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構建探賾

2023-12-07 02:27武傳鵬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公眾形象高校思政課評價體系

武傳鵬

主持人語: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塑造,一方面取決于高校思政課的性質、內容等內部要件的建構,另一方面也取決于高校思政課的功能、作用在社會層面的傳播與發揮。研究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塑造,有利于我們把握塑造條件和重點,把握內在規律,也有助于更好地發揮高校思政課在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重要價值與作用,實現黨和國家對思政課的希望與期待。本欄目邀請北京師范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馮剛教授組織相關文章,對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塑造的歷史演進、基本內容、評價體系等進行梳理,分析思政課自我形象建構與他者形象認知的辯證關系,探尋思政課公眾形象塑造的內部和外部條件,并嘗試搭建思政課公眾形象系統綜合、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描摹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塑造的完整圖譜,以供讀者研究討論。

[摘要] 建立科學合理的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是響應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體系改革號召的重要環節,對促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課程質量整體躍升具有重要意義。構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需要在明晰其內涵特征和時代背景后,積極探索合適的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以奠定評價體系的框架性內容,并在此基礎上總結現階段評價體系特征,使其在理論與實踐雙重檢驗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推動高校思政課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 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23)06-0001-08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mage Evaluation

Architec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t CollegesWU Chuanpeng

(School of Marxism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ublic image evaluation architec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To construct the public image evaluation architec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explor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principles,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after clarifying its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so as to lay down the framework content of the evaluation architectu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evaluation architecture are summarized, so as to enrich and improve it continuously in the double tes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t college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t colleges;public image;evaluation architecture;construct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重點展示……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盵1]162高校思政課在助力國家形象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此,首先應從塑造自身形象入手?!八枷胝谓逃螒B問題與形象問題,當前共同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的新增長點”[2]。學術界在形態與形象問題上堅持不懈地耕耘,目前成果初現:鄭敬斌等探討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內在意蘊、出場語境與優化理路[3];張建曉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形象[4];馮剛等從理論層面探賾了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塑造[5]。但是,整體而言,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研究仍顯滯后,尤其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積極構建系統綜合、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是研究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公眾形象問題的重中之重。

一 構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的時代背景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6]135高校思政課作為以人為中心的實踐活動,要完成教育使命必然要清晰認知學科社會關系,依托公眾形象達到全面的自我認知。脫離社會公眾的高校思政課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真正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公眾形象在其本質上表現為與內在素質構成的自我形象和公眾結合道德、倫理、審美對行為表現的評價。[7]為實現精準定位、促進高質量發展,高校啟動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勢在必行。結合學界研究現狀,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具體內涵表現為:“社會公眾在感知高校思政課的學科建構、理論內涵、實踐教學以及功能發揮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總體印象,即社會公眾對高校思政課的存在樣態、運行狀況及其功能價值的總體判斷與評價?!盵5]

(一)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應然之義

形成于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經年累月的學科建設發展史中孕育了本身的公眾形象。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蘇東劇變等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毅然承擔起培養堪當時代重任的社會主義新人的責任,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思政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環節,肩負著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育人目標的時代使命。高校思政課自誕生以來一直受到各方高度關切,黨和國家、社會對其寄予厚望。面對不同群體,高校思政課表現出不同的形象標識。唯有厘定各界的形象期待,方可明了現階段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是否具有科學性、全面性和合規律性。

黨和國家層面,“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政治優勢,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順利發展并取得偉大勝利和業績的根本保證之一”。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則“屬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建設中的‘優勢重點學科’,屬于‘注重發展’之列”。[8]這一定位說明了高校思政課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其形象定位,即“根本保證”和“優勢學科”。這既體現了思政課的不可替代性,把思政課的“小邏輯”貫通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大邏輯”中,又說明了在我國上層建筑中,高校思政課是統一社會思想、促進國家認同、堅定政治立場和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部分,內在地蘊含了“引領政治方向、傳播主流價值導向的功能”[9]。由此,高校思政課在黨和國家層面的形象是總結歷史經驗、立足現實問題和把握未來世界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捍衛者”和“發展者”形象。

