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精神偉力 繁榮文化建設 為北大荒“二次創業”鑄魂賦能

2023-12-17 06:07董路楊軼高躍輝陳志新宮萍黑龍江省農墾管理干部學院
農場經濟管理 2023年9期
關鍵詞:二次創業北大荒知青

董路 楊軼 高躍輝 陳志新 宮萍(黑龍江省農墾管理干部學院)

一、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文化的靈魂和載體

(一)精神的邏輯范疇

精神力量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之中。它主要指人的主體認知、思想行為及一般心理狀況,也包括精神面貌、精神負擔、精神追求等。

本文所討論的精神,不僅包括精神活力與意志品質,還延伸為理想目標和追求、思想方法和運用、道德規范和自覺、人格胸襟和塑造、道德情感與表達等。

精神的作用不可或缺,它是形成思想力量的堅強紐帶,是人類文明前進的不竭力量,是戰勝各類艱難考驗、在困境中奮進的堅定保證。對于生命個體而言,精神意志更是決定了生命軌跡和人生成敗。人有精神才會有動力,人有精神才會有支柱,人有精神才會有信念,人有精神才會有追求,人有精神才會有成功的可能。精神是一種情懷,是一種視野,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意志,更是一種力量。

(二)北大荒人的群體成為北大荒文化的載體

精神的主體是人,北大荒精神的主體,必然是北大荒人。北大荒人的群體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組成。

1.1958年,近十萬復轉官兵在王震將軍親自率領下向荒原進軍,譜寫了開發北大荒的恢弘篇章,隨后,一批曾被錯劃的“右派分子”也為北大荒的開發建設作出特殊貢獻。

2.從1955-1959年,有五萬多名的科技人員、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和十多萬各地的支邊青年,共同舉起了墾荒大旗,為北大荒揮灑著智慧和汗水,涌現出了一大批全國和省級的勞動模范和行業標兵。

3.從1968-1976年,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哈爾濱等全國五十四萬大中型都市的廣大知識青年,響應祖國召喚,懷惴著青春的抱負來到北大荒,這也是從北大荒發展至今,諸多隊伍中數量最多、文化水平最高、組織和機動性最強的一股力量。

4.隨著時代的發展,北大荒人的范疇更寬更廣。不僅包括前赴后繼建設北大荒人及他們的后代,還包括后期從全國各省市來北大荒定居、生活、創業、工作的各類精尖人才,這些人可稱之為新北大荒人。

正因北大荒人組成的歷史特殊性、移民性及多樣性,使其呈現出不同的文化特質,如軍旅文化、地域文化、知青文化及后期的現代農業文化等。同時,這些文化特質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對人的精神境界和精神行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用,成為北大荒精神的核心與靈魂。

(三)北大荒群體文化澆灌著絢麗的北大荒精神之花

在北大荒人的組成中,由復轉官兵帶來的軍旅文化是北大荒精神形成的基礎,成為北大荒文化的深層底蘊。20世紀50年代后期,作家丁玲、艾青、聶紺弩、吳祖光、丁聰等,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及智慧極大地充實了北大荒的文化事業。如丁玲的《杜晚香》 《初到密山》 《牛棚小品》,聶紺弩的《北荒草》等文學作品,李凖的《老兵新傳》更是成功地刻畫了早期復轉軍人形象——老戰。而著名詩人郭小川的詩篇《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至今仍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王震將軍還親自參加了話劇《北大荒人》的研討,寫信鼓勵《永不放下槍》的詩歌作者徐先國,他對北大荒文化事業的熱情關注和積極扶植,人們始終無法忘卻。正是在特殊的歷史環境與條件下,造就了北大荒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涌現出大量的文化精品力作。而這些作品又極大地激勵和鼓舞著人們開拓創業,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強大精神力量。這筆可貴的精神財富,目前已在北大荒的土壤上扎根開花,在第二代、第三代和新時期的北大荒人這里結果。而老一輩詩人、作家、畫家、藝術家為北大荒文化所付出的心血、所作出的貢獻更是不可磨滅,永放光輝。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北大荒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現代化大農業文化正逐步綻放出獨特的魅力,成為代表北大荒文化的新生力量。北大荒精神的根源追溯在文化、特征體現在文化,發展也受益于文化。同時,北大荒文化又在潛移默化地塑造和反映出了北大荒精神的特點,是北大荒人民勤勞、智慧和精神的共同產物。

