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高校大學生基層就業問題研究

2023-12-20 05:12何秀成白明昌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農業院校村鎮基層

何秀成,白明昌 ,趙 莉

(1.甘肅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蘭州 730070;2.甘肅農業大學招生就業工作處,蘭州 730070;3.甘肅農業大學管理學院,蘭州 730070)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決策。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實施鄉村振興需要一大批農業科技人才,高等農業院校能夠源源不斷地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逐年急劇增加,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的1 076萬人,高校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尤為突出[1]。

近年來,國家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既可以有效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可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然而,大學生基層就業效果并不理想,更多地出現了“引不進、留不住、用不好”的現實問題和困境[2]。這主要是由于政府配套政策不完善、高校服務“三農”作用發揮不夠、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的。實現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在基層穩定就業,發揮專業特長服務鄉村振興是當下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1 鄉村振興背景下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基層就業的現實意義

本文中的基層就業,是指在縣級以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非公有制組織和中小企業的就業,包括單位就業、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3]。

1.1 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根本核心利益,始終是社會人民關注的焦點和熱點。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高校2022屆大學畢業生人數突破千萬,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更加突出。鄉村振興需要大批知農、愛農的農科人才,高等農業院校作為培養農科人才的重要場所,引導農科大學生到村鎮基層就業,投身到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可以有效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緩解城市就業競爭和壓力,平衡就業流向的結構性失衡[4]。

1.2 推進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農業鄉村現代化的重大決策,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人才。當前,鄉村基層人才相對比較匱乏,引導農科大學生到村鎮基層就業,能夠運用專業知識更好地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升級,能夠采用創新理念帶動更多的農民發家致富,改變一些農村的落后面貌,從而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

1.3 有助于實現自身價值

鄉村振興需要大批農科專業人才,鄉村振興為農科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平臺。農科大學生選擇到基層工作職業發展前景良好。農科大學生具有“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專業素養,從事與農業生產經營工作的專業優勢明顯,在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2 鄉村振興背景下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基層就業面臨的問題

2.1 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存在眾多障礙

2.1.1 基層就業崗位少 為緩解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國家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但是,基層就業項目每年僅能提供約10萬人的工作崗位,遠遠無法滿足大眾化教育時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需求[5]。同時,村鎮基層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產業發展不夠興旺,能夠提供就業創業崗位的數量很少,不能滿足返鄉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期望和需求。

2.1.2 職業發展空間小 職業發展空間是大學生求職擇業時考慮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選擇到基層就業,意味著今后較長時間要在村鎮基層單位工作,相較于省市縣單位顯得就業層次較低,可以進步和發展的職業空間非常有限。

2.1.3 薪資待遇低 大學生去基層單位就業,工作人員薪資水平較低,基本在3 000元左右,與當地公務員的薪資收入差距較大。大學生返鄉到基層自主創業的風險較高,鄉鎮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創業平臺不夠成熟。另外, 政府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不強,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的薪資待遇沒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2.1.4 工作環境艱苦 當前,大多鄉村地理位置偏僻,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住房、交通、醫療、教育、娛樂等資源相對匱乏,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意愿。農科大學生多數來自農村,跟城市相比較,他們親身感受了農村住房條件差、交通不便利、看病難、教育資源匱乏等問題,農科大學生找工作時更加傾向在工作環境較好的城市就業。

2.2 高校人才培養與面向基層就業引導相脫節

2.2.1 基層就業宣傳不到位 當前,很多農科大學生學農知農不愛農,不愿去村鎮基層就業,說明高校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宣傳不到位。一是農科大學生就業觀念有待改善。很多農科大學生并沒有深刻認識到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雖然城市就業壓力和競爭力非常激烈,農科大學生在地域選擇時,依然優先選擇城市就業,甚至為了在城市就業放棄所學專業,不愿意到村鎮基層就業。二是農科大學生生涯規劃意識不足。很多農科大學生沒有認識到鄉村振興為自己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平臺,到村鎮基層就業,專業優勢明顯,職業發展前景好。三是農科大學生投身基層工作的志向不堅定。很多農科大學生到基層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意志不堅定,在工作地域選擇時,仍然傾向于到大城市就業。

2.2.2 人才培養方案滯后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鄉村振興進程的快速推進,村鎮基層急需一大批現代農業科技人才,然而,高等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不能及時修訂和更新,農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一致,專業設置脫離市場需求,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高等農業院校很難針對村鎮企業的要求來培養現代農業需要的科技人才,導致農科大學生很難就業[6]。

2.2.3 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高校教師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致使農科大學生人才培養質量不高[7]。高校理論和實踐“雙師型”師資匱乏,部分教師專業素質不高,沒有將主要時間和精力回歸本科教學,教學照本宣科、方法陳舊、效果不佳。部分教師基層實踐經歷少,缺乏田間地頭的科研經歷和鄉村企業的實踐經歷,難以承擔起培養學生服務現代農業的能力。高校實踐基地建設比較滯后,重理論、輕操作,重研究、輕實踐,導致農科大學生專業技能不高,很難滿足服務現代農業的需求。

