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雨課堂”的新冠疫情形勢下課程思政教學
——以“儲能材料與技術”為例*

2023-12-16 05:21朱繼平
廣州化工 2023年12期
關鍵詞:雨課堂儲能思政

李 娟,朱繼平,覃 玲

(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新型冠狀病毒從2019年12月份出現到現在,已經兩年多的時間,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教育行業更是面臨了各種挑戰。高校師生紛紛利用“雨課堂”等在線教學平臺和軟件開啟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模式。近年來,“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對高等教育的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高校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把“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作為己任,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

課程思政的實質不是增開一門課,而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堅持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運用思政的方法論、立場、觀點、教學,把其融入到課程的教學中,使專業課和思政課相互結合,共同發力,兩者互相補充,實現育人的理想效果。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雨課堂”將信息技術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能幫助師生在課前、課中及課后建立聯系,不僅收錄了最立體的教學數據,還支持微信推送、掃碼簽到、實時問答互動、任務提醒、數據分析等功能,有利于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課前預習及課后反饋信息,有針對性的調整相應的教學方案,提高了教學效率,讓教與學更加明了,對教育現代化和信息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如何在“雨課堂”等在線教學工具中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2]。

1 “儲能材料與技術”課程特點

“儲能材料與技術”是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的專業選修課程,該課程教學內容非常豐富,較為系統地論述了能量儲存的基本原理、熱力學基礎,儲能材料的性能要求、選配方法及熱物性測定,對電能、機械能、熱能、化學能和水合物儲能技術原理和技術特點進行了介紹,著重對一些成熟技術如冰蓄冷空調技術、電能儲能技術、蓄熱供暖技術、氣體水合物儲能技術、化學能儲存技術及其應用進行了論述。從教學內容和要求來看,“儲能材料與技術”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掌握大規模儲能技術的基本原理、技術特點、各類儲能技術的優勢、劣勢及其發展前景等[3],同時蘊藏了大量的思政元素。

2 新冠疫情形勢下“雨課堂”課程思政教學舉措

當前疫情形勢依舊嚴峻,新冠疫情防控逐漸常態化,“雨課堂”等在線教學成為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其目的是輔助教學,而不是要取代面對面教學,如何使用“雨課堂”提升教學效果,使用到什么程度,是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研究、思考、嘗試的?!皟δ懿牧吓c技術”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通過分析該課程及專業特點,制定靈活的在線教學方案,努力開展教學內容改革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積極培養高質量人才。

2.1 修訂課程思政目標

要根據當前的時代特征和合肥工業大學所處的區域特點、辦學特色因課制宜確定”儲能材料與器件“課程思政具體融入點。要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時代特征,要結合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課程內容,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扎根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樹牢中國情懷。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對應的專業培養目標是具有從事新能源材料研發所需的深厚的材料、物理和化學基礎,具有相關的電化學知識,具有扎實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等,最終培養優質的工科技術人才,培養學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因此,我們要根據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的專業特色及優勢,深入研究育人目標,深度挖掘專業知識體系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拓展專業知識體系中的廣度、深度和溫度。

材料工程系教工黨支部每兩周都會組織政治理論學習,用支部政治理論學習、主題黨日等時機,使教師黨支部成為推動課程思政工作的堅強戰斗堡壘,組織開展課堂教學內容研討、“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教學沙龍等,深入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思政元素,建設課程思政素材庫。同時建立課程組,由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資深教授對年輕教師進行進行課程思政幫扶,切實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4]。同時要結合專業特色,改進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潛移默化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中體現教學育人的本質。

2.2 調整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思政”與“課程”的關系,似“如鹽化水”,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要堅始終持以專業課程為載體,結合專業特點,實現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有機融合。要選擇貼近學生思想特點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在需要和思想動態,把我好適度、恰當、自然滲入的原則,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產生教與學的共鳴,才能催發學生良好的接受效果。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結合課程特點,以專業熱點為切入點,找準和思政相關的教學內容,不單向強行灌輸,不強加觀點,從學生感興趣的例子出發,把握恰當、自然滲透的原則,讓學生融入課堂,既緊扣專業發展又滲透對學生思政教育。如在教授儲能材料的關鍵組成部件-電池的組件、設計、制備方法等內容時,以2016年轟動全球的三星 Galaxy Note 7手機爆炸事件為例,既加深了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同時以積極有效的“課程思政”方式,培養了學生正確的科學觀和價值觀[5]。

