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土地區運營公路落水洞路基病害成因分析及處治措施

2023-12-07 01:33
山西交通科技 2023年4期
關鍵詞:落水洞結構層黃土

閆 鑫

(臨汾南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山西臨汾 041075)

0 引言

黃土作為第四紀形成的沉積物,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山西省是黃土集中連續分布的主要地區之一,其中在西部呂梁山脈西麓地區分布有覆蓋于離石老黃土上部的馬蘭黃土,其具有分布厚度大,土質均勻、結構疏松、垂直節理發育,濕陷等級高、抗水蝕能力差的特點,受自然氣候條件的影響易形成黃土落水洞。公路在通過馬蘭黃土分布地區時,盡管在建設期針對公路影響范圍內的黃土進行了一系列消除其濕陷性的工程措施保證了黃土地區的路基穩定性,但在公路運營期間,受大氣降雨、公路沿線地形條件等影響,在公路影響外形成的落水洞匯集地表徑流后落水洞不斷延伸至公路路基影響范圍內。公路影響范圍內的落水洞往往隱蔽于地下,公路日常養護發現困難,當落水洞規模不斷擴大后,易造成路面結構沉陷,嚴重情況下造成路面突然坍落引發安全事故。

本文結合工程實例針對黃土地區運營公路落水洞的形成原因進行科學分析并結合分析結論針對性處治進行論述。

1 工程背景

某高速公路位于山西省呂梁山西麓地區,公路沿線地形地貌以黃土侵蝕地貌為主,大的地貌有黃土塬區和黃土覆蓋中低山區,黃土梁、峁、溝壑縱橫,主溝方向多以南西為主,次級溝谷多呈北東向,微地貌多為黃土沖溝、黃土斜坡、黃土梁峁組成,厚-巨厚黃土覆蓋,沖溝發育,溝深坡陡。受地形影響,公路通過該區域時以半填半挖路基形式通過,由于原地表橫坡較陡,導致該段公路多為挖方邊坡和填方邊坡,高度較大。路基典型斷面如圖1所示。

圖1 路基典型斷面圖

公路運營過程中出現路面持續沉降,個別路段甚至出現了路面結構突然塌落的現象。

為探明路面持續沉降和突然塌落病害原因,管養單位采用地質雷達、物探和地質鉆探綜合勘察手段對病害段落進行了地下空洞探測。地質勘察地質鉆孔深度為地質雷達、物探異常區以下不小于5 m 并進行地質取樣室內試驗。同時,養護人員對路基影響范圍以外的山體采用無人機巡察與人工徒步踏勘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線外可見落水洞排查。

通過落水洞排查,發現位于公路上游占地線以外的山體沖溝內存在地表水下滲形成的黃土碟型地、豎井狀落水洞或漏斗狀落水洞,局部可見串珠狀落水洞。其中,黃土碟型地多出現于沖溝內陡坡變緩坡的區域,豎井狀落水洞出現于碟型地下游。具體分布形態如圖2所示。

圖2 落水洞分布典型斷面圖

通過對高速公路路面范圍內地質雷達掃描可知,在與上游沖溝大致對應路面沉降區域,路面結構層下存在局部脫空,脫空高度5 cm 至70 cm 不等,脫空區呈不連續分布。物探結論顯示,路基下部深層區域存在異常區。地質鉆探如圖3所示。

圖3 路面沉降處地質鉆孔柱狀圖

通過地質鉆探得知,區內揭露巖土體從新到老依次為:

