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團隊+競賽+導師”項目化學習模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培育研究與實踐

2023-11-21 13:50何振芳肖燕馬雪梅湯慶新龍銀平
高教學刊 2023年31期
關鍵詞:學科競賽導師制創新

何振芳 肖燕 馬雪梅 湯慶新 龍銀平

摘? 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的創新創業時代背景下,研究以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素質和終身自主學習能力的本科生為目標,對傳統的教與學模式進行改革,形成“團隊+競賽+導師”的大學生創新教育實踐模式。剖析“團隊+競賽+導師”模式的內在機理,詮釋“學習是如何發生”問題的內涵?;诓剪斈防碚撆c情景學習理論,該模式構建以創新實驗室為管理平臺,以競賽為抓手的“四位一體”創新能力培養核心體系。該模式遵循終身教育理念,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實現從教到學的轉變?!皩W科競賽”“團隊學習”“導師制”的有機融合形成優秀的教與學模式。

關鍵詞:學科競賽;團隊學習;導師制;開放式學習;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1-0074-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ra of "promoting learning with competition, promoting teaching with competition, and promoting innovation with competition",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s with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life-lo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is reformed to form a "team + competition + mentor"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and an analysis of "team + competition + mentor". The inner mechanism of the "model"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question "How does learning happen?" Based on Bloom's theory and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this model builds a core system of "four in one"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with innovation laboratory as the management platform and compet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model follows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adheres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puts students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and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subject competition", "team learning" and "tutorial system" forms an excell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Keywords: academic competition; team learning; tutorial system; open learning; innovate

當今世界,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創新能力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1]。大學生學科競賽作為承載及體現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主要平臺之一,逐漸被各大高校重視[2-3]。以學科競賽為依托,改革原有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創新求異復合式人才已成為新時代的要求[4-9]。創新創業背景下,校院兩級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較多,然而落實到實施的主體,“老師如何去教?學生如何去學?”,還未形成行之有效成熟的教與學改革模式[10-11]?;诟咝T趧撔聞摌I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基于布魯姆理論與情景學習理論,探究培養創新創業能力行之有效的教與學模式。通過分析“教育目標分類”“認知學徒制”“實踐共同體”“合法的邊緣性參與”等核心概念,確定一種以本科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學科競賽為載體的導師制團隊教與學模式[12]?!皥F隊+競賽+導師”模式以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為平臺,構建了以競賽為抓手的“四位一體”創新能力培養核心體系[7,13]?!皩W科競賽”“團隊學習”“導師制”的有機融合形成一個優秀的教與學模式,其對高校創新人才的訓練和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團隊+競賽+導師”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一)? 本科生“團隊+競賽+導師”模式內涵

“團隊”是由少數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相互承擔責任的人們組成的群體[14]。借鑒“團隊學習”理論與“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15-20],遵循本科生群體學習心理特點,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與終身學習能力為目標,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建構自主學習型“導師制”本科生團隊教與學模式。該模式通過“導師制+團隊”的開放式學習模式將“自主學習與導師引導”“興趣與目標”“理論與實踐”“正向與逆向思維”等有機融合,借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該模式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一種有益探索,是一種適合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模式。

(二)? 本科生“團隊+競賽+導師”模式特點與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科生團隊學習模式有其獨特的特點,不同于研究生的管理。其本質上是一種以學生自覺、自愿為前提的開放式學習模式,學生可以隨時加入或退出團隊,導師不能像研究生導師一樣具有強制力。因此,厘清本科生“團隊+競賽+導師”模式的動力來源,搭建公平、公正以學生為主導的導師制創新型管理平臺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該管理平臺實現團隊制度的建設與團隊文化的傳承,形成團隊成員間“生命影響生命,品格傳遞品格、興趣構建團隊”的團隊核心價值觀,增強團隊凝聚力,集中團體智慧與知識積累,實現群體協作中的創新思維培養。

針對“團隊+競賽+導師”模式的現狀與特點,該模式的具體實施需要重點解決5個方面的問題:①學生知識背景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在導師監管下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選題和項目;②導師如何組建有效學習團隊,充分發揮每個團隊成員的優點,高效完成比賽目標,避免個體學習模式下多角度思維受限產生學習畏難情緒;③團隊成員如何處理好團隊任務與課程體系任務之間的時間分配問題,找到“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間的平衡點;④正常的專業課程培養體系由于知識學習時間節點與競賽時間節點的不對應,導師如何讓學生堅持自主學習,不放棄學習任務,并逐步形成“輸出倒逼輸入”的逆向自主學習思維;⑤導師在無權處分學生,缺少“硬約束條件”的情況下,如何管理好團隊,提升團隊凝聚力。

