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小學課標中古詩詞的流行音樂創編策略與路徑選擇探析

2023-12-25 09:38
音樂探索 2023年4期
關鍵詞:貝斯流行音樂旋律

曾 誠

音樂,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媒介,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當代正在經歷著持續的演進與革新。流行音樂尤其憑借其多元、個性及創造的特質①余政儀:《改變研究模式 調整教學方法——建立流行歌曲演唱專業風格化練聲的新觀念》,《人民音樂》2008 年第9 期。,通過便捷的現代傳播機制,已經成為滿足現代社會文化精神需求的關鍵途徑之一。

中國古詩詞是中華文明的精神象征,承載了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智慧,是傳統文化傳承的不朽精髓。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育集納了眾多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實踐證明,音樂與古詩詞的結合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增強有效記憶,并使學習成果生動地融入日常實踐。然而,小學階段古詩詞的節奏性、韻律感和結構長度等固有特征與流行音樂的時尚性、通俗性、大眾性等特點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對于融二者于一體的古詩詞流行音樂創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本文依托四川音樂學院“針對小學教學初階教材中古詩詞流行風格歌曲創編研究”課題進行資料收集、分析、整理和調研交流等工作,聚焦探討面向小學階段兒童—— 6 ~12 歲兒童的古詩詞流行音樂的創作與編排,針對創作難點,尋求優化組合古詩詞與流行音樂的有效策略。6 ~12歲兒童正處于認知、情感及心理成長的關鍵期,大腦快速發育,出現變聲情況,對音樂與文化形態有著獨特的感知力和情感共鳴。因此,專門研究這一年齡組的古詩詞音樂教學不僅能更精準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還能促進其對音樂藝術的深層理解和個性化發展,同時為古詩詞流行音樂的創作和教學提供更加豐富和優質的資源和方案。

一、兒童古詩詞流行音樂創編要點

(一)把握古詩詞特征

小學階段的兒童處于認知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語言結構理解能力有限。小學教學課程標準根據該階段性特征,選取篇幅簡短、語義明確、易于理解且生僻字較少的古詩詞,以確保這些文學作品能夠與兒童的心智發展階段相匹配。小學課標傾向于選取能夠傳達明確教育信息的詩篇,如強調自然美、自我價值以及社會責任感,旨在通過閱讀理解和誦讀活動,培養兒童的文學鑒賞能力與道德情感。如李白的《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過生動簡潔且極富美感的語言表達詩人的客居思鄉之情;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將自然之景融入哲理之中,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引導兒童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孟浩然的《春曉》篇幅簡短,言淺意濃,聲景交融,深得大自然的真趣;駱賓王的《詠鵝》語言樸素平實、動靜相生、音色相融、朗朗上口,有助于培養兒童的語感;李紳的《憫農》分別描寫了農民在春耕和秋收時的辛苦,表達了對農民的同情和敬佩,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引導兒童關注社會現實,感恩勞動者;邵雍的《山村詠懷》以白描手法,用數字串聯鄉村景物,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數學思維和想象力;王維的《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語言優美含蓄,富有哲理,可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適合小學階段兒童學習的古詩詞應該遵循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確保孩子們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困擾。題材內容應以自然美、自我價值、社會現實等為主,也有總結為田園風情、親情友情、勵志成才、家國情愁等多種分類①代春鳳:《谷建芬古詩詞兒童歌曲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曲阜師范大學,2021。,能夠激發兒童對周圍世界的關注和理解。這些古詩詞應富有由淺入深的教育意義,引導兒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時語言形式應富有生動形象和節奏感,以培養兒童的語感和想象力。選擇這些類型古詩詞不僅有助于兒童的文學素養提升,也對其藝術素養的培養有所裨益。