在講授延長電池使用壽命的知識點時,可以太陽能發電作為切入點。太陽能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免費清潔能源,很多地區及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像我國西北地區,常年光照時間比較長,但是經常會遭受大風、沙塵等惡劣天氣,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太陽能電池板的使用壽命及光電轉化效率,新型的“向日葵”太陽能采用扇形螺旋階梯狀結構,同時增設了各種傳感器及小毛刷,當風力過大時,電池板能自動閉合,減少了大風及碎石等對電池板的損害,同時在打開及閉合過程中,小毛刷可清除電池板表面的灰塵、鳥糞等物質,達到最佳的清潔效果,由此將新能源專業與實際應用有效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專業自豪感、認同感及學習興趣,體會到了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更好的提升產品性能,培養了學生科技報國的情懷。

民以食為天,糧食作物等的生長需要大量的氮元素,空氣中含有78%的氮,但植物無法直接吸收,德國科學家哈伯通過大量的實驗,終于在1909年,以鋨為催化劑,在600 ℃,17.5~20 MPa下,將氫氣和氮氣轉化為氨,發明了轟動世界的固氮工藝,即哈伯法合成氨。該項發明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解決了世界上至少一半人的溫飽問題,哈伯也因此獲得19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合成氨生產工藝不僅推動了科學理論的發展,更是造福全人類的善舉,通過歷史故事,讓學生意識到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培養了社會責任感及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因此,要結合專業課程特點,適時靈活地嵌入思政元素。課程思政教學不是簡單的“貼標簽”,而是要遵循“鹽溶于湯”的原則,在專業知識講授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專業課講授中的“隱性”特點。要選擇學生樂于接受的講授方式,不能生搬硬套,教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話語。創設平等、和諧、輕松及趣味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參與性。組織好課堂活動開展的邏輯性,教師的價值觀念、語言信息、想法態度往往更容易被學生影響與接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推進“課程思政”最理想的效果就是讓教師在講解專業知識的同時,即巧妙地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專業知識,同時深受思政教育。

2.3 提升教師自身思政素養

堅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教師從教工作的政治基礎。廣大高校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及神圣使命,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感化學生心靈,只有不斷提升自身育人能力,才能用自己的知識、閱歷、經驗熏陶感染學生。以高度的政治自覺、高遠的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政治要強”的內在依據、科學內涵,培育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引領學生成長。同時還要有扎實的學識才能激發學生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及激勵學生奮發向上,要有仁愛之心才能關心學生,才能用真誠滋潤學生美麗的靈魂。

2.4 調整“雨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課堂仍然局限于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存在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差等問題。而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使用“雨課堂”打造了生動立體的智慧課堂,改變了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教師實時地、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便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使教學過程向以“學”為中心轉變。作為一個智慧型教學工具,“雨課堂”提供了多種師生交互的工具,實現了實時無障礙的信息傳遞。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限時課堂測試考察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測試結果即時以柱狀圖等圖形化方式獲得反饋數據,利于教師實時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同時,“雨課堂”的搶答模式、彈幕互動等功能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在課前預習環節,也可以通過“雨課堂”向學生推送“微課”等資源,從而方便線下教學中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活動的開展[6]。

2.5 完善“雨課堂”課程思政評價模式

課程思政是長久性、系統性、繁瑣性的工程,建立并完善評價機制需要經過長期摸索?!坝暾n堂”在過程式學習管理中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還較為嚴峻的大形勢下,可以從“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提升”、“師生交流互動”、“知識學習與科研實踐相結合”三個層面展開探索,建立起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質量評價體系,并將其作為“雙一流”建設監測與成效評價、學科評估、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等重要內容[7]。

3 結 語

在新冠疫情還需有效防控的大背景下,開展“雨課堂”線上教學及“課程思政”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一項重要任務,既能科學有效的疫情防控,減緩學生的焦慮情緒,又能潛移默化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學知識中,培養大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儲能材料與技術”課程教學而言,首先要明確該課程特點,之后再從思政目標、教學內容、教師素養、“雨課堂”教學模式及評價機制幾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將專業課程教學和課程思政有機統一最終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

猜你喜歡
雨課堂儲能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相變儲能材料的應用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儲能真要起飛了?
雨課堂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提高《電工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
雨課堂在經管類本科經濟法教學中的微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