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至蘇州無錫太湖旅游航線通航安全研究

2023-12-19 14:15潘坤麟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
珠江水運 2023年21期
關鍵詞:客船湖區太湖

◎ 潘坤麟 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

湖州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上海、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與安徽廣德毗鄰,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太湖水域面積2338km2,南北縱向長約68.5km,東西橫向寬約34km。環太湖三個城市中,無錫較早開發太湖水上旅游,已經形成公共碼頭和景區內碼頭兩類水上旅游項目,這些項目多集中在黿頭渚景區,以山水觀光和多樣化的水上交通工具為主。蘇州擁有絕大多數太湖水域,現以公共碼頭居多,水上旅游線路項目開放集中在西山、東山水域片區,且以通行功能為主。湖州太湖片區的水上旅游線路產品少且航程較短,主要依托月亮酒店的湖濱開展水上夜游,為此開通湖州至蘇州、無錫水上旅游航線是實現湖州市旅游發展規劃目標、提高湖州知名度的重要舉措。

1.航線方案

根據湖州市南太湖新區相關規劃和湖區水域特點,湖州至蘇州無錫太湖旅游航線主要分為湖蘇線和湖錫線兩條航線,其中湖錫線有兩種不同的航線。具體航線安排如下:

1.1 湖蘇線(湖州-蘇州)

線路:南太湖碼頭-小雷山(避險島)-西山石公山碼頭。航線全長21.3km。游程大約1小時。

1.2 湖錫線I(湖州-無錫)

水上線路:南太湖碼頭-小雷山(避險島)-捕杵山(避險島)-拖山(避險島)-管社山莊碼頭。航線全長69.7km。游程大約3小時。

1.3 湖錫線II(湖州-蘇州-無錫)

線路:南太湖碼頭-小雷山(避險島)-石公山碼頭-漫山島(避險島)-拖山(避險島)-管社山莊碼頭。航線全長21.3km+68.2km。游程大約5小時。

1.4 主要??看a頭

湖蘇線、湖錫線I和湖錫線II這三條航線主要??奎c(碼頭)為湖州的南太湖碼頭、蘇州的石公山碼頭和無錫的管社山莊碼頭。三個碼頭中,蘇州石公山碼頭、無錫的管社山莊碼頭為現有碼頭,南太湖碼頭為新建碼頭設施。

2.太湖旅游航線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湖蘇線、湖錫線I和II線這三條水上旅游線路,均是在現有太湖湖區助導航設施和貨運船舶通航條件的基礎上開展的太湖水上旅游觀光項目,客運航線安全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2.1 自然環境

2.1.1 風的影響

客船具有吃水小,水線以上高度大的特點,在太湖湖區航行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風的影響,影響船舶的航行軌跡。船舶受到風動力矩的作用而產生的“風致飄移”的現象會影響船舶的運動狀態,降低船舶的操縱性能,導致船舶偏離航道,易進入太湖淺水區、危險水域或存在礙航物的水域,嚴重威脅著通航安全;特別是8級及以上的大風時,風對船舶的作用力更大,易導致船舶傾覆、偏航和擱淺等水上交通事故。

在整個年度中太湖湖區容易發生大風的天氣主要為強對流、臺風和寒潮等惡劣天氣。夏季是強對流天氣多發時段,經常出現的則是短時強降水以及雷暴大風等。秋冬季節,受冷空氣南下(寒潮)的影響在湖區容易產生7~8級及以上的大風。同時,在開闊水域的風速要大于沿岸和內陸。

因此,客船這類受風面積大、淺吃水型船舶,一旦在開闊水域遭受7~8級及以上的大風,特別是正橫受風情況下將會產生大幅度橫搖,橫傾角一旦超過消失角,船舶就會傾覆,對安全的影響非常大。如湖蘇線整體航線呈東北-西南方向布置,與太湖東南-西北盛行風剛好正交,在這樣的受風情況下易形成正橫受風的局面,將直接影響客船的航行安全。

根據相關太湖湖區最大風速的觀測數據(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小雷山)可知,小雷山觀測站十分鐘最大風速≥12.0m/s的小時數達到201小時。2004年蘇州、無錫和湖州三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實施《太湖湖區船舶防污染及通航安全聯合管理機制》以來,湖面陣風達8級以上,由蘇州地方海事部門統一發布預警信息,實現“惡劣天氣預警、大風封湖停航、聯合搜尋救援”等應急處置的統一行動,太湖水域平均每年封航60多次、1400多小時(近60天)。從這些數據可知大風(7-8級及以上)對太湖湖區內船舶正常航行有較大的影響。