(二)突出創編特征

兒童古詩詞流行音樂作品在創作中須兼顧古詩詞的韻味、意境與流行音樂的元素、技法,形成多樣化、個性化、時代化的音樂風格。古詩詞音樂題材吸引了大量創作者投身其中;然而因音樂人的創作功力、編曲能力、混音能力,作品質量參差不齊②鐘友謙:《漫談傳統古詩詞音樂文化的弘揚與發展》,《戲劇之家》2022 年第34 期。,尤其缺乏針對小學階段兒童聲音特點、音域特點、情感表達特征需求的音樂作品。此外,一些創作者缺乏對流行音樂文化的全面認識,對流行音樂的風格特征了解較為片面,但對古詩詞的流行音樂作品改編持保留態度,難以平衡古詩詞的原始形態與現代流行音樂元素。此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畏使得創作者在改編時過于謹慎,擔憂破壞原作韻味和意境,從而限制了創新的空間。再者,技術上的局限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尤其在旋律創作、和聲處理、節奏編排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古詩詞與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同時,創作者們也擔憂觀眾對這種跨界融合作品的接受程度,特別是考慮到流行音樂聽眾可能對古詩詞的內容感到不熟悉;市場導向的顧慮也影響了創作的方向,擔心這種創新嘗試無法在商業市場上取得預期的成功,使得創作者在創作時顯得過分保守,不敢冒險嘗試創新的融合方式。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構成了古詩詞流行音樂作品改編中的一系列挑戰,影響了作品的創作質量和風格表現。

(三)適應演唱能力

兒童古詩詞流行音樂創編必須充分考慮小學階段兒童的演唱能力,理解他們獨特的聲音條件和音樂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兒童通常尚未經歷聲音變化期,因此他們的音域有限,通常較為狹窄。同時,他們正處在音樂基礎教育的初級階段,正在學習和吸收基礎樂理知識。這樣的聲樂特性要求創作者為其選擇和創作的歌曲應具備簡潔明快的旋律和曲式結構,以便于兒童把握并表現出其聲音的自然魅力。就節奏和拍號而言,適合兒童的歌曲通常采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偶爾輔以附點節奏,應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十六分音符、切分節奏或復雜的休止符,以及難以理解的復合拍子。這種簡化的節奏模式有助于兒童清晰地理解和準確把握歌曲的韻律節奏。在旋律的音程設計方面,可構建平緩的旋律線條,多使用四度或更小的音程跳進,而對六度、七度等大跳的音程應用得較少。當需要超過五度的音程時,可適當采用八度跳進來簡化音程關系,從而減輕兒童在學習特殊音程時的難度。這樣的旋律構成不僅有助于兒童穩固音準,也確保了演唱時的連貫性與流暢性,是提升小學生演唱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兒童古詩詞流行音樂創編難點

(一)詞曲融合、意境表達與情感傳遞

選擇與古詩詞匹配的音樂風格并非單一的技術選擇,而是一種藝術上的策略,涉及如何在保留古詩詞原有文化韻味的同時,賦予其現代流行音樂的時尚性和吸引力。盡管流行音樂的廣泛親和力和其多樣的流派與風格為中國古詩詞這一具有豐富韻味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素材提供了充足的表現空間, 但是如何在不同的音樂形式中捕捉并展現出古詩詞的獨特意境和情感仍是一個復雜的創作過程。例如,爵士、放克等具有明顯非洲黑人風格特征的音樂形式在古詩詞的音樂化處理中可能存在局限性,特別是在那些帶有濃厚家國情懷和民族文化色彩的詩作中。過度的風格應用有可能淡化其原有的文化韻味,甚至可能干擾學生對古詩詞本意和邏輯結構的準確把握。

為了避免在此過程中過度簡化或同質化,創作者需要深入理解詩詞本身的文化內涵與情感深度。這不僅涉及音樂風格的選擇,還包括如何通過音樂元素的運用,比如旋律、和聲和節奏來傳遞古詩詞的情感和意境。古詩詞歌曲的創作應深刻把握詩詞意境與情感,運用適宜的流行音樂風格和創新手法,以豐富多彩的音樂語言,完成從傳統詩詞到現代歌曲的跨越。單一風格的過度傾斜以及對樂器和律動創新的忽視,均可能導致作品的情感層面和意境深度受損,從而影響到兒童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感受。

