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M視域下我國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研究*

2023-11-18 12:44馮安儀譚雨琦
檔案與建設 2023年10期
關鍵詞:資源整合檔案館海洋

華 林 馮安儀 譚雨琦

(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云南昆明,650091)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1]我國各個歷史時期形成了大量的海洋歷史檔案,內容涵蓋海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安全、生態等,在保護海洋傳統文化、傳承海洋記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數字環境下,檔案數字資源呈現出迅猛增長的趨勢,資源的分散性、異構性、無序性和冗余性等特點,限制了檔案內容的集成利用。借助LAM資源整合理論、技術與方法,探討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問題,有利于廣泛聚合數字資源,為開展海洋治理、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提供檔案信息支持。

一、 LAM視域下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理論闡述

1. 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對象與特征

我國海洋歷史檔案是指1949 年新中國成立以前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央政府、地方機構和個人等在海洋經略、海疆保衛、維護權益、捕撈生產、航海貿易、文化建設、宗教信仰、生態保護等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對研究我國海洋治理歷史、構建海洋記憶、維護海洋權益等方面有參考憑證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音像與實物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從整合對象看,其數字資源具有以下顯著特征:

其一,數量的豐富性。我國現存海洋歷史檔案極其豐富,如中國海洋檔案館已征集文書檔案6 萬余卷,聲像檔案20TB,紙質照片近4 萬張,大幅圖件1.5萬余幅,包含了大量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海洋歷史檔案。[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珍藏有豐富的近代海洋檔案,僅2009 年啟動的“海疆檔案整理”項目,就收錄了民國時期海疆歷史檔案6 萬多畫幅。[3]這些豐富的檔案文獻遺存,為開展數字資源整合奠定了基礎。其二,檔案的異構性。海洋歷史檔案種類繁多,從現存檔案類型看,主要有歷史文書、海洋輿圖、遺址遺物、口述歷史、音像材料等,從存儲格式劃分,主要有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從數據結構化程度分類,主要有無結構化、半結構化和結構化數據。檔案的異構性為開展數字資源整合帶來了困難。其三,分布的廣泛性。海洋歷史檔案分布廣泛,主要保存地點一是內地(大陸)相關政府部門與文化機構,主要有中國第一、第二歷史檔案館,國家圖書館、博物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檔案館,中科院圖書館,海洋科研院校圖書資料室,以及沿海省市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方志辦和海洋管理部門等。二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政府部門與文化機構。三是國外相關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研究機構、歷史協會等。檔案資源分布的廣泛性對開展跨機構、跨領域與跨地域的資源整合造成較大影響。

2. 基于LAM理論的檔案數字資源整合闡釋

LAM資源整合理論是國內外廣泛興起的探討圖書館、檔案館與博物館資源整合理論、技術與方法,以滿足公眾對文化資源需求的一種資源共建共享理論,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一是整合機制構建,如建立機構數字化協作D-LAM戰略框架[4],構建政策保障、組織協調、利益驅動機制推進LAM合作[5]等。二是資源整合方法,如以重點項目推進LAM資源整合[6]、基于關聯數據的LAM館藏資源整合實現流程[7]等。三是資源服務方面,如LAM數字資源一體化檢索平臺構建[8]、基于本體的LAM數字資源服務融合可視化展示[9]等。LAM資源整合內容涵蓋社會需求、機制構建、模式設計、整合方式、服務融合與技術支持等方面,其理論成果為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多機構協同整合的機制構建提供了啟示,而且從模式設計、技術應用與實現路徑等方面,為開展數字資源整合提供了借鑒,并為開展檔案資源一站式檢索、融合服務與創新服務等資源共享開發提供了參考。

《“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大相關檔案資源跨領域、跨區域、跨層級整合力度”。[10]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要以黨和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方針為指導,利用LAM資源整合的理論、技術與方法,依托國家“數字海洋”建設工程,以海洋數字檔案館為牽頭單位,聯合相關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社科院、高校等,通過構建協同機制,歸集散存在國內外相關政府部門、文化機構與社會組織的海洋歷史檔案,從設計資源整合體系、統一資源建設標準、建設基礎性數據庫、構建資源共享平臺等維度,實現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的多維聚合與多向融合服務,為構建海洋記憶、開展海洋治理、建設美麗海洋、維護海洋權益提供檔案數據資源支持(參見圖1)。

