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踐行“四力”的路徑

2023-12-20 10:43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劉辰龍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21期
關鍵詞:四力新聞記者新聞報道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劉辰龍

總書記強調,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新媒體時代信息復雜多樣、新聞紛亂繁雜,網絡消息真假難辨。在新聞工作踐行“四力”的實踐中,新聞記者也順應時代發展不斷發生著轉變。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重大突發事件中網絡謠言呈爆發性傳播趨勢,大量虛假新聞泛濫于新媒體平臺。根據CNNIC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這要求新聞記者更應深刻把握新媒體發展趨勢,通過踐行好“四力”堅守輿論陣地,重塑媒介公信力。然而當下新聞記者在工作中存在信息獲取滯后,新聞編輯不專業,信息把控不嚴等問題,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全面提高新聞采編能力,增強新聞工作者的職業修養。本文以“四力”為切入點,探尋新聞記者在踐行“四力”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意見。

1. 新媒體視域下“四力”的轉變

在新媒體視域下,借助互聯網傳播的優勢與科技進步,“四力”得到了更好的實踐。

1.1 腳力的轉變

“四力”中,腳力是基礎。在新媒體視域下,腳力借助科技賦能更加注重實踐和調研。新媒體時代信息量大,記者需要更加強調實踐和調研,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現場,掌握新聞的真實情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記者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程采訪,不必親自到達現場。比如,在突發事件或重大新聞事件中,記者可以在遠離現場的地方,通過視頻通話或其他在線工具進行采訪。這大大提高了采訪的效率和便利性。同時新聞記者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獲取信息,在新媒體時代,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記者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線索,了解受眾的關注點和反饋。這也需要記者不斷地關注社交媒體,及時獲取信息。另外,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記者需要更快速地響應和反應。在新媒體視域下,借助互聯網傳播優勢,新聞記者可以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獲取第一手資料。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記者的“腳力”不再僅僅體現在傳統的實地采訪和調查,還體現在更快速地響應和反應等方面。

1.2 眼力的轉變

眼力是關鍵,在新媒體時代,記者的“眼力”需要更加敏銳、全面和深入,善于發現新的新聞來源、把握受眾的需求和興趣、判斷新聞的價值和真實性以及發現新的新聞視角。

因此記者的“眼力”也發生了轉變。新聞記者具有了更強的發現新聞的能力,包括從各種渠道獲取新聞線索、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例如,新聞記者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網民爆料等方式獲取新聞線索,并通過網絡輿情監測工具等手段,及時發現熱點話題和事件。

同時新聞記者還增強了觀察和分析能力:在新媒體時代,新聞事件往往比較復雜,記者需要具備更強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層面看待問題,發掘新聞事件的本質和深層次含義。例如,在報道某個社會問題時,記者可以從不同人群、不同領域出發,深入挖掘問題的根源和影響。

借助互聯網傳播,新聞記者也增強了辨識真假新聞的能力。新媒體時代,信息量巨大且傳播速度極快,虛假新聞也時常出現。記者需要具備辨識真假新聞的能力,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在新媒體時代,同一事件的報道往往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挖掘和分析,記者需要敏銳地發現新的新聞視角。例如,在報道某個社會事件時,記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深入挖掘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響。

1.3 腦力的轉變

腦力是核心。在新媒體時代,記者的“腦力”也發生了轉變。借助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新聞記者增強了全局意識和主題意識,可以更好地從宏觀和全局的角度看待新聞事件,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深層次意義和價值。新聞記者可以借助互聯網提高自己的判斷力,能夠準確判斷新聞的價值和深度。在新媒體時代,信息量巨大,記者需要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并進行深入調查和分析,以揭示新聞事件的真相。然而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新聞記者經常容易受到干擾,所以記者需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在新聞報道中保持獨立性和客觀性,不被外界干擾或影響。同時,他們還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能夠在新聞報道中展現出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新聞記者相較于之前具備了互聯網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記者可以熟練運用各種新媒體技術和工具,將新聞報道以更加生動、形象、互動的方式呈現給受眾。例如,記者可以使用H5頁面、互動圖表、短視頻等新媒體技術,將新聞報道制作成具有互動性和趣味性的作品,提高受眾的參與度和閱讀體驗。同時記者也能夠從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對新聞事件進行分析和解讀。例如,在報道某個行業的經濟發展情況時,記者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圖表的方式,將經濟發展情況呈現給受眾,提高新聞報道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在新媒體視域下,新聞記者也增強了創新思維和具備多元化的報道方式。記者能夠根據不同的新聞事件和受眾需求,采用不同的報道方式和語言風格,提供更加生動、有趣、深度的新聞報道。