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群體,創作者需要綜合考量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音樂接受能力,同時考慮流行音樂的趨勢,以平衡古詩詞的傳統韻味與現代音樂的活力。通過精心創作策略,如采用富有戲劇性和表現力的敘事化音樂創作,可以在歌曲中巧妙地融入古詩詞的情節、人物與情感,從而實現古詩詞與音樂的有機結合。這種創作不僅能夠豐富兒童的審美體驗,也能夠在音樂教育中起到積極的推廣作用,讓古詩詞的美學價值在當代得到新的傳承和發展。

(二)篇幅把握與音域受限

小學課標中的古詩詞篇幅普遍較短,這恰是音樂創作的一個挑戰——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有效傳遞古詩詞的意蘊和情感。與長篇敘事性強的詩詞不同,短篇古詩詞需要更加精準和集中的表達方式,這在音樂創作中尤為重要。短小的篇幅意味著每個字、每句詩都承載了重要的情感和意境,音樂創作者需巧妙利用音樂元素,如旋律、和聲、節奏,來強化這些文學作品的內涵和情感。

此外,考慮到兒童的音域普遍受限,音樂創作在保持旋律豐富性和動態性的同時,還需要確保音域適合兒童的演唱能力。兒童的音域通常局限于中低音區;因此,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詩歌內容與兒童聲音特性,以確保音樂作品不僅忠于原詩的意境和情感,同時也適合兒童的演唱。

針對篇幅短小的詩作,可以采用復合循環結構模式增強歌曲的篇幅。例如,通過主歌、副歌橋段的重復使用,以及利用古詩詞中的精彩片段,通過變奏或重復來提升音樂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樣的創作方法不僅能夠解決短小古詩詞的篇幅受限問題,同時也能夠充分展現古詩詞的深層意境,為兒童帶來豐富的審美體驗。

1.2.1 血常規檢查 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2 mL并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用Sysmex-3000血常規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查。

(三)傳統特色與時代感的差異

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結合古詩詞與流行音樂元素不僅是一種創新的嘗試,更是一種教學與審美的策略挑戰。古詩詞語言的精煉、韻律的和諧與意境的深遠構成其獨有的藝術魅力。相形之下,現代流行音樂以其節奏感強烈、曲風多變和易于傳唱的特性,成為廣受兒童喜愛的音樂形式。這一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產生了一個研究問題:如何在不犧牲古詩詞獨特性的前提下,創作出既符合流行音樂時代感又能激發兒童情感共鳴的音樂作品?

策略上,這要求創作者深入分析古詩詞的文化內涵與表現形式,并巧妙地將其融入現代音樂風格。創作者可以通過采用搖滾、說唱或電子等現代音樂形態,重新詮釋古詩詞,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力。例如,古詩詞的內在節奏可被轉化為現代曲風的節拍基礎,其意象與情感則可以通過現代音樂技巧如和聲、變奏、對位等手法進行表達。又如利用數字音頻工作站(DAW)①數字音頻工作站(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簡稱DAW),一種用來處理、交換音頻信息的計算機系統。常見的主要功能用于制作和錄制音樂、處理或交換音頻信息,包括錄音、混音、音頻剪輯等??梢允怯布娮釉O備實體,也可以是軟件。常見的DAW 軟件有Cubase、Ableton Live、Pro Tools、Logic、GarageBand 等。,不僅可提升作品的專業度,還能使音樂作品在聽感上更為豐富和動態;兒童還可以通過DAW 觀察音樂是如何被分層構建的,從基礎的節拍到復雜的和聲,這些視覺化的音樂元素有助于他們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構成和變化。此外,情感的表達也是一門藝術。古詩詞往往借助典雅的語言和隱晦的意象傳達情感,而流行音樂則以直接而真切見長,這要求在創作時尋找平衡點。創作者應探索如何通過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將古詩詞的含蓄與流行音樂的直接有機結合,進而創作出能夠觸動現代兒童情感的作品。

(四)音樂表現與文化傳承認知差異

在探索古詩詞與流行音樂融合的創新道路上,創作者們不可避免地遭遇音樂表現與文化傳承認知上的差異。這導致創作實踐中產生了一系列認知沖突。一方面,古詩詞的音樂表現需要尊重和傳承其固有的文化特征,如韻律、押韻結構、語言韻味等;另一方面,流行音樂的創作則追求時代感、創新性及廣泛的群眾接受度。

