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時代下新聞傳播:價值意蘊、關鍵問題與實踐探賾

2023-12-17 12:06羅星欣蔣超
新聞論壇 2023年5期
關鍵詞:虛實結合新聞傳播以人為本

羅星欣 蔣超

【內容提要】元宇宙與新聞傳播的智能融合引發了新聞輿論工作的深刻變革,展現出滿足個體訴求、弘揚價值觀、打破“信息繭房”、產生“過濾效應”方面的價值功能,構建起虛實結合的新聞傳播場域,推動了以人為本的數字新聞傳播創新發展。與此同時,元宇宙也引發網絡民粹主義和網絡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由此,要從以人為本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新視角下厘清元宇宙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并立足于技術規制、主體形塑、平臺監管、價值引導,全面優化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人工智能? 新聞傳播? 虛實結合? 以人為本

元宇宙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典型特征就是實現算法推薦、區塊鏈、大數據引流技術與新聞傳播的智能融合,為全面推進以人為本和弘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新聞傳播理論和實踐提供了新的契機,引發了新聞傳播領域的廣泛、深刻變革,形成了數字新聞傳播的新樣態。但是,元宇宙時代下的新聞傳播也衍生出新的問題,包括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主流價值觀地位問題、技術倫理問題、新聞傳播主體性缺失問題以及網絡民粹主義、網絡歷史虛無主義等西方網絡意識形態的侵蝕。有鑒于此,從人自由全面發展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協同發展的視角闡述和研究,元宇宙時代下新聞傳播的關鍵問題以及創新發展路徑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元宇宙時代下新聞傳播創新發展的價值意蘊

(一)滿足個體對新聞傳播的訴求

元宇宙時代下新聞傳播創新發展是滿足個體發展需求的重要保障。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是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無線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打造的物聯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聞傳播新樣態,對于個體的發展表現出重大價值意義。同時,元宇宙對于網絡輿論的沖擊展現出全面性和深層性,引發了網絡輿論生產場域的變革,這種變化也深刻影響著新聞傳播領域的發展,引起了個體對新聞傳播訴求的變化。

由此,要從個體的物質需求層面和個體的精神需求層面兩個維度厘清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的價值。一方面,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是滿足個體對物質需求的保障。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是優化新聞傳播方法和提升新聞傳播效率的保障,是人的現代觀念生成的重要載體,是實現人的素質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是人的現代化的重要實踐過程。

另一方面,元宇宙新聞傳播是滿足個體對精神需求的保障。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更加注重新聞理念的實踐轉化,具有更高層次的目標維度,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進新聞主體的個性發展。

(二)培養新聞主體樹立正確的主流價值觀

推進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有利于培育新聞主體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有效地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聞傳播奠定了理論基礎,主要表現為提高新聞傳播和新聞報道的主體力量、激發新聞主體的自由意志、促進新聞傳播的發展、提升數字新聞主體實踐轉化能力。

因此,要從數字新聞主體教育觀的樹立和數字新聞主體的實踐轉化維度,厘清培養新聞主體樹立正確的主流價值觀的價值意蘊。一是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有利于構建系統的新聞價值體系。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體現了巨大的價值張力,使新聞主體在新聞傳播中更加注重真實性、整體性、人民性的思維。二是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有利于培養新聞傳播主體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有利于強化新聞主體奉獻社會的實踐導向,使新聞主體更好地適應智能化時代。

(三)打破“信息繭房”,推動新聞資源共享

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充分利用技術便捷性、智能化、迅捷化的特點減少了時空場域對新聞傳播、新聞資源的限制,有利于推動新聞傳播的資源共享發展。新聞傳播中的“信息繭房”主要強調新聞主體受到時間和空間場域的限制,難以實現新聞資源之間的有效交流與銜接,從而造成新聞主體受困和新聞資源不能有效傳播的局面。

與此同時,物聯網、云計算、無線通信等數字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廣泛運用,使得新聞資源的形成與對外傳播變得更加便捷,從而推動了新聞主體的普遍合作與交流。由此,要從新聞主體的普遍合作與新聞資源的共享兩個方面闡述人工智能賦能新聞傳播的價值。

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繭房”,推動了新聞傳播主體的廣泛交流與普遍合作,有利于建立新聞資源共享常態化機制,有利于解決新聞資源結構性短缺與不均衡問題,增強新聞資源共享理念。

