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盆地地熱地質條件和資源形成因素

2023-12-15 11:08謝玉洪鄭華安梁玉凱宋榮彩王迎春陳海雯
關鍵詞:海盆熱流盆地

謝玉洪,鄭華安,梁玉凱,多 吉,宋榮彩,王迎春,鄭 峰,陳海雯

(1.中國海油南海油氣能源院士工作站,???570312;2.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海南分公司,???570312;3.西藏自治區 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拉薩 850010;4.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理工大學),成都 610059;5.成都理工大學 能源學院, 成都 610059)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日益凸顯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迫使人類將目光投向清潔能源。我國陸上地熱能資源調查、發電示范項目、梯級利用及綜合利用等研究進展迅速,成果豐碩[1-2],海洋地熱能資源調查及利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南海新生代構造應力演化活躍,致使熱活動事件頻繁[3]。追其熱狀態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質觀測所最先公布出36個熱流值;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中國眾多學者參與到南海熱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南海構造熱演化、深部熱狀態及巖石圈熱結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4-8]。近20年來,伴隨油氣勘探開發及南海地熱研究的逐步展開,獲得了大量的熱流基礎數據及相關研究成果[9-17]。前人初步研究表明,南海地熱資源面寬量大質優,地質背景條件明顯優于陸上(平均地溫梯度:陸上2.5 ℃/100 m,海洋高達4.9 ℃/100 m),發育熱盆—超熱盆(平均大地熱流值>60 mW/m2))。在南海海域油氣田的勘探開發生產過程中,若能將其加以有效開發利用,可形成特色的油、氣、熱三位一體的傳統能源+新能源開采利用模式,在海域地熱綜合利用的示范效益和社會效益意義更重大。

1 構造背景

南海位于西太平洋西區,呈北東—南西向伸展的菱形邊緣海,南北長為2 900 km,東西寬為1 600 km,總面積350×104km2,是中國近海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18]。南海海盆的形成演化受到歐亞、印度和太平洋3大板塊相互作用的影響。在對南海及其鄰區的主要斷裂期次及相應各期應力場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南海構造事件和周邊各地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將南海新生代構造演化分為4個階段[19]:①古新世—中始新世大陸伸展階段。在華南板塊、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相互作用下,南海古陸開始張裂;②晚始新世—早漸新世強烈減薄階段。澳大利亞板塊向北移動,東西—北東向斷裂發生強烈活動,大陸張裂強烈減薄階段;③晚漸新世—中中新世海底擴張階段。早期開始加快向南俯沖,32 Ma華南陸緣東部發生擴張,南海擴張自東向西逐級傳遞,約30 Ma時,瓊東南盆地擴張方向由南南東向轉向近南北,全面進入擴張時期;④晚中新世—至今的擴張期后階段。南海北部陸緣張性斷裂基本結束,形成北西向為主的走滑斷裂體系。近5 Ma以來區域性走滑斷裂活動活躍,導致海底麻坑、火山、底辟發育[20-21],在瓊東南盆地中部發育大面積的底辟、氣煙囪;在鶯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帶發育眾多底辟群,這正是5 Ma以來活動構造最為活躍的地帶,也是熱事件最活躍區。

利用一級全掃描質譜鑒定藥物的代謝產物是藥物代謝研究中一種常用的手段,本實驗對金芪降糖片給藥血樣進行了全掃描,但由于藥物中移行成分含量較低,無法得到較好峰形的一級全掃描質譜圖,因此本實驗采用MRM篩選大鼠血清中的代謝產物。MRM的本質特點是選擇具有目標物結構特征的母離子和其子離子為指標進行離子監測,在定性分析中能夠快速找到符合代謝特征的離子對信號,專屬性更強,能夠快速鑒定藥物的體內代謝產物。實驗結果顯示,各成分出峰信噪比大于3,分離度大于2。