2.1.2 低水位的影響

航道深度是衡量船舶最小可通航水域的指標,航道深度的大小限制了船舶吃水和排水量。當航行船舶駛入淺水區時,會產生“淺水效應”,主要表現有水阻力增大、船速下降、船尾下沉、船首向深水一側偏轉、舵效變差等。

太湖水深條件受到太湖流域降水量和水利工程營運的影響,整體水深條件不佳,據現場調研發現太湖湖區內的杭湖錫線等航道的航槽與船舶的習慣航路直接相關,實際航槽往往受重載船舶螺旋槳的影響,因此目前實際的航槽已經偏離航標指示航道,需要跟隨航道內貨船航行。目前淺水客船吃水在0.9~1.6m之間,而太湖常水位情況的水深在2.2m左右,從數據上來看能保持0.6~1.3m的富余水深,能夠滿足航行安全要求。但太湖湖區,特別是在開闊水域的風力普遍較大,往往會產生平均0.5~0.6m左右的有效波高,致使其富余水深條件大大減弱,對于1.5m吃水以上的船舶在這樣的浪高情況下其航行安全受到較大的影響。

2.1.3 能見度不良

能見度是指在當時天氣和空氣的背景下正常視力能看到和辨認出目標的最大水平距離。在能見度不良的條件下,船舶駕駛人員觀察力和判斷力嚴重受到限制,導致獲取的信息存在誤差,嚴重影響船舶駕駛人員的正常操縱。在氣象因素中,最影響能見度的是霧和霾。航行時遇見大霧,視距不足,船舶瞭望困難,無法目測定位和定向,船舶航行困難,極其容易偏離正常航路,使船舶航行中發生擱淺、觸礁和碰撞等水上交通事故。大雨大風影響次之,但也會因可視距離差影響航行。有關研究表明當內河航行的船舶在能見度不足1000m時,雖有雷達、AIS等現代導航設備,但船舶偏航造成的事故大大增加。

太湖湖區湖面開闊,可供定位和導航的物標和參照物較少,在發生大霧、強降水等導致能見度嚴重下降的天氣情況下,過往船舶容易因缺少足夠可供定位導航的物標情況下發生偏航、擱淺等事故。

2.1.4 災害性天氣

太湖湖區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是強對流天氣、臺風和寒潮等突發性的天氣現象。災害性天氣的出現往往會帶來強勁的風力、降水等現象,大風會對客船的安全航行帶來嚴重的影響,導致船舶發生偏航、傾覆和擱淺等水上交通事故。高強度的降水致使湖面能見度大幅降低,駕駛員無法有效辨識航道和周邊助航設施,容易導致船舶發生偏航、擱淺等事故。

2.2 船舶因素

2.2.1 客船船型

太湖湖區水上旅游客船船型的選擇將會直接影響旅客的安全和舒適性,以及旅游觀光的滿意度。因此在客船船型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船型與太湖湖區自然水文條件的匹配程度、客艙行人甲板布置合理性及船舶穩性要求等特點。

2.2.2 消防、救生設備

船舶消防、救生設備是指在客船上配備的滅火器、救生衣、救生圈等設備和設施。在太湖湖區的水上旅游航線的船舶,在正常營運期間應配齊所需的所有消防和救生設備,并為保障所有設備設施處于立即可用狀態。

2.2.3 助導航設備

助導航設備是指船舶上安裝的GPS、AIS、雷達、電子海圖、測深儀等各類用于協助船舶航行導航的設備和設施。船舶正常營運期間,各類船載助導航設備應保持功能正常,處于隨時可用狀態。太湖湖面開闊,特別是在能見度不良的天氣條件下,如果缺少必要助導航設備的協助,水上航行安全將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2.2.4 船舶動力操縱系統

船舶動力操縱系統是指船上的主機和舵機系統,實現船舶的動力輸出和轉向控制。動力強勁、操縱性能可靠是動力操縱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在太湖湖區這樣的開闊水域,如何快速可靠地完成航線航行任務是需要動力操縱系統提供支持。

2.3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分為船員適任狀態、服務人員行為和旅客行為。旅客夾帶危險品上船的檢查檢測、航行途中禁止旅客出艙觀光拍照的管理,也包括旅客上下船(碼頭)安全保障措施,航行途中遭遇惡劣天氣旅客的動態管理問題。

2.3.1 船員適任狀態

從眾多的海事安全研究中可知,人為因素是水上航行安全中最為關鍵的因素。而船員作為船舶航行的主要實施者,是人為因素影響中的關鍵因子。船員適任狀態是指水上旅游客船船員在專業能力、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狀態是否滿足水上航行工作崗位的要求。