圖1 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示意圖

二、 LAM視域下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實踐分析

1. 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實踐基礎

其一,相關數字項目建設。如2006 年國務院批準實施的中國“數字海洋”項目,通過“908專項”調查、國際合作與交換等多種手段,收集到海洋歷史、水文、氣象、地理等大量數據,尤其是完成了“908 專項”資料和歷史資料的整合[11],為海洋歷史檔案資源建設提供了條件。又如福建“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建成“一庫”(海絲文化資源庫)、“二網”(海絲文化資源建設協作網、服務網)、“二平臺”(資源展示、文化電商平臺),為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提供了借鑒。[12]其二,檔案數據資源建設。我國相關檔案館、圖書館與高校等單位建成的重要數據庫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民國時期海疆檔案”資源數據庫、海南師范大學“南海及南海諸島”特色數據庫、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檔案及歷史文獻庫”、廈門大學圖書館“東南海疆研究數據庫”等,這些專題數據庫建設,為開展海洋歷史檔案資源整合奠定了資源基礎。

2. 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滯后問題

(1)體制方面:檔案收藏單位多方管理問題

我國海洋歷史檔案主要散存在相關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社科院、方志辦和海事管理部門等,由于這些機構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宏觀上缺乏一個協調不同管理系統的部門,機構之間也沒有建立一種可平衡各方利益的合作機制[13],且檔案工作者在檔案數字資源整合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不突出[14],這就導致了各機構缺乏合作協調,產生了“信息孤島”“管理差異”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2)資源方面:各單位檔案數字化失衡問題

從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建設看,中國第一、第二歷史檔案館,國家海洋檔案館,以及部分沿海地區檔案館、圖書館、高校等,基于利用需求與信息化建設的驅動,在檔案數字資源建設方面取得了成果。由于地區經濟差異與信息化發展水平的不同,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等地的檔案館、圖書館、社科院、高校、海洋管理單位等大多已啟動館藏海洋歷史檔案的數字化建設,而遼寧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的部分縣(區)級檔案館、方志辦等的檔案數字化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數字化建設基礎薄弱,數字資源較少,不利于檔案數字資源有效利用與整合共享。[15]

(3)標準方面:檔案管理標準差異問題

我國海洋歷史檔案保存單位眾多,多以異構信息為主,各機構由于管理體制與對象的差異,多源類型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建設標準不一,必然對數字資源整合共享產生影響。如在元數據標準方面,圖書館常用的元數據格式主要有MARC、Dublic Core等,博物館常用的是CIMI、CDWA、VRA Core等,檔案館則主要是EAD。[16]機構之間元數據結構及其格式的差異,不僅影響了各機構之間數據資源的互操作效率,也為進一步創建與發布關聯數據帶來了一定困難。

三、 LAM視域下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實現路徑

1. 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機制構建

從國內外LAM整合項目看,合作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導、機構合并、跨機構合作與項目驅動等方式。其中,項目驅動模式發起者可以是政府、協會或文化機構,其特色是合作目標明確,強調資源的互補和共建共享。[17]鑒于海洋歷史檔案資源整合參與主體眾多,可采用政府主導下的項目驅動模式,依托“數字海洋”項目,以海洋數字檔案館為牽頭單位,協同相關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社科院、高校等機構,構建協作共建機制。主要職責為:一是以召開聯席會議的方式,從方針政策、建設目標、整合原則、制度建設、權益保護、任務安排與經費保障等方面,組織協調檔案數字資源整合工作。二是積極與“數字海洋”建設項目聯系與溝通,以獲得國家數字海洋建設政策、經費、資源與技術的支持。三是以制定或推薦國家數字化標準的方式,從信息采集、數字化、數據描述、數據庫構建和平臺建設等方面,統一數字資源整合標準。四是兼顧各方信息利益,從檔案信息價值評估、資源整合義務、建設成果共享等方面,建立信息資產權益保護制度,維護共建單位信息資產權益與知識產權。

2. 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整合路徑

(1)設計檔案資源整合框架體系。依據海洋歷史檔案遺存情況,可從歷史文書、海洋輿圖、遺址遺物、口述歷史、音像材料等類型構建資源框架體系,為開展檔案資源歸集、分類整理,及其資源庫建設提供理論指導。構建資源框架體系對整合工作的作用在于:一是從征集范圍、具體類型、技術標準、征集對象等方面,建立海洋歷史檔案整合規程,用以規劃指導其檔案文獻征集整合工作。二是從DC元數據、SKOS規范、關聯數據流程規范、數據存儲標準等方面,制定數字資源分類與組織規范,開展資源組織與管理工作。三是構建海洋歷史檔案數據庫資源建設體系,以規范其數據庫建設工作,實現檔案數字資源的整合共享。