2 南海地熱地質條件

2.1 南海地熱地質特征

南中國?,F今地熱特征是歷史熱演化的最終產物,熱演化與構造演化密切相關。巖石圈的拉張減薄是影響現今大地熱流分布的重要構造事件,南海地區的巖石圈熱松弛時間約發生在62 Ma之前,因此,南?,F今大地熱流分布與60 Ma以來的新生代構造運動聯系密切[22]。Nissen S.S.等人[7]認為,南海自中新世開始處于區域性沉降階段,但區域性的高熱流無法用純剪切與簡單剪切2種模式解釋,薄化的巖石圈厚度、異常高的地殼生熱率、區域性巖漿活動(近5 Ma)是否更加有說服力。何麗娟等[22]通過多期構造熱演化模擬表明,南海區域性高熱流是中新世以來的構造運動所導致。南海巖石圈熱松弛時間大約為62 Ma,早期拉張作用基本不影響當前的地溫場分布。在早漸新世,南海地區拉張程度較小,軟流圈熱上涌造成的熱異常也較小;中新世時,拉張程度逐漸增加,地幔熱流大幅度上涌,對地溫場有強烈影響,但持續時間較短,熱流僅有微小增加;到上新世,盆地繼續拉張且拉張程度較大,地幔熱流繼續大幅度上涌,造成地表熱流急劇增大,此時大約5.2 Ma,對現今熱流影響最大。在邱前鋒[23]、王曉芳等[24]系統收集的南海熱流數據的基礎上,添加本次研究所得熱流值69個,繪制出南?,F今熱流圖(圖 1)。

圖1 南海地區現今熱流圖(據邱前鋒[23]修改)Fig.1 Current heat flow map of the South China Sea

熱流資料表明:南海地區中央盆地的大地熱流平均值最高,達 88 mW/m2。珠江口盆地西部、西北次海盆、西南次海盆、中建南盆地、東部次海盆以及南部曾母盆地等出現高熱流。東部邊緣呂宋島附近熱流值相對較低,平均值為 49.1 mW/m2。在北部邊緣沉積的數個沉積盆地中,鶯歌海-瓊東南盆地因受到底辟和熱液作用的影響,熱流值在幾個沉積盆地中最高,平均值達到78.7 mW/m2,高于中國大陸 64.08 mW/m2。在珠江口盆地凹陷處,出現了異常高的熱流值,研究表明該位置對應較淺巖石圈底界,可能與海盆拉張后期的巖漿活動有關[24-25]。

Y3Ga5O12(YGG)晶體可以看做是用離子半徑更大的Ga3+取代YAG晶體中的Al3+,這種取代導致晶體的晶格間距擴大,有利于Nd3+的摻入.與YAG晶體類似,YGG晶體具有高的化學穩定性、硬度、熱導率(9 W/mK)和光學均勻性,以及有適合稀土離子或者過渡金屬離子取代的格位[15].由于Nd∶YGG晶體熔點較高且存在氧化鎵揮發的問題,目前僅有的報導為光學浮區法生長的Nd∶YGG單晶.

Yan Q.S.、Li J.B.等[26-27]的研究成果表明,西南次海盆東部的海底熱流分布與海底擴張后南海周緣大量巖漿活動的規律保持一致,在西側基底則主要發育一些深大斷裂和以伸展構造為主的斷塊。南海南部的曾母盆地熱流值非常高,平均值達到98 mW/m2,是一個大陸地殼基底上的大型超熱沉積盆地。

(一)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放大器”功能,有效彌補了政府資金不足。通過信貸擔保,實現了財政支農資金由直接投入向間接支持的轉變,調動了更大規模的資金投入農業農村和脫貧攻堅等重點領域。通過盤活存量支農資金、調整專項資金結構,既撬動了信貸資金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也解決了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存在的“農戶不愿貸、金融機構不敢貸”的問題。通過農擔公司的“杠桿”作用,可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放大效應,減輕政府投入壓力。通過銀擔分險,可有效降低信貸風險,將政府承擔的融資風險控制在較低限度內。

2.2 南海地熱流體特征

熱流體按起源及作用分為4類:盆地流體、地幔流體、變質流體和巖漿流體[28-29]。其中沉積盆地儲層中的地層水(或稱為油田水),是沉積盆地中重要的地熱流體介質,通過鶯-瓊盆地鉆孔地層水的同位素、離子分析研究,判斷其來源和演化過程,為盆地級地熱資源評價提供依據。

南海南部,如曾母盆地、文萊-沙巴盆地等地以碳酸鹽巖儲層為主,南海北部,如鶯歌海、瓊東南盆地等地以海相細砂巖儲層為主[40-43]。在瓊東南盆地崖城氣田、鶯歌海盆地東方氣田和即將開發的超高溫高壓氣田樂東氣田,鉆遇高溫氣田和大量高溫水體,形成優質的水熱型地熱資源(表3)。油氣和地熱資源在勘探研究和開發實施中有許多相通之處:水熱型地熱水和油氣都屬于流體資源,也需要存儲在地下巖石的孔隙或者斷層空間內,同樣需要對儲層(熱儲)開展巖性、物性等研究;但在流體性質、化學成分等又有不同:地熱研究,不僅需要進行水體性質、溫度、物性、運移等研究,同時也要進行地下水的儲量規模、補給條件和速度、開發實施、動態監測等研究。

