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學科交叉視角下的城鄉融合研究進展與展望

2023-12-14 08:20李宏偉
現代農業研究 2023年11期
關鍵詞:城鄉要素理論

梁 琦,李宏偉

(河北農業大學城鄉建設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引言

城鄉關系是最基本的經濟社會關系,是各個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議題。長期以來,城鄉二分范式使得鄉村地區發展長期受到忽視,城鄉差距日益嚴重[1],出現了很多“城鄉病”?!俺青l融合”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為了解決城鄉現實問題提出的城鄉關系新范式。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傳統城鄉關系,轉變了城市偏向觀念,反映出基于城鄉等值化理念下的一種“有差異、無差距;可流動、無障礙”的城鄉關系[2]。對于城鄉關系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城鄉融合發展”的概念。從黨的十九大提出“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到黨的二十大繼續強調“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國內對城鄉融合研究的內容在不斷深化與推進。目前,我國正處在城鄉關系演變與鄉村合理轉型的關鍵時期,對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城鄉融合發展方向的研究具有深遠意義。

1 城鄉融合理論起源與演進

關于城鄉融合的理論闡述最早出現于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城鄉關系的三階段論述中[3]。這一理論的提出從人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視角揭示了城鄉關系從對立走向融合是城鄉社會發展的必然邏輯[4],是新時代重塑新型城鄉關系的理論基礎。此后,在馬克思城鄉融合理論的影響下,多個國家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者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提出了衍生理論,并結合時代議題不斷豐富城鄉融合理論內涵,逐漸形成一套系統的、多層次的城鄉融合理論體系(見圖1)。

從時間線梳理可知,城鄉融合理論早先在西方國家得以發展演進。在經歷了城市和鄉村單一偏向后,學者們開始重新思考城鄉之間的關系,各種理論流派紛紛涌出。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經濟全球化與大數據發展使得城鄉之間的聯系與要素流動日益緊密。不同于前期關注城鄉差距的理論,新的發展理論更加關注城鄉動態融合,研究更加側重城鄉間要素的流動與聯系。我國現階段構建的城鄉融合理論體系是建立在院士吳傳鈞[11]提出的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理論基礎上,進一步融合城鄉二元結構論[12]、區域空間結構理論[13]、空間均衡理論[14]、等值化理論[15]和流空間理論[16]等基礎理論,后繼延展出一系列城鄉融合系統理論[17]、城鄉融合發展動力學[18]等新興理論。

2 中國城鄉融合發展的內涵思辨

城鄉融合的本質是在城鄉發展要素自由流動、公平與共享基礎上實現城鄉協調和一體化發展[19]。在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社會、經濟、政策導向下,城鄉融合發展的特點、機制、規律及模式都各有不同,因此要想深入剖析城鄉融合科學內涵,就要將其帶入到不同歷史階段下去辯證分析。

2.1 不同歷史階段下的城鄉關系發展規律與特點

從時間譜系上看,我國城鄉關系主要經歷了從從“城鄉統籌”到“城鄉一體化”再到“城鄉融合”的轉變[20]:(1)新中國成立至十六大提出“城鄉統籌”(1949—2002 年),這一時期內快速工業化與城市化推動了城鎮經濟增長,城市的快速崛起伴隨著鄉村地區活力喪失,“城鄉兼顧、工業反哺農業”的呼聲日益強烈?!俺青l一體化”“城鄉聯系”“城市化”成為學術界城鄉關系研究的熱點領域。(2)十六大至十七大提出“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格局”(2002—2007年),這一時期中國加入WTO后共享國際化發展紅利,推動國家經濟進一步高速發展?!叭r”問題相關政策的陸續頒布促使學術界就“城鄉互動”“小城鎮”“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深入分析探索。(3)十七大至十九大提出“城鄉融合發展”(2007—2017 年),這一時期開始從城鄉協調發展的動態視角考慮城鄉一體化戰略?!俺青l發展水平評價”“城鄉要素流動與空間融合路徑”等成為學術界關注的重點問題。(4)黨的十九大至黨的二十大繼續強調“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2017—2023年),這一時期政策上伴隨著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城鄉關系研究呈現出跨學科、多領域的新變化[21]?!靶滦统青l關系”“要素流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成為學術界研究熱點。

可以看出,我國城鄉關系發展在四個時期呈現出不同特點,但推動城鄉關系發展的背后都離不開政策、經濟和學術研究三者之間的耦合關系。經濟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帶來了城鄉發展新課題,少數學者率先研究發表成果,在這一過程中,國家進一步綜合多重因素頒布適應當下形勢的新政策,新政策的下達也會進一步引導學界將研究焦點轉移,從而使得城鄉關系整體呈現出階段性、復雜性的特點。

