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護理人才校院社區協同培養機制研究*

2023-12-14 15:34王桂云祁艷霞楊慶愛李風燕
現代醫藥衛生 2023年21期
關鍵詞:校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王桂云,祁艷霞,楊慶愛,李風燕

(山東協和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9)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醫療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顯著上升,加之健康中國建設對醫護人才培養的新要求[1],護理人才的建設培養面臨著新挑戰。2017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指明,“受體制機制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還不能完全適應,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要用1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重大結構性矛盾,總體形成教育與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2]。目前,護理人才培養的行業鏈-研究鏈-學習鏈不能很好地對接,集聚行業、高校等不同的培養力量系統協同育人勢在必行[3]。協同育人是指“各個育人主體以人才培養和使用為目的,在系統內共享資源、積蓄能量的有效互動”[4]?,F護理服務范圍除醫院外,也進一步向社區擴大,因此,為了滿足不同服務對象的需求,學校-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校院社區”)協同培養護理人才勢在必行。目前,我國護理人才校院社區協同育人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在機制層面上確立為人才培養的必要方式[5],導致校院社區間始終沒有形成合力,制約著護理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本校立足臨床護理需求,積極構建了校院社區協同育人機制,可為提升應用型護理人才培養質量和創新應用型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一定的參考。其具體做法如下。

1 構建應用型護理人才校院社區協同培養機制的價值意義

1.1融合“教”與“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基于護理工作本身實踐性很強的特點,構建校院社區協同育人培養機制。本校在開學前、學期末均召開用人單位、實習醫院負責人、帶教教師、授課教師、學生座談會,主要關注了解臨床護理需求、護理前沿與新進展,精準定位護理職業能力,明確校內教學實踐與臨床護理發展間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及時改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帶教)方法,為促進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進入臨床工作角色,縮短“適應期”,跨進“成長期”。指導教師采用情景模擬、虛擬仿真、案例教學、翻轉式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促進學生自身快速成長的同時為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基礎,從而促進護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1.2密切各方溝通與協作,規范人才培養標準 傳統的護理人才培養與管理側重在學校一方,而醫療衛生單位深入參與較少,顯然與新時期大健康背景下對護理人才培養的要求不符。構建護理人才校院社區協同培養機制需要各方“動”起來,本校聯合合作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校院社區協同育人理事會”,建立校院社區協同育人理事會例會制度,每學期召開2次會議,圍繞教師協同培養、實訓基地建設、課程體系設置、評價體系建立等方面進行溝通協作,完善教學管理,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護理人才培養各項制度、流程等進一步規范。同時,密切學校與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聯系,在見習、實習階段將學校管理延伸到醫院,突出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實踐性和職業性[6]。

1.3明確各方職責與義務,實現互利共享共贏 校院社區協同培養護理人才對于各方的職責與義務進行明確劃分,制定權責清單,以此協同整合各方資源,在教師培養培訓、實踐基地使用等方面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共管,提升各方協同育人的積極性[7],這有助于促進學校教師與臨床帶教教師的教學與實踐等業務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促進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提升。

2 應用型護理人才校院社區協同育人的組織機構職責與保障體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在推動產教融合過程中,應著眼于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建立價值共同體,促進企業需求側和教育供給側要素全方位融合。構建應用型護理人才校院社區協同育人組織機構,成立由本校(校領導、教務處、護理學院部門負責人、專業帶頭人)、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醫療機構領導、科教科、護理部部門負責人)聯合的校院社區協同育人理事會,每學期召開2次會議,由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反饋臨床護理需求與護理技能最新進展等,由校院社區協同育人理事會在明確需求基礎上共同確定培養目標、組建師資隊伍、構建課程體系等,健全多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協同育人機制,完善激勵機制與保障機制,解決教師培養培訓、教育資源共享、實習基地建設、學生見習實習等問題,促進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的密切聯系和深度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2.1各方職責