鶯歌海盆地和瓊東南盆地是南海北部重要的含油氣盆地。對東方、崖城氣區鉆孔11個地層水樣品的氫氧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圖2),均偏離全球大氣降水線。其中,崖城氣區地層水樣品值接近于海南古海水值,東方氣區樣品值處于降水線與深部海水蒸發線之間,說明水源主要是深部古海水或參雜少部分大氣降水。北部灣及珠江口盆地地層水位于海水附近和海水蒸發軌跡線上(圖2),說明這2個盆地的地層水在一定程度具有相同的起源[30]。

2.2.2 地層水成因分析

有道是“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提高素質的基本途徑,是干部成長規律的客觀要求。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始終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狀態,把學習當作一種追求、一種境界、一種生命趣味,樹立終身學習、時時學習、事事學習的觀念。當下,不論是經濟發展全球化,還是信息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都充分表明生存環境的變化在不斷加大加快,生存和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終身學習,正如陳毅元帥在《贛南游擊詞》中說的那樣“勤學習、落伍實堪悲”。

圖2 鶯-瓊及北部灣、珠江口盆地水穩定同位素類比圖Fig.2 Comparison of water stable isotopes between Ying-Qiong Basin,Beibu Gulf,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other waters

表1 所研究的地層水的特征系數的結果(Yu H.等[30])Table 1 Results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efficients of formation water from studied strata(Yu H.et al[30])

其中,γ為meq/L,w為mg/L。

比較典型的是鶯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底辟區(圖5),地震解析顯示出形態各異的地震反射雜亂的“模糊帶”,根據鉆孔資料反映,可確定為底辟熱流體侵入活動對地震反射波在地層中的傳播產生影響而形成的。

新悅公園離錄像廳并不遠,進了公園,我往噴泉的方向走,遠遠就看見一個女孩子站在第二個白蘑菇亭下。細高個,長頭發,穿著白花藍底的短裙子。開始我以為是姚菲菲,歡喜得狂奔而去。跑近了才發現不是姚菲菲,是一個從未見過的陌生女孩兒,眉清目秀得像年歷畫里的女明星,還有短裙外面的兩條玉腿,白皙修長,晶瑩剔透。

法制類節目是通過電視節目將一些真實的案件加以評論與分析之后,讓觀眾有親歷整個案件的過程,將依法治國的理念深入人心,全面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幫助人們在日常的工作與學習中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做到懂法、守法。法制類節目的主持人既不可以像娛樂節目主持人那樣隨興,也不可以像體育節目那樣激情四射。主持人在節目中必須把握好法律的權威性,無需像新聞播報主持那樣莊重,但在評論和內容的分析上必須做到客觀、中肯,還要將里面深層次的內容發掘出來,并和觀眾做好互動。

地下水與圍巖的水—巖反應會使地下水的水化學類型、性質等發生變化。由于在水—巖反應中溴離子基本不參與反應。因此,將溴離子作為橫坐標來對比各種離子濃度,反映地下熱水進行深循環過程中與圍巖發生的水-巖反應。北部灣及珠江口盆地水樣的Br與Mg、Na、Sr的關系如圖3。大部分樣品Sr2+相較于海水中更為富集,源于盆地內的圍巖主要是含大量斜長石的碎屑巖,可能是地層水中Sr2+的主要來源,此外,Sr2+在地層水中的富集也可能歸因于方解石的白云石化(圖3-A)。圖3-B和圖3-C顯示,2個盆地的地層水呈Ca富、Mg貧特征,是方解石的白云石化現象。Ca2+在地層水中的富集也可能源于陽離子交換,是地層水中Na+的衰竭支持了這一觀點(圖3-D)。

圖3 溴與主要離子的濃度關系(Ca,Mg,Sr 和 Na)(Yu H.等[30])Fig.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mine and main ions (Ca,Mg,Sr and Na)(Yu H.et al[30])海水的蒸發線是由Shouakar-Stash 給出的結果 (西伯利亞A:Ca—Cl鹽水,該鹽水是在西伯利亞地區生產的,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平臺上蒸發的古海水的殘留物。西伯利亞B:Na—Cl鹽水,主要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地臺的海泡石溶解)

