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歷史名人文化活動組織策略

2023-12-10 23:12張思雯陶金玲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教育 2023年33期
關鍵詞:歷史名人張謇名人

張思雯 陶金玲 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歷史名人文化是名人在歷史演進中創造形成的有形的物質遺存和無形的文化現象,是地區和民族的寶貴財富,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深厚的教育價值?;谟變旱纳硇陌l展特點和需求,充分挖掘并甄選適宜的歷史名人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歷史名人文化的豐富多彩,引發幼兒對歷史名人文化的興趣,加強對家鄉歷史文化的了解和家國情懷培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地制宜,挖掘名人文化資源

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土歷史名人文化資源,尤其幼兒園周邊的歷史名人文化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等,不僅能豐富活動內容,便于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還能促進幼兒園與社區的緊密合作,完善協同教育機制。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名人生活的片段、成長故事、歷史事跡和家鄉貢獻等資源,讓歷史名人文化走出歷史檔案,走進幼兒的生活,進而在感染每個幼兒的過程中達到弘揚傳統、培根鑄魂的目的。

張謇,江蘇南通人,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1894 年,42 歲的張謇高中狀元,1895 年創辦大生紗廠。1912 年,張謇任實業總長,同年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在國窮民弱、列強覬覦的時代,他提出“父教育母實業”的主張,走上實業興國、教育救國之路。張謇一生創辦了20 多家企業、370 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眾多的歷史名人中,張謇作為近代南通的締造者,為南通的建設乃至整個近代中國的輕工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張謇所留下的物質財富,包括大生紗廠、大生碼頭、鐘樓、更俗劇院等遍布南通的各個角落。他所留下的精神財富,例如其讀書治學的勤奮不懈,敢為人先、百折不撓的實干探索精神,心懷天下、造福百姓的家國情懷等,無一不是當代少年兒童汲取力量的源泉和學習的榜樣。

教師帶領幼兒通過實地考察博物館和張謇故居,閱讀名人傳記,查閱文獻等方式,對張謇的人生軌跡、杰出貢獻和精神風采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充分挖掘張謇教育資源。通過整理將張謇名人文化資源分為生平資源、實業資源、教育資源、慈善資源四個部分,并創建張謇名人文化資源庫。

因人制宜,甄選名人文化教育內容

幼兒教育應從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從深厚的文化積淀中挑選出最優秀的部分,以文化化人的方式讓兒童獲得綜合的、有益的生命成長經驗。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對兒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應是啟蒙性的,應是基于兒童的已有經驗、現有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的適宜性教育,應體現年齡適宜性和個體適宜性。因此,歷史名人文化活動應因人制宜,既要關注不同年齡班的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需求,依據本班幼兒實際甄選活動內容,體現梯級層階性;又要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性,體現幼兒發展的個體適宜性。

歷史名人文化活動要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結,由幼兒所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引發,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事件或是感興趣的問題,古為今用,將歷史名人文化進行新時代的解讀,創造性地轉化為幼兒的生活體驗。例如,幼兒參觀過張謇故居,積累了相關的經驗,自然就對動畫片《少年張謇》中出現的常樂古鎮感興趣,并對百年前張謇的生活情況產生了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在張謇主題活動中,有些幼兒喜歡做手工,對織布機感興趣;有些幼兒喜歡海洋輪船等機械科學知識,對大生碼頭情有獨鐘;還有的幼兒喜歡表演,在“更俗劇院”表演區獲得快樂。

融入生活,拓展名人文化體驗方式

將歷史名人文化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多通道地感受歷史名人文化的情感內涵,促進幼兒的創新性表征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能力。

家園共育必不可少。張謇名人文化活動以家園共育活動“南通名人大調查”為起點。以家園共育活動作為開端,其目的在于通過家長的支持和參與,提升幼兒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促進家園合作機制的完善。家長和幼兒共同調查了南通的歷史名人,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搜集到的信息進行了記錄,家長也通過文字在幼兒的圖畫旁進行了補充說明。通過家園共育活動,幼兒對南通的許多歷史名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豐富了幼兒對家鄉歷史的認識,也為第二天的晨間談話活動奠定了基礎。家長在了解家鄉名人的同時,也會增進對幼兒歷史名人文化教育方面的關注。