社會層面,伴隨著高校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發生其他社會關系,在社會交往中輸出相應價值觀和知識內容,社會將依據高校思政課的客觀內容建設、主體社會表現和社會公眾主體認知能力等方面生成高校思政課社會形象。高校思政課社會形象內涵在此基礎上可概括為社會公眾對思想政治教育存續狀況及其功能的總體印象與判斷。[10]通過社會公眾對高校思政課發展狀態和功能作用的理性界定,社會對高校思政課的期待表現為“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為廣大人民利益發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質言之,面對社會問題和公眾期待,高校思政課在社會層面應塑造的是為國為民的“發聲者”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引領者”形象。

個人層面,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課的中心環節。作為個人與國家頂層設計互動的橋梁,高校思政課對個人精神世界的影響舉足輕重。因此,高校思政課不宜高高在上,而應該“隱入塵煙”,致力實現個人價值引領和國家育人目標的統一。堅定理想信念、傳播馬列信仰是高校思政課的基礎性要求,面對人類社會發展新階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高校思政課在面對個人時,不僅需講授書本知識,更要結合社會改革發展,有獨屬于自身的知識生產和創造。在此意義上,個人眼中的高校思政課形象界定為求知求學道路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引導適應社會變化的“意識形態建設者”及“危機預防者”形象。

(二)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現實之境

高校思政課在黨和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分別有不同期待和應然形象,但現今其公眾形象是否真正滿足了各類社會主體的期待及其形象究竟如何卻亟待準確評估。已有研究成果指出“目前高校思政課的公眾形象處在一種自發生成、無序發展的狀態”[5],高校思政課實際公眾形象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出現了目標和效果不一致的導向,即衍生出了“學校領導層表面上對思政課教學工作異常重視與實際上沒有實質的政策支持之間的矛盾;高校思政課教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與社會多元思潮沖擊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層面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與學生在思政課上新的問題行為之間的矛盾;高校思政課教師不斷進行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與教學質量評價單一化之間的矛盾”[11]。矛盾的結果則是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繼續受損,消耗著“形象”這一無形資產的價值。

綜上所述,現階段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具有以下表征。其一,無序性與自然生成。正是由于這一特征,構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才更顯迫在眉睫。其二,持續性與穩定性。由于此前高校思政課并未有意經營公眾形象,沒有科學地規范引導,也無標準原則可依,給公眾造成“形式主義”和意識形態灌輸的刻板印象。其三,整體性與系統性。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并不是一個人、一件事或者一門課就能決定且得到認同的,也不是教師形象、課堂形象或者政策形象等單獨形象,而是包括諸多影響因素在內的整體形象。構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時應將影響公眾形象的要素與整體公眾形象清晰劃分,以系統整體的形象正確定位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其四,政治屬性與意識形態性。高校思政課作為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講政治是根本屬性?,F今各種西方思潮借助中國門戶開放和互聯網進入國內,以所謂政治正確和“普世價值”歪曲抹黑我國形象,將高校思政課的政治基因定義為“洗腦”,以高校思政課的特殊屬性為攻擊對象,對高校思政課形象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因此,構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必須對其攻擊進行回應和反思,進行科學有效、有理有據的評價。其五,宣傳性與形式主義。高校思政課由于內容宏大、開卷考試、課程內容與專業不掛鉤等表征,是高校課程中少有的“寬進寬出”的必修課程,所以在學生思維中具有強制性選擇、宣傳性學習和應付性考試等特點,這些特點造就了高校思政課“形式主義”這一印象且根深蒂固。

進而言之,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尚處于混沌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思政課建設體制機制還有待完善,評價和支持體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要深化。[12]因此,為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布局,推進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和內涵式演進,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搭建全面綜合、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和面向現代化的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乃大勢所趨。