3 南海地熱資源形成的有利因素分析

3.1 熱條件和熱結構

3.1.1 新生代多期拉張形成區域性高地熱背景

由于沒有更深和盆地系統的鉆孔資料,對南海廣大盆地的熱結構還知之甚少,但通過開展跨南海西南次海盆 OBS、多道地震與重力聯合調查[21],發現龍門海山及其下方地殼的低密度結構物質。分析認為,龍門海山位于西南次海盆中央裂谷,在海底多次(23 Ma、14 Ma、3.5~3.4 Ma、0.5~0.4 Ma)擴張期間,巖漿活動頻繁,斷裂發育,海水易下滲至上地幔與橄欖巖發生水化反應,進而為蛇紋巖泥火山的形成創造了條件[21,32](圖5)。隨著熱流往海盆方向的增加及地殼厚度的減薄,地幔熱流所占比例也相應為前人觀點提供了實例佐證[33]。

針對這些研究,本文試圖探討大學生詞匯知識與詞匯應用能力熟練程度的關系,以了解他們所掌握的詞匯知識是否能區分不同的熟練程度。

圖4 鶯歌海盆地底劈區溫度分布剖面圖Fig.4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profile of mud-dome area in Yinggehai Basin

南海新生代共經歷多期拉張作用,由于早期拉張已超過或接近巖石圈熱松弛時間,其對現今地溫場的影響基本消失;中中新世時,南海拉張程度逐漸增大,但持續時間較短,對地溫場的影響較小;10 Ma左右,南海大幅度拉張而導致的熱流強烈影響著地溫場;后期(上新世)持續的拉張演化加劇了熱流活動,最終在疊合作用的影響下形成了現今南海熱流異常[22]。鶯歌海盆地5.2 Ma以來處于右旋走滑階段,盆地持續拉伸,沉降速率加快,熱活動進入了高潮,是盆地古地溫最高時期,1.9 Ma達至峰值。熱活動活躍的底辟核心區附近的LD井孔群在3 500~4 000 m深度的海底扇熱儲中,溫度達220 ℃(圖4-A),溫度剖面說明深部熱物質上涌提供了“熱通道”,造成現今地溫異常(圖4-B)。

圖5 跨南海西南次海盆西北-東南剖面綜合地殼模型和熱結構解釋(汪俊等[21],梁光河[32]) Fig.5 Comprehensive crustal model and thermal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rthwest-southeast section across the southwestern sub-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3.1.2 盆地熱結構

南?,F今熱流分布特征是深部熱異常、晚期巖漿等熱事件、地殼與沉積層的生熱貢獻以及沉積物熱效應等多種主要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殼、幔熱流配分影響到現今地殼、上地幔的活動性及深部溫度狀況[34]。如鶯歌海盆地自新生代以來,經歷了幾次拉伸運動,造成盆地中央凹陷區巖石圈大幅減薄(最薄處僅 5~7 km)[28],隨著深部地幔熱物質上涌,使地表溫度與地表熱流升高,現今地溫場發生明顯變化。在中科院南海所與德國基爾大學海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聯合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和海南省地震局于 1996 年獲得盆地深部速度結構的地學斷面基礎參數上(圖6)[35],通過測試9口井鉆井 13 塊巖芯樣品的巖石熱導率及放射性生熱率測試,按照地殼分為沉積蓋層、上地殼上部、上地殼下部低速和下地殼4層進行計算,沉積蓋層的生熱率取本次及前人實測結果的平均值為1.77 μW/m3,而深部地殼巖石的放射性生熱率,采用L.Rybach[36]所提出的計算公式:

lnA=B-2.17Vp

(1)

上式中,B是通過大量實驗得出的常數項,前寒武系巖石取13.7,顯生宙巖石取12.6,Vp為地震波速(km/s)。

通過本次新增及收集前人鶯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及其周緣熱流數據[36-38]成果計算得到表2,最終得到的鶯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地殼結構與熱結構模型如圖7所示。鶯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大地熱流值(Q0)平均為 78.6 mW/m2,其中地殼熱流(Qc)平均值為 32.4 mW/m2,地幔熱流(Qm)約為46.3 mW/m2,地幔熱流與地表熱流之比(Qm/Q0)約為0.59,符合Wang Jiyang所提出的“冷殼熱?!钡膸r石圈熱結構特征。

