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鐵隧道區間5G覆蓋方案實踐

2023-12-09 14:08莊炎泉
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 2023年9期
關鍵詞:漏纜貼壁隧洞

莊炎泉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福建廈門,361003

0 引言

2021年6月25日,廈門地鐵3號線(廈門火車站至蔡厝車站段)開通運營。廈門地鐵從雙線交匯跨入3條線網絡化運營時代。地鐵因其高效的運輸能力,已經成為人口高密集度的大城市必不可少的出行交通工具,隨著廈門地鐵網絡的逐漸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地鐵出行,對無線網絡的需求也逐漸增多。如何優質、高效地實現新建或存量地鐵線路的5G信號覆蓋,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在2021年之前廈門已建的存量1號、2號地鐵線的隧洞區間主要采用傳統的泄漏電纜部署方式實現4G-LTE覆蓋,此種覆蓋方式有良好的信號穩定性,但受漏纜系統高建造成本及廈門B型車地鐵隧道區間的洞壁空間限制,廈門軌道方在地鐵1/2/3號線上均采用提供兩條泄漏電纜供運營商接入的建設方式。該方式只能實現2T2R的收發模式,大大限制了5G設備的性能發揮,也將嚴重影響未來5G-NR規模發展后用戶對高速率流量的接入體驗[1]。

廈門地鐵3號線13/8"漏纜建設方案需引入5G-NR覆蓋時軌道方已完成公開招標,無法再臨時調整為5/4"漏纜方案。為了解決上述困境,只能放棄漏纜優化方案,通過部署mTR的AAU或RRU+引入窄波束4T4R貼壁天線的模式,實現4T4R的收發模式,在隧洞典型500米站間距下,隧道場景天線到達末端位置傳播損耗雖略高于泄漏電纜,但通過優化基站設備選型并適當在彎道區域增補點位,可以實現不遜于4G-LTE通過漏纜方案達成的覆蓋水準,且此方式比漏纜方案上行互調干擾低,也可減少潛在的頻率干擾問題。

綜合上述覆蓋方案的對比分析,最終確定采用5G(3.5G)8T8R設備結合新型5G隧道4T4R貼壁天線,通過與軌道方充分溝通對接,在滿足安裝安全性的前提下,利用纜線間的空間進行貼壁天線安裝建設,而在地鐵線的彎道部分通過新增點位,來補充原方案上覆蓋薄弱點,解決此次的地鐵3號線隧道場景的5G部署難題,降低綜合造價,提升覆蓋效果及用戶接入能力。

1 概述及該部署方案主要創新價值

本文主要論述在廈門創新運用新型5 G(3.5G)8T8R RRU設備結合新型5G隧道4T4R貼壁天線技術進行地鐵隧道區間的5G-NR覆蓋方案的部署實踐,探究B型車地鐵隧道區間的布線空間限制下,擺脫對傳統漏纜覆蓋方案的依賴,通過對基站配套條件進行優化,對新型5G(3.5G)8T8R設備結合新型5G隧道4T4R貼壁天線進行部署探索,實現支持終端4T4R收發能力的5G網絡部署方法。

此方案可推廣復用于其他城市的B型車隧洞地鐵線的5G-NR部署,亦可用于廈門地鐵1/2號或其他城市存量B型車隧洞地鐵線的隧洞區間5G升級改造。

2 原規劃的隧洞區間傳統漏纜覆蓋方案

傳統方案隧道內信號采用漏泄同軸電纜(LCX)覆蓋方式,在隧道內沿隧道壁敷設漏纜,借助漏纜對信號的漏泄原理進行隧道信號場強覆蓋。運營商的3G/4G/5G均可通過POI合路器合路該系統,從而實現無線覆蓋。地鐵線的無線網絡覆蓋重點首先是隧洞區間的信號覆蓋,因其空間比較狹窄,特別是當列車經過時,被列車填充后所剩余的空間很小,這時無線傳播與沒有列車通過時差別較大,列車過處對信號傳播會有較大的影響。當列車高速通過隧道時,會在隧道內形成很大的風壓,為保證車廂內信號接收穩定以及列車的行車安全,根據隧道的具體情況一般都采用泄漏電纜的方式進行覆蓋[2]。隧洞區間采用傳統漏纜覆蓋的地鐵線覆蓋方案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隧洞區間采用傳統漏纜覆蓋的地鐵線覆蓋方案示意圖

3 在既有規劃覆蓋方案上優化疊加5G-NR覆蓋方案

軌道方敷設3號線的13/8"漏纜(含存量1/2號地鐵線)最大截止頻率2.7~2.8GHz,無法支持電信的3.5GHz頻段5G-NR接入,且隧道壁空間已無法繼續增設3.5GHz頻段可用的5/4"漏纜;即便替換引入5/4"漏纜,因其損耗大、要求斷點間距近,導致耗費設備多。另外,軌道方前期規劃設計對接進行招標時因運營商均尚未明確5G的覆蓋需求,因此3號線的(含存量1/2號地鐵線)POI不支持3.5GHz頻段。因此,隧洞區間的5G覆蓋需求,電信無法依托現有漏纜系統,需另行考慮,最終采用隧道天面覆蓋方案(經綜合考慮后,本次工程5G站間距設置與4G相同,即為450m),即針對原有4G-LTE覆蓋方案的配套資源條件進行優化整合,最終通過附墻安裝背靠背方式的4T4R貼壁天線完成地鐵隧道區間(含左線隧道和右線隧道)3.5GHz頻段5G-NR覆蓋,針對跨海段長距離隧道區間增補規劃12個點位完善連續覆蓋[3]。隧道天面方案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隧道天面方案示意圖

