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積極心理學視角重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探索

2023-12-25 03:18倪冰
教育研討 2023年4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高職學生

倪冰

摘 要|從積極心理學視角,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為基礎,以“心理育人、知行合一”為立足點,結合高職學生職業崗位需要重構教學內容,采用“混合式+體驗式”教學模式,突出任務驅動和“從做中學”,為優化學生的心理能力和素質,培養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提供一些啟發。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定位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能力,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形成職業技能打基礎。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結合高職院?!案咚刭|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營造情境學習的環境讓學生進行實踐學習和創造。

1 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的培育,將心理健康教育列為重點工作,也嘗試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與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以引導大學生關注積極品質,發掘自身優勢為目的,結合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是轉換視角,注重積極心態的養成。目前,我們普遍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上,習慣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去進行教育和教學,把主要精力放在心理問題的分析與矯正上,而忽略了面向全體高職學生的正向教育引導。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注學生可能或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更關注對學生潛在能力的開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需要轉換思維,優化教學理念,將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作為教育教學的重點。

二是根據需求,重構課程教學內容。積極心理學認為,主觀積極的心理品質表現在情緒方面,是幸福感、滿足感、愉悅感,創造將來人生的快樂姿態和生活質量的態度?!霸趯Υ^去,主要是個體滿足度等體驗;在對待當下,主要是美滿、愉悅等體驗;在對待未來,主要是積極和理想等體驗”[2]。在現有內容的基礎上,精選出高職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具備的積極人格特質,如自信、樂觀、堅韌,一方面幫助學生適應現階段的學習生活,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我,善待他人,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應對未來工作中的困難與挑戰。

三是結合實際,嘗試豐富課程形式。需要教師在教育活動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本身的發展特質為基礎,創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3]。在普遍采用講授法、討論法的基礎上,融入積極心理品質的元素,引入任務驅動、訓練、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幸福感,用希望的眼光尋找合理的目標,從學習活動中獲得更豐富的心理體驗。通過多樣的形式,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養成積極心態,促進學生的心理成長。

四是暢通互動,實現混合式教學??傮w而言,高職學生心理各方面機制還沒有完全成熟,易受外界事物、輿論等的影響。自媒體時代,學生習慣于通過網絡學習、社交,自媒體對學生心理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對大學生關注的興趣點和熱點有充分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搭建網絡學習平臺,主動占據網絡高地,充分發揮自媒體優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為學生呈現更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內容,以線上線下并行的方式暢通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識當下、走向未來。

2 調研課程學習現狀,分析高職學生心理特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對象是高職各專業大一新生。他們思維活躍,喜歡新鮮事物,喜歡表現自我,部分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有畏難情緒,對心理訓練類活動感興趣。他們遇到生活學習各類問題時,情緒波動比較大,應變能力和表達的主動性不強。如圖1所示,2020年至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接待的咨詢案例的分布比例情況為:情緒情感>人際關系>學業發展>自我意識>適應問題,學生情緒易受外界事物影響,人際交往沖突時有發生,在自我認識和發展自我方面有待完善。

2023年1月,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向已完成課程學習的高職大一學生發送了150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調查問卷,收回147份,有效問卷147份。如圖2,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的情況分析顯示:78.23%的學生認為內容理論化,缺乏學習興趣;54.42%的學生覺得內容種類多,量太大;36.05%的學生覺得內容與實際需求不相符合;44.22%的學生覺得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枯燥??梢?,在課程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上學生不太滿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降低了學習興趣。

3 遵循“五位一體”,重構教學內容

2017年6月,教育部發布并實行《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高校健康教育重在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健康素養和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樹立自覺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掌握正確應對學業、人際關系等方面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必需的相關技能,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結合課程定位和人才培養需求,圍繞心理健康知識學習、心理素質訓練、職業能力培養、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和課程思政教育五大要素,整合優化,構建“自知者明,知行合一”“知情達意,獨具匠心”“以誠相待,擅結業緣”“生命之光,照進現實”“匠解壓力,給心松綁”和“手腦并用,七竅玲瓏”共六個模塊的教學內容。

4 “做、學”結合推進,任務驅動學習

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結合學情特點,通過“做中學、學中做”的模式構建教學,采用課前自學、小組探究、頭腦風暴、仿真訓練、角色扮演、拓展訓練等多種手段和資源,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提升教學效果。以“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創設學習環境,通過創設與模塊學習主題相關的、職業崗位需要的學習任務,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供環境支持。教師基于學習任務“穿針引線”,推動課堂進度及深度,實現師生角色的銜接融合。