1.4 筆力的轉變

筆力是落點,記者前期的詳細調查與采訪,需要一篇好的文章來呈現。在新媒體時代,除了傳統的文字表述外,記者還需要掌握多種媒體技能,以更加全面、生動的方式呈現新聞內容。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的文字表述已經不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開始向多媒體轉變。新聞記者需要掌握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技能,將新聞內容以更加生動、全面的方式呈現給受眾。

除此之外,相較于之前單一的報道,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報道向深度解讀轉變。在新媒體時代,信息量巨大,受眾對信息的需求也更加深入和細致。新聞記者需要從單一的報道轉向深度解讀,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釋,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聞事件的本質和影響。這需要記者具備快速響應的能力和快速處理信息能力,要求記者能夠在新聞事件發生后迅速到達現場,獲取第一手資料并進行及時的報道。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受眾對信息的時效性要求更高,因此記者需要更加注重報道的時效性和快速處理信息能力。

除了深度的轉變,新聞記者的筆力還應由簡單的報道向故事化、情感化轉變,以此增強讀者的共情能力。在新媒體時代,受眾更加注重體驗和情感共鳴。因此記者需要具備與受眾互動的能力,能夠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與受眾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回應受眾的關切和問題。這不僅可以增強受眾對報道的參與感和獲得感,還可以提高媒體的互動性和影響力。這要求新聞記者需要將簡單的報道轉向故事化和情感化,用生動、感人的故事和情感表達來吸引受眾,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和傳播力。

新媒體時代也為與受眾互動提供了創新的途徑。傳播方式由單向傳播向互動傳播轉變。在新媒體時代,受眾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更加注重參與和互動。記者需要將單向傳播轉向互動傳播,與受眾進行交流和互動,及時反饋和解決受眾的問題和需求,提高受眾的參與感和黏性。

2. 新聞記者踐行“四力”的實踐與探索

2.1 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影響力

四力要求新聞記者多看,通過多看增加判斷能力,增加明察秋毫、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加以小見大,發現新聞熱點的能力。還要求新聞記者多走,通過深入基層,提高新聞報道的深度,通過實地調查提升新聞記者的腦力,加強新聞記者的筆力。錢璽勇是延壽縣融媒體中心的一名記者,他經常深入基層、企業和農田,采訪脫貧攻堅的先進典型。在抗擊疫情期間,他深入疫區采訪,用筆端和鏡頭記錄了抗疫一線人員的英勇事跡,踐行了腳力、增強了眼力,提升了腦力、豐富了筆力。他采寫了多篇有現場、有質量的新聞稿件,拍攝了1000多幅圖片。他的作品被多家媒體采用,傳播效果良好。錢璽勇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和價值追求。

2.2 加強報道形式創新

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方式多種多樣,以短視頻形式呈現的新聞報道得到了井噴式的發展。但這種避免大量文字閱讀便能獲取信息的新聞模式正逐漸陷入形式單一、內容造假的問題之中。新聞記者只有踐行好“四力”才能避免內容報道出現千篇一律、新聞報道缺乏創新的問題。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在踐行“四力”的過程中,加強與受眾互動,采用受眾喜聞樂見的報道方式,如互動性強的訪談、調查報道,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和關注新聞報道。同時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可以通過視頻連線等方式加強與受訪者聯系;通過及時回復評論區中受眾的留言,直接接受受眾反饋的意見與建議。