2.3 大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意愿和能力缺失

2.3.1 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不夠 鄉村振興為農科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農科大學生到村鎮基層就業,專業優勢明顯,職業發展前景良好。然而,很多農科大學生就業認知不成熟,在選擇工作地域時,依然選擇到就業競爭激烈、涉農崗位緊缺的城市。農科大學生肩負著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使命,但部分農科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高,從事農業生產工作的決心不堅定,甚至放棄所學專業到大城市工作。

2.3.2 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不強 農科大學生具有服務鄉村振興的專業優勢,然而,農科大學生在就業地域選擇時往往更加偏愛去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就業,表現出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意識淡薄。大學生在校期間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相對較弱。農科大學生起初到村鎮基層工作,缺乏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的工作思路和實踐能力,服務鄉村振興的綜合能力不強。實施鄉村振興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鄉村振興需要一大批農科專業人才,然而,部分農科大學生認為村鎮基層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發展空間有限,不愿將個人發展融入到國家需要當中。

3 鄉村振興背景下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對策建議

3.1 政府層面

3.1.1 發展鄉村產業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有效手段。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如鄉村農產品加工、鄉村文化旅游、鄉村特色產業等,可以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提供更多的崗位,也可以改善鄉村產業結構,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3.1.2 提高政策支持 政府應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加大對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資力度,給大學生返鄉創業在資金、場地、平臺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如免息創業貸款、稅費減免、求職創業補貼等,降低就業創業的風險,吸引大學生投身到鄉村振興中。

3.1.3 增加薪資待遇 政府應當增加大學生基層就業項目的薪資待遇,滿足大學生對基本工作薪資的期望,保證大學生吃、住、行等基本需求的開銷,讓大學生基層就業項目的薪資待遇與當地公務員持平,吸引農科大學生到村鎮基層就業。國家應加大對涉農企事業單位的支持力度,提高大學生到涉農企事業單位就業的薪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真正讓農科大學生以基層為家,踏實干事。

3.1.4 改善生活環境 政府部門應加大專項經費投入,建成比較完善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經濟保障住房、便捷的道路交通、高質量的醫療部門、優質的教育資源、發達的鄉鎮農貿市場和文娛公共基礎設施等,改善村鎮基層工作人員的生活環境。同時,改善村鎮基層單位的辦公環境,在保證辦工場地、用房的基礎上,配備現代化的辦公設備,為基層工作人員提供便捷高效的辦公環境。

3.2 高校層面

3.2.1 加強對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指導 一是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熟悉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幫助大學生分析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鼓勵農科大學生到村鎮基層就業,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平臺上實現自身價值。二是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引導農科大學生樹立學農知農愛農和從事農業生產的堅定決心,投身到農業生產建設中。三是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農科大學生將個人目標融入到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農科大學生的專業優勢,促進國家實施鄉村振興。四是宣傳農科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先進事跡,邀請優秀基層大學生典型來校進行交流分享,發揮先進典型的模范帶頭作用,引導農科大學生投身到鄉村振興中。

3.2.2 更新人才培養方案 鄉村振興背景下,高等農業院校應當依據市場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合理設置課程內容,強化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鄉村振興真正需要的農科高素質人才。一是成立鄉村振興學院,加強對鄉村振興相關理論政策的研究,指導學校更好地為農業現代化服務。二是結合鄉村振興建設的市場需求,構建服務鄉村振興的學科和專業,培養鄉村振興真正需求的高素質農科人才。三是合理設置專業課程,選用貼合市場需求的課程教材,去除內容重復較多的課程,增加專業核心課程的學時,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真正掌握用得上的專業知識。

3.2.3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高校教師必須要回歸本科教學,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切實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定期選派中青年教師到基層農業企業或實習基地進行實踐鍛煉,鼓勵教師聯合企業開展解決“三農”問題的科研項目,真正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

3.3 大學生層面

3.3.1 樹立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 農科大學生應當充分認識到專業特長對個人職業發展的重大作用,在工作地域選擇時,與其放棄專業選擇競爭激烈的城市就業,不如選擇到村鎮基層就業,充分發揮自己所學的專業優勢,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干事興業。農科大學生應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學農愛農立志從事農業的決心,主動投身到鄉村振興偉大事業中。

3.3.2 提高服務鄉村振興的本領 農科大學生應當增強服務鄉村振興的重大使命,厚植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專業情懷,加強理論學習,夯實專業本領,提高實踐能力,增強服務鄉村振興的本領;應當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著力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為投身鄉村振興提前做好準備;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自身的成長成才,將個人的發展融入到國家的需要中,發揮農科大學生的專業優勢,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中;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快適應村鎮基層環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克服工作壓力,有效應對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難。

4 結 語

鄉村振興急需大批農業科技人員,為農科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平臺。農科大學生具有明顯的專業優勢,到基層就業職業發展前景良好。引導大學生到村鎮基層就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大學生等各個層面共同發力推進:政府出臺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高校做好基層就業的宣傳工作,大學生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綜合能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實現農業現代化[8]。

猜你喜歡
農業院校村鎮基層
高等農業院校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研究
基層為何總是栽同樣的跟頭?
農業院校遙感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山西8個村鎮入選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
“互聯網+”背景下高等農業院校分析化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基層在線
基層治理如何避免“空轉”
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已達2409個
走基層
淺談農業院校學生的道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