二構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

評價原則是指開展評價時所遵循的原則以及操作規范。建立任何體系機制都要遵循一定原則,沒有原則的評價體系難以落地生根,評價結果得不到公眾認可、經不住人民考驗、立不住時代潮頭,輸出內容也不會有益于課程建設。思政課是貫穿我國教育的紅線,因此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同樣要突出社會主義性質,做到固本培元、守正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為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盵13]377因此,構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須在長期建設取得的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基礎上確立起助推黨和國家事業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本原則。

(一)黨的領導原則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教育是社會主義的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盵14]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也是建構公眾形象評價體系的首要原則,彰顯了評價體系“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內在邏輯。高校思政課作為傳播黨的聲音、樹立黨的形象的重要渠道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關鍵環節,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久久為功、矢志不渝,將黨的領導和意志融入思政課建設的全過程,在此基礎上落實“堅持八個相統一”、培育“四個自信”,為保證評價體系既堅持黨的領導又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突出“姓馬言馬”“治黨治國”的課程屬性,健全完善評價和支持體系。堅持黨的領導,不僅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也要認識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15]65。構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務必用黨的創新理論增效賦能,明確做好思政工作是各項工作的生命線的政治定位,構建又紅又專的評價體系,為黨全面領導教育事業增添新的積極因素,實現“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16]67的目標。

(二)調查研究原則

調查研究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指導中國共產黨人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寶。正所謂“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17]1127。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要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科學升華,保持根本發展的動力、保證積極存在的條件就必須堅持調查研究。高校思政課事關黨的育人大計。在堅持調查研究原則上構建評價體系是高校思政課適應和服務新時代的題中應有之義,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裨益良多,有利于準確把握高校思政課發展的科學規律,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學術自信和學術自立?!罢{查研究是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基礎”,“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把握當今世界知識創新前沿”。[18]沒有調查研究,就無法準確把握高校思政課發展的時代脈搏,就難以緊跟世情國情對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提出的新要求,更難以充分發掘和有效利用各類資源塑造良好形象,進而失去抓住機會深化教育改革和應對挑戰的時機。

(三)客觀公平原則

形象生成具有主觀性。構建統一標準的評價體系,目標之一就是克服形象自然形成過程中的主觀性,為形成客觀公平的評價結果保駕護航??偠灾?,客觀公平性是任何評價體系都應具備的本質特征。公眾形象評價體系作為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創新補充,理應堅持實事求是的客觀性原則和公正公開的公平性原則,這是思政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思政課立德樹人功能運行有效性的驗證。評價體系堅持客觀公平原則進一步保障了評價環境的公平性,避免了各方的利益沖突和歧視,可有效促進公平競爭和合作,推動課程建設。除此之外,客觀公平性提升了參與者的信任度,使其保持長期愿景持續參與到本課程的調查研究和建設之中,更加認可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努力,從而反哺公眾形象的初始印象塑造,在客觀公正原則基礎上宣傳和傳播高校思政課。

(四)系統整體原則

如前所述,公眾形象是整個高校思政課在公眾端的整體綜合形象,并且評價體系針對的不單有普通群眾,也有專業學者和政策制定者,所以,評價體系包含因素應覆蓋影響公眾形象的各方面,包括教學質量、課堂效果、課程特色、師資生源等,即通過納入豐富的影響因素確保評價結果的全面性和反映問題的多面性,避免因評價內容遺漏導致評價結果失真,從而為解決問題提供富有指向性的建議,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系統性是在堅持全面性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注重其各方面的層次性和邏輯性,做到使各因素環環相扣,不會厚此薄彼?!跋到y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盵19]117堅持系統性原則是構建評價體系的關鍵,要做到將理論與實際、歷史與現實、局部與整體以及內部與外部的問題歸納好、處理好。構建評價體系理應堅持系統觀念,通過評價體系的系統性以綜合全面的視野理解教育過程中的難題和挑戰,提升教育質量,確保評價體系的有效性。

