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裕固族傳統搟氈文化及其傳承保護研究

2023-11-20 14:28汪威
今古文創 2023年42期
關鍵詞:傳承與保護裕固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要】搟氈是一項古老的、流傳于我國游牧民族地區的生產技能,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毛氈在牧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裕固族人在搟氈這一生產活動中具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文化,如搟氈儀式祝詞、搟氈數字歌、搟氈的風俗習慣與禁忌等。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搟氈技能及其民俗文化事項在裕固族地區瀕臨失傳的危險。對此,政府和民眾應該齊心協力,加強對搟氈技藝及其所承載的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關鍵詞】裕固族;搟氈技藝;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

【中圖分類號】G12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42-009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2.030

基金項目:本文受內蒙古大學2021年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金(項目編號:10000-21311201/089)的資助。

“裕固族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是裕固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盵1]該民族人口雖少,內部卻有兩種不同的本族語——東部裕固語和西部裕固語。其中,東部裕固語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語言,西部裕固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語言。長期以來,數次的民族遷徙以及多年的游牧生活為裕固族留下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這些民俗文化蘊含著濃郁的游牧生活氣息,它不僅是裕固族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是裕固族民族傳統的生動展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善良質樸的裕固族人不斷地與艱險的自然環境作斗爭。在物質匱乏的遠古時代,為了抵御冬日的嚴寒,他們學會了搟氈、織褐子等生產技能,這些生產技能一直延續至今,成為裕固族民俗文化中的標簽和代表。本文通過實地的田野調查①,詳細記錄、描寫了裕固族人在搟氈這一生產活動中所具有的獨特風俗文化現象,如搟氈儀式祝詞和搟氈數字歌,它們是裕固族口述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②同時,我們也對搟氈技能及其民俗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提出了相關建議。

一、裕固族傳統搟氈文化

“民俗文化是某個地域的某一族群一種約定俗成的帶有普遍意義和典型意義的文化現象,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征?!盵2]“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同樣的生產或生活事項在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搟氈技藝是我國游牧民族必備的生產技能,不同的民族在進行搟氈這一民間勞作的過程中會展示出不同的風俗文化。如:哈薩克族人在搟氈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跳起搟氈舞;東鄉族人會破著嗓子高喊“搟氈謠”來驅逐勞作壓力。本文從搟氈儀式祝詞、搟氈數字歌、與搟氈相關的習俗三個方面來展示裕固族獨具特色的搟氈文化。

(一)搟氈儀式祝詞

搟氈技藝是我國游牧民族的一大發明,毛氈在牧民的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人們用它來搭建氈房、鋪炕、制帽、制靴和生產一些防寒保暖的生活用品。在過去,由于物質生活水平較低,家家戶戶都需要自己制氈來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搟氈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裕固族人都是通過鄰里之間的互幫互助來完成自家所需的毛氈量。每到夏季,左鄰右舍的牧民就會聚到一起,以家庭為單位開始制作毛氈。由于毛氈對于裕固族人的生產、生活非常重要,所以在搟氈開始之前,人們都要頌說祝詞,以此來祈求搟氈順利、勞動成果豐厚。屆時,互幫互助的鄰居們會聚集在一起,主人家擇吉時示意搟氈的開始,來客中會傳唱祝詞的人便開始大聲頌說美好的祝愿?!霸9套宓膬x式祝詞種類較多、內容豐富,并且具有明顯區別于其他體裁的民間文學的特征?!盵3]搟氈儀式祝詞在頌說的過程中并不是單項地傳遞信息,祝頌者和聽眾之間會進行一種非常默契的交流與互動,目的是增強儀式的喜慶效果和語言力量。例如,祝頌者每說到某一個祝詞的最后一句時,都會念到“愿……實現”,然后聽眾便會隨之高喊 “(愿望)實現吧”。搟氈儀式祝詞語言質樸平實、生動簡練,既歌頌贊美了潔白的羊毛,又表達了裕固族人希望搟氈勞動成果豐厚的美好愿望,反映了裕固族人感恩萬事萬物和追求生態平衡、天人合一人生觀、價值觀。搟氈儀式祝詞③內容如下:

祝頌者:哦!在今天的日子里,年好,月份好,日子好,時辰好!

你們家羯綿羊的毛像土堆一樣厚,

祝你們搟出的毛氈像土堆一樣厚!

聽眾:(愿望)實現吧!

祝頌者:你們家母羊的毛像(牲畜的)脊背一樣厚,

祝你們搟出的毛氈像(牲畜的)脊背一樣厚!

聽眾:(愿望)實現吧!

祝頌者:你們家羊羔的毛像手指一樣厚,

祝你們搟出的毛氈像手指一樣厚!

聽眾:(愿望)實現吧!

