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傳播特點規律探析

2023-12-17 13:10崔魏國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互動性新聞媒體新聞報道

崔魏國

新聞信息是人們了解社會動態的重要渠道,也是人們了解社會發展現狀的重要途徑。在新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迎來了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在全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的傳播形式、傳播手段和傳播主體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也給新聞信息傳播帶來了新的挑戰。

全媒體時代的概述

內涵

全媒體的內涵。所謂“全”,是指覆蓋面廣,包括報紙(含雜志)、廣播(含電視)、網絡(含手機)等?!懊健?,指各種媒介。因此,全媒體即指涵蓋所有傳統媒介和新興媒介,能夠同時向公眾提供多種內容的信息載體或平臺。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多媒體整合: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整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信息內容;多渠道傳播: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多種傳媒渠道,將信息內容傳播給不同的受眾群體;多維度呈現:通過數據可視化、虛擬現實、互動體驗等技術手段,將信息內容以多種角度進行呈現,增強用戶體驗;多元化表達:通過多種表達方式,如文字、圖片、視頻、動畫、音效等,滿足用戶不同的信息獲取方式和表達習慣。

優勢

第一,覆蓋面廣。全媒體整合了多種媒體形式,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覆蓋不同的受眾群體,包括網絡用戶、電視觀眾、手機用戶等;第二,立體多元。利用數字技術,將文字、音頻、視頻等信息進行綜合加工制作,實現音視頻同步直播,使觀眾在觀看時獲得更加立體的體驗,增強其參與性;第三,實時共享。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用戶數據共享,可以根據用戶關注有針對性地推送符合其需求的信息,為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提升服務效率;第四,效果可追溯。全媒體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對信息傳播效果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幫助媒體進行精細化調整和優化。

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規律分析

新聞的時效性

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往往需要經過編輯、排版、印刷等環節,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發布。而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可以通過網絡、手機等多種渠道進行實時發布和傳播,實現了信息的實時更新。

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對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和收集,例如利用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收集信息;同時,新聞媒體也可以通過實時報道、直播等形式將信息實時傳遞給用戶,提高了信息的時效性和傳播效果;與此同時,全媒體時代下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新聞傳播形式,例如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直播等,這些新形式的特點是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這些新形式的出現,也進一步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偟膩碚f,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時效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實現信息的實時發布和傳播,提高了信息的時效性。

新聞的互動性

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是單向的,媒體向受眾傳遞信息,而受眾無法對信息進行反饋和互動,在全媒體時代,這一現象得到了改變。

首先,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微博、微信等平臺與用戶進行互動。用戶可以通過評論、點贊、分享等方式對新聞內容進行反饋,與媒體進行互動交流,進一步推動信息的傳播;其次,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可以通過直播、互動訪談等方式增強新聞報道的互動性。直播和互動訪談可以讓受眾與新聞主播或專家進行實時互動,提高受眾的參與度和互動性;最后,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也可以通過用戶生成內容(UGC)的方式增加新聞報道的互動性。用戶可以通過上傳圖片、視頻等方式參與新聞報道,成為新聞報道的一部分,進一步增強新聞報道的互動性和參與度??偟膩碚f,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受眾進行互動,提高受眾的參與度和互動性,推動信息的傳播和共享。

新聞傳播的廣泛性

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廣泛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往往只能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有限的渠道傳播,受眾范圍有限。而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可以通過網絡、手機等多種渠道進行傳播,覆蓋范圍更廣,受眾更多樣化。

首先,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全球范圍的傳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受眾可以通過互聯網訪問新聞媒體的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獲取全球范圍的新聞信息;其次,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等平臺進行廣泛傳播。用戶可以通過分享、點贊等方式將新聞內容發布到自己的社交網絡,進而擴大新聞的受眾范圍;最后,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也可以通過移動應用程序、短信等方式進行個性化傳播。新聞媒體可以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興趣等因素,向用戶推送符合其需求的新聞內容,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的廣泛性和個性化??偟膩碚f,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廣泛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新聞報道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實現全球范圍的傳播,通過社交媒體等平臺進行廣泛傳播,以及通過移動應用程序等方式進行個性化傳播,覆蓋范圍更廣,受眾更多樣化。

新聞傳播的歷史性

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歷史性得到了重要的加強。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往往是靜態的,只能記錄當時的情況和事件。而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進行保存、整理和分析,形成數字檔案和歷史記錄。

首先,在全媒體時代,數字化技術可以讓新聞報道得到更好的保存和整理。新聞媒體可以將新聞報道保存在數字化數據庫中,利用搜索引擎等技術方便地檢索和查找歷史性事件的報道,形成數字檔案和歷史記錄;其次,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技術,形成歷史性事件的分析和解讀。新聞媒體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技術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提供更多的歷史視角和認識;最后,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也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形成更加全面和真實的歷史性記錄。例如,新聞媒體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重現歷史事件的場景,讓人們更加直觀地感受歷史事件的發生和影響。數字化技術可以讓新聞報道得到更好的保存和整理,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技術可以形成歷史性事件的分析和解讀,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形成更加全面和真實的歷史性記錄,為人們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歷史事件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手段。