為了實現古詩詞音樂創作的現代轉化與文化傳承,創作者需在兩者間尋求平衡。首先,需要深刻理解音樂元素如和聲、節奏、旋律、調式和音色等,同時對古詩詞的傳統韻律、文化內涵進行全面的把握。其次,創作者必須認知到,不同的音樂風格——無論是爵士樂、古典樂、搖滾樂還是電子音樂——均能為古詩詞賦予不同的現代音樂表現形式。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尊重古詩詞的原始魅力,又要勇于在音樂表現上創新,以符合現代聽眾的審美期待。

然而,目前在學術與實踐界尚未形成系統化的理論框架來指導這一融合過程。因此,加強對古詩詞流行音樂創作學習與理論研究的投入顯得尤為重要。這包括深化對古詩詞音樂融合的理論探討,探索并明確古詩詞在音樂創作中的運用規律,以及對兒童音樂審美特點和接受心理的系統研究。通過跨學科的合作,汲取文學、歷史、藝術等多領域的知識精華,可為古詩詞流行音樂的創作提供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指導。有深度的跨學科融合和全面的理論支撐,才能真正縮小音樂表現與文化傳承之間的認知差異,從而推動古詩詞流行音樂創作向著更加健康和多元的發展方向前進。

三、創作個案研究

為探究小學課標中古詩詞的流行音樂創編策略,本章聚焦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暮江吟》《涼州詞》《出塞》及《題西林壁》,詳細記錄其創作案例與制作過程。選擇這幾首詩歌不僅因其文學價值和審美特質在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還因為它們集中體現了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特點。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文學欣賞能力和語言理解力,他們能夠領會并吸收不太淺顯也非過于深奧的文學作品,對于小學階段的詩詞學習是屬于承上啟下并有一定的代表性。選取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詩歌進行流行音樂創編的嘗試,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還可以具體探索通過音樂這一現代媒介,將古詩詞的韻律與當代文化相結合,使其在新的社會語境中煥發生機。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在音樂創編中的應用,可以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書本知識與實踐應用的重要紐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從詩文到現實、從課堂到生活的過渡空間,為其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中華傳統文化提供幫助。

(一)《暮江吟》

白居易的《暮江吟》是一首寫景小作,生動描繪了殘陽斜照與新月初升的交融之景,格調清新,充滿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展現了作者遠離朝廷紛爭后的輕松心境。因此,在音樂創作中也應著重表現這一點,讓聽者在音樂中感受秋日夕陽的柔和與江面的寧靜,進而產生無限想象空間。為了更好地符合《暮江吟》的主題特征,音樂創作采用自然大調的自然音階,以展現秋夜的寧靜和諧;又通過不破壞《暮江吟》的基本斷句特征,使音樂旋律更加清晰明了。在該作的編曲中,吉他、貝斯、電鋼琴和架子鼓作為骨干樂器,竹笛和古箏等樂器穿插其中,進一步體現中國傳統樂器與流行音樂的融合。該作的段落結構設計為AABAA 的形式,第一段主歌反復兩遍,每一遍的前三句統一律動,在第四句產生變化,形成旋律期待感,同時留出演唱氣口,方便推向副歌主題(譜例1)。通過這樣的設計,音樂主題更加簡潔、易記且利于傳唱,直觀、形象地呈現出《暮江吟》所代表的詩歌意境。

譜例1 《暮江吟》主歌

在該作中,主歌的旋律推進與和弦的設計密切相關。如前兩句的和弦為B— B6— BM7—B①這種和弦進行在流行音樂語言描述中,被稱為利用根音保持手法來進行的和弦變換,與古典音樂理論描述習慣有所不同,但在流行音樂中較為常見。,旋律位置始終跟隨和弦的特征音?!皻堦枴睘镚,“鋪水”為A,對應和弦的第六音和第七音,形成了旋律的上行線條?!赌航鳌芬跃吧鑼憺橹?,畫面安靜且令人愉悅,因此在和聲進行上沒有制造極致的沖突,主歌部分設計為全終止結束。

