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田黃鱔生態養殖

2023-12-20 08:49衡陽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凌正清
湖南農業 2023年10期
關鍵詞:衡陽縣黃鱔換水

衡陽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凌正清

衡陽縣魚苗魚種場2022年以0.72公頃稻田作為稻-鱔共生模式進行試種試養,每667平方米黃鱔產量35千克,產值1750元;優質水稻產量419千克,產值3352元。每667平方米總收益5102元,總投入2700元,投入產出比為 1∶1.89。

一、稻田選擇

1.基礎設施 黃鱔養殖稻田需要盡量選擇地勢平坦的坡面,坡度不宜過大。田埂一般高度為70厘米,底寬60厘米,頂寬為45厘米。用塑料薄膜和紗網罩住田埂防止黃鱔外逃。塑料薄膜的高度應高出田埂20厘米,底部埋入泥土10厘米。

2.水質 注重水質的清新,稻田底部沒有冷泉水上涌,并且有豐沛的水量,方便排灌。田埂要保證不能漏水,相對稻田低洼處的水位較低為最好,換水方面根據季節而定,一般春秋季7天換水1次,夏天則3天換水1次,以保證水質的活性。

3.土壤 應當選擇黏土等保水能力偏強、土質肥沃疏松、含有大量腐殖質的土壤,用于稻田耕作的土地最好為酸性或者中性土,泥層一般為20厘米的深度,干涸后不能產生板結現象,擁有較強的保肥能力。

4.水溫 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黃鱔適宜的溫度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適宜黃鱔生長的水溫在15~30℃,黃鱔繁殖的適宜溫度在20~28℃。而水溫低于15℃,黃鱔的食欲就會下降,水溫超過30℃則會讓黃鱔行動越來越遲緩。

二、日常管理

在養殖前期,稻田水深應當控制在6~10厘米,在水稻拔節前進行一次輕微曬田。然后在水稻拔節孕育稻穗到乳熟期之間,稻田的水深應當控制在6厘米,在這之后灌水和輕微曬田的操作就可以來回交替。養殖期間需要不定時更換新水,并嚴密監控黃鱔的吃餌情況。當水稻需要進行施肥或者噴灑農藥時,應當先引誘黃鱔到稻田內的安全水域。

稻田黃鱔的生態養殖,壟溝應保證 70~80厘米的間距;為彌補基本禾苗的不足,可以維持10~13厘米的植株間距。一般會選擇開1~2條鱔溝,方向與壟溝相互垂直,讓整個水網布局更加合理。黃鱔種類的投放,應當盡量保證大小一致,防止出現黃鱔相互蠶食的狀況。鱔溝在黃鱔苗進入前的7~10日,用生石灰進行消毒。通常情況下,稻田中會同步放養5%的泥鰍,可以有效阻擋黃鱔之間相互纏繞。投放時不能用冷水,防止激傷黃鱔。為了殺死寄生蟲,可以用3%~5%的食鹽水浸泡黃鱔5~10分鐘。

在鱔溝內某處設置投餌臺,黃鱔的餌料主要有小魚小蝦、蚯蚓、牲畜內臟等,也可以在其中摻雜豆渣等。在放養的頭3天不進行飼料喂養,讓黃鱔充分空腹過后進行馴化,在下午4—6時投喂,投喂量需要維持在黃鱔體重的1%~2%。待黃鱔被馴化之后,飼料投喂量可以根據天氣和水中殘留餌料的情況靈活掌握。一次投喂量不可以太多,等到黃鱔普遍吃餌情況正常之后,飼喂量可以適當增加至體重的3%~4%。

三、疾病防控

細菌性皮膚病在5—9月為高發期,染病黃鱔的表皮通常會出現各種紅斑,并出現無力游動的癥狀;嚴重時表皮潰爛并逐漸向肌肉延伸,繼而引發死亡。因此黃鱔在捕撈和養殖階段一定要盡量規避擦傷問題,避免出現細菌感染引發皮膚病。

水霉病大多是黃鱔表皮受到細菌感染所導致,可以向稻田加入新水、潑灑碳酸氫鈉溶液或0.2%的孔雀石綠溶液防治。

發熱病則是因為黃鱔飼養密度得不到控制,從而引發水溫的快速上升,若黃鱔在此時相互纏繞,就會引起大量死亡現象。此時應當在更換新水的同時,向田里投放定量泥鰍,減少黃鱔的纏繞現象,可以用50毫升7%硫酸銅溶液防治該病。

猜你喜歡
衡陽縣黃鱔換水
衡陽縣:家庭親子烹飪大賽圓滿落幕
水培植物霎換水
自動換水
衡陽縣:禁毒宣傳進校園
黃鱔料占全國的70%,今年特種料將激增40%,看這家企業如何再造輝煌?
衡陽縣生態經濟與社會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摳黃鱔
衡陽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與建議
池塘小網箱養殖黃鱔
我給小烏龜換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