3.1 技術簡介

3.1.1 基站射頻設備簡介

方案明確后,針對廠家的研發新品進行交流選型,剛好廠家的8T8R(3.5G)RRU新品上線,經過試點驗證,效果滿足覆蓋及容量需求可行性,確定在廈門地鐵3號線上使用8T8R RRU+隧道貼壁天線設備進行創新應用。此種組合可通用于針對隧道的5G覆蓋場景,在提升覆蓋能力的同時降低改造難度和節省成本。8T8R(3.5G)RRU設備主要技術參數如圖3所示。

圖3 8T8R(3.5G)RRU 設備主要技術參數

3.1.2 新型5G(3.5G)4T4R隧道貼壁天線簡介

鑒于本次規劃針對的地鐵覆蓋場景為隧洞區間場景,場景特點為:設備安裝位置受限,安全性要求高,隧道內空間狹小,形成封閉環境,室外信號損耗嚴重。故本次覆蓋擬選用專門開發適用于此類場景的新型5G(3.5G)4T4R隧道貼壁天線,該天線有以下特點:天線增益達14dBi以上,有效克服高頻損耗問題,降低建設成本;四通道設計,支持3.5G 4T4R接入,提升覆蓋能力與網絡容量;采用流線型外罩設計,貼壁安裝,有效減小風載荷,提高設備安全等級。新型5G(3.5G)4T4R隧道貼壁天線主要技術參數如圖4所示。

圖4 新型5G(3.5G)4T4R 隧道貼壁天線主要技術參數

3.2 5G地鐵漏纜/天線覆蓋能力分析

針對隧洞區間的5G地鐵漏纜/天線不同覆蓋方案進行傳播模型能力分析,得到漏纜和天線方案均可滿足500m站間距對邊緣速率支持的依據。

3.3 集源隧道試點

因需要在地鐵3號線進場前完成方案的試點驗證,因此在廈門本地選取了一條全長1070m的公路隧道作為此次地鐵隧道方案的試點,在隧道內部署兩個5G點位,每個點位通過1臺5G(3.5G)8T8R設備連接5G(3.5G)4T4R貼壁天線,分別覆蓋隧道兩側,實現四流覆蓋,使得速率翻倍。試點驗證了該方案的可實施性,并測試驗證滿足規劃要求[4]。

3.4 創新應用

經過集源隧道試點驗證后,在地鐵3號線內正式引入此方案,即天線設備采用4T4R隧道貼壁天線,將5G(3.5G)8T8R RRU設備的八根射頻端口經饋線分別接至兩個4端口天線,一個邏輯小區由兩個4端口天線組成。隧洞覆蓋示意圖如圖5所示。

圖5 地鐵隧道覆蓋示意圖

5G地鐵漏纜/天線覆蓋能力對比分析:漏纜和天線方案均可滿足500m站間距??紤]到軌道方對配套的租賃費用分攤采用按各運營商使用的設備RRU數等比例分擔的方式,因此以1臺1.8G/2.1G的4T4R雙模設備替代原來的1臺1.8G RRU+1臺2.1G RRU,節約配套資源供3.5G 5G RRU使用。具體隧道區間的5G設備與貼壁天線實物安裝連接情況如圖6所示。

圖6 地鐵隧道覆蓋實物安裝圖

4 建成后覆蓋效果驗證

本方案完成建設后,地鐵3號線已全線覆蓋4G/5G信號,經測試,5G-NR網絡出入口切換成功率、PCI、EPSFB接通率等指標均為100%,RSRP均值為-77.47dBm,下載速率均值為821Mbps,上傳速率均值為202Mbps。達到建設預期效果。

5 該部署方案的優點與可復制性

該種5G站點部署方式相較漏纜方式覆蓋成本低、風阻小、安全性高、安裝速度快。它可應用于地鐵隧洞場景中的新建5G覆蓋或存量地鐵線的5G改造,由于該方案對新增配套投資要求小,不影響原有3G/4G覆蓋系統,且可以不受限于原有3G/4G漏纜系統的2T2R約束,實現4T4R的網絡能力,可以有效提升5G網絡接入體驗,加快完成新建或存量地鐵線的5G基站的建設投產周期[5]。

6 結語

廈門地鐵3號線采用5G-NR(3.5G)8T8R RRU+新型5G(3.5G)4T4R隧道貼壁天線新型隧洞區間覆蓋方式建設,相比傳統漏纜解決方案施工簡單,難度低,且可大幅降低設備及施工費等建設成本,同時縮短施工周期。如果在4G-LTE上亦采用此方式即可完全替代漏纜的覆蓋建設。通過本案例驗證測試,站點采用8通道RRU連接安裝隧道壁背靠背雙向覆蓋的天線,一個站點覆蓋距離達500m以上。

猜你喜歡
漏纜貼壁隧洞
高硫煤四角切圓鍋爐貼壁風傾角對水冷壁 高溫腐蝕影響研究
具有一般反應函數與貼壁生長現象的隨機恒化器模型的全局動力學行為
隧洞止水帶安裝質量控制探討
660MW超超臨界鍋爐高速貼壁風改造技術研究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條隧洞順利貫通
提高地鐵信號漏纜施工工藝及效率的研究
淺談鐵路隧道內漏纜的施工方法與常見故障的處理
自密實混凝土在水工隧洞襯砌中的應用
通信漏纜輔助桿與接觸網桿的設置
體外全骨髓貼壁法培養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