a)第四系全新統(Q4ml)路基填土 路基填土主要為素填土和雜填土,素填土主要為粉土,褐黃色;雜填土主要為強風化砂泥巖及黏性土,紅褐色為主。

b)第四系上更新統(Q3eol) 地層巖性為粉土,褐黃色,大孔隙,垂直節理發育,具濕陷性,易發育落水洞。

c)第四系上更新統(Q3el+dl) 地層巖性為碎石土,雜色,母巖成分主要為砂巖和泥巖。

d)第四系中更新統(Q2al+pl) 地層巖性為粉質黏土為主,褐紅色,多呈可塑,較密實,透水性差,局部含鈣質結核夾層。

e)三疊系下統劉家溝組(T1l) 地層巖性以砂巖、泥巖為主,褐紅色,層狀構造,強風化。

物探異常區土體多為潮濕-飽和態,局部出現空洞。

2 公路黃土落水洞形成原因分析

病害區山體表層為第四系晚更新世馬蘭黃土(Q3),其顆粒組成以粉粒組為主,塑性指數為1~1.5,土中起骨架作用的難溶鹽碳酸鈣和中溶鹽硫酸鈣含量較低。對于干旱、半干旱條件下沉積的黃土,在粉粒組含量占優勢的條件下,低含水量使黏膠顆粒難以發揮其黏聚能力,而粉粒的分子引力遠小于黏膠顆粒分子引力,因而水分子與黏粒間的黏聚作用很不牢固,在增濕與外力作用下土體結構容易破壞[1],由此導致馬蘭黃土抗沖刷能力差。

山體溝谷內直立性邊坡發育,雨季山坡地表徑流過程中匯水經過山谷直立性邊坡時,在重力作用下易將直立邊坡坡腳處沖蝕成坑穴后匯集徑流水造成坑穴區黃土濕陷擴大了坑穴范圍,坑穴范圍擴大后又加劇黃土濕陷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而使地表徑流逐步演變為地下潛流。病害區多半填半挖路段,路基填土在原地表粉土層壓密的同時覆蓋了地下潛流水輸出通道,致使潛流水層在路基填土范圍及基底粉土層滯留導致粉土層處于濕軟狀態,同時遇黃土濕陷引起路面結構層下路基填土發生垂直位移而引起路面脫空。當滯留水不斷聚集后,在水壓力作用下,沿路基填土或下伏土層薄弱環節流出即形成落水洞。

3 落水洞埋深對路基穩定性的影響

落水洞埋深對路基穩定性的影響,主要由落水洞上覆土層厚度、落水洞跨徑、土體容重和土體的土工強度參數等因素綜合確定。當落水洞的埋深與其空腔跨徑比值越大,其對路基的穩定性影響越??;土體強度越高,落水洞的頂板結構強度越大,其承載上部荷載的能力越強,上覆路基穩定性越好;當土體的容重較小時,落水洞頂板自身自重較小也有利于路基的穩定。

根據《公路設計手冊-路基》,當落水洞埋深H大于式(1)[1]計算值時可不進行處理,確定深度時,需考慮1.2~1.5 安全系數。

4 運營公路落水洞處治措施

4.1 處治原則

由于落水洞位于地下土層,詳細探明其分布特征較為困難。因此針對落水洞處治堅持“以防排水與路基加固并重,堅持動態設計”的原則。

4.2 防排水設計

對路堤或路塹邊坡上游50 m,下側20 m 的黃土陷穴進行排查。對明陷穴采用回填夯實的處理措施,回填采用6%石灰土進行回填。同時對路側溝谷排水通道進行疏通并與路基防排水設施相結合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統,確保山體匯水能夠通過地表徑流排泄。

4.3 路基加固設計

根據地勘成果,病害區路基填土及路基填土下粉土層分為松散、潮濕狀態和松散、飽和狀態兩種情況。同時路面結構層下存在脫空現象。因此根據不同情況確定處治方案如下:

a)對于路面結構層下土層呈松散-稍密狀態且為潮濕的情況,當路面結構層下不存在脫空時,暫不進行路基加固處治;當路面結構層下存在脫空時,僅對路面結構層底脫空區進行充填。

b)對于路面結構層下土層呈松散且為飽和狀態時,對飽和土體進行加固,對土體內的落水洞空腔進行有效充填。

c)路基土體加固方案比選。結合該項目為運營高速公路的特點,確定了4 個路基土體加固技術方案。

(a)高壓旋噴樁與小粒徑碎石結合路基加固方案高壓旋噴樁是以高壓旋轉的噴嘴將水泥漿噴入土層與土體混合,形成連續搭接的水泥加固體。

將病害區范圍內濕軟土層采用高壓旋噴樁進行固結加固,高壓旋噴樁采用樁徑0.6 m,樁間距2 m×2 m,加固深度為路面結構層底至濕軟土層以下2 m 范圍。當高壓旋噴樁施工過程中遇到落水洞空腔而無法翻漿時,通過鉆孔填塞5~10 mm 小粒徑碎石后再進行高壓旋噴樁施工直至孔口翻漿。高壓旋噴樁布置圖見圖4。

圖4 高壓旋噴樁布置圖(單位:cm)

