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創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干部教學創新

2023-12-11 07:34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43期
關鍵詞:共創以學生為中心黨校

葉 菲

(中共溫州市委黨校 公共管理學教研部,浙江 溫州 325038)

黨校是培訓領導干部的學校,其培訓對象有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特點。黨校學員對黨校教學的期待和需求與他們自身素質能力、所從事行業的特點是密切相連的。學員經培訓后普遍認為黨校的教學尚不足的方面有:一是不夠接地氣,具體表現為過于理論,案例、數據陳舊,論證理想化;二是缺乏互動,“你說我聽”,課堂氣氛不活躍。黨校尤其是基層黨校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黨校教師如何回應學員的課程評價,做出教學設計上的優化,亟待黨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自省、總結、摸索。

一、“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契合干部學訓需求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是黨校主流教學方式,亦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在內容上注重理論深度與論證厚度,在結構上注重框架性與條理性,能與任何黨校的授課主題相結合。但這種教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教師重“教書”輕“育人”,聚焦知識傳播,但對學員的綜合素養與綜合能力提升重視不夠;二是學員多接收少思辨,教師的議題設置起到極大的作用,教師說什么學員學什么,既難以讓學員開闊思維、拓寬視野,又難以讓學員在課堂上思考、表達、說服與影響。另外,國家治理現代化對領導干部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學員需要從黨校的課堂吸收這些治理新理念,提升相應的能力。顯然,傳統的課堂教學范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領導干部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新要求。

“以學生為中心”是現代教育需要秉持的理念。該理念源自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杜威倡導的“以兒童為中心”的實踐,他認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從做中學”,即以兒童為中心組織教學,解放兒童的思維,讓兒童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直接接觸各類事實,獲取經驗,教師在此過程中完全尊重兒童的意愿選擇[1]。我國學者劉獻君認為,教育要從“課堂、教師、教材”這一“老三中心”,向“學生、學習、學習過程”這一“新三中心”轉變?!靶氯行摹钡谋举|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包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非教師的教學效果作為評價標準[2]。從建構主義的角度,學習是教師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建構起新的經驗[3]。綜合以上這些教育理念,教育是培養一個人自主性的過程,包括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是激發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的媒介,教師的作用是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主動去發現、主動去建構,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反觀當前,我國中小學多“填鴨式”“灌輸式”教學,對人的自主性缺乏培養與訓練。因此,很有必要在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干部教育中重視相應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參與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使教學從“獨白式”轉向“對話式”“討論式”“互動式”“探究式”等[1]。很多時候,學生學什么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習體驗以及學習思維方式,這是教育的真義所在。

引申到黨校的干部教學中,面對學員的反饋與評價,有必要提倡多樣化的教學,發揮黨校教師與學員各自的優勢,以實現理論世界與生活世界的勾連。因此,“以學員為中心”的教學將是干部學訓的重要方向,這既有利于從教學的本源上解決教學質量問題,又有利于提升學員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達到學員滿意的培訓效果?!肮矂撜n堂”是以“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為指導,結合IRF模式創新性設計的干部教學方式。IRF即激發(initiation)→應答(response)→反饋(feedback),教師發起互動,學員作答,教師反饋,三部分依次往復,循環進行。作為翻轉課堂的一種形式,該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傳遞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包含了平等、尊重、賦權、自主等人本主義觀念[4]。在教學實踐中,實現教學平等、教學相長、學學相長,調動學員獨立思考、仔細聆聽、主動表達的積極性,進而增強實際應用能力。

二、“共創課堂”在干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共創課堂”是指教師與學員同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課堂上分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教學內容生產的教學方式。結合不同的教學主題,教師可以靈活設計共創形式。