(五)動態發展原則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盵20]250發展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構建評價體系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要做到與時俱進、乘勢而上,時刻關注學科發展前沿、相關政策發布、相關輿論動向等變化,及時增加影響公眾形象的新因素為評價體系嵌入新指標,制定符合時代特征、緊跟思想潮流的評價體系。發展性原則既能夠保證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又能激發教育者時刻保持改革創新的精神風貌,為推進高校思政課實現高質量發展、書寫新征程鑄魂育人新篇章匯聚強大思想力量。以發展性為原則不是簡單地結合社會熱點,而是要致力將發展性鐫刻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與經驗之中,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累累碩果作為發展性的滋養,使評價體系的成熟與新時代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三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的框架性內容

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是一個綜合性、一致性的評價平臺,旨在界定好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標準的基點上,依托此體系全面客觀地評價高校思政課的公眾形象,嘗試憑借構建評價體系的舉措反思與解析高校思政課,進一步完成高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高校思政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功能作用提供長效評價標準。

(一)評價內容上,以多方綜合為特征

由于思政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所以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內容也表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基本特征。真正建構起行之有效、與時俱進和持之以恒的評價體系需要清晰識別評價內容,提煉內容跟評價體系的關系,推動高校思政課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創新,實現雙向度的充實構建,杜絕無內容、空洞的口號式評價體系。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1)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生成主體。因為公眾形象是高校思政課在社會的投影,所以高校思政課相關內容自然成為評價的首要對象,根據已有研究和大數據賦能,在公眾可感知和易接觸范圍內能夠對公眾形象造成較大影響的因素有以下五項:

第一,教學質量評價。教學質量是公眾形象形成的核心因素和重要根基,能夠最直接地反映課程優劣和公眾喜惡,也是與公眾形象評價相關度最高的評價內容。教學質量評價可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三個維度入手。長期依靠簡單重復的政策宣講或者照本宣科的唯課本主義使得高校思政課的公眾形象塑造工作舉步艱難,塑造過程步履蹣跚,而要徹底改變這一局面,須逐步提高內容建設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時代性。教學方法事關教學內容的輸出效果,關系著受教育者的課程體驗,而且會反作用于教師使其提高自身能力素質,積累教學經驗。因此,評價體系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適應性和創新性的影響。教學效果是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客觀表現,也是公眾形象的最直接來源,其不應是一紙成績的評價,評價體系要關注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體現教學效果的綜合性。教學內容、方法和效果三者有機統一組成了教育質量評價這一影響公眾形象的第一大關,為實現科學評價提供了充實的內容。

第二,課程資源評價。課程資源對思政課發展具有限制性作用,其豐富程度與課程發展趨勢呈現出正相關關系,課程發展與公眾形象又密不可分,所以公眾形象評價會受到來自課程資源的影響??蓮慕滩馁|量、師資隊伍和教學資源三個維度論述課程資源對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影響。教材落后、內容冗雜是如今高校教學的“器質性弊病”,某些課程甚至出現了“教材無用”論,各課程公眾形象因此被貶低。高校思政課要跳出這一現象,亟需考慮教材質量、更新程度和學生接受程度等改進因素,厘清教材與公眾形象的關系。發揮教師主導性是實現高校思政課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有時教師形象(專業素養、教學背景和教學能力等)甚至可以直接替代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這就決定了師資隊伍的建設會對公眾形象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學資源是物質資源、人才資源和精神資源的統一體,其對公眾形象的影響一般表現在豐富性、共享性和可持續性上。

第三,課程傳播評價。課程傳播是教學質量等客觀內容之外對公眾形象最重要的影響渠道。間接經驗是公眾形象的一大來源,由于媒體傳播是間接經驗的主要來源,因此公眾形象塑造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媒體傳播和輿論導向。課程傳播評價由課程宣傳、媒體關注度和在線平臺互動三部分組成。課程宣傳是指以課程主題為主的校內外宣傳和推廣,包含網站宣傳、粘貼海報和主題講座等形式,通過評估這類活動的開展頻次和產生的影響,可衡量其對公眾形象塑造的影響。媒體關注度是指高校思政課在各類媒體上的報道、討論和評價引發的社會關注,此過程的報道、討論和評價極易影響公眾形象,因此評價過程需加強媒體應對,提升課程媒體素養。在線平臺互動是指課程利用相關網絡資源在網絡平臺上通過視頻、問答等方式進行互動的情況。網絡平臺在媒體輿論中的話語權愈發強勢,合理利用可以豐富公眾形象傳播途徑,塑造良好的公眾形象。