全媒體時代新聞信息

傳播發展趨勢及創新措施

新聞傳播趨于交互化

在信息時代下,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信息不再是單向傳遞的,而是需要互動和反饋的。在這種背景下,新聞報道需要更加注重互動性,以適應人們的需求和期望。此外,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新媒體平臺必須不斷創新,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和讀者。通過不斷增加互動性,可以讓新聞報道更加生動有趣,同時也可以增加用戶黏性和忠誠度。

第一,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發展,讓受眾群體可以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來了解新聞事件,與報道進行互動。如,財新網在報道留守兒童新聞時就有效地結合了VR技術,推出了《山村里的幼兒園》這一紀錄片,在片中不僅可以通過滑動屏幕360度觀看留守兒童的生活,還將勞作聲音、蛐蛐聲音等真實生活的白噪音也展現出來。當開啟VR觀看模式時,觀眾便以第一視角的模式進行觀看,當孩子突然轉頭時“自己”的視角也會跟著向后看。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遠比普通的新聞報道更讓人震撼,是傳統媒體難以實現的技術。第二,一些新聞媒體開始嘗試在新聞報道中加入互動游戲的方式,讓讀者通過參加游戲來了解新聞事件的背景和細節。如光明網在宣傳北京非遺文化時開發的“坐在人力車上按照既定的路線,來點亮申遺建筑”的H5小游戲。

新聞傳播趨于多元化

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發展愈發趨于多元化。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受媒體類型和內容形式的限制,而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和多媒體形式進行傳播,進而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內容和形式。

首先,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內容形式得到了擴展。新聞媒體可以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新聞內容,進而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和興趣。例如,可以通過圖片和視頻等形式呈現新聞事件的現場和細節,讓受眾更加直觀地了解新聞事件的發展和影響;其次,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傳播渠道得到了擴展。新聞媒體可以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設備等多種渠道進行新聞傳播,進而覆蓋更廣泛的受眾群體。這些新的傳播渠道可以讓新聞報道更加多元化,進一步促進新聞傳播的多元化發展;最后,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主題和視角也得到了擴展。新聞媒體可以關注更加廣泛和多元化的主題,例如前段時間爆火的“淄博燒烤”就綜合了人文、科技、環境等因素,淄博文旅局通過抖音推送相關新聞時不僅僅關注“燒烤”這一美食元素,還逐步報道了當地的交通服務“燒烤專列、燒烤公交路線、修建停車場”、老百姓自發組織的餐飲服務如“飯店老板為排隊的顧客送飲料送包子”、人文習俗如“琉璃文創、博山陶瓷”、旅游服務如“憑借高鐵票免費游玩景區”等,進而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和關注點。

新聞傳播趨于個性化

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發展愈發趨于個性化。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往往是廣泛的、面向大眾的,而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可以根據受眾的興趣、需求和行為習慣等因素,提供個性化的新聞內容和服務。

一是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了解受眾的興趣和需求,進而提供符合受眾需求的個性化新聞內容。新聞媒體可以根據受眾的閱讀記錄、搜索記錄等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推薦和服務;二是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等平臺與受眾進行互動,進一步了解受眾的興趣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服務。例如,人民日報在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短視頻推送新聞后會對評論區進行綜合分析,以便于了解受眾的反饋和意見,進而提供符合受眾需求的個性化新聞服務;三是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等終端,向受眾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服務。新聞媒體可以根據受眾的位置、時間等因素,提供符合受眾需求的個性化新聞服務,進一步提升受眾的新聞體驗。由以上可知在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個性化發展,主要體現在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了解受眾的興趣和需求,通過社交媒體等平臺與受眾進行互動,以及通過移動設備等終端向受眾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服務。這些個性化服務可以提升受眾的新聞體驗,進一步促進新聞傳播的發展。

建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機制

第一,建立跨部門、跨媒體的協作機制。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需要多個部門和媒體之間的密切協作。因此,建立跨部門、跨媒體的協作機制是必要的??梢酝ㄟ^建立跨部門、跨媒體的工作小組或聯合辦公空間等方式,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第二,建立數據共享和分析機制。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需要共享數據和分析結果。因此,需要建立數據共享和分析機制,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可以共享數據和分析結果,進而更好地了解受眾需求和行為習慣,提供更加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服務。 第三,加強品牌整合和營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需要加強品牌整合和營銷??梢酝ㄟ^整合品牌形象、推出跨媒體的營銷活動等方式,提高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因此,建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機制需要跨部門、跨媒體的協作、人才培養和轉型、數據共享和分析、品牌整合和營銷等多個方面的支持。只有通過這些機制的建立,才能更好地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效率。

綜上所述,全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傳播的發展表現在新聞報道的內容形式、傳播渠道、主題和視角等多個方面。其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和大眾化等特點,這些特點是數字化技術和多媒體形式所帶來的重要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媒體需要深入了解受眾的需求和行為習慣,采用多元化的內容形式和傳播渠道,提供個性化的新聞服務,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和興趣。同時,也需要遵循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原則,保證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可信度。

猜你喜歡
互動性新聞媒體新聞報道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探討網絡新聞媒體與傳統新聞媒體的整合
玩轉表演
時代召喚老區新聞媒體
句法與語篇的互動性對漢語研究的理論意義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新常態下的新聞媒體人
如何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
新聞報道要求真實的細節描寫
城市戶外廣告互動性設計及發展趨勢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