二、北大荒文化體現北大荒人的精神風貌,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和底蘊

(一)北大荒文化展現著北大荒人群體的精神風貌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GustarJung,1875—1961)曾說:“所有社會歷史文化都積淀為靈魂。并非歌德成就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成就了歌德?!敝袊麑W者余秋雨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是經過歲月的“累積”,漸漸積淀成為的“集體人格”。中華文化的一個主要內容,正是中國人的共同性格和積極向上的文化精神生存方式。

由此可推,北大荒文化所展現的恰恰是北大荒人群體的精神風貌,是北大荒精神價值、北大荒人的生活方式和集體人格三方面疊加的產物。北大荒文化是以中華優秀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為根基的多元文化的一種融合。北大荒文化所體現的是北大荒人的集體人格,除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勇于開拓、甘于奉獻”的高度凝練的十六字北大荒精神以外,還能夠總結出更多的內容,如:勤奮、拼搏、樸實、自信、誠懇、忠厚、友善、堅韌、守信、忍耐、自信、好學、實干、吃苦、熱情、時尚、奮進、快樂、自豪、充實、求真、助人等,這個詞匯清單甚至還能夠無限延長。

(二)北大荒文化的核心和底蘊是北大荒精神

1.光榮的軍旅文化——北大荒精神的堅強底色

北大荒人來自五湖四海,北大荒文化自然匯集和凝聚著四面八方的文化,具有開放性、多樣化的特點。而大批的復轉官兵則將軍旅精神融入黑土文化中,開創了軍墾精神。軍旅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晁楣創作的版畫《第一道腳印》,作品表現的是在凜冽的寒風和暴雪中,踏察隊員們邁著堅定的步伐在荒原中艱難地行進,隊員回首點煙的動作更傳達出這些英雄們堅強樂觀的精神面貌。這件作品顯示出畫家善于通過版畫創作感受生活、捕捉人物形象的深厚功力,以藝術的表達方式,展現出北大荒人不畏艱難困苦的革命精神。

在北大荒文化的構成中,軍旅文化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說是北大荒精神的堅強底色。在以后出現的知青文化、移民文化、現代大農業文化中都可以看到軍旅文化的影響。如稻田畫的設計,許多都是以復轉官兵開發荒原為題。一批又一批復轉官兵像播種機一樣,將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播撒在北大荒肥沃的黑土地上,孕育了彌足珍貴的北大荒精神,并賦予其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創新發展的時代內涵。十萬復轉官兵,不但是北大荒精神的創造者,更是北大荒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播者。

2.多彩的知青文化——北大荒精神的絢麗身姿

20世紀40、50年代大批轉業官兵開發北大荒,形成了北大荒文化繁榮發展的第一次高峰,60、70年代五十四萬城市知青到北大荒,使北大荒文化的繁榮發展更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多彩的知青文化,為北大荒精神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知青中的佼佼者,現任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1969年從北京下鄉到二龍山農場。他把知青比作橋梁,在《橋的聯想》一文中這樣寫到:“是的,輝煌的也許處于橋的兩端,是為人民打下江山的前輩和完成現代化的后代。但我們能把國家與民族如此不同的命運連接在一起,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就可以向祖國母親說,我們盡力了……支撐中華騰飛的橋梁有許多,知青只是其中的一座。我為能成為這座橋的一分子感到心安、感到滿足?!?/p>

從某種意義上說,知青運動是歷史上一次罕見的、獨有的、大規模文化移植運動,五十四萬知青從城市涌入北大荒的千里沃野,他們潛移默化地為北大荒帶來了新鮮的知識、城市的文化和文明。

知青們為北大荒帶來了服飾文化。每一次知青從城市中探親回來,都會帶來城市最流行的服裝樣式,成為農場職工,特別是青少年競相效仿的對象。

知青們為北大荒帶來了習俗文化。他們文雅的言談舉止、裝飾擺設影響了本地人,一些城市流行的生活習俗也在農場流行起來。非常有趣的是,由于許多北京知青擔任老師,所以他們教出的孩子也多少帶著“京味”。

知青們為北大荒帶來了娛樂文化。知青中大量各類文藝人才的到來徹底打破了農場多年的沉寂,每個連隊都有文藝演出隊,經常進行文藝匯演,八個樣板戲、乃至更高檔的《白毛女》 《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都難不倒他們;知青的籃球隊、排球隊、乒乓球隊常常打遍周邊無敵手;當時的《兵團戰士報》也成為新聞報道員、文藝愛好者成長的搖籃,各農場的廣播站、板報、墻報的內容豐富多彩。

