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捉生活微光,提升幼兒專注力

2023-12-18 01:50陳瀟蕓
教育界·A 2023年33期
關鍵詞:專注力幼兒教育幼兒

【摘要】專注力對幼兒的影響很大。專注力好的幼兒,其學習能力及記憶力都會相對更好。那么如何正確解讀幼兒的專注力,從而提升幼兒的專注力呢?教師和家長可以在教育中捕捉生活微光,探索科學的教育之路。

【關鍵詞】生活微光;幼兒;專注力;幼兒教育

作者簡介:陳瀟蕓(1994—),女,江蘇省昆山市周莊龍亭幼兒園。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但若是問起他們為什么要讓孩子上興趣班,他們大多會說是因為孩子做事沒什么耐心,所以想讓孩子學點技能來提升專注力??梢?,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備受家長的關注。

專注力的確對幼兒的影響很大。專注力好的幼兒在學習方面往往表現得更好,專注力差的幼兒學東西往往比較慢。如今,一些幼兒園也比較注重培養幼兒的專注力。但是,盲目給幼兒報各種興趣班真的對提升專注力有所幫助嗎?幼兒的專注力要怎么評估呢?要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干預以提升幼兒的專注力呢?下面,筆者從四個方面談一談教師和家長應如何在教育中捕捉生活微光,正確解讀幼兒的專注力,有效提升幼兒的專注力。

一、評估幼兒的專注力要從興趣點切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一些家長是通過幼兒的短暫行為來解讀幼兒的專注力的。例如,看到孩子吃飯不老實,一邊玩一邊吃的時候,家長就會評定孩子專注力不好;看到孩子讀繪本讀了不到一半注意力就分散,怎么哄都不肯好好看書的時候,家長就會評定孩子專注力不好;看到孩子畫畫涂色時敷衍了事,潦草完成一幅作品的時候,家長又會評定孩子專注力不好……這樣的情況在家庭教育中比較多見,甚至在幼兒園中,這樣的情況也并不少見。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對比。筆者常聽到有的家長抱怨,別人的孩子坐著玩可以安靜地玩半小時,而自己的孩子卻十分鐘都坐不住,還喜歡亂放玩具,把家里搞得一團亂,相比之下,自己的孩子的專注力簡直糟透了。

由種種情況分析得知,家長對幼兒專注力好壞的判斷依據往往是“對一件事能不能保持長時間的關注”。其實,對幼兒來說,能否對一件事保持較長時間的關注,除了專注力,興趣也是尤為重要的因素。因此,筆者建議家長以幼兒的興趣點為抓手去評估和提升幼兒的專注力。比如,很多家長會困惑怎樣才能讓孩子專注地閱讀繪本?其實很簡單,家長在講繪本時可以把自己代入角色中,加上表情和動作表演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這樣一來,幼兒就會興致高漲,更認真地閱讀繪本。同時,家長也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激發幼兒的思考興趣,這樣幼兒對繪本的專注力也會提升。當然,玩是幼兒的天性。在平時,家長也可以多做一些能提升幼兒專注力的游戲,如拼圖、舒爾特方格、疊疊樂等,讓幼兒想玩、愛玩、會玩,從而不知不覺提升專注力。教師要讓家長了解到,要想讓幼兒具備良好的專注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培養,如當幼兒專注做某一件事的時候,盡量不要去干擾幼兒,耐心地等幼兒把事情做完,讓幼兒逐步養成耐心做完一件事的習慣。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再與家長交流情況時,有的家長反饋說“孩子現在聽到好聽的音樂時可以專注學唱”,筆者告訴家長這就是幼兒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的表現?,F在,很多幼兒園都實施課程游戲化,正是基于幼兒的興趣指導幼兒專注于學習。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看動畫片或玩網絡游戲時,幼兒不用管束就能專注于其中很長時間,這種情況不是幼兒專注力好的表現,相反,過度的屏幕刺激會降低幼兒在學習和其他事情上的專注力。

二、了解幼兒有限的專注時間

教師和家長除了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評價幼兒的專注力,還要對幼兒的專注能力進行科學客觀的認知。年紀越小的幼兒,專注力往往越差。比如關于幼兒能夠專注于玩玩具的時間,2~3歲的幼兒往往是5~8分鐘,3~4歲的幼兒往往是8~10分鐘,4~5歲的幼兒往往是10~20分鐘。這是由幼兒的生理發展特點決定的。此外,在相應的時間內幼兒也不一定僅專注于一個玩具上面,有時幼兒會在幾個玩具之間流連,如先玩了積木2分鐘,又去玩樂高3分鐘,接著還去玩拼圖1分鐘,最后又玩回積木。這樣的情況也可以歸為“做同一件事”。因為幼兒能夠想到再去玩之前玩過的玩具,表明他們并非不專注,只是專注力在幾個玩具間轉換罷了。也就是說,我們判斷幼兒專注力是否足夠,并不一定是看幼兒能否一直玩同一個玩具。另外,我們也要理解為什么幼兒的專注力會在幾個玩具之間轉換。首先,我們給幼兒提供玩具的選擇可能太多了;其次幼兒對這些玩具都有新奇感,無從選擇;最后,我們沒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給幼兒提供玩具,有的玩具的使用難度超過或低于幼兒的能力。