“共創課堂”的教學實施具體分為以下三個步驟(見圖1):第一步和第三步意在發揮教師的理論優勢和主導作用,第二步意在發揮學員的實踐優勢和主體作用。第一步,教學設計。教師生產的內容主要是主題、框架、邏輯主線,圍繞主題、主線,教師設計若干供學員討論的問題,這些問題相當于傳統講授式教學中的一級或二級標題??筛鶕虒W需要設計至一級標題或二級標題,但需要對一級以上或二級以上分標題做留白處理,在課件上設置空白頁,有待學員共創完成。第二步,內容共創。學員生產的內容主要是一級以上或二級以上分標題,以及相應的觀點和案例。討論環節,學員按照教師上課的節奏,圍繞教師在不同時間節點拋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形成觀點與案例,觀點需提煉為小標題。分享環節,每組派代表分享本組的一個小標題(觀點)并加以闡釋,教師當堂把每組提煉出的小標題輸入課件中預留的空白頁,輸入的同時完成糾偏。有的小組忘記提煉小標題或提煉不準確,教師需要在輸入時就引導學員修正小標題,有的小組只有觀點沒有案例,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讓學員給出能夠佐證其觀點的具體案例,即師生共創填補之前預留的內容空白,創設上一級標題下的分標題及內容。其間,要求每組分享的觀點不能重復,鼓勵多舉典型、生動的案例。為保證共創順利進行,一是配套設計游戲機制與激勵機制,刺激頭腦風暴;二是講究人數控制,一般一組為4人,最多不超過6人。第三步,內容講解。全部學員代表分享完之后,教師對每個問題進行總結、補充、深化,再跟進講授自己對相應問題的觀點與案例。這部分回歸講授式教學,深化、體系化對知識的講解。

圖1 “共創課堂”教學實施

“共創課堂”有三大創新亮點。一是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經常有學員反饋,來黨校學習,最想學的是“怎么辦”,但理論見長的黨校教師幾乎不能給出他們可直接拿回去復制、操作的“怎么辦”,存在供需矛盾。古語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共創課堂”較好解決了這一結構性教學供需難題。經過討論與分享,“共創課堂”著重于訓練學員的創新思維、批判思維、發散思維、溝通技巧等,提高他們用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變“乒乓球式”的教學樣態為“共學、創學”的教學樣態。在“共創課堂”實踐過程中可以集思廣益,相互啟發,一方面,改變“乒乓球式”的教學樣態,在課堂上形成多個學習中心,用輸出倒逼輸入,在多中心領學中提升學員核心素養;另一方面,促進“教學相長”“學學相長”,如學員能從其他學員的實操經驗中找到解決自身問題的辦法,教師能從學員的分享中收獲鮮活的、接地氣的教研素材。三是變“聽講課堂”為“游戲課堂”?!肮矂撜n堂”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秉持游戲思維,用游戲機制與激勵機制調動學員參與共創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把課堂變得新穎、生動、有趣。

以學員為主體進行教學內容結構化生產,這是“共創課堂”與黨校課堂中一般的互動最大的區別。黨校課堂中常用的互動形式是課堂提問、個人主題分享、情景模擬、游戲。這些互動的作用,一是作為引子,即引出教師設置的議題與內容;二是作為例子,即佐證教師提出的觀點;三是實操訓練,比如模擬訪談、模擬新聞發布會等。而“共創課堂”讓學員現場參與備課與上課,當堂完成觀點提出、案例說明、標題提煉、表達說服。需注意的是,“共創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可與不同的教學主題結合,但并不是所有主題都可以采用“共創課堂”的方式開展教學。因為在課堂實踐中,全體學員都需要被調動參與課堂討論,所以“共創課堂”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一是教學主題的公共性強,能與大部分學員的生活、工作產生交集,幾乎每位學員都對教學主題有一定程度的感性或理性認知,每位學員都能道出一二。針對黨校學員特點,應用性強的教學主題相對適合,如經驗性理論課程、實務性理論課程等。二是教學主題的專業性弱,太專業的主題引發不了全員討論,共創便無法實施。

