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水稻機械化育秧流程及技術要求

2023-11-22 12:52梅代運
農民致富之友 2023年17期
關鍵詞:秧苗機械化水稻

梅代運

育秧機是農業發展過程中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的產物,其應用能夠保證水稻插秧效率。在農業種植生產期間,對育秧機進行應用,能夠為農業種植提供高質量的秧苗,保障水稻種植質量,有助于水稻高產增產。水稻機械化育秧生產過程中,將機械化與科學化相融合,可有效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助推農業產業結構升級。本文基于機械化育秧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在保障操作環節緊湊的基礎上,嚴格按照技術要求規范執行操作,目的在于保障水稻種植的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糧食作物的實際需求,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價值。

水稻生產期間所用技術的先進程度,影響著水稻質量與產量。隨著農業結構發生轉變,生產方式也不再似以往,傳統的水稻種植模式,開始被機械化種植模式所取代。水稻作為國內群眾賴以生存的糧食作物之一,育秧效果直接影響到農業發展,以往的育秧方式以人工為主,效果較差。目前,水稻生產地區積極推廣和使用機械化育秧的方式,能夠保障秧苗供給與作業效率,實現集中高效的機械化操作。此外,機械化育秧技術,還能夠有效解放農村地區勞動力,保障水稻種植收益,對于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水稻機械化插秧育秧的優勢

1、提升了水稻秧田利用率

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對于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應用該技術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升秧田的整體收益率,還能夠保證播種密度得到科學控制,有效節約耕地面積?,F階段多數地區進行水稻機械化生產過程中,都選擇毯狀秧苗,與早期的育秧技術相比較,能夠有效將育苗效率提高10 倍。

2、降低了水稻種植成本

機械化水稻育秧技術,能夠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實現精準、定量的播種模式,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現象,保證水稻秧苗成本得以下降。機械化操作提高了育秧的效率,實現自動化生產作業,降低農民實際勞動強度,提高了整體的種植質量。機械化操作,避免了人工插秧、育苗過程中消耗的人工成本,每畝可節省約30 元的人工成本,充分顯示出了水稻機械化育秧的優勢。

3、促進了一體化農業服務的發展

水稻機械化育秧不僅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力強度,一定程度上,也推進了水稻現代化種植技術的發展,形成了種植自動化模式,為水稻高產增產提供了保障。此外,水稻機械化育秧還帶動了相關服務機構的發展,有助于形成帶動式的發展格局。當地可在上述育秧模式下成立合作社與種植基地,完善農業服務組織,為農民種植提供服務和指導,借助高新育秧技術的支持,保障農民投資回報率,保證服務投資效益提升。

二、水稻機械化育秧流程與技術

1、育秧流程

在水稻育秧播種前期,需要種植人員根據具體的流程進行育秧,保證技術操作符合標準,根據各項流程實際要求,落實好各個環節的準備工作。

(1)設備選配與人員配置

①育秧播種機選配

水稻機械化育秧操作,需要根據實際育秧規模選擇對應的設備,通常市場上常見的是毯狀式與固定式毯狀式設備,兩者均具有自動育秧與擺盤功能,可省略二次送盤的操作,簡化操作流程,提高作業效率。

②育秧機械調試及操作人員配置

固定式育秧設備選用交流電為動力,通過帶動三角帶轉動形成滑帶?;劳蟿釉O備零部件移動,逐漸經過土壤和稻種,即可完成稻種輸出的過程?;郎戏轿恢门渲玫膲罕P條,能夠防止秧盤出現位移的情況。

(2)育秧與插秧要點

①育秧

育秧工作開始前,需要播種人員準備好機械化育秧需要的材料。首先需準備好底土,后將土壤與育苗基質間比例控制在等比左右。并在配比好后,將兩種材料進行攪拌,期間要保證材料攪拌均勻,確保育秧播種底土有良好的疏松性,便于后期秧苗播種后順利在土壤中扎根成長。水稻機械化育秧工作,需要播種人員對設備進行實時操控,通過旋轉按鈕控制實際播種量。播種期間,需關注設備運行狀態,保證秧盤播種的均勻性。播種的同時,需要同步進行灑水工作,保證育秧底土保持浸潤的狀態,但是要控制好水量,不得導致水位超出底土基準。