(三)? 本科生“團隊+競賽+導師”模式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思路

“團隊+競賽+導師”模式(圖1)以創新實驗室為管理平臺,實現團隊、競賽、導師的有機融合。首先,團隊學習模式是一種“合作、研討”互動性學習模式,該模式讓學生在團隊交互中優勢互補,多角度思考,多層面協作,防止學生因單兵作戰思維和視野受到知識背景的限制走進死胡同,創新在交流與協作中產生火花。其次,學科競賽可激勵學生跳出書本求知,防止虛擬項目導致學生缺少思考項目意義及深入探究科學問題的能力,防止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教師課堂講解內容興趣不大,教學效果欠佳的弊端。同時,借助競賽任務采用“輸出倒逼輸入”的逆向學習思維模式讓學生從被動適應轉變為自主學習,學以致用。學科競賽的實時成績反饋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傳導路徑。最后,導師借助學科競賽目標任務引導學生組建團隊并完成學習任務,團隊在完成比賽的過程中鍛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能力,并通過最終比賽結果驗證學習成果。該模式既是一種團隊學習模式也是一種翻轉教學方式,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增強,老師角色從主導變為輔助引導,課程教學過程從封閉式結構走向開放式結構。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有利于學生體會自學的價值及自學的成就感,形成自學內驅力,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三者的有機融合很好地詮釋了情境學習理論對學習的認識——“學習是一個參與情境的過程”,詮釋了“學習是如何發生”問題的內涵,揭示了“團隊+競賽+導師”模式提升本科生創新創業綜合素質的內在機制。

二? 本科生“團隊+競賽+導師”模式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核心體系構建

“團隊+競賽+導師”模式以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為平臺,以競賽為抓手構建“四位一體”培養核心體系。該體系包括:①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建立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的導師制梯隊培養管理體系;②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建立以“自主—興趣—動機”為標準的創新團隊選拔體系;③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建立以“基礎—綜合—實踐—創新”為過程的創新團隊遞進式長線培養體系;④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建立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激發與鍛煉體系。在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平臺基礎上,圍繞以上4個核心體系設計“團隊+競賽+導師”創新創業實踐模式,形成“四位一體”保障措施。

(一)? 導師制梯隊培養管理體系

通過管理理念的改善促進大學生團隊學習者能力提升是團隊組織管理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問題。在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的導師制梯隊培養管理體系中,團隊指導老師為總負責人,由導師及團隊學生總負責人組成核心層,每個團隊選派競賽項目負責人為團隊組長。團隊學生總負責人由老隊員推選,新隊員投票,并經指導老師考察通過成為正式總負責人,“以老帶新”形成導師制梯隊培養管理體系。

(二)? 創新團隊選拔體系

在以“自主—興趣—動機”為標準的創新團隊選拔體系中,由組長提出組隊條件,組長與組員雙向選擇,自愿組隊,減少團隊合作磨合期。每位團隊成員都通過預備隊員—實習隊員—正式隊員—項目組長的選拔過程。每位正式團隊成員都有半年的預備期,預備期學習了解不同組別競賽項目,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聽老隊員競賽項目報告拓寬視野。團隊成員在預備期思考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半年內根據自愿原則加入團隊,并可隨時選擇退出團隊。此選拔體系的構建有利于促進學生在交互中學習提高,也有利于自主學習內驅力的形成。

(三)? 創新團隊遞進式長線培養體系

在以“基礎—綜合—實踐—創新”為過程的創新團隊遞進式長線培養體系中,按照專業特點劃分。第一個階段:大一新生進入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平臺,在導師引導下組織學習專業基礎知識、了解競賽平臺,開拓視野,選擇感興趣專業方向(約3個月時間)。第二個階段:選擇專業綜合性較強但相對容易的短賽程綜合性比賽項目(約6個月時間),此過程幫助學生形成從競賽任務出發,“輸出倒逼輸入”的逆向學習思維方式,讓學生初步實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方式,防止團隊成員產生第三階段因解決復雜問題無從下手的畏難情緒,從而放棄比賽。第三個階段:選擇實踐性、創新性較強的綜合性復雜研究課題與比賽項目(約1~2年時間)。第四個階段:對比賽涉及相關理論、實踐等進行總結、歸納與提升,撰寫軟件著作權、專利、論文等,進一步形成創新成果。遞進式長線培養體系遵循終身教育的理念,符合人類“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由舊知新”的知識與能力認知發展規律,將系統性完整性的教學與開放式教學結合,實現團隊成員課內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融為一體,達到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的教學目標,繼而提高學生解決復雜科學問題的能力及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四)? 創新能力激發與鍛煉培養體系