3. 新聞記者增強“四力”的提升路徑

3.1 深入基層,多線出擊,提高實踐能力

新聞記者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應堅持多走走、多看看,做到實地探訪、實地調研。在深入基層的同時,也要做到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信息優勢,對新聞采集工作進行科技賦能,用兩手準備完善新聞內容?!昂笳嫦唷睍r代“成見在前、事實在后”,受眾更容易輕信虛假新聞,加之部分專業媒體對虛假新聞不加審核,直接復制轉載,最后導致媒介環境惡化,受眾對新聞機構產生了信任危機。要應對“后真相”時代帶來的問題,新聞記者就更應深入基層,同時利用互聯網檢驗信息的便捷,對新聞事件多加調研,提高實踐能力。

深入基層一是有助于新聞記者通過親自調研檢驗新聞的真實性,避免發布未經核實的信息,減少虛假新聞的產生。二是有助于新聞記者通過實地采訪、實地調查、實地報道獲取第一手資料,增加新聞報道的權威性,消除受眾顧慮。新聞記者就是要踐行腳力,深入基層的實地調查,對辟謠網絡謠言,重塑媒介公信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加強學習,去偽存真,培養獨特視角

新聞記者要多學、多看,緊跟行業形勢,著眼發展格局,培養觀察力、發現力、判斷力和辨別力。多學,就是要學習新聞報道思路,做到與時俱進。多看就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擁有判斷新聞事件真假的能力。培養獨特視角需要記者善于挖掘,具有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能力。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中,部分媒體對“女司機導致大巴墜江”的錯誤新聞轉載報道,對事故受害者和女司機本人造成惡劣的影響。這意味著新聞記者要多看,時刻鍛煉、提高自己面對流量熱點判斷真假的能力。

第三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作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生存實錄》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視角入手,采取“調查性報道+新聞圖片+評論”的形式,展示勞動者的生存現狀,以及吃、住、行和權益缺失等方面遇到的問題。該系列報道通過六個篇幅,對如何加強新就業形態群體的權益保障加以評析、提出建議。這組系列報道題材深刻,緊跟社會發展熱點,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充分體現記者眼力對新聞報道的重要影響。

3.3 端正態度,勤于思考,提高思想深度

新聞記者應自覺抵制人浮于事、得過且過的思想,要做到勤于動腦,在新聞報道中養成思考的習慣,寫出具有深度的文章。潮新聞發布的《猛漲四倍!不少市民曬賬單:貴成這樣了?》一文,便通過不同地區共享充電寶使用價格的對比,發現共享充電寶行業不當競爭、無序漲價的亂象。該文章一經發出便獲得大量網友的評論。文章之所以能帶來如此大的社會效益,離不開新聞工作者的深度思考和深刻理解。新聞記者正是通過對身邊小事的仔細思考,才能夠發現共享充電寶行業亂漲價的現象。

3.4 關注受眾,加強創新,提升業務能力

筆力是新聞報道工作的落腳點與著力點。新聞記者只有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與互聯網技術,站在受眾視角看問題,“妙筆生花”、在報道形式上下功夫,才能引起受眾閱讀興趣,有效進行傳播?!丢毤襐R互動視頻!身臨其境,海陸空全景圍觀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便在報道形式、文章內容以及與觀眾互動上下足了功夫。該報道采用VR互動的形式,通過“我要開飛機”“我要開車”“我要開船”等不同選項,由受眾意愿自由選擇接收報道的內容。在觀看視頻期間,受眾既可以閱讀文字稿,又可以通過滑動視頻,全景式觀看鏡頭所涉及的每一處地方。該視頻的創新意味著筆力在新媒體時代全方位的升級與革新。

4. 結束語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工作者發生了諸多轉變。這些轉變一方面來自新媒體平臺與互聯網技術對新聞工作帶來的沖擊,另一方面來自新聞工作者本身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當然新聞記者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會影響新聞工作的開展,因此新聞記者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破釜沉舟的氣勢,落實“四力”要求,做好“四力”建設。

猜你喜歡
四力新聞記者新聞報道
如何辨別新聞記者證真偽
如何辨別新聞記者證真偽?
2019 新版新聞記者證公示
2019新版新聞記者證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增強“四力”靠什么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如何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