5 以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為依托,推動教學實施

5.1 抓住一條主線,展開教學內容

模塊設計的內容,依托靈活、獨創、堅韌、希望、樂觀、寬容、責任的匠心和積極心理品質這條主線來展開。積極心理學倡導研究正面的、積極的心理品質,多方面探討能促進個體產生積極狀態的各種心理因素。以學生為中心、以內容為基礎設置多種學習情境,通過引導學生“眼到、口到、手到和心到”,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5.2 基于兩個側重,融入課程思政

在“五位一體”的教學整體設計中,以“積極心理品質”提升、“心理能力”養成為核心,基于職業素養提升、職業價值觀引領兩個側重點,有機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從正確認識自我,知行合一出發,做到合理宣泄情緒,遵紀守法,堅持誠信原則,與人友善相處,工作上愛崗敬業,負責任,有擔當,最終實現增強自我認同,養成“七竅匠心”的目標。

5.3 立足三個階段,推進教學實施

以學生為中心、以內容為基礎設置學習情境,采用“課前設置學習任務”→“課中訓練引導”→“課后評價提升”的三階段教學組織策略,引導學生完成課前自學和小組學習任務,展示、分享、總結模塊學習成果,幫助學生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心理技能和方法,樹立敬業、誠信、友善的職業價值觀,養成靈活、獨創、堅韌、希望、樂觀、寬容、責任的匠心和積極心理品質。

5.4 總結四字要訣,突破重點難點

課程實施突出“問、想、做、評”。通過設問與情境案例引發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和思考;通過互動、訓練和測試,讓學生從“做”中提高心理健康的體驗與意識;通過及時講評,引導學生加深對心理知識和心理調試方法的理解,保證教學的時效性。課堂教學突出師生積極互動,雙向溝通,教學組織突出“教—學—練”合一,教學方法手段“不拘一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學習、合作學習、交往學習,增強教學感染力和實效性。

5.5 圍繞“五位一體”,實施考核評價

圍繞心理健康知識學習、心理素質訓練、職業能力培養、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和課程思政教育五大要素,運用過程導向的評價方式。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合作和表達。在開課前學生自主組成學習小組,在每個模塊學習結束后,發放和填寫模塊學習表現評價表(如表1所示),相對客觀地記錄學生的課程學習表現。將學生每個模塊的學習表現作為考核平時成績的依據,并按30%的比例計入學生的課程總評。

6 開展課后學習感受調查,檢驗學習效果

一是學習興趣激發方面,從課程訓練的表現和感受來看,大部分同學樂于參與課程活動和展示分享,采用隨機抽樣調查了51人的學習感受,其中:38人表示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占比74.51%;35人表示這樣的學習方式挺新鮮,占比68.63%;27人表示學習的內容對自己有幫助,占比52.94%;22人表示學習后對自己有幫助,占比43.14%。由此可見,學生的感知和體驗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夠正確運用壓力調適、情緒調節、人際關系優化、認識自我的方法,朝著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方向發展。

二是教學目標達成方面,從課程的分享總結環節,學生的現場展示、發言情況來看,學生知道認識并識別壓力、情緒,較好地掌握了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生命教育和提升認知力必備的心理健康知識,了解了壓力、負性情緒、人際溝通不暢、自我認識偏差、生命價值觀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從應用層面掌握了常用的壓力調適、情緒調節、人際關系優化、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生命意義的策略和辦法。

從課程結課時提交的自我成長報告來看,學生能夠利用課程中學到的思維方式以及心理調節策略和方法,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對未來的發展設立適合自己的目標,體現出積極向上的職業價值觀和靈活、獨創、堅韌、希望、樂觀、寬容、責任的積極心理品質,一定程度上達成了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目標。

將積極心理學理念運用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實效不是一蹴而就的,離不開學校的支持,教師的認可與學生的配合。在三方協同、共同努力下,才能讓積極心理品質厚植于學生學業與生活中生根、發芽和生長,實現增長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催景貴.積極型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念、目標與建構[J].當代教育論壇,2006(13):33-35.

[2]卡爾.積極心理學(第2版)[M].丁丹,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7):196-197.

[3] 張秋萍.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2,31(1):53-56.

Explore on Reconstruc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i Bing

Guangxi Electr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ning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dopting Mixed teaching mode and Experience teaching mode to reconstruct the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vocational pos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ighlight task-driven and “Learning by doing”,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s for optimiz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bility and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高職學生
大學生黨員積極心理品質現狀及對策分析
特區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調查研究
淺析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方式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職業院校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化途徑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