2.1.1學校方職責 學校作為協同育人的根本主體,強化自身服務社會的意識,切實抓住培養臨床護理工作需求的人才這一主線,確保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得到其所需要的護理人才。因此,在護理人才培養過程中,本校除了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的場所外,還注重聽取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反饋,與醫療機構等協同制定護理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規格;聯合各方取其優勢提供優質的教學師資、條件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將最新的教學方法等運用于教學實踐,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保證教學質量,達到良好的協同育人效果。另外,本校主動與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在科研方面進行溝通交流,搭建了多個科研服務平臺,進一步促進了科研成果轉化,提高了教研質量。

2.1.2醫院、社區方職責 協同育人是多主體參與模式,除學校作為根本主體外,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承擔了應用型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職責,從實踐基地、師資隊伍等多個方面實現了盡各方所能與優勢提高護理人才能力的培養目標。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直接參與本校護理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包括提供護理人才需求情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選派臨床護理優秀人才承擔臨床專業課程部分教學工作,參與本校護理學專業建設發展與規劃、教材開發、課程建設、畢業論文指導等,共建供護理學生實習實訓的實踐基地;共同評價與考核學生培養質量,積極參與高??蒲泄ぷ鲄f同創新;協同促進學生就業。

2.2保障體系

2.2.1完善激勵機制,促進協同積極主動 完善的激勵機制有利于充分調動各方協同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育人實踐中,明確了育人各方的相關權責清單,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政策,堅持把制度治理能力作為考核協同各方工作成效的主要憑證,使各方在價值形塑與能力提升方面齊頭并進。如完善激勵機制,調動各方教師積極性方面:(1)依據協同各方實際,共同制定了具體可行的考核評價辦法,每學期、學年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獎勵獎優激勵。(2)將協同育人列入考核體系中,在協同各方相關工作人員職稱晉升、評獎評優工作中進行實際的量化加分并予以公示。如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外的協同集體備課、科研交流、專題討論、指導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等教育工作予以工作量補貼,對其中表現突出者予以一定的名譽表彰與物質獎勵[8]。(3)每學期、學年進行評選協同育人先進集體和個人等活動,并進行表彰與獎勵。

2.2.2健全保障機制,實現共建、共享、共管 做好保障工作至關重要。健全和維護教育教學相關的新媒體平臺、設備、場地等,充分發揮本校護理學專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山東省老年智能康養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在教學、培訓中的作用,保障校院社區各方的共建、共享、共管。另外,在協同育人中保證有較為充足的經費用于實踐活動的開展、師資隊伍的學習培訓、調查研究等方面支出,其中經費來源包括本校護理學專業建設經費、科研平臺經費等與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實踐基地建設經費等,充分保障了學生的培養質量。

3 護理人才校院社區協同培養機制構建的內容

3.1共同制定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是一個涉及眾多的環節與要素的系統整體,須依據協同創新理念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在充分調研行業需求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且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9]。在護理人才校院社區協同培養工作中,各方按照協同育人理事會工作制度,定期召開人才培養工作會議,全面圍繞護理人才需求調研、護理行業人才需求規格與結構狀況、護理崗位設置與發展及工作任務等問題進行深入的調研與討論[10]。同時,結合國家教育相關部門對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明確培養目標,甄選科學的培養模式,結合本校護理學院自身實際協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目前已形成了注重知識理解、技能應用與職業精神相統一的“三位一體”護理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并且在培養實踐中實現了不斷優化調整修訂,將重點指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的綜合能力,注重體現護理職業的人文性與情感性,滿足護理職業需求。

3.2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對接臨床需求 臨床需求決定了課程教學內容,依據這一原則,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協同分析護理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在協同育人理事會會議中與本校溝通反饋臨床護理工作需求,學校、醫院、社區根據臨床護理需求制定課程標準,將課程內容與執業標準相銜接,結合護士職業資格證考試大綱要求,與護理崗位工作實踐運用相結合,協同構建了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素質拓展平臺、醫院護理模塊和社區護理模塊的“三平臺、兩模塊”課程體系,并且在每個平臺與模塊中均設置了相應的護理人文關懷教育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同時,協同編制了校內教學講義。在協同育人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發現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的職業訴求與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易于形成“同頻共振效應”,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在國家文件的指引下,校院社區協同育人理事會根據不同課程特色聯合發掘課程思政要素,實現了護理課程體系“知識傳播”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將學校課程體系拓展到“醫院”和“社區”,深化了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培養可以在復雜的醫療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螺絲釘”[11],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保健需求和護理學專業化發展的需求。