(四)精準過濾西方網絡意識形態的侵蝕

元宇宙時代下新聞傳播精準過濾西方網絡意識形態的侵蝕提供了技術支撐,從而推動了新聞傳播安全發展。元宇宙對新聞傳播的正向引導以及對西方網絡意識形態的精準過濾主要表現在,受眾的行為導向、互聯網的全景式監管、算法技術的反饋機制,元宇宙與新聞傳播的智能融合實現了精準的信息匹配、自我意識的提升以及自覺媒介素養的發展,產生了新聞傳播的“過濾效應”。

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通過發揮算法技術、智能可視化技術、數據引流機制的強大功能能夠有效地甄選網絡新聞中的“異化信息”,通過智能監督、管理與評價構建起系統的“過濾”體系,規范網絡新聞信息發展的無序化,實現新聞信息傳播多元化和管理手段多樣化,有效地抵制網絡民粹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

二、元宇宙時代下新聞傳播面臨的關鍵問題

(一)統籌資源共享與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全面統籌資源共享與保障個人信息安全是開展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的關鍵問題。元宇宙在為新聞傳播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為教育主體的個人信息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使得新聞傳播面臨資源共享發展與個人信息安全保障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既要發揮元宇宙的優勢來創造鴻大的新聞資源共享平臺,也必須要保障個人信息安全,避免新聞傳播主體被網絡意識形態所侵蝕。

一方面,要統籌新聞資源共享,為新聞傳播提供保障。元宇宙為新聞傳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搭建起共享的平臺,實現了新聞傳播主體跨平臺共享、跨終端共享、跨區域共享,使得新聞傳播實現了技術多樣性的現實需求和多終端學習的發展趨勢。

另一方面,新聞傳播資源共享發展之下也要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網絡病毒層出不窮、網絡技術存在的安全問題以及黑客攻擊都是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共享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所以,要協同發展網絡新聞資源共享與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建設,加強相關法律的完善,加大對網絡的監控力度。

(二)發揮算法推薦優勢與維護共同體情感

通過發揮算法推薦的智能服務優勢和構建新聞傳播的情感共同體紐帶來樹立科學的新聞價值觀。算法智能推薦是數字技術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新聞傳播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重塑了網絡信息傳播的環境和樣態,為越來越多的網絡平臺所應用。

另外,注重新聞傳播共同體的情感維護,避免新聞傳播過度智能化發展趨勢?!啊谙湫呱私逃浑[形控制、算法偏見加劇了教育不公?!盵1]針對算法智能推薦的算法偏差、算法冷落、算法僭越、算法焦慮等缺點,通過開展新聞傳播共同體情感來解決算法的路徑固定化與新聞主體個性化發展之間的矛盾,避免算法的數據依賴性,倡導新聞傳播主體多維性的創新發展。

(三)尊重多元文化與弘揚主流價值觀

元宇宙與新聞傳播智能融合在形成多元文化的同時也對主流價值觀帶來了強烈的沖擊。人工智能賦能新聞傳播使得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領域下的新聞主體在共同體的網絡平臺上進行深度交流與深層對話,在尊重文化差異性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新聞傳播主體共同價值的凝聚。

一是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開創了多元文化系統發展格局。算法推薦、區塊鏈、大數據引流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展現出巨大的價值張力,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有機融合,秉承了數字技術內在的育人屬性,使得不同文化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由割裂走向融合,從而孕育出多元化的新聞傳播理論。

二是強化對主流價值觀引領新聞傳播多元文化發展?!坝惺裁礃拥男侣剝r值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新聞呈現?!盵2]新聞傳播的多元化也會造成西方異質文化的入侵,為其意識形態的網絡滲透提供了機會,比如:數字文化浸染、數字輿論抹黑、數字利益輸送、數字勾連策動等都會影響正確新聞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必須要在人工智能賦能新聞傳播中以堅持主流價值觀來抵抗西方網絡文化的滲透。

(四)展現技術理性與保障新聞傳播主體性

元宇宙時代下新聞傳播既要發揮數字技術的支撐保障作用,也要保障新聞傳播的主體性,堅持以人為本的新聞價值觀。在開展新聞傳播中必須秉承“技術向善”的科學技術觀,明確技術的使用邊界,突出技術責任倫理,保障新聞傳播主體的技術公平和技術透明,實現技術的倫理內嵌與人文關懷。

由此,元宇宙時代下新聞傳播的技術倫理責任需要加強和完善。數字技術只能是作為推動新聞傳播的手段和方式,而不能越界成為新聞傳播的目的和結果,這是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聞傳播需要澄清和堅守的原則性問題。同時,數字技術強化了新聞傳播主體的參與感,增強了新聞傳播主體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使新聞傳播主體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提高了網絡意識形態治理能力,構建起和諧的新聞傳播網絡環境,使得新聞傳播主體性和目的性得到保障。