三、“共創課堂”實踐的策略與方法

(一)教師角色轉換

教師是一份育人的職業,教師的教學理念至關重要,往小了說關乎教學效果,往大了說關乎教育效果?!肮矂撜n堂”這一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在思想上牢固樹立師生平等、課堂民主的理念,明確自己的角色功能定位,即扮演打開學員思維、教會學員學習的媒介之角色,知識是相對的,探索知識的過程是絕對的,教師的作用在于幫助學員明確他們要學什么,圍繞該學習主題幫助學員安排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幫助學員找到他們所學內容的意義等。教師理念的轉變在行為上的體現,就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能夠調動學員思考與表達,各抒己見,不論對錯,讓學員在課堂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在學員發言的時候,教師不要隨意干涉學員的發言,首先傾聽,適時引導,再做反饋,讓學員充分參與到教學內容的生產中來。只有這樣,才能維持整個課堂從始到終的討論、分享熱度。

(二)控場能力訓練

實踐“共創課堂”的教師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跟得上理論的更新,又要走進社會,對社會經濟發展實踐中的問題保持高度敏感性,還要有相當的控場能力與應變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妥善處理好教學內容、學員、教師三者之間的關系??貓瞿芰τ诨邮秸n堂來說,關乎教學效果,因為學員的參與引入了課堂內容的不確定因素,包括信息、情緒。如何篩選對教學主題有價值的信息,將其導向深入,如何利用課堂中某個點上學員的情緒,調節課堂氣氛,需要教師對這些不確定因素進行有目的性的利用。有意實踐“共創課堂”的教師需要有意識地自我訓練以下三種能力,這三種能力也是營造好共創課堂的必備能力。一是激發的能力?!肮矂撜n堂”出不出效果,效果明顯與否,關鍵在于討論得是否充分、熱烈。由于學員習慣于傳統講授式課堂,怎么從一開始讓學員從靜到動,從被動到主動,需要教師花心思設計,建議以幽默、熱身游戲、小問答等互動方式開場。二是反饋的能力。師生共創內容時教師需要及時給予學員反饋,包括評估、糾錯、建議等。反饋需要在學員完整表達之后即時給出,建議教師需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即時反饋能力,在每一次實施案例教學之后,整理教學材料并進行課堂總結與反思,吸收不同班次學員的反饋,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數。三是時間把控的能力。由于討論與分享所用的時間由學員的上課狀態與課堂氛圍決定,教師需要從整體上做好時間把控。如果拖堂,再好的課學員都不會滿意,因而要根據課堂效果和學員反饋動態調整教學設計,在教案上具備一定的彈性。除了上述這三種能力,教師還需要全面提升綜合能力,讓內容與呈現盡善盡美,達到令師生雙方都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氛圍營造

“共創課堂”這一教學形式新穎,需要教師營造一種師生在互動中生成知識的活躍的課堂氣氛,以達到令學員眼前一亮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在備課環節下足功夫,講授式的“劇本”是相對封閉的,但互動式的“劇本”是開放的,因此,教師需要做更完善的計劃與更充分的籌備工作,要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事先做好預案,才能避免突發的尷尬情形。在“共創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雖然不是主導,但是“劇本”框架的設計者是引導者,也只有準備充分了才能穿好針、引好線、控好場。其次,建議采用游戲思維和幽默的表達來活躍課堂氣氛??梢杂糜螒蚱票?,可以用游戲的競爭性調動學員積極參與教學內容共創,可以用游戲維持課堂的氣氛熱度。事實上,由于學員習慣于被動式聽講,當教學方式轉變,采用“共創課堂”,教師可以用游戲貫穿整個教學設計,以調動學員不斷參與的積極主動性,打破其聽講慣性。幽默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方法。作為黨校教師,不但要把知識成體系、有深度地傳播出去,還要把知識生動、幽默地傳播出去,把課上得“好聽”,讓學員入腦入心,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一言以蔽之,面對綜合素質越來越高、口味越來越“挑剔”的學員,黨校教師唯有不斷提升自我,開拓創新,才能站穩講臺。

猜你喜歡
共創以學生為中心黨校
共享豐收喜悅 共創美好生活
共創美好生活
央企黨校黨性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創新與堅持 共創黔茶輝煌明天
辨析判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標準應是教學質量
“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下的大學圖書館建設
中共第一所黨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黨校網站創新的實踐與探索
協助黨委創辦高中學生業余黨校
與時俱進 開闊視野 共創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