2.2 新時期中國城鄉融合的科學內涵

從“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到“城鄉融合”的最新提法,這一過程的轉變是在前期理論研究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具有層層遞進的關系,是在馬克思城鄉融合理論影響下的重要創新。城鄉融合的提出,彌補了“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術語表達的不足,轉變了傳統片面的“城市偏向”城鄉發展觀[22]。

新時期城鄉融合是一個多尺度、多維度、多要素的復雜系統:尺度的多元性體現在研究對象多元,可分為國家、區域、縣域三個主要研究尺度;維度的多元性體現在研究視角多元,可分為城鄉經濟、空間、社會的三大系統融合;要素的多元性體現在城鄉要素流動多元,可分為人口、土地、資本、信息、技術、生態等要素的流動??偨Y來說,城鄉融合的內涵是建立在城鄉地位平等與優勢互促的基礎上的城鄉要素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以期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與人的全面發展[23]。新時期的中國城鄉融合,是基于城鄉平等關系新認知,立足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大國家戰略,以解決新時期城鄉發展,尤其是鄉村發展遇到的新挑戰為目標,旨在實現城鄉間多尺度、多維度的要素深度融合。

3 多學科交叉視角下的城鄉融合研究進展

城鄉關系是我國學術研究中的長期議題,自提出后相繼引發了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跨界研究,相關成果涵蓋了多個領域,整體研究趨勢呈現出從單一學科到多學科綜合交叉的轉變。本文在文獻整理的基礎上,以CNKI數據庫中關于城鄉融合研究的文獻為基礎數據,用“城鄉融合”作為主題詞進行期刊文獻檢索,文獻檢索時間范圍從1990—2023年,文獻來源設置為“核心期刊”“CSSCI期刊”“CSCD 期刊”“EI 期刊”“SCI 期刊”,分別篩選出社會學、地理學、規劃學三大領域的相關文獻,以CiteSpace6.2軟件為輔助對相關研究進行分析,梳理該研究領域熱點,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3.1 社會學視角下城鄉融合研究進展

根據上述文獻篩選要求得到社會學領域城鄉融合研究文獻共124篇,通過軟件分析獲得社會學城鄉融合研究的信息可視化科學知識圖譜(見圖2、3)。

圖2 CNKI數據庫中社會學領域城鄉融合文獻關鍵詞共現視圖

圖3 CNKI數據庫中社會學領域城鄉融合文獻聚類時間線圖譜

分析關鍵詞共現圖譜可以得出:“城鄉融合”“城鄉關系”“鄉村振興”“馬克思、恩格斯”四個關鍵詞節點構成圖譜主要部分,出現頻次較高。從時間圖譜來看,社會學領域城鄉融合研究主要呈現出兩個階段:(1)第一階段(2008—2016 年),學者主要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城鄉關系構建,對馬克思、恩格斯城鄉融合發展理論進行深入探析。如汪巽人[24]剖析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里的城鄉關系內容,進而提出了必要措施;韓文龍、吳豐華[25]認為馬克思城鄉融合發展思想形成了新時期中國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2)第二階段(2016—2023 年),學者則是在分析城鄉融合理論內涵的基礎上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從鄉村振興戰略出發深入剖析新時代背景下城鄉融合的科學內涵及內在機理。如溫惠淇[26]指出系統推進鄉村振興與實現城鄉融合的著力點在于破除導致城鄉發展不平衡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構建城鄉產業共同體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新時代城鄉高度融合。

3.2 地理學視角下城鄉融合研究進展

地理學研究是從人地關系視角切入認知城鄉融合,旨在實現鄉村人地系統要素耦與結構優化[17]。根據上述文獻篩選要求得到地理學領域城鄉融合研究文獻共85篇,通過軟件分析獲得地理學城鄉融合研究的信息可視化科學知識圖譜(見圖4)。分析關鍵詞共現圖譜可以得出:“城鄉融合”“城鄉關系”“鄉村振興”“空間治理”四個關鍵詞節點構成圖譜主要部分,除此之外還有“指標體系”“實施路徑”“時空特征”“要素流動”“影響因素”等高頻關鍵詞。