三、元宇宙時代下新聞傳播創新發展的實踐探賾

(一)技術規制:增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管理

強化對新聞傳播的技術使用規制能夠切實解決技術“越界”的問題,形成“技術向善”發展格局。開展全方位、全過程新聞傳播活動,提升數字技術與新聞傳播的智能融合。重視對算法技術的使用規制,強化對算法公開的制度建構、個人數據賦權的制度建構和反算法歧視的制度建構,避免出現算法對新聞傳播主體的身份歧視,保障技術公平和技術正義,“推動算法規制的利益衡量、個案調和、價值平衡?!盵3]

強化對新聞傳播中技術的法律規制。要從頂層設計層面部署好對新聞傳播中的技術使用邊界和使用范圍限制,使新聞傳播主體樹立科學的新聞價值觀,保障數字技術權力運行的合理限制,加強自律機制與引入第三方治理,強化對數字技術中的新聞數據透明與操作可查的法制管理。

(二)主體形塑:激發新聞傳播主體的能動性

激發新聞傳播的主體能動性是提升元宇宙賦能新聞傳播成效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建構系統的新聞傳播結構體系促進新聞傳播主體能動性發揮。要建構知識價值交互共享的新型新聞傳播模式與授受關系,真正夯實人文教育主體性在場的核心基礎,推動以人為本的新聞傳播?!皩底痔摂M現實生成的新主體建立技術倫理批判機制,”[4]實現數字技術賦能新聞傳播并激發新聞傳播主體能動性。

另一方面,堅持以人為本的新聞傳播理念。要利用算法推薦、區塊鏈、智能可視化技術來構建起新聞傳播共同體結構,形成新聞傳播的情感認同和共同體價值,建立新聞傳播主體之間的普遍交流與合作,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新聞傳播理念。

(三)平臺監管:發揮網絡平臺對新聞傳播的監督保障功能

利用好網絡平臺對新聞傳播的監督管理功能,從而全面保障新聞傳播的實施成效。首先,利用網絡平臺數字化監管來應對新聞傳播的風險。要通過健全網絡平臺對用戶身份信息、數據信息、視頻傳播的全面審核與監管來有效應付不勞而獲、拜金享樂的錯誤觀念,倡導馬克思主義理論。

其次,警惕唯技術主義傾向和偏離正確新聞價值觀,通過加強網絡平臺管理的統籌謀劃與分工負責實現規范信息安全及流程管理,健全優化落地工作機制,強化平臺對新聞傳播資源的標準比對、資源分流和信息反饋,提升整體應對新聞傳播風險的能力。

最后,提升網絡平臺對新聞傳播資源綜合管理平臺的整合。要建構新聞傳播資源共享模式云構架,加強平臺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力求穩步推進實施新聞傳播信息化建設,實現平臺管理手段數字化、內容結構化和形式多樣化,實現以人為本的新聞傳播育人的目的。

(四)價值引導:強化數字新聞主體的主流價值觀引導

強化新聞傳播的主流價值觀引導是應對網絡多元文化對新聞傳播主體沖擊的有效手段?!半S著現代技術的迅速發展,技術對倫理的僭越愈加突出?!盵5]由此,建構完善的主流價值觀體系,提升主流媒體的引領力。利用主流媒體構建具有共同價值的新聞傳播共同體結構,開展新聞傳播的大眾文化性培育,全面統籌新聞傳播的價值-規范、行為-作用、語言-符號、知識-技術功能。

【本文系重慶第二師范學院2020年度校級中特專項課題“數字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的精準教育研究”(立項編號:KY2020ZTB0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蓉,唐英.算法推薦視域下信息繭房的負效應研究[J].青年記者,2021(22):29-30.

[2]融合傳播時代的新聞價值觀[J].青年記者,2022(09):8.

[3]任穎.算法規制的立法論研究[J].政治與法律,2022(09):98.

[4]吳長青,李興洲.數字時代教育主體性的重構——基于伽達默爾解釋學對教育主體性的考察[J].江淮論壇,2021(04):176-182.

[5]胡江偉,周云倩.新聞算法分發的技術倫理沖突及其規制[J].青年記者,2020(03):29-30.

作者簡介:羅星欣,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蔣超,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編輯:王洪越

猜你喜歡
虛實結合新聞傳播以人為本
“教賽融合”在“虛實結合”教學平臺建設中的作用
虛實結合,婉轉纏綿
基于虛實結合的陸軍數字化裝備體系試驗裝備體系構成研究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研究
當傳播遇上新技術,媒體人需怎樣的新聞堅守?
虛實結合和科教融合的計算機實驗教學體系
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傳播力
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產學對接路徑重構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