第四,學生反饋評價。學生作為參與者、評價者,其評價是公眾形象的重要參考,且青少年是最活躍的群體,進行傳播、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將會極大地左右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學生反饋評價由學生評價、學習成果和就業發展三方面構成。學生評價是指通過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分析學生對教學質量、資源和傳播的現狀認知得出學生心中的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學習成果是指通過評估學生學習之后在知識體系、思想道德等素質方面的成長和進步。就業發展是指跟蹤收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和發展情況,通過評估高校思政課對學生提高生活質量提供的實際幫助得出評價。

第五,社會聲譽評價。高校思政課社會聲譽評價是指對高校思政課在社會中的聲望、信譽和形象的評價,由專家評價、同行評價和政府評價組成,開展本評價的主要目標是“從更為專業、客觀的角度提出,對高校思政課內部各要素及其運行機理的評價,旨在掌握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塑造的現實情況,回答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塑造得怎么樣的問題”[5]。專家評價是指通過學界公認的專家對課程進行綜合評價,明確課程建設對社會發展的功能作用。同行評價是指在同一行業、領域和背景下從業者對另一從業者進行的形象評價,在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中同行評價通過其他高校、教育機構對其進行。由于專業背景相同,此評價具有較高可信度。政府評價是指通過評估高校思政課的建設成效來了解政府對其的認可度和支持度,檢驗得出其公眾形象的發展趨勢。政府對高校思政課的重視程度,也能引導公眾形象的形成。

(2)社會公眾: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主體。作為公眾形象評價主體,社會公眾數量之龐大、成分之復雜、意見之繁多前所未有,在此形勢下,要讓評價更具參考性,必須以專業相關度為準繩劃分評價群體,促成科學公認的公眾形象生成,提升評價體系合理性,且兼具專業視野和業余意見,落實客觀公平、開放包容的原則。高校思政課系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以其教育屬性為基點,根據社會公眾的個人教育或者工作經歷將評價主體劃為專業人士(學界)、教育領域(業界)和其他領域(社會)三類進行區分。

這里的專業人士是指直接從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教師或接受過專業系統訓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師生。專業人士因長期躬耕于高校思政課,對高校思政課相較于非專業背景的公眾而言具有更加深刻的見解,他們通過自身對高校思政課的感性經歷和理性認識,會產生正反兩方面的認知,從理論視野和現實關照的專業角度做出對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界定,具有最高可信度。教育領域(除“專業人士”外)是指在教育系統內工作的社會公眾。教育領域人士與高校思政課專業人士同處教育系統,同樣秉承教書育人的使命,褪去專業不同的濾鏡,由于二者工作性質的相似性和目標的一致性,教育領域人士往往能夠基于自身專業和高校思政課的交集評價教育系統內部的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具有較高科學性。其他領域則指與本課程專業及教育領域沒有直接聯系的社會公眾。這一類公眾因與高校思政課交集較少,評價具有間接性的特點,間接性導致此類評價具有評價質量的不平衡性,所以此類評價結果需要較多驗證再呈現,但仍然是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的重要部分。

(3)傳播媒介:塑造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主要途徑。一方面,面對現今知識大爆炸、資源大整合、信息大流動的網絡化、數據化、信息化時代,每個人自身就是一個數據庫。另一方面,我國網民已突破十億大關,在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人人能聯網、處處可上網、時時關注網的年代,每個人都擁有廉價高效的信息獲取渠道。在此背景下,傳播大有可為,如何利用好“時代麥克風”塑造良好公眾形象,是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結合傳播媒介的發生圖式,此評價內容具體可分為公眾輿論處理情況、傳播媒介建設狀況、公眾形象塑造現況三類。