“團隊+競賽+導師”模式堅持打破“各學各”的傳統學習模式,團隊成員相互交流,遇到困難共同堅守,滿足本科生學習過程中心理情感方面的需求;學生在不斷實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輸出倒逼輸入”的逆向學習思維方式,從而培養與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持續學習的能力。在“團隊+競賽+導師”模式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導師是其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在從教到學的思維轉變中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該模式中自主學習是一種自主的合作學習,在團隊合作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共同體,更有利于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三? 本科生“團隊+競賽+導師”模式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案例與成效

(一)? “團隊+競賽+導師”模式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案例

本研究以聊城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為例,2006年聊城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以“團隊+競賽+導師”的模式成立了3S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經歷了10余年的發展,學院通過3S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平臺逐步的探索與實踐“如何以競賽、團隊與導師的有機融合模式培養、拓展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通過該平臺的探索與實踐逐步理清了大學生“團隊+競賽+導師”模式的動力來源及其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機制,構建了“四位一體”核心培養體系。該模式讓學生、老師追求卓越與成就達到高度的互動與和諧,循序漸進地實現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長線培養。實踐也表明,要想“團隊+競賽+導師”模式由點(個例)的成功拓展為面(大范圍)的成功,管理平臺(圖1)的支撐必不可少。該模式連續10余年在學科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獎率高達90%,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形成一種內驅力,同時也帶動了教學模式由課程的封閉結構走向開放的結構,拓展了模式應用的范圍及受益學生群體。

(二)? “團隊+競賽+導師”模式的成效

1? 形成了團隊文化建設核心價值觀

團隊文化是團隊學習的靈魂,教育若能入心,四兩才能撥千斤?!皥F隊+競賽+導師”模式實施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團隊文化建設核心價值觀。團隊文化讓每位團隊成員都有一種主人翁意識、集體榮譽感、成就感。3S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在團隊文化建設中將道德與品格放在首位,在團隊成員之間執行“傳、幫、帶”的過程中,形成“分享、合作、奉獻、創新”的團隊核心價值觀。讓“生命影響生命,品格傳遞品格”,形成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文化的傳承。學生在團隊文化中形成良好品格,同時良好的團隊文化氛圍讓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入心。

2? 教學模式方面的成效

將“團隊+競賽+導師”模式中的教學經驗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該模式在課堂教學應用中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應用學生參與式教學、探究性教學、基于項目的教學方法及翻轉式課堂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并形成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學習共同體。該模式借助導師、團隊與比賽過程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自動調節—自我完善”的能力,提升學生自主探索能力,拓展創造性思維,最終使創新創業綜合素質與能力得到提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聊城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3S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成立10余年以來,按照“團隊+競賽+導師”模式在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學生的專業能力、創新與創業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自2008—2021年,實驗室獲得了中國測繪學會、中國地理學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學會、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自然資源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等參與舉辦的國家級GIS競賽獎項300余項(圖2),其中特等獎4項,一等獎36項,二等獎43項,榮獲全球ESRI GIS青年學者稱號3人(https://www.sohu.com/a/387081236_609577),第六屆高校GIS論壇高校GIS新銳稱號1人,行業領軍企業技術骨干研究人員20余人,培養優秀GIS人才近百余名,為易智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GIS行業領軍企業輸送10余名技術骨干人員。2017—2021年,3S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以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地理科學專業學生為主共組建了30個團隊,每組4名成員,共120人。實驗室基于ArcGIS、SuperMap、 MapGIS等GIS專業軟件圍繞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GIS與遙感等熱點科學問題開展研究,開發了系統軟件近20項,申請軟件著作權近20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0余項。比賽項目與實踐項目有機結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3S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所獲得成果在GIS業界影響力逐年增強,人民網(https://www.sohu.com/a/120794156_114731)、大眾日報(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91114/Articel15007MT.htm)、泰伯網(http://www.3snews.net/column/252000049750.html)、今日頭條和GIS時代等多家媒體平臺報道宣傳了聊城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的GIS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四? 結束語