副歌部分(譜例2)提高了音區,基本圍繞小字組B 音進行發展,采用IV—III—II—V—I的和弦進行,盡量突出根音線條,通過伴奏織體的密集處理使音樂更加動感、活潑。在動機的設計上,采用部分模仿和倒置的方式,在突出原主題精髓的同時,也讓副歌部分更富有創意。而所有的新動機都是從主歌動機中提取素材并進行發展,使整首歌曲的各種音樂元素有機融合。

譜例2 《暮江吟》副歌

《暮江吟》間奏編配盡量簡潔。第二段主題的再現是為了營造旋律的終止感。結束句反復古詩第一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停留在屬音上作開放結束,也是為了配合古詩的意境,同時將無限的遐想留給演唱者與聽眾,見譜例3。

《暮江吟》的音樂編曲明確定位為融合節奏布魯斯的流行風格,這一風格強調節奏律動,尤其突出鋼琴、吉他及電貝斯等樂器的重要性。節奏的整體律動需符合小學生的審美,因而在設計上力求簡潔而又符合當下潮流。將速度定為90/分鐘,以強拍的十六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律動為主,突出強弱拍的對比,通過強烈、明快的節奏表達歡快、熱情的音樂情感。

在打擊樂部分的編排中,采用了兩小節構成的基本律動單元。在這一部分中,重音的分布不再遵循傳統的強拍規則,而是通過在第二個八分音符上置入重音來實現節奏的同步性轉換,從而創造出一種動態的節奏韻律,突出了節奏的層次感。具體來說,底鼓固定在第二拍和第四拍上,提供了穩定的節奏基礎(譜例4),而疊加的手掌擊和小軍鼓的伴奏則在節奏上形成了互補,為樂曲增添了更豐富的層次和韻律感。高音組镲主要采用八分音符律動,間歇穿插十六分音符,以加強律動并使音樂更加細膩。電鋼琴兩拍為一次以柱式和弦呈現,擔當主要和聲的功能。木吉他則采用十六分音符律動的形式,以分解和弦從根音向上開放排列,呈現于第1、第3 拍,營造出較為悠閑且浪漫的音樂氛圍,見譜例5。在本作品中,低音部分由電貝斯承擔,該樂器以其豐富的低頻響應和鮮明的音色質感,為中頻樂器及人聲提供了堅實的音樂基礎。電貝斯的音色特性非常契合節奏布魯斯風格,能夠有效支撐音樂的節奏結構和諧感,如譜例6 所示。在與底鼓的節奏相配合的同時,電貝斯通過在弱拍上巧妙地插入經過音和休止符,增強了音樂的動態對比和低音線條的獨立性。這樣的處理不僅增加了節奏的復雜性和豐富性,而且強調了低音部分在音樂紋理中的重要作用,為整個布魯斯風格的演繹增添了更多層次和深度。

譜例3 《暮江吟》再現段與結束

譜例4 《暮江吟》底鼓律動

譜例5 《暮江吟》木吉他織體

譜例6 《暮江吟》貝斯律動

通過對音樂風格的選取,力求在音樂中展現出《暮江吟》詩中蘊含的意境。布魯斯音樂風格的運用更能體現詩歌中的悠然自得,并且在保留詩意的同時,讓詩詞以更加現代、歡快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的音樂設計使得旋律更富有韻味,更加貼合小學生對音樂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更好地詮釋了《暮江吟》詩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