(二)搟氈數字歌

“搟氈數字歌”屬于裕固族的原生態民歌,它是裕固族人在搟氈的過程中傳唱的歌曲。裕固族的搟氈歌不僅可以用來調劑情緒、交流情感和緩解勞作壓力,還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能起到協調動作、計算次數的作用。據當地牧民介紹,毛氈有薄厚之分,厚度不同的氈子所需要的勞動量是不同的。例如:薄一點的毛氈需要搟1000下左右(正面、反面各500下);厚一點的毛氈需要搟2000下左右(正面、反面各1000下)。上面的數值只是一個概數,如果人們覺得力道不夠,還會接著再搟。因此,搟氈一開始,人們就會唱起搟氈數字歌,唱一個數字就搟一下。一個人負責計數,以一百為單位,唱到九十九④就會在旁邊放下一塊小石頭或者劃一道豎線做標記。裕固族的搟氈數字歌熱烈紅火、曲調短小,歌詞內容如下:

“現在開始搟氈,搟一下,搟兩下,搟三下,搟四下,搟五下,搟六下,搟七下,搟八下,搟九下,搟了整十下!

十一下,十二下,十三下,十四下,十五下,十六下,十七下,十八下,十九下,搟了整二十下!

二十一下,二十二下,二十三下,二十四下,二十五下,二十六下,二十七下,二十八下,二十九下,搟了整三十下!

……

九十一下,九十二下,九十三下,九十四下,九十五下,九十六下,九十七下,九十八下,搟了九十九下!

現在開始搟氈……”

(三)與搟氈相關的習俗

1.搟氈時節

搟氈有一定的時節,常在農閑時進行。裕固族人一般會在每年夏季的七、八月份搟氈,因為這個季節天氣暖和,陽光充足,羊群不易生病。通常情況下,牧民們在搟氈之前都會洗羊,也就是把羊群趕到河里,待羊在水里轉上幾圈之后,它們身上的糞土就會被水沖洗掉。洗完之后,人們會把羊趕到草地上進行日曬,曬過之后羊毛會變得松軟干凈、易于梳剪。

2.搟氈的飲食風俗

由于搟氈非常辛苦,因此主人家都會用豐盛的酒菜來熱情招待前來幫忙的左鄰右舍。人們潛意識中會認為,毛氈的質量取決于主人家對待幫工的態度。裕固族人淳樸善良、熱情好客。到了搟氈時節,人們都會提前備好酒、酥油奶茶、羊肉、米飯等上好的食物來款待來客,尤其白米飯是必不可少的食物。根據裕固族人的飲食習慣,還會在米飯里加上葡萄干和紅棗,再拌上酥油和白糖。裕固族人認為,潔白的米飯就像潔白的羊毛一樣令人喜愛,搟氈時吃白米飯是為了討個吉利的好意頭。

3.搟氈禁忌

裕固族人在搟氈這一勞作中有一大禁忌:不能拒絕別人的請求!也就是說,如果有人請你去他(或她)家里幫忙搟氈,那么你千萬不能拒絕,要欣然允諾并按時前往。如果遭到了拒絕,那么提出請求的人會認為很不吉利,會導致搟氈的不順利,因為一開始就碰到了“釘子”。與此同時,拒絕別人的人也會遭遇霉運,因為他(或她)失掉了朋友,以后就沒有人愿意跟他(或她)來往。由此看出,裕固族人的搟氈勞作,是以真誠互助為基礎的,而不是市場上物與貨幣的交換。牧民們非常重視彼此間的團結協作關系,這種關系體現了他們和諧共處、純真質樸的良好民風。

二、裕固族傳統搟氈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建議

“民俗文化,是產生并傳承于民間、世代相襲的文化事項,是在普通人民(相對于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現象?!盵4]從某種意義上說,民俗文化是人民群眾在長期實踐中創造并傳播形成的,它往往以具體的生產勞作或群體民事活動為依托。裕固族的搟氈文化是隨著搟氈這項生產活動而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它會隨著搟氈技藝的存在而存在、消亡而消亡。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發展,毛氈逐漸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導致搟氈這項古老的生產技能在很多地區都瀕臨失傳,裕固族也不例外。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很容易從市面上購買到各種溫暖舒適、物美價廉的保暖用品,這樣一來,搟氈工藝受到了現代工業化的強烈沖擊,幾乎很少有人會再去依靠自行搟氈來制作生活用品了。此外,由于搟氈非常辛苦,年輕人大部分都不愿意學習搟氈技藝。在他們看來,搟氈工作又苦又累,并且沒有太大的經濟價值。搟氈會耗費很大的力氣,通常在技術學成之后,手部會受到多次創傷。

對此,我們應該有憂患意識,要加強對裕固族搟氈技藝及其所承載的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具體建議如下。