“團隊+競賽+導師”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素養培育教與學模式,是教學團隊在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生培養過程中的探索和初步成果,在本科生創新創業核心素養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該模式理論與實踐平臺結合,以競賽項目為契機,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持續學習、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讓學生以競賽任務為目標形成“知識輸出倒逼輸入”的逆向學習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與素養。

2)該模式提出“四位一體”創新綜合素養培育模式,以學科競賽項目為抓手,建立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的導師制梯隊培養管理體系,建立以“自主—動機—興趣”為標準的創新團隊選拔體系,建立“基礎—綜合—實踐—創新”為動態過程的創新團隊遞進式長線培養體系。建立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激發與鍛煉體系。

3)該模式將學科競賽團隊學習模式與課程教學改革有機融合,相輔相成,形成教與學模式的良性循環,加強教學實踐環節,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從而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創新綜合素養。

4)該模式倡導在“團隊+競賽項目+導師制”的教與學模式中充分發揮翻轉教學知識傳授方法的作用,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團隊學習模式教學改革,建立以問題研究性學習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得到科學研究、發明創造、就業創業的初步訓練,形成優良的創新創業氛圍與文化,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創新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 許小娟,晏仕英,張安東,等.依托“互聯網+”競賽項目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技能提升[J].教育教學論壇,2020(51):103-105.

[2] 陳金波,殷實,劉芳南,等.基于國際遺傳工程機器競賽(iGEM)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以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20(12):111-113.

[3] 李津津,葉佩青.新工科背景下貫通式項目制研究型綜合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20(10):58-61.

[4] 劉燦昌,許英姿,云海,等.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團隊組織管理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18(9):200-202.

[5] 陳先哲.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空間轉型[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8):20-27.

[6] 江怡.如何擺正教與學的辯證關系——對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反思[J].中國大學教學,2020(11):11-16.

[7] 謝志遠,朱賽萍,劉巍偉,等.高職導師制的創新與實踐——“導師+項目+團隊”模式案例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4):52-55.

[8] 黃觀文,張勤,王利,等.“前瞻引領、創新驅動、實踐提升”的衛星導航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J].測繪通報,2022(1):173-176.

[9] 閻躍觀,劉吉波,郭俊廷,等.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類高校協同育人與實踐基地共建模式[J].測繪通報,2021(11):155-160.

[10] 崔允漷,王中男.學習如何發生:情境學習理論的詮釋[J].教育科學研究,2012(7):28-32.

[11] 解德渤.大學創新教學的實踐誤區及反思[J].中國大學教學,2018(8):70-74.

[12] 王磊.大學創新學術團隊生命周期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7(5):38-42.

[13] 解紅,劉建.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96):257-259.

[14] KATZENBACH J R,SMITH D K. The wisdom of teams: creating the high-performance organization[M].HarperBusiness, 1994:12-13.

[15] 廖玉玲,江嘉琳,楊儒萱,等.DISC行為模式下異質性團隊的個人行為風格調整研究[J].現代商業,2020(12):116-118.

[16] 肖華,王清華.團隊學習(TBL)教學模式在化學實驗課程綜合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S1):97-99.

[17] 張建林.“導生制”:規模效益的項目制本科研究性學習模式——華中科技大學Dian團隊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7(5):4-10.

[18] [美]大衛·W·約翰遜, 羅格·T·約翰遜, 卡爾·A·史密斯.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在教與學中組建有效的團隊[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19] 翁綺睿.國際視野下的教育變革——《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中文版出版研討會綜述[J].教育研究,2017,38(11):158-159.

[20] 鄭文力.知識創新中的導師與研究生學術共同體運作范式探究——基于自組織視角[J].當代教育論壇,2018(2):64-69.

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創新素養專項課題“基于‘團隊+競賽+導師’項目化學習模式的大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研究與實踐”(2022CYB270);2020年度聊城大學教改面上項目“實踐創新導向的地方高校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培養模式研究”(G202017);2022年度聊城大學教學改革面上項目“基于案例與PBL策略的WebGIS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G2022076)

第一作者簡介:何振芳(1983-),女,漢族,山東泰安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創新素養培育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學科競賽導師制創新
淺談獨立院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與實踐
“學研賽”并重的計算機類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開放大學“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例
一主多輔的導師制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
德育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
高職化工類學生試行成長導師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