②插秧要求

從設備驅動角度來看,水稻育秧設備分為兩種類型。但是實際應用時,對于秧田質量有一定要求,需要種植人員根據秧田實際情況,明確具體的插秧苗數量,實現對插秧密度的合理把控,并將每畝秧地栽插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使用設備對栽插的株距情況進行確認。做好上述工作后,種植人員還需要通過操作設備,對栽插的秧苗株距進行調整。水稻的實際株距調試范圍,需要按照常規水稻與雜交水稻進行區分,如表1 所示。栽插過程中,需要種植人員根據株距位置以及秧苗深度,對水稻秧苗進行調整。

表1 水稻實際株距調試距離區分

(3)田間管理要點

水稻機械化育秧過程中,保證田間管理質量較為重要。種植人員需要秉承著前期促進、中期把控、后期保障的原則開展工作,全面做好田間管理工作,為水稻秧苗返青和分蘗提供充足的條件,在水肥管理方面,需要科學控制好水位與肥料比例。水分管理方面,需要保持淺水狀態下進行栽秧作業,選擇干濕為主的方式進行澆灌,保證水稻秧苗水分合理、秧苗有效分蘗;而在施肥管理方面,則需要對肥料的配比進行科學控制,應注重微量元素與肥料之間的配比,按照尿素肥、KCL 肥料與農家肥按照1∶1∶55 的比例混合,剩余的肥料用來做底肥,合理把控有機肥與無機肥的使用量,為秧苗科學補充養分。

2、機械化育秧技術

(1)關鍵技術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水稻是農業種植作物之一。從機械化程度來看,盡管發展過程中,我國農民積累了較多的水稻種植經驗,但是在機械化集中育秧技術應用方面發展時間卻較晚,國內直到20 世紀80 年代,才開始對集成化育秧設備進行研究。早期育秧生產時,結構單一操作相對簡單,需要勞動力輔助。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水稻育秧技術得到快速發展,部分地區建立了機械化育秧基地,使得育秧技術得以進步,帶動了農村地區農業生產效率提升。圖一為水稻機械化育秧設備的工作部件,是當前較多區域使用的設備類型,上述設備采用了機械化的生產模式,以組裝的形式,將1-8 的零部件連接起來,能夠隨著秧盤運行,實現自動化操作,保證育秧效率。為了提高育秧質量,育秧設備優化過程中,會在鋪土、播種、噴水的位置設計集裝箱的結構,保證土壤、水資源等得到回收,避免出現浪費的現象,保證周圍環境的整潔性。

圖一 水稻育秧機構造圖

(2)技術要求

以長沙市某縣域的水稻生產主產區作為分析對象,在實際應用了機械化育秧技術后,當地的水稻生產效率顯著提升,為耕種提供了保障。當地的村落在春季開始進行種植,隨著水稻秧盤育秧工作開展,秧苗整齊的插入田地中,實現了機械化操作。在機械化育秧技術的應用下,該區域有效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能夠保證每畝秧插秧100 畝稻田,有效提高插秧效率。在機械化的育秧操作下,形成了流水線的工作態勢,每臺設備完成插秧工作范圍至少30-40 畝水田,將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此外,該地區還作為全省的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與當地合作社進行合作,實現了雙贏的局面。該區域通過開展現代化農機服務,推動當地農機社會化服務,保障秧苗供應,為農業增收高產提供了保障。通過對實踐經驗的總結發現,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區域需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保證技術要求符合需求,助力農戶增收的同時,推動當地機械化育秧工作順利開展,技術具體要求如下。

①育秧設備選擇與調試

育秧設備與調試工作實施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根據耕種面積選擇合適的機型,從而節約人工成本。自走式造價較高,對于作業場地要求有一定要求,但是能夠保證育秧過程的穩定性。使用時,種植人員需要對設備各個零部件進行檢查,做好調試工作,保證各個零件都擰緊后,開機進行使用,確認無誤后進入正式作業環節。

②種子處理與催芽

為了保證種植質量,需要選擇適合種植區氣候條件的品種,并按照比例配置營養土,促進育秧工作開展。配土選擇營養土時,需要保證營養土中含有漚腐殖土,按照1/3 的比例摻和雜草碳土,有助于秧苗更好地生長。選擇好適合的水稻品種和配土后,種植人員需要使用咪鮮胺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攪拌均勻后陰涼處放置24h 以上。拌種劑用量與水需要按照1∶1 的比例配置,需要選擇成膜技術使膜在種子表面形成保護層,預防病蟲害等現象發生。容器內部裝置袋裝稻種,使用循環水進行沖洗,水溫保持在28-30℃左右,沖洗過程中有助于稻種出芽。催芽時,可使用自動化催芽棚,保證水溫要求的同時,在箱內放置浸過的稻種,一般30h 內可以出芽。出芽后,需要對芽的狀態進行確認,確認稻種為冒尖的拱芽即可。