公眾輿論處理情況是指高校思政課有關內容成為公眾輿論的對象時,主管單位進行危機應對的情況。高校思政課的天然屬性使得其只要卷入公眾輿論就會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因此能否使用正確的方式方法處理好陷入公眾輿論的相關事件,作出讓公眾滿意的答復,將會極大影響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傳播媒介建設狀況是指高校思政課利用傳播媒介進行課程優化、建設課程形象的具體情況。積極使用傳播媒介,主動擔當起塑造公眾形象、建設對外傳播平臺的責任,是掌握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主動權的重要舉措。反之亦然,落后的傳播媒介必將對信息時代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造成消極影響??紤]到當前傳播媒介建設狀況對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現實影響,這一環節自然被納入評價內容之中。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塑造現況則是指相關主體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公眾形象進行設計、宣傳和建設的行為。一般情況下,公眾形象塑造具有先發性的單位,在評價結果上往往更具優勢。要開展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本單位力圖打造的原初形象是一個離不開的起點。

(二)評價方法上,以多元化可選擇為特征

采用正確合理的評價方法是構建一個全面、科學、有效和公平的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的關鍵和基礎,評價方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將影響評價體系的評價水平和能力。鑒于評價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影響因素的多樣性,構建相關評價體系需在堅持評價原則、辨別評價內容和遵循國家意識形態導向的前提下,以現有的評價方法為基礎選擇多元化評價方法滿足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的現實實踐要求。

一是價值評價和真理評價相結合。價值評價是以人的需要為尺度,去評價研究過程及結果是否合意、是否有益;真理評價是以研究對象本身的固有規定為尺度,評價研究過程是否合理、研究結果是否正確。價值評價與真理評價雖然是兩類不同的評價,但兩者在認識過程中相互交替,共同起監控調節作用,真理評價的結論須由價值評價延伸其社會意義;價值評價所蘊含的認識意義則須通過真理評價加以肯定。公眾評價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既有摻雜個人情感的價值評價,又會根據高校思政課的本質規定性進行評價,過分強調任何一種評價皆不可取,真實展現公眾形象理當采用價值評價和真理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

二是即時評價與長效評價相結合。即時評價是指評價者在任意時間以現有知識體系為基礎進行的評價,有利于考證公眾形象的真實性、傳播性;長效評價是指在時間持續向前、課程持續建設、形象持續塑造基礎上,以歷經長時間塑造的形象為評價對象的歷史性評價?!靶蜗蟆钡乃茉觳⒎且怀幌χ?,需要相關主體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塑造活動,把事關高校思政課的影響因素統一到塑造公眾形象的總目標上,并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同時,即時評價科學性難以保證,可能因為公眾輿論、個人知識盲區等客觀因素造成一定的偏頗缺漏從而導致未見全貌的“局部評價”。因此,評價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必須堅持即時評價與長效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

三是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是基于評價工具運用差異形成的評價方法,可與其他方法融合使用。線下評價是通過實地走訪等一系列親身經歷,歸納分析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相關資料的方法。其優點是能夠掌握第一手資料、增加信息來源、呈現真實評價過程;缺點則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實行過程操作難度大,且會出現因為認知改變等事由同一評價主體在不同時空產生截然不同的評價結果,這類情況會為線下評價帶來不能及時跟進的困難,影響最終結果。線上評價則是依托互聯網平臺收集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信息資料。信息化時代下大量社會性事務輾轉于網絡空間,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相關數據為公眾形象塑造提供了充足的素材。線上評價的優勢是快速便捷、精準把控和智能回復,通過線上優勢驅動大數據支持下的高校思政課網絡公眾形象評價,可補充線下評價的缺陷,形成相互映襯的方法格局。

四是專業評價與業余評價相結合。專業評價是指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從專業角度作出的較有權威性和可靠性的評價;業余評價是指關注高校思政課但非專業領域的公眾依據自身綜合素質作出的相應評價,其權威性與可靠性相較于專業評價稍遜一籌,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評價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要將專業評價與業余評價結合,充分吸收各方智慧,將專業知識與業余觀點融會貫通,為課程創新發展提供新視角、新動能。