集體活動深入探索。經過晨間談話的分享討論,幼兒對張謇創辦公司的事跡很感興趣。教師便以“大生紗廠”為切入點展開集體教學活動,通過欣賞紡織品、認識織布機、操作小紡車等環節,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感受張謇的家國情懷和歷史貢獻。并通過小組合作、作品展示、體驗分享等活動,讓幼兒體會合作的樂趣以及成功的喜悅。同時,基于幼兒的活動表現與活動需求,將相關活動內容延伸至各區角,為幼兒進一步探索歷史名人文化提供支持,便于幼兒持續關注、深度探究,獲得更深層次、更多領域的有益經驗。

自主游戲創意無限。為幼兒提供種類豐富、數量充足、低結構化的區域活動材料,充分支持幼兒深入探索的需要。幼兒了解張謇創辦公司的故事后,在區域中生成了創辦公司的角色游戲。如在美工區繪畫和用黏土捏制張謇的生活場景,在建構區搭建鐘樓和大生碼頭等,在角色區開小銀行和商店,模仿張謇開公司,在表演區表演張謇的故事等。幼兒拿來益智區的磁力片、“冰塊”等玩具充當小商店里的各種商品,用數學區里的小圓片替代錢幣,并逐步生成各種創意類商店(如“張謇盲盒商店”),最終開辟出了完整的“狀元一條街”,生成了系列游戲活動,大大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幼兒和教師還以張謇創建的“更俗劇院”為名創設了表演區。幼兒自主確定表演主題,記錄表演過程,解決表演分歧,創作劇本。通過角色扮演,在思考張謇的語言和動作中逐漸明白了張謇爺爺創辦工廠的艱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對張謇爺爺的敬佩之情愈加深刻。教師還在環境中布置了張謇的書法作品,在區域中投放了毛筆、墨水、紙硯等材料,讓幼兒自主欣賞、自由模仿。

幼兒模仿創建張謇博物館,模擬博物館游覽活動。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自主繪制門票、海報,設置表演區、紡織區、角色區、閱讀區等區域,選舉每個區域的講解員,并邀請別班幼兒參觀游覽張謇博物館。綜合性的博物館游覽活動對整個主題活動起到了綜合、回顧的鷹架作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幼兒實現經驗的體系化,不僅鍛煉了組織能力、交往能力,對張謇的了解也更加全面系統。

生活活動潤物無聲。教師充分利用生活活動對幼兒進行隨機滲透教育。如散步活動時對環境布置中的張謇圖片欣賞與介紹,餐前的張謇故事會,起床后的張謇動畫片,以及離園前的談話等,既充分利用了一日生活中的過渡環節,也是幼兒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教育形式??此齐S意的生活活動方式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知張謇的事跡,體驗張謇為家鄉作出的種種貢獻。

通過一系列活動,引發了幼兒對家鄉歷史名人張謇的興趣,對張謇產生了強烈的敬慕之情,萌發了長大要像張謇一樣為家鄉作貢獻的想法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教師、家長隨著活動的開展,越來越深地感動于張謇的家國情懷和歷史貢獻。由此可見,張謇歷史名人文化活動已潛移默化為教師、家長、幼兒的情感認同和家國情懷,凸顯其價值引領功能。因此,全方位地挖掘、整合歷史名人文化資源,讓名人文化成為家國教育的重要資源,讓家鄉的共同精神財富走進幼兒園,提升教師、家長、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猜你喜歡
歷史名人張謇名人
張謇家訓一則(書法作品)
論張謇的日本觀
韓國漢詩中的沂蒙歷史名人形象研究
名人摔跤后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搶注歷史名人故里行為的法律效力研究
聯墨雙馨六
歷史名人身份大起底
我國歷史名人文化產業發展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