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發展視角下的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生成路徑探析

2023-12-19 00:53鞏豆明
成長 2023年11期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

鞏豆明

正寧縣第一中學 (甘肅省慶陽市 745300)

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教師承擔的責任與歷史使命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堅定的理想信念、扎實的專業技能以及仁愛之心,認真對待并尊重每個學生,突出其主體地位。國家教育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與改革,但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一直沒有改變,即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與實踐能力,讓其掌握正確的表達與寫作方式。學生發展視角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更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各方面能力進行結合,強化學生綜合素質與知識運用能力,將理論聯系實踐,提升其語文學科素養。

1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構成的實質內涵

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傳統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考試成績,教師是課堂的絕對領導者,隨著社會發展與教育領域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高,考試成績不再是衡量學生個人能力的唯一標準,“核心素養”概念應運而生。世界各國的教育模式有著一定差異,但都有著相同的核心理念,即推動學習者從被動朝著主動轉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是學生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一種學習實踐,關于高中語文素養的培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就進行了明確而規范的表述,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1.1 語言構建與運用

語言是表達與交流的工具,可以將人和世界、社會聯系起來,對于高中語文教學教育而言,也要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后,高中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還有待提升,對詞匯的應用、表達的掌握等方面還比較欠缺。在高中語言訓練方面,可構建知識框架,要求學生在重復訓練中形成清晰的條理。運用語言時,還要搭配足夠豐富的詞匯變化,提升應用的靈活性。

1.2 思維發展與提升

語言本身就和個體的思維能力有著密切聯系,高中正是學生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人腦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與實踐,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來提升思維水平。因此,語文可以作為訓練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讓學生思維過程更加清晰且有邏輯。

1.3 審美鑒賞與創造

審美是一種更高級別的思維活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點,對學生個人能力要求比較高。在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可帶領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感受傳統優秀文化的熏陶,培養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審美意識與審美情趣。高中生對新鮮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不再滿足于基本的學習,而是追求一種更加高尚的情操與認識。教學方面,教師可有意識的培養審美精神,豐富學生知識體系,加強對美的認識。

1.4 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這個詞涉及的范圍非常廣,而且一直都是比較復雜的術語,從有關學者的研究中可以得知,文化可以是一種物質成果,也可作為一種精神需求,是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寶貴的財富。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各省市地區都有專屬的文化形態與風俗習慣,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語文學習決不能只停留在課本教材,而是要加深學生對我國文化的了解,將其培養成文化傳承人,強化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形成健全人格。當前世界科技突飛猛進,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更應當有意識的發展并傳承文化,為我國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2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提出的時代訴求

(1)對于教師而言,應當注重教學與研究的結合。教師這份職業較為特殊,是“人類靈魂的鑄造者”,對學生影響極大,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溝通交際能力以及洞察力,了解學生具體情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2)對于學生而言,要注重個性與共性的結合。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審美意識、創造意識慢慢形成,在學習中要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高效交流渠道,深化學生自我意識。教師要注重學生精神層面的需求,在私下和學生成為好朋友;(3)在課程方面,要注重靜態和動態的結合。學生要具備主觀能動性,不斷擴充知識積累,打牢理論知識基礎,并應用于實踐中。推動課程從單一、靜態朝著多樣、動態的方向發展。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模式,比如問題式教學、小組合作教學、任務型教學等,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等,促進其發展。

3 學生發展視角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生成路徑

3.1 閱讀指導啟發學生審美能力

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學生在認識世界時會不斷的有新知識加入,可以在自己的理解或教師幫助下加深記憶。高中語文教學方面,要突出閱讀學習的重要性,首先,高中語文教師要深入掌握班上每位同學的學習能力與性格特點,根據本節課內容來確定合適的閱讀素材,篩選材料,所選擇的內容一定要足夠經典,傳播社會正能量,反應出我國傳統文化精髓。不單純是為了讓學生認識生字詞,而是要讓其通過閱讀來接受優秀文化熏陶,提升文化認同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次,所選擇的閱讀材料一定要是正能量的代表,符合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中生起到正面引導作用。弘揚愛國主義、社會正能量的可以作為首選材料,當成是課本的延伸與補充,拓展學生眼界。最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時,還應當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同時告知學生要批判性的學習,意識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培養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3.2 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想要實現深度學習目標,研究能力是必備的優良品質,提升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應當使用多樣化的手段與方式方法,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分層次的學習任務,對于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文學篇目,按照一定的教學規劃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在小組討論和探究中完成任務,可引進問題探究式的方法,引導學生加強反思,總結經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后,學生可自主查找資料,在和同學的協作中表達感想??商接懙膯栴}非常多樣,比如作者寫作時的背景、人物描寫特點、作者寫作風格等。在任務型研究學習方式的應用下,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能夠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與機會,在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高效完成學習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尋找合適的閱讀材料,既要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挑戰,又要讓其在完成任務中感受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3.3 高效寫作提升學生創造力

