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數學學科學習中運算能力的培養研究

2023-11-30 08:29潘秋云
小學生 2023年29期
關鍵詞:算式乘法運算

☉潘秋云

素質教育背景下,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能夠體現出教學的本質以及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核心素養包含較多的內容,如數學運算、數學抽象、建模以及邏輯推理等,將數學運算滲透在學生數學學習的各個環節,是學生學習和走近數學的手段[1]。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加強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方面的培養。

一、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內涵

數學運算能力除了要運用公式以及法則進行正確的運算之外,還要理解運算的算理,其內涵主要表現在能夠合理運用運算法則對分數、小數以及整數等實施正確的計算,結合問題情境選擇最簡單、方便的運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可以理解有關的算理和算理在實際情景中產生變化的意義??梢钥吹?,運算能力除了表現在計算上,也是數學思維的體現。對學生的這一能力進行培養,需要讓其在運算中學會思考、質疑、合作和溝通,進而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數學運算屬于數學核心素養范疇,能夠展現學生的學科素養。在學生進行運算時,其他的核心素養同樣在發揮作用,理解運算對象時要“數學建?!?,合理選擇運算方法時需要“邏輯推理”,運算中要進行“數據分析”,從“直觀”到“抽象”。而且數學運算能力和核心素養形成是同步的,學生只有在學會邏輯推理、數學抽象、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分析的前提下正確運算,才意味著其具有數學核心素養。運算能力就是數學核心素養的一種表現。

二、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

(一)理解運算對象目標

1.理解運算意義

課標中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將數學知識學習延伸到課堂外,當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應用數學思想方法思考解決措施。因此,教師在運算知識教學中,應將運算和生活進行結合,創設具有現實意義的運算情境,進而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運用的場景,明確運算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小數乘整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周末幫家長到超市購物,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購物小票討論都買了什么,花了多少錢。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每個面包5.5元,買了3 個,一共花了多少錢?你是如何計算的?學生結合自己的購物體驗,說出了多種算法,學生1:3 個55 角,再換算成元。學生2:先算3 個5 元,再算3 個5 角,相加得到付款錢數。學生3:3 個6 元,之后減去3 個5 角。學生在溝通想法后,教師適時進行引導和總結。將運算和生活進行結合,能夠拉近學生和數學學習之間的距離,學生不僅解決了生活問題,還能夠感悟算理,掌握算法,認識到運算的作用,實現學有所用。

運算和生活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將二者進行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算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讓生活走進課堂,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很多隱藏的數學信息,深刻認識到運算的價值,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

2.理解運算目標

不同學段的標準存在差異,整體上是螺旋上升的。比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要先回顧、整合之前學習的計算方法。后續要教學的還有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基于這樣的安排,教師要聯系整數乘法,與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相適應,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以及學習經驗對新知識進行正向遷移。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應該重視知識的生長點以及延伸點,在整體知識體系中整體考慮每節課的知識,重視知識的體系以及結構。所以,教師在教學前就要讀懂教材,正確理解運算目標,結合學生情況,選擇合理的內容,科學運用教材,提升學生的運算目標意識,鍛煉其運算能力。

如此,培養小學生的運算能力,就要讓他們了解運算對象、把握運算目標,讓其經歷算理和算法的過程推導,學會如何算,進一步理解算理[2]。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置這樣的教學流程:生活引路、列出算式、探究算法、解決問題。例如,在《加減混合》內容教學中,課本中設置了生活中公交車上下車的情境:車上原來有七人,到站之后有兩人下車,三人上車。解題時可以先去掉下車的人數,之后再加上上車的人數,列出算式:7-2 +3?;蛘呤窍燃由宪嚨娜藬?,再減去下車的人數,列出算式:7 +3-2。這兩種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計算時要從左往右。學生都有乘車的經歷,這樣的情景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加減混合算式的含義,感受到其重要性。雖然算理較為抽象,然而設置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將知識和生活進行結合,容易理解計算順序。

(二)掌握合理算法和運算法則

1.掌握合理運算方法

班級學生的運算能力以及思維存在較大的差距,在運算時會有不一樣的算法。對于某位學生來說,可能只有一種方法,然而對所有學生而言,就會有多樣化的方法。算法并非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試著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例如,在學習“9 加幾”時,學生列出9 +4 之后,教師說出要求:“先想一想如何計算,再和同桌交流算法?!睂W生在溝通時會展現多元化的方法,例如,有的學生說自己是從1 開始數的;有的學生是在盒子中放9 個,然后接著數到13;還有的學生從外面拿出一個蘋果放到盒子中湊整,再加上外面的3 個。教師:“同學們的計算方法還真不少,和你的同桌說說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何喜歡?”大多數學生都覺得湊“10”的算法較為簡單,這時教師就可以講解“湊十法”。因為學生的思考方法存在差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進而展示出不同的算法。對于各種算法,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和溝通,通過對比分析,在運用中內化,讓學生認識到問題解決方法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選擇簡單高效的。所以,在學生提出多種算法后,教師就要引導其優化算法。學生的認知以及思維水平存在差異,基于對比分析不同的方法,重新認識每種算法,能夠優化學生思維方式,同時對學生在學習中和其他人合作、溝通具有積極影響,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其運算能力。核心素養下,掌握算法也是運算能力中的一部分,對學生來說,能理解以及靈活運用的方法就是最合適的,要從多元化的方法中,找出最適合的算法。

