ 碼頭故事之三 布面油畫 140cm×120cm 2021年

韋宇朋/ 南灣碼頭 布面油畫 120cm×100cm 2017年

中國眾多油畫家前輩為油畫在中國落地、生根、成長到繁榮發展作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創新,把油畫變成中國獨有的面貌,“中國油畫”做出了貢獻,使之在世界油畫舞臺上有一席之地。如今,油畫已經成為能夠表達中國人的心理、感情和本土文化的重要藝術手段,新時代的中國油畫家,時代使命和時代擔當如何體現,如何讓世界充分了解中國的油畫藝術?我覺得要油畫“中國化”,油畫只是一種媒介,是油畫家群體選擇適合自己表達情感和文化的載體,在創作實踐中,要圍繞中國文化背景進行人性思考、情感與文化的內涵表達。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獨特的文化脈絡。中國畫是中國獨有的畫種,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審美的習慣,中國畫通常采用水墨和宣紙進行表現,以勾勒出主體形象,重意境和寫意,強調筆墨的運用和構圖的經營,注重意境和墨韻的傳達,突出意境的表達。這些都是中國畫比較讓人著迷的地方。那么在油畫創作實踐中是否可以借鑒中國畫或與中國畫相融合?我覺得是完全可以的。中國文化當中講究的是“隱”,幾千年文明造就了中國人含蓄與謙遜的文化素養,在繪畫藝術上表達也應該如此。那么實踐中要巧妙運用,不能為了中國畫而“中國畫”,要遵循油畫的屬性和表達方式,應該是借鑒與融合的關系,而不是用油畫的材質畫中國畫。西方油畫和中國畫在畫材和技法上的結合是一個重要的融合表現,油畫側重于用顏料和畫筆創造出濃郁的色彩和細膩的質感,而中國畫則注重墨線的運用以及水墨的渲染效果。當二者結合時,藝術家可以在繪畫作品中同時展現出油畫的色彩表現力和中國畫的意境。主題和題材的選擇也是西方油畫與中國畫交融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傳統的中國畫經常以山水、花鳥等自然景物為主題,強調意境和哲理,而西方油畫則更傾向于以歷史故事、人物肖像等為創作對象,追求情感和個體表達。當兩種不同文化的題材和主題相互交融時,將會創造出新的視覺和思想體驗。藝術家在構圖和表現手法上將西方油畫和中國畫元素相互融合。例如,西方油畫常使用透視和構圖原理來呈現真實感,而中國畫則強調虛實結合和留白的審美效果。藝術家可以運用這些不同的手法,創造出既有油畫語言又保留中國畫意境特色的作品。如我創作的“碼頭系列”作品就是將中國畫元素與油畫相結合進行思考并加以運用,畫面大篇幅運用了表現性和書寫性,重意境和寫意。特別是在表現水波紋的時候借鑒了中國畫中以線為主體的表現手法,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和情感,又比較好地融入油畫的畫面當中。這一表達方式與西方油畫處理水面的手法完全不一樣,形成油畫“中國化”的可能性。

油畫“中國化”的表達,在實踐層面上與中國畫相結合或者相借鑒,只不過是一方面,不是唯一途徑,我們創作的最終目的是表達中國的文化、中國人的精神,應該著手于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以及社會背景下進行藝術創作。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涵蓋了詩、書、畫、樂等方面,油畫家應該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將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除了通過融入中國傳統繪畫的技法和意象,賦予作品獨特的審美風格以外,同時要關注現代中國社會的變遷對油畫創作產生的深遠影響。社會的轉型和個人經歷的變化,關注社會問題和表達人文關懷,通過作品表達對社會變遷和文化重塑的思考與關注,使油畫作品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主題和風格。

↓韋宇朋/起航 布面油畫160cm×180cm 2018年

↑韋宇朋/北平1898布面油畫150cm×160cm 2017年

↓韋宇朋/南昌八一橋 布面油畫120cm×140cm 2018年

↑韋宇朋/碼頭故事 布面油畫140cm×170cm 2017年

如今,全球化也為油畫家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它可以賦予藝術家們無限的創作可能性,不僅汲取了西方繪畫語言和技法的精髓,還將個體經驗與社會思考相結合,在作品中呈現出與傳統油畫不同的審美觀念和表達方式。中國文化語境下的油畫創作應該繼承傳統文化的藝術精神,又融合現代社會變遷和全球化的影響,呈現出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展示油畫家獨特的藝術觀念與創作風格,以在世界舞臺上形成中國油畫的獨特面貌和特殊意義。

總之,油畫“中國化”是一種畫面氣質和格調自然流露的中國審美和中國精神,是一種綜合文化素養,也是一種文化內涵的體現,更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猜你喜歡
油畫家布面中國化
錢愛康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王秋蓮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詹克兢布面油畫
油畫家之死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著名油畫家——孔凡平
著名油畫家——王沂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