3.2 儲層條件

中國南海盆地地熱資源儲層以漸新世至中新世早期的淺海陸架相碳酸鹽巖、灰巖和生物礁灰巖以及濱海相及三角洲相砂巖為主,陸架碳酸鹽巖儲層孔隙度介于10.0%~33.0%,臺地灰巖和生物礁灰巖孔隙度為9.3%~55.2%,砂巖儲層孔隙度介于5.0%~33.0%,滲透率為0.01~100.0 md。

圖6 鶯歌海盆地地殼結構速度模型(修改自劉賽君等[39]) Fig.6 Crustal structure velocity model of Yinggehai Basin (modified from Liu S J,et al.[39])

表2 鶯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帶地殼熱量計算表Table 2 Crustal heat calculation results of central depression in Yinggehai Basin

圖7 鶯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地殼結構與熱結構模型 Fig.7 Crustal structure and thermal structure model of central depression in Yinggehai Basin

2.2.1 地層水來源

表3 鶯歌海盆地東方-樂東區地熱資源潛力一覽表Table 3 Statistics of regional potential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Dongfang-Ledong area of Yinggehai Basin

3.3 熱流通道條件

南海海域發育多條斷裂,據重磁震反演資料,可將斷裂按規模分為以下3類:巖石圈斷裂、地殼斷裂和基底斷裂[19],如紅河斷裂帶是巖石圈斷裂、中建島斷裂帶是地殼斷裂、瓊東斷裂帶則是基底斷裂(圖9)。南海復雜的斷裂構造格局,不僅影響地震的孕育,同時也影響著地溫場的空間分布[44],深大斷裂帶為南海深部熱物質提供向上運移的通道,在熱傳導的背景上疊加了熱對流,使得區域上體現出明顯的大地熱流高異常區(圖9)。

2.2.3 水-巖過程

圖8 南海海域主要斷裂分布及主要盆地熱流值分布(據張亮[19],蔡黎[45]修改)Fig.8 Distribution of major faults and heat flow values in major basi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3.4 蓋層條件

經歷自中晚生代以來的張裂、海底擴張作用以及板塊碰撞運動等構造事件的疊加改造,不僅造就了南海復雜多樣的構造格局,同時也堆積有厚薄不等的沉積層,海盆的沉積厚度一般低于2 km,但鶯歌海、瓊東南及珠江口盆地最大沉積厚度可達17 km[46]。根據油氣勘探成果,對蓋層巖性、厚度、脆性,及其與斷層底辟的關系綜合評價,識別了盆地級別的2套質量較好、分布穩定的海相泥巖蓋層:①三亞組中上部-梅山組沉積的淺海相泥巖,②黃流組(一段)-鶯歌海組-樂東組陸架、陸坡泥巖層。兩套蓋層厚度大,封閉性好,在盆地中分布穩定[47-48]。崖城氣田蓋層為中新統梅山組鈣質高壓泥巖,封蓋能力強,鶯9井漸新統陵水組油層之上的中新統三亞組泥巖蓋層,其封蓋能力亦較強[47]??梢?從區域蓋層的角度,在盆地級別的地熱系統和油氣成藏系統有相對的一致性(圖9),只是前者封閉油氣、而后者是封閉熱傳遞路經。

圖9 鶯-瓊盆地油氣成藏體系和地熱系統的劃分Fig.9 Division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geothermal system in Ying-Qiong Basin

4 南海區域地熱資源潛力及利用方向

地球深部有巨大的地熱潛力,絕大部分的區域超過1 000 ℃[49-54]。中國近海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面積470多萬平方公里,屬于西太平洋匯聚板緣型地熱域,具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目前僅開展了資源估算等工作。南海區域面積大,本次工作獲得的點上地溫梯度和熱流值均較高,宏觀的地熱指標十分優異(平均地溫梯度:陸上2.5 ℃/100 m,南海4.9 ℃/100 m),在世界范圍內屬于優質水平(熱盆-超熱盆,大地熱流值>60 mW/m2),地熱資源具有先天優勢。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背景同時也造就了南海獨特的地熱利用方式,對比羊八井、羊易、insheim 等地熱電站的相關參數,海上地熱發電理論上可行且具有一定的優勢。