2.掌握有關運算法則

計算法則是運算教學的基礎,其能夠讓計算方法快速做到規范化和有序化。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還要注重法則。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法則要點,提升學生的運算效率以及準確率。學生學習運算時需要結合有關的運算法則,如分配律、交換律以及結合律等[3]。學生只有熟練掌握運算法則,才能靈活應用,提升解題的效率,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提升數學能力。比如,在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乘法分配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這樣設計:理解題意,列出算式(6 +4)×24、6×24 +4×24,讓學生說一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猜想計算結果并驗證。之后給學生展示兩組算式,讓學生對比大小。教師:“在觀察中,你們有什么發現嗎?還能列舉出其他的例子嗎?這些等式中的左邊與右邊之間存在聯系嗎?”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得出乘法分配律。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初步感知規律,試著計算,基于觀察、對比以及歸納列出算式,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舉例驗證,學生在解答時能夠體會規律,建立乘法分配律,用自己的話描述規律。規律的獲得要有較多的實例進行佐證,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感悟,基于舉例、猜想、驗證的流程引導學生舉例,同時結合乘法的意義,立足于乘法意義層面驗證每組算式。學生在和同學的溝通中能夠掌握知識,并且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有利于提升自主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3.靈活運用多種算法

口算運用最廣,也是估算、筆算以及簡便運算的基礎,屬于運算能力中的一部分。首先,培養口算能力,提升學生的口算準確率??谒銘搹男W生一年級時抓起,例如,一年級可以天天用兩分鐘的時間進行“開火車”的口答,讓學生學會10 以內加減法以及20 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退位減法;二年級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表內除法、乘法的聽算練習;三年級可以通過組織一些游戲,將四種運算和游戲進行結合,讓學生做到玩中學。其次,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經常應用估算,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進一步理解算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了解估算的目的,如湊整、湊百、湊十、湊千等。在教學《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算式,并且讓學生估算積會是幾位數,大概在哪兩個數之間。學生計算完之后,可觀察、檢查計算的結果是不是正確的。教師還可以創設情境,對問題進行合理解釋。除了要讓學生掌握估算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其形成估算意識,能夠在生活中有效地應用估算,解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把估算結果和準確的結果進行對比,感受各種估算方法的作用。

(三)探究運算思路提升運算能力

1.注重直觀操作

數學教學除了要讓學生學習知識結論,還要讓其認識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中應該展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直觀操作,例如通過畫點子圖、撥計數器、擺小棒的方式,讓學生得到直觀的體驗,自主探究思路,鍛煉其抽象思維能力[4]。

在上面的教學中(圖1),基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可以通過擺小棒的方式看到算式從展開到簡化的過程,明確豎式中為何要數位對齊,也就是相同的計數單位才可以相加,給學生理解筆算乘法方法提供基礎。在數學教學中,這是學生探究計算的常用方法之一,旨在給學生構建表象,并且把這種規則進行遷移,如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乘法等,并學會筆算乘法。學生應該參與到學習中,通過實際操作建立抽象算法,明確知識的形成過程。

圖1

2.自主探究思路

只有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才能提升其探究欲望,讓學生主動學習。而自主探究就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運算思路,提升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有趣的乘法計算”時,教師可以這樣進行教學設計:首先,提問導入。教師先展示( )( )×11,讓學生知道另一個因數是兩位數,變成兩位數乘以11,教師快速說出算式的積,并且在黑板上寫出( )( )×11 =( )。由于這一過程很快,學生會懷疑教師說出的結果是錯誤的。學生用豎式計算,驗證教師說出的結果后,會感到困惑——為何教師算得很快。其次,教授新知識。教師在黑板上演示18×11、23×11 的豎式,讓學生認真觀察計算過程,思考積是如何得到的、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兩個數字間的關系、發現了什么規律。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在深度學習中鞏固提升。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幾個這樣的式子,如57×11、23×11、34×11、21×11,讓學生自己實踐計算,學生會發現,57×11 中,5 +7 =12,超過十,應該怎么辦?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要讓學生自己討論來解決。最終,學生得出要滿十進一。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對運算對象、目標、運算規則、運算思路等的認識、分析,挖掘學習中包含的運算能力的培養價值,把能力培養變成一種常態,以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促成他們數學學習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猜你喜歡
算式乘法運算
算乘法
重視運算與推理,解決數列求和題
我們一起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鞏固練習
有趣的運算
怎么寫算式
把加法變成乘法
好玩的算式謎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減法算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