圖4 CNKI數據庫中地理學領域城鄉融合文獻關鍵詞共現視圖

總體來看,地理學城鄉融合研究主要聚焦于兩方面:(1)基于人地關系解讀城鄉融合內在邏輯。即從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作用關系視角,重新審視鄉村與城市之間的母子關系,探究城鄉要素互動過程、機理與格局,深入解析鄉村地域多要素作用機制和區域性分異規律。如劉彥隨[19]認為城鄉融合系統、鄉村地域系統主要由城鄉融合體、鄉村綜合體、村鎮有機體、居業協同體“四體系統”組成。(2)探索城鄉融合空間邏輯,研究趨勢從宏觀向微觀層級拓展。①宏觀尺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通過城鄉聯系測度,科學度量鄉村質量發展與城鄉融合狀況,進而提出城鄉空間組織與發展模式。周佳寧等[27]從要素流動視角多維重構淮海經濟區城鄉融合評價體系,以“流空間”探索城鄉融合發展驅動機制;張海朋等[28]構建了城鄉融合系統評價指標體系,用以定量測度環首都地區城鄉融合系統耦合協調度的時空演變特征。②微觀尺度的研究則主要聚焦于鄉村空間重構,優化城鄉要素在空間上的配置與村鎮地域格局。包雪艷等[29]以福州東部片區為研究區,基于鄉鎮域尺度分析研究區鄉村地域多功能空間分異規律與特征;李玉恒等[30]基于河北省景縣問卷調查數據,構建“壓力—狀態—響應”模型,綜合評價傳統農區縣的鄉村經濟韌性,基于研究結果提出旨在推進傳統農區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建議。

3.3 城鄉規劃學視角下城鄉融合研究進展

根據上述文獻篩選要求得到城鄉規劃學領域城鄉融合研究文獻共78篇,通過軟件分析獲得規劃學城鄉融合研究的信息可視化科學知識圖譜(見圖5、6)。分析關鍵詞共現圖譜可以得出:“鄉村規劃”“發展模式”“動力、影響機制”“實現路徑”“規劃策略”等是城鄉規劃學科研究的高頻關鍵詞。

圖5 CNKI數據庫中城鄉規劃學領域城鄉融合文獻關鍵詞共現視圖

圖6 CNKI數據庫中城鄉規劃學領域城鄉融合文獻聚類時間線圖譜

結合可視化圖形分析,國內城鄉規劃學科對于城鄉融合發展的研究重點有三個方面:(1)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理論構建研究。規劃學現階段對于城鄉融合理論的研究是建立在鄉村地理學基礎之上,融合城鄉要素流動發展的“流空間”理論形成了城鄉融合理論研究體系。受近五年經濟、政策影響,研究一方面聚焦于鄉村問題和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面也主動融入了“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時代前沿語境。(2)關于城鄉融合影響因素及驅動機制研究。學者主要通過構建評價體系與測度模型來探討影響與驅動機制。如周佳寧等[31]從“人口-空間-經濟-社會-環境”多維視角出發構建城鄉融合評價指標體系,對以往中國城鄉發展的時空演變特征和規律進行重新審視,來探索城鄉融合影響機制;謝鑫等[32]運用BP神經網絡模型對我國東、中、西部共72個典型區縣的城鄉融合發展動力進行識別,總結出不同地區區縣城鄉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3)關于城鄉融合發展模式及實踐路徑研究。學者從不同尺度出發選取某一區域進行發展模式探索,其目的是為了解決中國城鄉融合進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如張偉等[33]針對省域層面通過回顧總結江蘇區域城鄉融合、城鄉空間資源合理配置、鄉村價值挖掘等方面面臨的新挑戰,提出了“區域聯動、差異引導、特色優先、政策賦能”的新時代省域層面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極少數學者在縣域尺度研究探討了城鄉融合發展的難點問題與對策路徑,在促進縣域產業融合、空間融合、社會融合三個方面展開探索。

4 總體評述與未來展望

從當前研究總體進展來看,我國的城鄉融合研究剛剛起步,雖然在城鄉融合發展概念的形成與演變、機制、水平評價及實現路徑等方面已有了較多探索,但仍存在一些研究不足。已有研究更多偏重宏觀尺度,針對縣域層面城鄉融合的具體實現形式與要點缺少深入解析,也缺乏差異化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探索。同時,以往研究更多關注單一要素的單向、靜態的城鄉流動理論探索,對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導向下城鄉平等基礎上的動態要素流動、共享基礎上的城鄉關系變化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關于城鄉融合領域的研究要進一步聚焦問題識別與策略研究層面,從多元要素流動視角出發,結合大數據技術構建更加綜合、科學的城鄉關系研究方法體系,進而指導中國新時代不同區域類型的特色城鄉關系的建設實踐。

猜你喜歡
城鄉要素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城鄉涌動創業潮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