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進階式教學作業設計策略研究*

2023-11-29 01:15周夢婕
江蘇教育 2023年42期
關鍵詞:進階河流情境

周夢婕

2021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提出,“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創新作業類型方式”。同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提出“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減少不必要的、重復的、機械性的作業”等要求。因此,學校、教師迫切需要重新審視和優化作業設計。

學習進階是描述學習者在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段學習同一主題或同一核心概念時所遵循的具有連續性、典型性和逐漸復雜性的學習路徑。[1]基于學習進階理論的高中地理進階式教學,可以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組織、學習表現和成就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作業不僅是鞏固知識、強化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學診斷和評價的重要途徑。本文以作業設計為例研究高中地理進階式教學。

一、高中進階式地理作業設計的基本思路

新課標中的地理學業質量水平分為四級,每一級水平主要表現為學生整合不同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在不同復雜程度的情境中運用各種重要概念、思維、方法和觀念解決問題的關鍵特征,水平1到水平4具有由低到高逐漸遞進的關系。[2]27學業質量是對整個地理課程學習之后的評價,在情境的創設、思維方式、實踐活動等方面體現進階性。

學習進階的關鍵在于學生思維的進階。作業是學業質量標準達成的重要環節,也是發展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本文借鑒高中地理學業質量標準在情境創設、思維方式、實踐活動方面的不同水平層級劃分,進行進階式作業設計,具體流程如圖1。

圖1 進行進階式作業設計流程圖

二、高中進階式地理作業要素的設計策略

1.情境創設體現進階性

與傳統作業設計相比,進階式作業設計不能將情境僅僅看作材料,要注重創設具有遞進性的情境,例如從簡單情境到復雜情境,從模擬情境到真實情境。作業設計中的真實情境要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為了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要重視復雜開放性的真實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2]2

學生面對真實情境,要以情境為階,抓住情境里蘊含的本質問題,能夠舉一反三、拾級而上解決問題。主題式作業設計,能把落在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點”通過不同層級的情境串聯起來,搭建成教學進階的“腳手架”,促進學生思維的進階。當學生學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情境來突出作業的進階性。如表1“跟著學長去飛行”的作業設計所示。

表1 “跟著學長去飛行”作業設計

2.問題設計體現進階性

問題設計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具有定向、激發、組織和檢測等價值。作業中問題的設計既不能忽視低階思維的重要性,也要重視高階思維的培養,要能體現出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同時體現思維的進階性。作業中的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現有認知水平,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從簡單到復雜,綜合性逐漸增強。教師應參照高中地理學業質量標準中的不同水平要求,體現不同核心素養的進階,同時將其轉換為作業中的要求,設計具有梯度性的問題鏈,給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階”,促進學生思維的進階。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作業設計中,可以針對綜合思維的進階表現,體現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和地方綜合的不同水平。(見下頁表2)

表2 “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作業設計

3.實踐任務體現進階性

實踐性強是地理作業的一大特色,高中地理作業設計要體現對實踐任務的進階性。在設計作業時,可以參考高中地理學業質量標準中地理實踐力的水平分級要求,體現實踐力方面的進階。例如,在觀察和調查的實踐任務中,作業可以體現初步的觀察和調查,能夠進行分類觀察和調查,最終實現能夠進行系統的觀察和調查的高層次要求。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地貌的觀察”作業設計為例。(見下頁表3)

三、進階式大單元作業設計案例

學業質量標準中學習進階首先體現在核心概念認知進階,核心概念在屬性及屬性關系方面的遞進體現出思維認識的進階;學業質量標準中所體現的學習進階,一方面表現在核心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層次性,另一方面也表現在學生對概念理解和運用有不同的層級表現。[3]

結合學業質量標準的層級劃分和學生思維發展的進階性,圍繞核心概念設計核心問題,建構任務鏈,設計大單元作業符合學生思維進階的需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河流地貌的發育”為例,從情境創設、問題設計、實踐任務等角度進行了大單元作業設計,從而實現進階“四部曲”:基于學情的“起步之階”、促進發展的“過程之階”、深化理解的“進步之階”、實現領會的“目標之階”。

【任務一】認識長江——根據中國地形圖、中國水系流域圖,了解長江的基本情況;辨識長江不同河段的不同次級地貌類型,了解長江的發源地和注入地,分別在兩幅圖上描繪出長江的干流;從源頭到河口,查找長江干流依次經過的我國主要地形區;在中國水系流域圖上標出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城市,說出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流量、流速等)。

水平1:觀察、分析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感性認識,作為河流地貌的學習“起步之階”,為學生能夠識別河流地貌,會描述河流地貌的景觀特點做好鋪墊。學生通過探索,能夠對長江的基本情況和其他河流相關知識理解得更深刻。)

【任務二】走近長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進行沖積扇的模擬實驗與改進:運用Google Earth、百度全景地圖等地理信息技術工具,識別長江次級地貌類型;提供初步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步驟建議;小組討論實驗器材和步驟的可操作性與改進措施;開展實驗,拍攝視頻;觀看視頻,探討實驗中的不足;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和實驗的驗證性活動。

水平2:設計、模擬實驗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模擬,實現學生掌握河流地貌的“過程之階”。使學生深刻理解沖積扇形成的全過程及形成原因;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動手能力、總結能力和合作能力。)

【任務三】繪制河流地貌的思維導圖。

水平3:概括、構建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構建思維導圖,實現學生掌握河流地貌的“進步之階”。思維導圖按河流上游至下游的線索概括河流各種地貌類型,有利于學生構建和優化知識結構,使學生對河流地貌的掌握程度可視化,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實現學生思維水平的進階。)

【任務四】設計實地考察家鄉河流方案。以流經家鄉南部丘陵地區的澗河為例,探訪澗河沿岸的河流地貌,探究其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首先,了解澗河概況,包括發源地、河流長度、流經村落等。然后,擬定考察任務:一是澗河流經的地形地貌,二是了解澗河對聚落的影響。其次,選取考察地點:溧陽橫澗段。最后,設計考察路線,結合百度實景地圖和網絡資料介紹,學生自主設計可行的考察路線。

水平4:設計科學的考察方案

(設計意圖:實地考察方案設計,實現領會河流地貌的“目標之階”。通過實地考察,試圖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河流地貌類型以及有關的歷史和文化。通過學河流悟人生,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得心應手。)

在大單元作業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其一,要注意作業設計的動態生成。結合同一學生在不同階段思維水平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特點,以及不同學生在同一時期思維發展的差異性,根據作業的反饋情況進行不斷調整,最終才能達成作業的適階、升階設計。其二,要注意作業設計中不同學段的銜接。學生在不同學段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關聯性,高中地理教學是初中地理教學的延續和深化。高中地理作業設計不僅要基于高中教材,還必須關注初中地理課程中的有關內容。

猜你喜歡
進階河流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河流
傳祺GM6:家用MPV新進階
領克進階
2018車企進階十字訣
進階中的北汽新能源
流放自己的河流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