閱讀是知識的輸入與積累,那么寫作就是知識的輸出,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上,閱讀與寫作是兩個獨立的部分,其聯系并不緊密。新課改背景下,應當加強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通過寫作讓學生表達心中所想,并檢驗其知識掌握與應用水平。寫作是一項創作型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要展現發散性思維,熟練應用所學知識點進行創作表達。寫作過程中,不僅是新文字的創作,更是對學生閱讀量的反饋。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鍛煉,寫作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對學生日后發展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寫法,并通過實踐進行訓練,積累素材的同時強化基礎;另一方面,學生在寫作時是獨立完成的,可培養自主學習與表達能力。高中生大多情感比較豐富,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情感上,都渴望得到認可,寫作正好是一個表達個人情感需求的渠道,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點。

3.4 綜合學習訓練學生想象力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創新原有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不能照本宣科。核心素養取向的課程目標,就是要將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識集中整合起來,形成科學、系統以及完善的知識框架。首先,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強化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理解,更新理論知識體系。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其真實訴求,通過實際行動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教師應當根據課程內容來布置學習任務,不能一味的灌輸知識,而是要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最后,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知識框架,提升辨別能力,注重拓寬性閱讀,培養發散性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觀能動性可得到充分提高。

3.5 語言核心素養:構建與運用

語文歸根結底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能夠將學生的真實生活與精神世界聯系起來,培養語言能力,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與綜合素質。語言學習并非單純的識字、認詞、造句,而是一種表達個人觀點與情感的工具,更是人際交往的核心手段。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來構建語言框架以及個人能力,讓學生盡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語文的特點以及規律,夯實語文起初,讓其利用所學知識靈活進行表達與交流。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可構建語言核心素養。比如在孟子的《寡人之于國也》中,以“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這句話為例,向學生提問:同學們,這句話連續用了三個虛詞,大家覺得文言文中虛詞的運用是為了什么呢?隨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交流,部分學生認為虛詞除了能夠加強語氣之外沒有其他作用;部分學生認為虛詞是句子的重要組成,在翻譯成白話文的過程中不能忽略。學生在討論中可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實現思維上的碰撞,也能夠感受到虛詞在不同句子、不同語境中的作用,只有不斷積累與學習,才能深入了解其含義,夯實語文基礎。

3.6 思維核心素養:發展與提升

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主要體現在聯想與想象這兩個方面,加強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以起到加深對文學形象理解的作用,這也能夠讓學生的表達更加清晰。語言學習中,思維是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作用。以巴金的《小狗包弟》為例,課堂正式開始之前可以組織學生朗讀或默讀課文,畫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話概括大致意思,理清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探索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聯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踴躍發言,跟同學分享自己理解的小狗包弟的故事,同時根據文章主題去推測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比如可以拋出這樣的問題:本文以“小狗包弟”作為題目,在開頭提到“藝術家與狗”的意義是什么?激烈的交流討論中,學生會表達自己不同的想法,換位思考,把自己帶入到文章作者的角度,感受到每個段落的巧妙構思。此外,還要掌握每個自然段中心句的意思,了解作者這樣寫的真正要義,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3.7 文化核心素養:傳承與理解

可以將傳統文化看做是一種認識與實踐成果?!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更應該培養其文化傳承意識,提升文化修養。新課標與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利用經典文學作品提升其文化品味。以《荊軻刺秦王》這篇課文為例,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從而客觀的看待與評價古人。但很多教師并未注重對學生的正面引導,缺乏感性分析,教學如同隔靴搔癢,收效甚微。為此,可以加入戲劇表演,為學生帶來沉浸式的教學體驗,惟妙惟肖的展現歷史人物特點,同時也有助于傳承我國戲劇文化。在參與過程中,學生會積極查詢資料、用心準備,將語文、歷史、音樂等進行結合,并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出來。

4 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掌握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手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發散性思維,為其日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猜你喜歡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