3.3共同培養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能力 在協同育人工作中,校院社區緊密合作,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護理師資隊伍建設以“雙聘雙崗、交融互動”為導向,教師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校專任教師又參與醫院護理實踐,既是醫療機構護士又是學校外聘教師[12]。目前,本校已與多家實踐教學基地建立了協同合作關系,聯合制定《雙聘雙崗制度管理規定》《專任教師對口崗位實踐能力提升與崗位考核管理辦法》《引進企業技術骨干崗位考核辦法與津貼待遇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實現了護理人才培養師資隊伍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完善,整體教學能力不斷提升[12]。應用型護理人才校院社區協同育人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本校定期組織教師以團隊方式進入醫院、社區等衛生醫療機構頂崗實踐鍛煉、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校外教師也直接參與校內教師培訓與教研活動等,保證全部教師完成新技術、新理論、新趨勢等前沿內容的學習與考核;另一方面,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選派符合護理人才培養的師資(對學歷、專業背景、工作經歷要求等有明確要求,并通過本校的教學試講考核)到本校進行授課,以增加學生對于臨床護理實踐更深入的認識與體會。如此,各方師資相互交流與學習,進一步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13]。另外,本校成立了教師科研工作室,定期組織各方教師進行科研交流、培訓,共同申報項目、合作課題,全方位提高了教師教學科研水平。

3.4共同完善實訓基地,營造全真環境 堅持合作共建、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在本校已有的國家級護理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醫護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老年智能康養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基礎上,與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共建、共享校內外專業實訓實踐基地。(1)對接臨床護理環境,由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根據臨床護理的真實情境與需求,提出實訓基地在環境布置、設備設施、功能等方面的初步規劃方案,再由本校根據場地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調整,協同制定實訓基地的建設方案。(2)由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提供部分護理學生實訓所需的專用護理設備設施與技術指導,本校提供實訓場地和部分護理所需的設備設施,校院社區共同建設人才培養的實訓基地,營造了貼近臨床情境與需求的實訓環境,保證了學生實訓質量。(3)遵循臨床護理實際工作需求原則布置實訓基地,本校實訓室引入臨床護理文化、規章制度、護理路徑等,營造了全真的護理工作環境。(4)共建、共管、共享教研產結合的實訓基地,既為專業教學服務,又為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開展護理人員培訓和技術服務,實現了互利共贏。以上措施保障了實訓基地的職場化,實現了教學、技術服務與培訓一體化。

3.5共同參與人才評價,保證育人質量 校院社區協同建立了“全員參與、全過程管理、全方位評價”的“三全育人”的護理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其中“全員參與”是指校院社區各方的相關負責人、教師、管理人員等均參與學生培養評價,“全過程管理”是指校院社區各方對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均參與管理,包括課程學習、實訓實踐、課外活動等,“全方位評價”是指對學生的主課堂、第二課堂、見習實習等實踐活動進行全面評價。學生自大一入校起,本校為每位學生建立了培養檔案,該檔案主要用于記錄學生的大學學習培養過程,其中除了記錄日常的理論考試成績、技能操作成績外,學生在整個學習期間參與社會實踐、科研等活動的表現也記入檔案,該檔案由學校、醫院、社區三方共同管理評價,改變了傳統的以學校為單一主體進行評價的模式,促進了評價的全面性與整體性,保證了育人質量。

猜你喜歡
校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隊旗在黨群服務中心飄揚
中證法律服務中心調解程序知多少
基于新形勢下的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中國眼鏡科技雜志(2018年2期)2018-04-18
履職盡責加快社區衛生服務建設
社區衛生發展“老大難”還在
學分制下的校院教學運行管理思考與實踐
曲阜行政服務中心打造為民服務“升級版”
社區衛生
校院共育護生早期進入臨床的設計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