(二)《涼州詞+出塞》

筆者擇選了兩首邊塞詩歌作為音樂表現與文化傳承的討論對象,希望通過音樂的表現形式將這些豐富而深刻的詩詞情感更好地傳達給小學生,并引導他們進一步感知和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一《涼州詞》是王翰《涼州詞二首》中的第一首,詩歌前后有明顯的情感變化:前半部分為邊塞軍中宴樂暢飲的畫面,展現了歡樂、美好的場景;而在后半部分,情感轉為悲壯,表現了將士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壯志豪情。面對這樣鮮明的情感轉變,音樂創作面臨著諸多挑戰。小學生需要具備相對較高的理解能力和畫面想象力,才能深刻理解這種邊塞詩歌的內涵。而單一的音樂風格描寫可能會使創作思路受限,導致旋律顯得簡單而缺乏表現力,從而與其他類型的詩詞音樂作品產生同質化現象。其二為王昌齡的《出塞》,為便于學生通過音樂更好地理解邊塞詩歌的內涵,筆者又選取了這首與《涼州詞》同時期的詩歌作為學習范例。該詩描繪了邊關的蒼涼景象,暗示戰爭帶來的災難,表達詩人的悲憤之情。

主副歌見譜例7,音樂整體采用輕快的搖滾風格,速度設定為105/分鐘。主旋律通過較為平穩的節奏律動與大跨度音程的運用,形成一種既容易記憶又能表現詩歌情感的旋律線條,平穩律動與大跨度音程的結合營造了明顯的音樂張力。第一句的四分音符旋律平穩鋪開,而第二句則通過減少音值長度增加了節奏的緊湊感,創造出旋律的平穩進行與節奏的緊湊變化對比。每一句旋律的尾部均采用向上的旋律跳進,以弱化整體的悲壯感,轉而通過對具體景象的描繪引導學生感受樂觀主義,同時增添音樂的童真和情感變化。特別是第三句中的高低音跳進,使旋律更加生動并易于記憶,同時在情感上從“醉”轉向對“臥沙場”的淡化處理。在副歌部分,引入了新的音樂動機,并使用了IV—III—II—I 的和聲循環,以增強旋律的記憶點和情感深度。

譜例7 《涼州詞+出塞》主副歌

間奏部分沒有單獨的主奏樂器,而是通過將副歌動機進行變化和發展,配以童聲合唱襯詞,增強音樂的表現力和情感傳遞,見譜例8。這種處理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層次感,也使得作品更貼近小學生的審美和心理體驗,有助于他們理解和感知邊塞詩歌的內涵。

譜例8 《涼州詞+出塞》間奏合唱

為了充分體現戰場場景的宏偉氣勢,拓寬歌曲音域是很有必要的。在配器方面,琵琶的引入不僅呼應了歌詞,其獨特的音色也為音樂前奏增添了古典韻味。而竹笛作為色彩樂器加入,更進一步豐富了樂曲的音色層次。鋼琴聲部采用了流行音樂中較為常用的正拍長音+反拍切分延長+反拍十六分音符均分的節奏型,形成內在聲部的律動,增添了音樂的節奏活力,見譜例9。此外,在音色設定上采用了兩種不同的鋼琴音色(傳統的聲學鋼琴與相對聽感厚重的電鋼琴音色)進行疊加使用,將二者的音量比例設置為4:6,使樂曲的音色更為獨特且音響厚度增加。通過這樣的音響設計,音樂有效地映射了詩歌中的戰場景象,同時也展現了音樂創作于文化傳承中的意義。

譜例9 《涼州詞+出塞》鋼琴與電鋼琴重合音色織體

(三)《題西林壁》

筆者對蘇軾《題西林壁》的改編,意在通過音樂的精心設計,將詩中的景致和哲學理念轉化為音樂語言,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為了加深學生對該詩的記憶和理解,筆者在設計主題時更注重對音程跳進和節奏型的把握,確保旋律既充滿活力又易于記憶,符合小學生活潑的性格特征。

與傳統作曲順序不同的是,在為該詩編曲時,筆者借鑒了電子舞曲的創作思路,即先完成音樂的配器部分,再進行旋律的創作。在配器時,筆者并沒有考慮傳統的民族樂器,而是使用合成音色,如將鋼琴音色與音墊音色(pad)相疊加,獲得獨特的“合成鋼琴”音色,用于前奏、間奏以及其他穿插部分,提升音樂的新鮮感。在間奏部分,則使用真實的鋼琴音色進行旋律呈現,將柱式和弦的表達權交給“合成鋼琴”,強化樂器間的對比性和獨立性,增加音樂的層次感和動態感。打擊樂使用了放克風格的架子鼓音色。弦樂組主要以撥弦的形式演奏伴奏織體,為歌曲提供穩定而富有層次的和聲支撐。倍大提琴作為低音聲部貫穿于整首作品的始終,為了避免低頻上的聽感渾濁,貝斯音色選擇具有超重低音加強的貝斯,同時使用均衡器對高頻進行限制,僅在高潮段落進行低音加強和低頻下潛,以增強現場感。

