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深度報道的挑戰與機遇

2023-12-17 13:10鄭芷南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選題傳統媒體深度

鄭芷南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深度報道在數量與質量上都遇到了媒體與讀者雙重“冷落”。為了和時代同頻共振,媒體必須正確認識深度報道面臨的困境,并借助新媒體,積極發現新的發展機遇。文章從新聞的深度報道入手,基于對新媒體環境中新聞深度報道所面臨困境進行剖析,同時也分析了深度報道迎來的機遇,最后文章論述新聞深度報道在新媒體環境中的轉型策略,以供參考。

目前我們所處的是信息爆炸時代,傳統媒體正面臨著新媒體所帶來的嚴重沖擊,以網絡媒體、社交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與此同時,碎片化的閱讀需求已成主流。在這種背景下,被稱為傳統媒體“殺手锏”的深度報道,卻處于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深度報道的困境

深度報道的流程較復雜

在新聞報道中,深度報道屬于高端產物,在選題、調查、寫稿乃至于最后的出版,每個環節都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一般而言,一篇高質量的深度報道,其投入成本往往非常高,并且高成本的投入未必能獲得對等的回報。相比之下,新媒體新聞短小精悍且傳播迅速,使深度報道受到了極大挑戰。深度報道若不在時效性或發表形式方面有所變化,便難以走出發展困境。

深度報道的選題同質化

深度報道選題同質化,是新媒體環境中深度報道發展的又一大困境。目前,選題同質化嚴重,很多深度報道陷入了“不深,不痛”的尷尬境地。深度報道要想獲得受眾認可并取得良好傳播效果必須在選題上下功夫。選題是新聞報道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在新媒體環境中,新聞深度報道為了追熱點,有意縮減報道內容來提升新聞的時效性,在選題方面缺乏深度思考,深度報道選題雷同的情況依然存在。選題的雷同不僅影響了新聞傳播效果,而且會降低受眾閱讀興趣,甚至導致輿論反轉。有些所謂深度報道,披著“深度”外衣,其實不過是堆砌材料、生搬硬套,反復疊加信息與素材,使深度報道的廣度不夠、深度不強,喪失了媒體的信譽與權威。最近幾年來,深度報道雖然極為關注社會熱點現象,然而,大量同質化報道、使這類新聞難以重放異彩。

深度報道受眾嚴重流失

在新媒體環境的沖擊下,深度報道的受眾越來越少。深度報道需要受眾能夠靜下心來閱讀,也需要受眾具有一定的耐心。然而,在新媒體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天要接收各種信息。在這種形勢下,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去看一篇篇幅較長且具有相當深度的新聞報道。那些內容簡單、輕松活潑的新聞反而更加受到受眾的青睞,以幫助他們緩解生活壓力。如此一來,深度報道受眾群體明顯萎縮,這也嚴重威脅到深度報道的發展。

深度報道記者顯著減少

在新聞從業者中,深度報道記者始終處于中流砥柱的地位。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中,為了生產出一篇優質的新聞報道,記者們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發稿量與收入卻不盡人意。在工作以及生活的壓力下,深度報道的記者隊伍急劇縮水。最近幾年來,由于有關政策的調整,傳統紙媒在深度報道上開始壓縮成本、緊縮支出,裁減深度報道所需資金和工作人員,導致一大批優秀深度報道記者紛紛離開崗位。

碎片化閱讀習慣的沖擊

在新媒體時代,碎片化成為最顯著的特征。人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接收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太長信息的呈現形式已經不再適應人們的閱讀習慣。傳統深度閱讀已經不為觀眾所喜愛,而數字化閱讀已成為主流閱讀方式。受眾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新媒體平臺輕松獲取信息。在這個快餐化閱讀的年代,人們不再專注于內容的深度,更強調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深度報道強調與宏觀政策相結合,對復雜事件加以闡釋、分析與預測往往要用較長的篇幅才能將事件的本身以及其深層的原因說明給觀眾,這明顯違背了當下碎片化的閱讀習慣。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深度報道的機遇