③上育秧線

育秧設備入口位置需要擺放空盤,表土漏斗覆蓋底盤調節為1.5cm,使用三個漏斗加土加種,隨著育秧滑道運轉,秧盤從漏斗中滑出,視為完成育秧操作。秧盤露出表土漏斗后,需要滾刷壓實。

④育秧棚內生產管理

秧盤擺放在育秧棚內后,種植人員需要采用地膜或者無紡布對秧苗進行覆蓋,目的是為了提高棚內的溫度。管理過程中,可以選擇固定的育秧線,初期不得澆水,后期發現缺水后,給予充足的水分,澆灌量以澆透為佳;選擇行走式的育秧線時,育秧需要保證育秧土干燥,無需設置澆水裝置。等到擺盤時,則需要保證土壤被澆透。使用無紡布到秧苗長出葉芯后撤掉,這一環節需要持續10-15d。期間需要保持棚內的溫度在25-28℃,促使溫度根與秧苗共同生長。溫度過高會導致水稻根部停止生長,盤根情況較差,難以完成插秧工作。棚內溫度過高時,需要保證內的通風性,對溫度進行適當調控,否則會導致水稻根系疏松。水稻植株長勢達到8-9cm 時,需要對其長勢情況加以控制,科學調節溫度、濕度等,適當澆水促進根系生長,等到秧苗長出葉片超出4 片時,可以進行插秧操作。

二、水稻機械化育秧流程及技術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國內部分水稻種植區域,水稻機械種植覆蓋率高達85.9%。通過與合作社合作開展作業的種植區域,覆蓋率也達到了60%以上。水稻育秧技術的推廣,使得農業種植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各區域育秧水平不斷朝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帶動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更有助于促進農業經濟進一步增長。但是,在技術運用的過程中,依然存在部分問題。

1、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的積極推廣,依舊存在部分區域會發生育秧問題,例如種植后期出現的倒伏、病害等現象,會對水稻收成造成嚴重影響。究其原因是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理念落后,未能掌握新技術的使用方法,導致實際操作技術應用缺乏規范性,不符合操作規范,技術要點掌握不夠準確,難以兼顧機械化操作與田間管理,從而對水稻機械化育秧工作造成影響。除此之外,技術指導的欠缺,以及政府支持力度小、基礎設施不完善,同樣為導致上述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

2、技術推廣措施

(1)加強技術指導

作為水稻生產的重要環節,育秧與插秧管理質量均會對水稻收成造成直接影響,因此種植人員需要對育秧、插秧環節重點關注。在開展種植工作時,種植人員需要與農業服務機構進行合作,提升個人的技術與專業素養,保障育秧管理質量,從而確保育秧后水稻生長具有穩定性。另外種植人員還需要對育秧技術進行分析,確保育秧滿足稻田面積比例,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為水稻茁壯生長提供保障。

(2)政府大力扶持

在國內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與政府為了推動農業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接連出臺相關政策。但是農民對于政策的具體惠民內容不夠了解,因此還需要相關人員幫助農民尋求政策支持,為農民提供農機購置補貼、監理免費政策,同時根據后續需求以及農民的具體經濟情況,結合當地的農業發展情況與政策要求,引導農民申請獲得經濟補助,降低農民群眾應用機械化設備的投入成本,促進農村技術與設備應用普及率提升。

(3)完善基礎設施

水稻育秧設備的應用,對農村水稻種植地區的設施和道路有一定要求。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與道路修建工作,保證技術應用先決條件充足,且能夠與機械化育秧相契合,保證育秧技術在農村地區有效推廣與應用。

綜上所述,水稻機械化育秧操作,對于農村地區農業和經濟發展有著推動性作用。但是基于實際應用操作對各個操作流程有具體要求,需要種植人員嚴格按照規定要求作業,保證水稻產量與效益持續增長,還需在確保育秧技術規范化操作的同時,展望水稻機械化未來發展方向,為日后農業智能化發展提供參考,促使農業領域發展速度加快。

猜你喜歡
秧苗機械化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DA-6對番茄秧苗生長的影響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農民
基于Meanshift和Hough變換的秧苗行中心線提取
農業機械化
對我國煤礦巖巷掘進機械化配套的探討
從騾馬化到機械化、信息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