4.1 技術優勢

陸上冷卻系統,采用風冷,占地面積大、消耗能量多,據估算消耗能源占發電量的20%(冬)~30%(夏)。海上冷卻可以考慮直接用海水冷卻,效果好、效率高、節能多,所以海上設備更簡單,體積更小,僅需發電機、交換機、控制臺。海上勘探開發設施完善,擁有完整的開發、生產等技術設備和專業人員,有助于地熱資源利用方案的落實和執行。海上地熱資源發電,可在油氣生產平臺直接使用,或原位制氫、制氨,也可為油氣產區或者島礁能源保障提供多能融合方案。

當年渥巴錫率領近十七萬部眾踏上了東歸故土之途,在伏爾加河流域仍然留下很多衛拉特蒙古人。20世紀蘇聯時期,這部分衛拉特人建立了卡爾梅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創造過輝煌,在1943年12月的一天(應是28日)又遭厄運,被以通敵(德國法西斯)一夜之間自治共和國被撤消,所有卡爾梅克居民被遷徙到西伯利亞,成為“被懲罰的民族”,直到1957年才得以平反,自治共和國重建,整個民族的名譽得以恢復。

4.2 經濟優勢

利用現有油氣生產裝置,減少投入,降低地熱能利用成本。陸地地熱發電總投資中,發電投資、鉆探投資和其他雜項大約是各占1/3,海上鉆探投資占比1/3~1/2,可大大降低成本。鶯歌海盆地東方氣田平臺用電量30~40×104kW·h/d,按照透平發電機發電量計算,每天發電用氣量20×104m3天然氣。按天然氣價格1.41元/m3,每天需花費30萬元用于發電,相當于每度電0.705元/kW,即0.1 $/kWh。 國際上地熱發電售電價格差別較大,日本:0.303 $/kWh;德國:0.282 $/kWh;土耳其:0.105 $/kWh;印尼:0.129~0.145 $/kWh;羊八井二期為國家投資,經核算后的電價為0.49元/kW·h,相當于0.07 $/kWh;羊易地熱田目前是0.25元/kW·h(元/度)售電,相當于0.036 $/kW·h。對比國內外地熱發電和海上天然氣發電的電價,可以看出海上地熱發電具有明顯優勢,地熱發電的發展潛力巨大。

4.3 開發利用潛力方向

雖然海上地熱資源及發電技術具有以上優勢,但海上生產平臺的地熱發電機組小型化、模塊化和自動化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已探索了針對海上生產平臺可利用空間及油氣井生產情況,需進一步攻關有機朗肯循環雙工質地熱發電技術,優化小型化、模塊化、定制化的單井發電裝置;基于小型化發電裝置,開發海上平臺油氣井伴生地熱就地發電技術體系,并形成發電后熱水處理、平臺生活熱水供應、供暖制冷的梯級利用流程,完成南海獨特的地熱利用方式。

5 結 論

a.南?,F今高熱背景與最近一次拉張運動密切相關,大幅度的拉張使得大量熱流涌入,而且南海部分沉積盆地的沉積厚度較厚,減少了熱量的散失,形成了現今南海的高熱背景。

電氣工程施工會耗費的大量材料,所以要進行有效管理,才能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有利于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在選購的時候,確保性能、規格、尺寸都符合要求,和國家認證或者社會信譽好的廠家合作,質量都是有保障的,雙方簽訂協議,明確各自權利和義務,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解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由于種類比較多,在現場一定要堆放在固定位置上,不僅可以方便使用,而且不會出現錯誤的情況,推動施工順利開展。同時做好對材料抽樣檢查,不合格產品一律不予使用,從源頭上控制好,對于保證工程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b.南海深部熱物質通過深大斷裂帶等熱通道構造向上運移至儲層,同時儲層上部區域沉積的厚層泥巖,是地熱資源的絕佳保溫層,有效減少了地下熱能的散失,為南海地熱資源的形成提供有利條件。

c.海上地熱發電在技術上及經濟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目前的研究僅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形成南海地熱的獨特發電方式。

猜你喜歡
海盆熱流盆地
盆地是怎樣形成的
鶯歌海盆地超高溫高壓井擠水泥承壓堵漏技術
法爾維海盆構造特征及演化
二疊盆地Wolfcamp統致密油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內傾斜護幫結構控釋注水漏斗熱流道注塑模具
空調溫控器上蓋熱流道注塑模具設計
東太平洋秘魯海盆海域夏季聲速特點分析
聚合物微型零件的熱流固耦合變形特性
楚雄盆地扭動構造及其演化
透明殼蓋側抽模熱流道系統的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