歌曲的結構最終被設計為||:AAB:||的形式,旋律部分如譜例10 所示,音樂敘述以短時值音符結合適當的停頓(休止)為主,讓音樂更加生動、俏皮。整首歌曲的律動感主要體現在由低音樂器構成的“貝斯線條”①在流行音樂中,貝斯線條(bassline)是構成音樂骨架的重要元素,它不僅提供了和聲基礎,還是節奏的支撐點。貝斯線條的設計通常需要反映樂曲的風格和情感,它可以是節奏性強的,支持舞曲的強烈節奏感;也可以是旋律性的,增強音樂的敘述性和表現力。和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構成的弦樂組上,在節奏的設計上借鑒了切分音的彈性節奏,使和弦變化前的每個音都呈現出“階梯式”跳躍。如譜例11 所示,貝斯開始于切分休止節奏,以非對稱節奏帶來音樂動感,然后連接均分八分音符節奏,為接下來更加緊張的節奏提供過渡。弦樂部分通過快速連續的撥奏實現與貝斯節奏的對話,模仿玩具的彈跳,形成與兒童日常玩耍環境相呼應的音響效果。貝斯穩定的鼓點與弦樂靈巧輕盈的撥奏音色相結合所帶來的色彩變化,更容易引起兒童的好奇心。低音提琴的演奏與電貝斯同步是為了增強音樂整體的低頻諧振,提供穩固的節奏支撐,加強音樂節奏的清晰性和穩定性。在流行音樂編曲中,使用電貝斯和低音提琴強化同一節奏模式,可以簡化混音過程,使后期制作時更容易控制音樂的低端頻率。小提琴和中提琴在此基礎上,將和弦立體化展開,形成連續的動態流動。弦樂組與電貝斯的節奏結合,形成了既有力度又有和聲深度的音樂段落,在為樂曲提供流暢和聲支持的同時,也增強了音樂的整體結構性。

譜例10 《題西林壁》主副歌

譜例11 《題西林壁》電貝斯與弦樂

結 語

本課題主要探討了小學階段兒童的古詩詞流行音樂的創作與編排,進而表達古詩詞融入流行音樂創作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結合筆者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對于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音樂作品其實有著積極的接受度和強烈的興趣。通過對《暮江吟》《涼州詞+出塞》和《題西林壁》3 部作品的創作與編配分析,充分展示了古詩詞與現代音樂元素結合的多種可能性?!赌航鳌返膭撟髡宫F了如何通過音樂深化情感表達,《涼州詞+出塞》的編排強調了音樂與詩詞在表達國家歷史情感中的深度融合,《題西林壁》的創作則體現了音樂在提升文化理解深度中的作用。筆者希望對這3 首古詩的創編不僅僅創作一首適用于學齡兒童的歌曲,而能通過歌曲的傳唱帶給學生寓教于樂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吸收古詩詞的精髓、感受漢語言的美、體會歷史的深度,并在情感上與古人的思想表達產生共鳴。

希望通過該課題的研究豐富音樂學術領域的理論研究,探索將古典詩詞藝術性與現代音樂創作力量有機結合的道路,為未來的教育者、音樂家、文化工作者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可能的參考和啟示,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之間搭建起實質性的橋梁,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融合的藝術創作。

猜你喜歡
貝斯流行音樂旋律
春天的旋律
肉牛巴貝斯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治
流行音樂里的新國潮
犬韋氏巴貝斯蟲病的流行與診斷
吟誦的旋律性初探
創新精神對流行音樂的作用
多棱鏡中的流行音樂——兩岸四地“流行音樂文化高層論壇”述略
7月,盛夏的旋律
和流行音樂有個約會
大地的旋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