(三)評價標準上,以實際可操作為特征

評價標準是指人們在評價活動中應用于對象的價值尺度和界限。經過相關文獻研讀和資料查詢,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內容和方法在科學有效的價值旨歸下得到暫時確立,基本成型的評價體系能否產生客觀公正的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仍需進一步驗證和反思。在此需求下,健全具有明確指向性和廣泛采納性的評價標準以界定評價結果的科學合理性恰逢其時。

“受眾群體教育水平、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往往會導致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定的局部印象”[3],因此,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形成方式和來源難以統籌兼顧,且公眾多數情況下直接以教學質量和學科建設情況為現實參照,以官方發布為權威依據。如此情況下,要使評價結果具有高度認可性、與真實情況“如出一轍”、增強結果的可信度,必須將標準落實到切實可靠、可見、可查且具有較高的公共認可度的官方結果之上。由于公眾形象要兼顧即時性和長效性的特點,所以綜合考量下,宜將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作為初始形象判定標準。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參評學校覆蓋大部分主流高校,數據充分、評級明確,自發布以來得到各界的高度認可。以其作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初始形象參考,可避免諸多爭議性問題。以此為基礎,沒有進行學科排名的學校公眾依然會根據主觀認知和客觀內容以及公眾滿意度標準作出較為公平的評價。

初始標準采用具有明確指向性的官方數據樹立了大致參照,但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最終落腳點必須是人民群眾,方可去偽存真,使評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前所言,統計歸納全部公眾評價難以實現,可采用分層抽樣法以體現公眾認可度。分層抽樣法是社會學調查研究的一種科學手段,是從一個可以分成不同子總體(或稱為“層”)的總體中,按規定的比例從不同層中隨機抽取樣品(個體)的方法。運用本方法獲取的信息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且具有典型性特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來自各行各業、各個民族,具有側面體現我國社會公眾意見的表達功能,同理要了解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的評價效果,也可以借助其代表人員的意見和建議。

構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嶄新實踐,更是扎實做好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總結。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在原則、內容、方法和標準的牽引下表現出目標明確性、社會參與性、初步構建性、過程規范性和反饋改進性等鮮明特征,繪就了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的當前發展樣態。我國現階段處于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與社會主義制度密切相關的高校思政課是否擁有能夠回答歷史之問和現實之問的公眾形象是社會主義“文化興”和“文化強”的“顯示器”,對國家強盛和文化發展具有鞏固根基之作用。因此,構建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評價體系需要根據實踐需求和理論創新進一步補足完善,做到內容持續更新、框架不斷健全、原則愈發明晰,提升教育實效,進而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邵頔.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生成邏輯與提升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3(1):56-61.

[3]鄭敬斌,李鑫.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內在意蘊、出場語境與優化理路[J].思想理論教育,2022(1):65-70.

[4]張建曉.論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形象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33-38.

[5]馮剛,楊小青,張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塑造的理論探賾[J].中國遠程教育,2023(6):73-78.

[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寧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郭旭鵬,徐丹鳳.大學生公眾形象現狀及其教育體系的反思性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2(36):74-75.

[8]張澍軍.試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學習習近平兩次重要講話的一些思考[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7):125-130.

[9]鄭敬斌,李佳樂.新文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定位、目標指向與路徑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2023(6):55-61.

[10]王萱.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形象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8):5-8.

[11]李巧針.新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新困境與改革思路[J].北京教育(高教),2020(3):46-49.

[1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13]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14]齊鵬飛.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J].紅旗文稿,2022(10):14-17.

[1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6]教育部課題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秦宣.調查研究是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方法[N].光明日報.2023-7-7(11).

[1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0]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公眾形象高校思政課評價體系
網絡語境中警察身份認同初探
網絡媒體中綜合檔案館公眾形象研究
“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
網絡考試: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的新取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評價體系小改革職業技能大提升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政治傳播語境下政治人物公眾形象的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