2.3.2 服務人員行為

服務人員是指客船上從事非船舶操縱崗位的,主要為服務員、導游、講解員等。服務人員的工作內容雖未直接影響船舶的航行,但其工作內容直接與旅客相關,會影響旅客在船上的活動軌跡和行為狀態,其崗位適任能力、水上救助水平、人際交往等會直接影響應急情況的有效實施,也是影響水上航線安全的重要因素。

2.3.3 旅客行為

旅客從上船那一刻開始,對于水上航行、太湖觀光、船上休閑活動等存在好奇和不熟悉,對于客船結構、布局、船上的應急資源配置、正確使用救生設施等方面的信息都是不熟悉的,在好奇心驅使下往往會在客船上不同區域間活動,特別是在甲板等開放區域,若遇到大風、大浪的情況,存在人員安全風險。如在觀光航行過程中,因集中一舷觀光、躲避陽光或曬陽光、風浪原因致使旅客集中在船舶的某一舷,容易發生船舶傾覆的風險。

2.4 水上交通環境

2.4.1 船舶交通量

航道水域的通航密度是指單位時間內經過某一段航道水域的船舶數量。通航密度大的航道,船舶的運動空間受限,并且受到其他船舶運動的影響,致使船舶操縱變得困難,通航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嚴重威脅到航道水域的通航安全。

2.4.2 助航標志完善度

助航標志的作用是協助船舶航行過程中的安全助航,供船舶確定船位、航向,會讓規避危險。助航標志沿航道進行布設,一旦移位、丟失,船舶不能確立正常航路,就易于在復雜航道中觸礁、駛入淺灘擱淺。助導航標志完好,直接影響船舶通航安全。

2.4.3 船舶交通管理狀態

船舶交通管理狀態是指在太湖湖區水上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定,主要從制度和管理角度來綜合論述太湖湖區水上交通管理狀態,特別是針對船舶應急管理方面的措施和制度。

2.5 公司安全管理

2.5.1 安全管理體系

安全管理體系是指經營太湖旅游航線的公司根據交通運輸部制定的“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達標考評”標準,針對水上客運企業和航線所建立的安全管理體系,并保持有效運行的狀態。主要從是否建立安全管理體系、體系運行狀態等角度綜合評判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狀態。

2.5.2 應急響應程序

應急響應程序是指經營太湖旅游航線的公司在營運過程中所建立的水上交通和人員安全的應急響應程序。主要從是否建立水上旅游航線的應急響應程序及程序的科學性、完備性、合理性等角度綜合分析應急響應程序。

2.5.3 救助設施設備

救助設施設備是指經營太湖旅游航線的公司自身是否配置有救助和救生設備。主要從救助救生設備配備情況、設備合理性、完整性和可行性等角度綜合分析。

3.太湖旅游航線安全管理建議

3.1 船型選擇

太湖湖區水域開闊,湖面風力較大,水深條件受到大風天氣和水利工程營運的影響,經營單位需要考慮水上旅游客船與太湖氣象、水文條件的匹配性,太湖水上旅游客船具有水線以上面積大,吃水較小的特點,屬于淺水型船舶,受風影響較大,建議應選擇水線以上高度/吃水比值小的船型,或選擇雙體船等船型寬大的船型,減小風和吃水對船舶安全的影響,保障旅游客船在太湖湖區航行過程中的安全。

3.2 有效應對大風、低水位、能見度不良措施

經營單位營運過程應根據旅游客船的性能和實際運行情況,制訂停航(或限航)的風力、水位、能見度極限標準;運營期間重點關注太湖水域的突發天氣情況,并與海事管理機構和氣象部門建立有效的信息聯絡機制,通過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將自然環境對水上旅游航線運行的風險降低到最小,確保游船航行安全以及游客人身安全。

3.3 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

經營單位應建立交通系統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運用體系化、程序化、文件化、規范化管理,使公司安全質量管理體系保持長期有效運行;同時,對船舶安全營運提供足夠的資源和岸基支持,配備必要岸基聯絡通訊設備設施,確保旅客安全。

3.4 制定應急預案

經營單位應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火災、人員落水、災害天氣、觸礁、擱淺等各種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方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以及船岸聯合演習,做好應急搜救準備工作;同時,加強對員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特別是船舶駕駛員要開展針對太湖水域特點相關的技能培訓,提升駕駛技能,掌握應急情況下的措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猜你喜歡
客船湖區太湖
大通湖區河蟹產業發展綜述
大洋灣乘舟賞櫻
湖區航道風速預警監測點布設研究
太湖思變2017
太湖攬春
太湖
風景、地方與浪漫主義——華茲華斯的湖區書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