(b)高分子聚合物注漿方案 高分子聚合物注漿工藝原理較簡單,施工人員通過合理確定路面鉆孔位置,進行鉆孔施工,快速找到病害所在位置,之后在鉆孔內部注入一定量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經過一系列反應之后,體積快速增大,混合料會在短時間內流向路基當中最為軟弱的地方,起到良好的膨脹效果[3]。其具有輕質、高膨脹性、早強、防水、快速、微創的特點。

高聚物注漿主要材料為非水反應自膨脹閉孔高聚物材料,原材料為雙組份液態預聚體,混合后會迅速反應,體積膨脹,固化為高聚物發泡體。高聚物材料屬水不敏感型材料,防水性能優良。材料反應十分迅速,反應時間從幾秒鐘到幾十秒鐘,可以調控,并且在15 min內即形成90%的強度。材料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強度,特別是具有較好的抗拉強度。材料具有高膨脹性,體積膨脹可達液體體積的10~20 倍,自重輕。高聚物材料呈中性、惰性性質,不污染土壤和水。

參考類似工程處治經驗,高分子聚合物注漿采用對路面結構層進行直徑16 mm 鉆孔后,對路基體和路面結構物注射充填高分子聚合物,鉆孔間距為1.5 m,鉆孔深度為路面結構厚度。高分子聚合物布置圖見圖5。

圖5 高分子聚合物注漿布置圖(單位:cm)

(c)夯實水泥土樁方案 夯實水泥土樁是用人工或機械成孔,選用相對單一的土質材料,與水泥按一定配比,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勻制成水泥土,分層向孔內回填并強力夯實,制成均勻的水泥土樁。將病害區范圍內濕軟土層采用夯實水泥土樁進行擠密加固,夯實水泥土樁采用樁徑0.4 m,樁間距1.5 m×1.5 m,加固深度為路面結構層底至濕軟土層以下2 m 范圍。水泥夯土樁布置圖見圖6。

圖6 夯實水泥土樁布置圖(單位:cm)

(d)高壓鋁粉水泥漿注漿方案 高壓鋁粉水泥漿注漿是在傳統水泥注漿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采用水灰比0.5 的水泥漿液中加入2%~3%的鋁粉作為膨脹劑,鋁粉的加入先與水反應,再注入地層過程中,水分也有所減少,從而減小了漿液對黃土填土濕陷性的影響,改良土體的效果更為明顯。同時,高壓鋁粉注漿,注漿壓力為3 MPa~5 MPa,高壓可使地層產生裂隙,增加滲透性,加固面積也將增大。

高壓鋁粉水泥漿注漿處治布置樁間距3 m,排距2.6 m,注漿深度為路面結構層底至松散土層以下2 m范圍。高壓鋁粉注漿布置圖見圖7。

圖7 高壓鋁粉注漿布置圖(單位:cm)

4 個方案對比情況見表1。方案比選結論:對于路基填土以及路基體下的深層落水洞空腔和濕軟粉土層采用高壓旋噴樁與小粒徑碎石配合方案進行加固處理。對于路面結構層下淺層落水洞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注漿充填處理。

表1 運營公路路基落水洞方案比選表

5 結語

采用高壓旋噴樁與小粒徑碎石配合的方案和高分子注漿方案分別對黃土區內運營公路路基體下黃土落水洞進行充填加固保證了路基的穩定,在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黃土落水洞作為新黃土的一種常見病害,發生機率較大,對公路沿線范圍內的落水洞進行縝密排查并進行及時填充,同時,加強沿線地表排水通道的疏通,確保地表徑流能夠順利排離路基影響范圍,才是黃土地區公路落水洞處治的根本。因此,在公路養護過程中,針對黃土地區的落水洞病害應加強日常養護落水洞排查和排水設施的病害修復,在落水洞形成初期對其進行及時處理。

猜你喜歡
落水洞結構層黃土
各路創新人才涌向“黃土高坡”
黃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黃土變成金
《劉文西:繪不盡是黃土情》
機場工程針對不同巖溶處理施工工藝研究
道路結構層整體抬高加固方案在S20大修工程中的應用和研究
利川市清江落水洞水位~流量關系推求
落水洞對裂除管道介質排水過程的影響
基于疲勞壽命的高模量材料結構層適用性研究
落水洞對裂隙—管道介質泉流量衰減過程影響的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