(2)統一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標準。其一,構建資源建設標準體系??梢罁覈鴻n案數字化建設規范,參照圖書館、博物館與海洋信息數字標準,從信息采集、著錄格式、數據標引、專業符號、檢索技術,以及數據庫構建等方面,構建海洋歷史檔案數字資源建設標準體系。如我國“數字海洋”建設已在數據標準化處理、數據庫建設、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形成了《海洋信息元數據標準》《海洋專題圖要素圖式圖例及符號》《海洋綜合管理專題數據庫標準》等13 項標準規范[18],為構建檔案數字資源標準體系奠定了基礎。其二,引入關聯數據創建標準。關聯數據是由互聯網協會(W3C)推出的用于發布與聯接各種數據、信息和知識的標準,可視為一種建立在Web網絡標準之上的結構化數據發布與共享方法,可以通過各種邏輯關系將一個個資源孤島整合為統一的數據空間,提高Web網絡的智能化水平。[19]引入關聯數據的URI復用原則、RDF(資源描述框架)鏈接機制和LOD發布規范等,可創建與發布海洋歷史檔案關聯數據,連接、聚合與共享檔案數字資源。

(3)構建基礎性檔案資源數據庫。參與數字資源整合的LAM機構與相關社科院、高校等單位,按照一定的主題,挖掘聚合國內外相關機構保存的海洋歷史檔案,構建專題數據庫,為其數字資源整合提供基礎性數據支持。建庫方法如下:其一,征集散存檔案文獻。首先,采用購買、復制、交換或數字化等方式,征集官方或民間的散存歷史檔案。其次,采用實物征集,以及文字記錄、拍照、錄音、錄像或三維掃描等方式,建檔形成海洋口述檔案與海洋遺址遺物檔案。再次,通過復制、交換,以及購買縮微品和相關數據庫數據資源等方式,征集國外LAM機構散存數字資源。其二,統一數據資源描述標準。建議以DC元數據為主,結合《海洋信息元數據標準》,以及MARC(機讀編目格式標準)、VRA(視覺資料核心類目)、CDWA(藝術作品)、EAD(編碼檔案描述)、teI(電子文本編碼與交換)等規范,建立統一的元數據標準,以更為精準地描述不同類型檔案數據資源的外部與內容特征。其三,檔案數據規劃存儲??梢罁Q髿v史檔案資源體系規劃,構建三級資源存儲體系。其中,一級是歷史文書、海洋輿圖、遺址遺物、口述歷史、音像材料等欄目。二級目錄可依據不同標準設置,如海洋輿圖按性質可分為:航海專圖、海防用圖、形勢海圖、海疆域圖等。三級目錄呈現具體信息內容,如特定內容的文本、圖片、音視頻或實物等。其四,創建發布檔案關聯數據。即在元數據規范的基礎上,用規范化的RDF進行資源描述,按照關聯數據的4 個基本原則發布數字資源,利用RDF所具有的機制建立數據之間的語義關聯。[20]創建與發布關聯數據可將檔案數據資源以數據集的形式發布在萬維網上,實現LAM機構數據資源的關聯聚合與充分利用。

(4)實現LAM數據資源聚合共享。其一,構建共享平臺,提供“一站式”檢索服務。這是LAM檔案數字資源匯集服務的基礎方式,其目的就是根據用戶所提供的檢索需求,將來自協作機構的數據資源,通過共享網站平臺反饋給用戶。首先,可按歷史文書、海洋輿圖、遺址遺物、口述歷史、音像材料等設置分類導航。同時,在網頁主頁和各級目錄之下設置檢索入口,提供欄目內和跨欄目的分類檢索、目錄檢索、全文檢索、關鍵詞檢索和二次檢索等多種信息檢索方式。其次,選取能代表數字對象內容的標志性圖片,以靜態圖片或滾動展示的形式,為用戶提供縮略圖導航檢索服務。再次,設置可鏈接國外相關LAM資源整合項目網站的檢索端口,通過簽署信息共享協議,或購買使用權等方式,查詢利用國外散存檔案數據資源。其二,基于資源聚合,開展多元化檔案利用服務。依托共享平臺,即可通過關聯聚合,匯集海洋歷史檔案數據資源,開展多元化檔案利用服務。一是開發海洋輿圖和照片等資源,按照特定主題,編制電子畫冊、圖文期刊等,向公眾提供形象生動的專題性海洋圖像檔案信息。二是利用Web3D、H5、VR/AR等技術,挖掘海洋檔案數據資源,制作線上專題虛擬展覽,還原專題海洋地圖模型、遺址遺物、海防炮臺以及歷史場景等。用戶可以借助視聽設備,在虛擬網絡空間實現沉浸式體驗,從三維虛擬空間感官感受的緯度,開展海洋意識教育。三是發掘音像檔案數據資源,將同一主題的照片、音視頻等進行編輯加工,剪輯編制海洋歷史檔案微視頻、專題片等,從文化宣示主權的政治高度,維護我國領海主權完整與安全。

猜你喜歡
資源整合檔案館海洋
少先隊活動與校外資源整合的實踐與探索
“五育并舉”下家校社資源整合的價值意義
海外并購中的人力資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資源整合方式實踐
愛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發
全省部分檔案館新館掠影
太倉市數字檔案館成為“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
when與while檔案館
科隆檔案館突然坍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