信息來源更豐富

新媒體打破了以傳播主體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實現了傳播主體的多元性,換言之,受眾既是新聞事件的傳播對象,又是新聞信息的傳播主體。新媒體為我們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自組織”環境,即在這個環境中,人人參與到新聞信息的生產與消費之中。各個不同社會群體、社會階層或者個人可以借助新的媒介進行信息發布,這使得深度報道在題材方面有更多的選擇,選好題材是深度報道取得成功的關鍵。傳統媒體時代,深度報道新聞信息源主要靠受眾的來信、電話等方法,渠道比較狹窄。而在新媒體時代,特別是網絡技術、手機移動通信的產生和推廣,任何人都能參與到新聞事件制作中?!安莞浾摺背蔀檫@一變革浪潮下最活躍、最有影響的群體之一,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及時發布身邊的新聞事件,這樣就使得傳統新聞媒體所依賴的新聞源——報紙和電視受到極大沖擊,而“草根記者”憑借自身的優勢成為這兩種媒介之外最具潛力的信息源。新聞報道者能很快地把這些“草根記者”所提供的獨創的新聞信息提取出來,獲得既有價值又接地氣的題材,從而為深度報道奠定堅實基礎。

匯集更“深”的報道力量

新媒體具有重要的消解力量,它成功地消解了多種界限,為媒體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新媒體出現以來,許多傳統媒體也積極進行改革,開始使用電子化、數字化的呈現方式。新媒體功能日漸強大,移動技術日趨成熟,各種手機媒體業務應運而生,如手機雜志、手機電視等等?;诖吮尘?,人們能夠借助手機這個媒介,閱讀各種深度報道。就新聞內容呈現形式而言,它也變得豐富多彩。文字、圖片、動畫、音頻或視頻可根據新聞內容需要進行任意組合,其視覺沖擊力之強,聲音震撼力之大,非傳統媒體可比。另外,計算機互聯網絡獨特的超鏈接技術可以進一步補充深度報道中的信息。相對于傳統媒介而言,超鏈接容易獲取各種音頻、視頻、圖標和文本信息,尤其是網頁之間的鏈接是超鏈接最根本的優點。這種新技術對于拓展深度報道十分有益。

為深度報道提供了互動渠道

在傳統媒體時代,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新聞信息的傳播多為單向、線性傳播,受眾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在新媒體環境下,手機等高交互性新媒介的出現,使得深度報道獲得了良好的互動渠道。當前,借助新媒體可實現交互的途徑包括以下幾種:(1)信息參與方式——使用郵件、BBS、留言板和媒體互動;(2)信息評論方式——通過建立一個穩定的論壇,使用“推薦話題”這樣的方法來獲得受眾的關注;(3)現場討論——觀眾直接介入主持、來賓交談隊伍;(4)網上調查——受眾就與報道內容相關的問題表明自己的立場,也可以為媒體統計相關數據提供方便;(5)虛擬社區建設——以虛擬網絡社區為載體引導觀眾參與到對新聞事件等的評論和建議中來。因此,一篇深度報道發布后,受眾便可參與其中,近距離接觸新聞事件。這樣既可以讓受眾掌握話語權,更深入地了解所報道的事件,而且還能幫助媒體發現并糾正報道中的一些不足之處。由于深度報道往往內容雜、涉及面寬、題材重大,報道要想恢復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的本來面目,通常會被時間所左右,且篇幅有限,記者難以面面俱到,導致最終的深度報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符合事實的情況。而受眾的互動參與有利于深度報道更加完善。

增強深度報道的傳播效果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制作的每一個環節都需經過嚴格把關,包括從信息采集到報道的全過程。換言之,媒體最后呈現給受眾的內容是經過提煉和篩選的內容。傳播的過程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地傳達信息。在新媒體時代,傳播層級則為多級傳播通道模式,具體表現為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在這種“泛傳播”模式下,受眾享有和各種層級信息對稱的權利。借由新媒體,受眾可隨時隨地接收或傳播新聞信息。顯然,在新媒體時代,無論獲取信息的及時性、傳播的快速性又或者傳播的范圍都是傳統媒體難以企及的。毫無疑問,這將大大提升深度報道的傳播力,強化其傳播效果。