(一)培養優秀的傳承人

當地政府應該全面開展相關的宣傳、教育工作,要喚醒本民族群眾的自覺保護意識,讓他們認識到搟氈技藝的文化價值。搟氈技藝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人為載體,以人的身體實踐為基礎,在特定的時空場域內,按照地方人群共同體的文化規定性進行整體性的自我呈現,其保護傳承的根本在于‘活’,即使其存在于地方人群共同體的‘生活’之中并以‘活態’的方式延續,而‘活’的關鍵點在于‘人’?!盵5]非遺傳承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者,應在堅持民族傳統文化原生態的基礎上傳遞非物質文化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和精神內涵。因此,可以考慮將搟氈這項生產技能納入社會教育、職業教育的教學之中,努力培養新一代的傳承人,不僅要教會他們這門古老的手藝,也要讓他們了解并學習與搟氈相關的民俗文化。如:學習傳頌搟氈儀式祝詞、學唱搟氈數字歌、了解與搟氈相關的習俗等。

(二)做好數字化保護工作

“并非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能通過創新和發展或通過功能轉化而長久地存在,包括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處于瀕危狀態和傳承困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可以通過將其整理記錄、拍攝、保存、建檔等方式保護起來?!盵6]因此,要深入開展田野調查,力求做全面、完整、科學、規范的文字記錄工作,并利用現代化的器材將搟氈技藝及其民俗活動可視地、動態地、立體地、全方位地保存下來。同時,地方媒體也可以將傳統搟氈活動以節目、紀錄片的形式進行傳播,使更多人了解和關注這一傳統技藝;或將毛氈做成民族特色禮品、紀念品等供人們線上線下購買,推動當地手工搟氈的發展。

(三)利用學校資源

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教育的使命,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重要載體。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實施了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因此,當地學校要把優秀民族文化納入教學內容,并建設課程開發師資隊伍,不僅要加強校本教師的培訓,也要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來校授課、舉辦講座和定期展演等。學校要加大對傳統工藝的宣傳力度,針對群眾對手工搟氈了解的局限性,進入社區,定期向他們普及與毛氈相關的傳統工藝和民族文化知識,重點在于讓青年一代能夠充分認識到傳統工藝的價值,能夠尊重事實和尊重傳統文化,增強他們對民族傳統工藝的保護意識,提高群眾的凝聚力,從而推動傳統搟氈工藝的發展。

三、結語

“風吹馬尾千條線,雨打羊毛一片氈”——搟氈這項流傳于我國游牧民族地區的古老生產技能,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千百年來,毛氈作為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寶貴物品,承載著游牧生活的歷史變遷,展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風貌。作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裕固族人在搟氈這項民事勞作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文化,這些風俗文化是該民族社會生活、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對裕固族的搟氈文化進行詳細的描寫與記錄,不僅能為該民族的歷史、語言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也為民間文學、民俗學的研究提供珍貴的資料。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主流文化的沖擊,搟氈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面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首先,語言的斷層是其延續發展的最大障礙。隨著現代化腳步的加快和民族融合的推進,裕固族人在接納、吸收其他民族語言文化的同時,對本民族語言的使用卻逐漸減少,這樣一來會導致搟氈儀式祝詞、搟氈數字歌的傳承后繼無人。其次,搟氈技藝在很多地區都瀕臨失傳的危險,因此會導致與其相關的風俗文化的逐漸消失。對此,政府、學校和民眾應該齊心協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措施,為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財富的積累做出應有的貢獻。

注釋:

①本文的搟氈儀式祝詞及搟氈數字歌系筆者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康樂鎮大草灘村調查所得,均用東部裕固語說唱,為了方便說明,本文只記錄其中的漢語意譯。發音合作人為安梅英,是當地知名的祝頌家及原生態民歌傳承人。

②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70722112-1.htm。

③儀式祝詞是活態的民間文學形式,它具有即興性和創造性的特點,所以沒有所謂的“標準本”,每次表演和創作都是一次流傳的過程。

④裕固族的“搟氈數字歌”是從數字一唱到九十九,不過再加上第一句的“現在開始搟氈”,正好是隨著曲調搟了一百下。

參考文獻:

[1]汪威.東部裕固語的顏色詞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 2019,(04):180-185.

[2]洪勇.試論民俗文化的特征與保護[J].南方文物, 2004,(03):72-104.

[3]汪威,潘家榮.基于民間口傳文化傳承與保護下的裕固族儀式祝詞的搜集整理研究[J].河西學院學報,2020, (01):26-31.

[4]蔡志榮.民俗文化的當代價值[J].西北民族研究, 2012,(01):208-211.

[5]吳興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制度設計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2):51-55.

[6]朱以青.基于民眾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以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中心[J].民俗研究,2013,(01):19-24.

作者簡介:

汪威,女,漢族,遼寧海城人,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裕固族語言及歷史文化、西北地區語言接觸與比較研究。

猜你喜歡
傳承與保護裕固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淺談裕固族民歌傳承現狀
談裕固族傳統文化教育——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幼兒園教育教學為例
雙語教學中裕固族原生態民歌的價值及應用
貴州黔東南侗族大歌傳承與發展新探
文化體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戲傳承與保護研究
關于揚州口頭文學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鄉鑼鼓樂“小咚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