知青作為城市文明的傳播者,打開了處于偏遠的北大荒人的視野,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他們的思想解放,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知青文化就是在這樣特殊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萌生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青春的美好時光將知青文化渲染得無比瑰麗,也為北大荒精神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內涵。與北大荒的其他文化形態有明顯不同的是,知青文化雖然孕育和植根于北大荒,但大規模的發展卻是在知青離開之后,其拓展和壯大與北大荒事業發展相同步,且越來越形成更緊密的聯系,成為北大荒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3.豐富的移民文化——北大荒精神的多彩音符

北大荒移民文化包括北大荒的文化名人及來自五湖四海的先進人才所帶來的文化沖擊與發展。北大荒的移民文化是團隊的文化,如青年墾荒隊。墾荒隊作為一個時代的象征,曾深深激勵著全國青年,影響整整一代人。當年,以楊華為首的60名北京青年志愿墾荒隊員組成先遣隊,挺進北大荒東北部深處的蘿北荒原,深深扎根在這片黑土地上。他們來時,那里一片荒蕪,他們離開時,那里一派豐收盛景。

移民的遷徙過程也是文化的流動過程。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移民都伴隨著文化的流動,并對遷入地的文化發展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如,“闖關東”到北大荒的移民,就是中原文化從中原地帶向東北地區一次大規模的流動。所以,在北大荒的移民文化中,齊魯文化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同時,在1500名“右派分子”蒙受冤屈、命運坎坷的時候,北大荒張開臂膀,把他們攬入懷中,在王震將軍的保護下,這些共和國最優秀的文化人才,投身于北大荒的建設中,并為北大荒留下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使北大荒的文化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獨特魅力,并在北大荒精神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是文化和信息的載體,人的流動實際上也是文化的流動。來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移民文化在這里交匯碰撞,最終融合在一起,在繼承中揚棄,在創新中發展,顯示出北大荒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創造力和豐富內涵,北大荒因文化流動而撞擊交匯,因文化流動而競相爭優,因文化流動而絢麗多彩,因文化流動而演繹神奇!移民文化成為北大荒精神的多彩音符,為北大荒的開發注入了勃勃生機。

4.壯美的現代化大農業文化——北大荒精神的時代畫卷

文化是歷史的積淀。隨著轉業官兵的漸漸老去和城市知青的返城,北大荒的現代化建設包括文化的建設責無旁貸地落在傳承北大荒事業的后來者身上,這些人接觸了現代化大農業、大機械,他們掌握了先進農業和農機知識,文化程度也更高。北大荒現代化大農業文化吸納了軍旅文化的豪放、知青文化的活力、移民文化的多元和黑土文化的堅韌,形成了具有民族精神、時代氣息和墾區特色的思想文化體系,為北大荒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北大荒現代化大農業文化與以往其他文化具有明顯的不同屬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企業性。大農業需要大企業、大基地、大產業。需要大文化,構建成凝聚力極強的北大荒集團的“三大一航母”。

北大荒的企業文化由來已久。在八五二農場開發的歷史上,流傳著艾青為北大荒白酒設計商標的故事:農場開發初期,為解決轉業官兵喝酒御寒問題,酒坊的師傅用玉米等糧食釀造出白酒后,黃振榮場長發現酒瓶上缺少商標,就請來了在示范林場勞動的大詩人艾青設計白酒商標。艾青被農場秋收的景象所感動,很快設計出商標——天空背景采用藍色襯托,圖中標有“北大荒60度白酒”字樣,整體勾畫出北大荒轉業官兵喜獲豐收的景象?,F在北大荒釀酒集團的“北大荒60度”還在用這個商標。

如今,北大荒集團堅持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旗下擁有國家級及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家,打造了米、面、油、乳、肉、薯、種等支柱產業,培育了“北大荒”“完達山”“九三”等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其中“北大荒”品牌價值達到2018.59億元。

(2)開放性。開放是一種姿態,一種思維,一種氣度,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開放需要膽識,需要魄力,需要吐故納新的大胸襟和兼收并蓄的大智慧。在世界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北大荒正是憑借著這種胸懷和智慧,以前所未有的大開放吸納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走在時代的最前列。目前,北大荒集團的“二次創業”也是開放性的具體體現,它以實現中國特色新型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以全面建成農業領域航母和新型國際糧商為中心任務,以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業為切入點,對標世界一流企業推進觀念、機制、技術創新,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資源資產,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經營規模、質量、效益的大飛躍,同時引領帶動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更好維護農民利益,凝心聚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支撐加快農業強國建設。