新媒體環境下深度報道的生存轉型

內容為王

對于媒體來說,內容是其靈魂。無論傳播主體、傳播渠道如何變化,優質的新聞內容永遠是重中之重。深度報道作為一種新型新聞報道方式,其核心價值在于內容的“深”與“新”。深度報道的內容要從受眾的需求出發,記者在進行考察時要特別注意其深度,以彰顯深度報道的價值。在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地位非常高。媒體希望制作出令觀眾滿意的節目,就必須積極主動地進行市場調查,準確洞察、把握受眾需求,這也是增強深度報道傳播效果的最佳途徑。媒體不僅要開展經常性的市場調查,也可通過熱線、QQ、微博等渠道積極和受眾互動,了解受眾的心聲,了解受眾喜歡看哪方面的內容,依據受眾在互動過程中提供的新聞線索,對其進行深度挖掘。此外,媒體還要利用新媒體平臺對受眾的興趣點進行跟蹤分析,從多個角度切入來實現更有效的深度報道策劃?,F在有些媒體已在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了解用戶的收視習慣,從而更好地完善深度報道的內容,這一做法收獲的效果極佳。

技術為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新聞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新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為其創造了更大的發展機遇。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日益進步,新聞內容生產效率更高,傳播渠道多元化。與此同時,新聞影響的各個維度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除了高質量的內容,新聞在技術層面的創新對于其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如外觀設計、廣告營銷等等。目前來看,傳統紙媒雖然受到新媒體的挑戰,但是依然保持著自身優勢,尤其是內容生產方面。除具有強大的內容產能外,傳統媒體應該適應新媒體發展潮流,不斷進行渠道與技術的革新,強調內容與技術齊頭并進。在互聯網時代下,交互媒體、社交媒體以及大數據的應用都會使傳統新聞媒體獲得巨大變革,從而提升自身競爭力。所以交互媒體、大數據和其他產品的呈現方式,都值得在深度報道的主題中加以應用。

2013年,紐約時報網站刊登《雪崩:特納爾溪事故》,獲普利策新聞特稿獎。作品以“真實”為基礎,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將聲音、圖像和動畫結合起來,通過非線性編輯制作完成,實現了從現場到虛擬場景之間的無縫連接。作品將文字和多媒體交互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報道了發生在華盛頓州喀斯喀特山脈16名滑雪愛好者遭遇驚心動魄雪崩災難的全過程,從報道技術方面徹底顛覆傳統新聞傳播方式,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數字模型以及衛星模型聯動等元素完美地整合在一起。通過這種全新的媒體形式,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新的視覺空間——真實而立體地再現事件發展過程中所蘊含的豐富信息。該作品深受觀眾喜愛,熱度非常高。很顯然,靈活運用各種新媒體技術于一體的“三維報道”是目前深度報道再次引起讀者注意的重要利器。

渠道創新

渠道創新同樣至關重要。不少門戶網站非常重視深度報道,甚至將其作為建立品牌的一個重要途徑。不僅僅是門戶網站,部分新媒體平臺的情況亦是如此。備受矚目的澎湃新聞資訊發布渠道就是網站和新聞客戶端。作為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相互融合發展的結果,澎湃新聞傳播方式的特點是傳播的社交化、問答的互動化和內容的優質化。它的營銷手段主要是市場化的,融合各種產業資本,靠龐大的用戶獲得廣告的收益。和其他門戶網站不同,澎湃新聞記者對時政新聞、重大事件有采訪權。澎湃新聞尤其擅長深度報道,它成功地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融合在一起。這充分說明,深度報道并非一定要靠紙質形式發布,事實上,它是可以通過多個渠道進行發布的。在新媒體時代,渠道創新對于擴大深度報道的影響力不僅是可行之舉,更是必要之舉。

新媒體時代,深度報道是當前新媒體競爭環境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有不少媒體在產品競爭中把深度報道當成拳頭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如何做好深度報道,已成為眾多傳統媒體人不得不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當然“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經是過去式了,高質量的內容還必須接受全新的傳播形態,以新型傳播平臺為依托,拓展傳播力,擴大影響力。

猜你喜歡
選題傳統媒體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談詩詞的選題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