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每一名幼兒都是獨立、鮮活的個體,教師和家長不能對照統一的標準來進行評估,要對幼兒有耐心,充分理解和認識幼兒的性格。教育是活的,教師和家長教育幼兒,就要隨著幼兒的需要來轉移[1]。尊重幼兒成長的自然規律,并不是不作為,而是不要過度作為,過猶不及。當幼兒出現特別懶、習慣不好、總愛對著干、不愛思考、坐不住、信心不足、產生厭學情緒等情況時,教師和家長不要急著責怪幼兒,而是要了解讓幼兒“敗下陣來”的隱性原因,要反思平時是否注重幼兒的習慣培養以及幼兒的身心健康,是否忽視了幼兒閱讀、計算、運動等基礎能力的培養等。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和家長也不要放任不管,或者管不了就放棄。這時,先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幼兒做出了什么行為,而是要好奇、共情、試探、關心幼兒,去了解幼兒的動機和想法是什么。找出幼兒行為的隱性原因后,教師和家長要幫助幼兒重新獲得安全感和價值感。當教師和家長真正了解幼兒時,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半。教師和家長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幼兒。

三、給予幼兒足夠的獨處時間

前面提到要了解幼兒有限的專注時間,給予幼兒足夠的尊重,那么,教師和家長如何在后期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呢?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抓住幼兒專注力發展的關鍵期,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學會不打擾幼兒,給幼兒足夠的獨處時間。

幼兒教育一直強調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并不是讓家長每時每刻都盯著幼兒。因為過度的干擾反而會破壞幼兒的專注力。陶行知說,幼兒是一個發明家,過不了幾年,如果沒有受過一些大人的愚惑,就會把世界看得很透明[2]。

有一名家長家中有兩個孩子。姐姐八歲了,做什么事總會要求家長陪,而弟弟雖然才三歲,卻已經可以獨自看書,擺弄玩具,不會纏著家長。照理來說,孩子年紀越小越粘人,家長很疑惑自家的兩個孩子怎么是相反的?筆者仔細了解情況后得知,姐姐是家里第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有人陪著玩,一旦有困難,家里人就立即去幫忙,盡可能地陪伴她,幾乎不會讓她一個人待著。而有了第二個孩子之后,家長顧不上,沒有辦法每時每刻都陪著弟弟。這就是問題所在。家長對姐姐的過度照料和陪伴反而剝奪了姐姐獨處的權利,讓外界的事物影響了她本就脆弱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她不僅不習慣獨處,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到了需要獨自上學的年紀還是需要人陪,如果沒有人陪就容易走神。

由此可見,父母不要填滿孩子的所有時間,要讓孩子有適當的獨處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幼兒在獨自玩的時候,不僅可以培養專注力,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探索和發現創新能力,增加多種實踐經驗。此外,有的家長總是想讓孩子從小抓緊時間多學點東西,不要錯失機會??墒菍τ诘湍挲g段的幼兒來說,過早學習反而不利于他們的發展。家長可以讓幼兒培養了良好的專注習慣之后,再進行學習。這樣幼兒學起來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科學引導幼兒使用電子產品

在公共場合,筆者經常能看到有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吵鬧,便把手機給孩子玩,而孩子看的大多是僅適合成人觀看的短視頻內容,雖然孩子能因此而停止吵鬧,但長此以往,孩子的語言儲備會變得匱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審美品質也會變得低級,更嚴重的情況是,孩子會沉迷短視頻無法自拔,聽不進教師課堂上講的內容,出現厭學情緒。因為短視頻一打開就能吸引觀眾的目光,幼兒在看短視頻時無須努力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沉迷其中,而學習課程知識則需要幼兒付出努力,主動投入注意力。相比學習,缺乏自控力的幼兒更容易沉迷短視頻,喜歡玩電子產品。

當然,我們都知道在信息時代禁止幼兒接觸電子產品是不可能的,而且電子產品也不是“洪水猛獸”,只是有的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幼兒去使用,發揮其作用。我們要避免幼兒沉迷電子產品,可以將電子產品的“利”為我們所用,抓住其對幼兒具有強烈吸引力的特點,來提升幼兒的專注力。那么如何科學引導幼兒使用電子產品呢?如何利用電子產品提升幼兒自主學習的專注力呢?

教師要加強家校合作,提高家長規范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行為的意識,讓家長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科學指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首先,家長要嚴格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過長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和大腦,因此家長要事先和孩子說好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時間一到就收起電子產品,引導孩子做其他感興趣的事。在控制時間的過程中,家長要知道孩子難免會因為沒看夠、沒玩夠而出現抗拒心理,這時家長不要強行阻止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而是要用溫和的語言和巧妙的行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陪孩子去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盡可能避免與孩子產生正面沖突。其次,家長要科學為孩子篩選好電子產品的內容,讓孩子看適合自己年齡段的網絡內容,例如給孩子看《寶寶巴士》《洪恩思維》等軟件的視頻,或者看一些幼兒日常家庭游戲的短視頻,而不是放任孩子自己操控手機,隨意點擊視頻。合理的視頻內容可以豐富幼兒的語言、數學、美術等多領域的知識儲備,并且能更好地提升幼兒的專注力,從而充分發揮電子產品的優勢。最后,家長要注意提醒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時保持適當的姿勢,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然,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則,不沉迷于電子產品,不在孩子面前播放不適宜的視頻,多陪孩子完成各種有趣的益智游戲,提升親子陪伴的質量,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和家長要能夠知道大多數幼兒天生的專注力發展是沒有問題的,不要急著去否定幼兒的專注力。在后天的培養中,教師和家長要找到幼兒專屬的“專注密碼”。這個“專注密碼”就是幼兒的興趣點。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了解幼兒有限的專注時間,給予幼兒足夠的獨處時間,別讓幼兒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如此一來,幼兒才會更加專注于學習和有益的游戲活動。

【參考文獻】

[1]徐瑩暉,王文嶺.陶行知論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專注力幼兒教育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區域活動中提升幼兒專注力的策略研究
淺談幼兒專注力培養
巧用“五自”原則,提高大班幼兒科學探究專注力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