(3)整體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體化發展,二是協調性發展。一體化發展,就是把農業看作一個整體的大系統,并且不斷豐富它的內涵,拓展它的外延。協調性發展即跳出狹義的種養殖業的框架,通過大力實施科技農業,實現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和大市場的有效銜接,以經營能力的強化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

(4)集約性。集約性首先實現了農業生產的高度集約化,并進入了信息化農業、數字化農業的新階段。再就是實現了管理和人才的集約化。通過以農業社會化服務輸出“北大荒模式”,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通過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到提升全產業鏈經營和綜合生產能力再到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競爭力、創新、控制、影響力,打造國際糧商,掌控糧食安全主動權。

因此,北大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是多種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這種文化發揚和繼承了民族文化傳統,也延續了紅色文化基因。文化的作用力催生和豐富了北大荒精神,同時,精神的作用又促進和推動了文化的發展。隨之,文化的發展又進一步豐富了精神的內涵,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相得益彰。北大荒文化的核心和底蘊是北大荒精神。只有認識這一點,才能把握北大荒文化的根本,唯有發展和不斷豐富這一本質規律,才能使北大荒文化立于不敗之地,萬古流芳。

三、弘揚精神偉力,繁榮文化建設,不斷創造糧食增產、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的奇跡

北大荒精神作為偉大建黨精神譜系中的一員,已經成為激勵人們奮斗不息的一筆永恒的財富。北大荒的歷史非常悠久,有歷史才會衍生出文化,而文化正是精神的底色。因此悠久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正是北大荒精神的源頭所在。

北大荒文化永遠代表北大荒進步文明的前進方向。在新的歷史時期,“自力更生”體現的是不等不靠,充分調動個體力量,把國家任務方針放到自身能力的基礎上,依靠自身的能力重新振作起來,把國家大事做好?!捌D苦創業”體現的是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頑強斗爭的精神?!坝掠陂_拓”體現的是一種視野和不斷進取的勇氣與魄力。能夠持續求新求變,在企業轉型中改造自身、繼續自主創新,實現新超越的豪邁斗志?!案视诜瞰I”體現的是不計個人得失,視祖國利益和需要高于一切,承擔責任、刻苦實干、淡泊名利、廉潔自守的道德精神。

北大荒文化是以北大荒精神為核心、以企業文化為重點、以群眾文化為依托,融軍旅文化、知青文化、邊疆文化于一體,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風貌、道德規范、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的總和。這種在北大荒開發建設偉大實踐中所形成的獨特文化,已經深深熔鑄在北大荒人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實踐已經證明,市場經濟越發展,北大荒精神的生命力就越強大。2023年6月中旬,農業農村部在農墾和地方組織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和“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為進一步發揮農墾產業聯盟的支撐和服務作用,凝聚合力。這就更需要發揮精神鑄魂和文化賦能的作用。對于北大荒集團而言,這是一次新的挑戰和跋涉,也是一次新的拓荒和創業。集團要以高度的精神認同,大力發展創意設計產業,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擴大對外文化傳播交流,為高質量振興發展提供新動能。

北大荒的“二次創業”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的具體行動,是響應黨的二十大號召,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是墾區完成管理體制改革后推進經營管理變革、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北大荒“二次創業”必須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堅持創新驅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弘揚北大荒精神五大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9月6-8日,在黑龍江省視察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講話,是新時代北大荒走好“二次創業”新征程的行動指南。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積極踐行大食物觀,統籌推進“四個農業”,全力以赴建設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保障基地,助力鄉村振興。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優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激發干事創業熱情。

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勇于開拓、甘于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北大荒精神,既是北大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也是北大荒人民創造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不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堅持不懈地弘揚北大荒精神是墾區、全省乃至全國思想文化戰線上的一個重要實踐和研究課題。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繼續弘揚北大荒精神,把北大荒精神熔鑄到思想和行動中去,使之成為凝聚和激勵北大荒人為完成“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和實現“二次創業”的強大精神動力。

猜你喜歡
二次創業北大荒知青
當延安精神遇見北大荒
從北京到北大荒
難忘知青歲月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發
北大荒的脊梁——《老軍墾》獲獎感言
知青偉大的一代青年
難忘的知青往事(二)
難忘的知青往事(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