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井水泥懸浮劑的研究進展*

2023-12-25 14:28趙寶輝石凌龍董子越
油田化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耐溫性高分子懸浮劑

武 磊,趙寶輝,侯 薇,石凌龍,董子越,鄒 雙

(1.天津中油渤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451;2.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鉆井工程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451;3.油氣鉆完井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 300451)

0 前言

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深入推進,勘探開發對象日益復雜,剩余油氣資源40%以上分布在5000 m 以下的深部地層中,深井、超深井成為了油田未來增儲上產的主要來源[1]。固井是石油鉆井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復雜地質和復雜工況條件下,保證固井質量和固井安全是油氣井固井技術面臨的嚴峻挑戰和關鍵技術難題[2]。為保證固井質量,需要在水泥漿中加入降失水劑、緩凝劑、減阻劑、懸浮劑等外加劑,以調整水泥漿的性能,滿足固井施工要求。其中,懸浮劑是一類阻止水泥漿中顆粒沉降,維持水泥漿體系穩定的油井水泥外加劑[3]。水泥漿的穩定性差會引發水泥漿固相顆粒沉降、水泥環分布不均勻及頂部形成游離液等問題。隨著深井、超深井等井況變得越發復雜,安全密度窗口變窄,即使在中低溫條件下依然存在水泥漿沉降穩定性問題,高密度水泥漿在高溫條件下問題更加突出[4]。

懸浮劑是解決水泥漿穩定性的關鍵外加劑。懸浮劑主要用于調節水泥漿的沉降穩定性,其作用機理主要有:(1)懸浮劑通過提高水泥漿體系的黏滯阻力,增加固相顆粒的下沉摩擦力,降低下沉運動,達到懸浮穩定效果[5];(2)懸浮劑通過范德華力、氫鍵等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在水泥漿中形成網狀結構,對水泥固相顆粒形成有效承托,阻止顆粒的沉降,維持水泥漿的沉降穩定性[5-7];(3)懸浮劑可以提高水泥漿的靜切力,在靜切力作用下,水泥顆粒被束縛在漿體的網狀結構中,維持水泥漿體系的穩定性,阻止顆粒沉降[4,6]。

本文綜述了國內外近年來油井水泥懸浮劑的研究進展,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油井水泥懸浮劑的未來發展趨勢,以期促進高性能油井水泥懸浮劑更好更快發展。

1 油井水泥懸浮劑的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外主要的油井水泥懸浮劑材料包括無機材料和有機高分子材料兩大類。

1.1 無機材料懸浮劑

無機材料主要包括超細材料和黏土類物質。

1.1.1 超細材料懸浮劑

超細材料因粒徑小、比表面積大等特點,具有較高的表面活性,可減小水泥漿中固相顆粒間的間距,提高范德華力,因此加入水泥漿后會起到增稠作用[8]。常用的水泥漿超細材料包括微硅、納米材料、超細粉煤灰等。

微硅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能填充水泥顆粒間的孔隙,具有較好的增稠作用,可提高水泥漿漿體的穩定性,具有一定的耐高溫防沉降作用。然而隨著微硅摻量的逐漸加大,漿體稠度會顯著提升,不利于配漿下灰。

納米材料的顆粒粒徑小,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表面能以及表面活性。在水泥漿中注入合適的納米材料可顯著改善其綜合性能[9]。Kodippili等[10]發現,在水泥漿中添加納米二氧化硅(NS)可顯著加快水泥水化速度,同時對水泥漿起到有效增稠作用,達到維持水泥漿懸浮穩定的效果。李波等[11]測試了不同NS摻量的水泥漿性能,研究結果表明,隨著NS 摻量(0.5%~2%)的增大,水泥漿體系的黏度增大,游離液量和密度差均逐漸減至0,可顯著提高水泥漿體系的穩定性。楊洪雨等[12]發現,在水泥漿中摻入液體NS,NS在水泥漿中通過范德華力、氫鍵作用形成聚集體,提高水泥漿的觸變性,可顯著改善水泥漿的穩定性。相關機理如圖1所示。

圖1 納米二氧化硅懸浮劑的懸浮作用機理[12]

綜合來看,單獨使用納米材料時,隨著摻量的增加,納米材料易發生團聚,對水泥漿的流變性能的不利影響也逐漸凸顯[13]。

粉煤灰的化學成分以SiO2和Al2O3為主,可作為一種注漿材料。Burgos等[14]研究發現,在水泥漿中添加超細粉煤灰,粉煤灰在水泥漿中釋放大量的SiO2和Al2O3,與水泥漿體系中的Ca(OH)2反應生成C凝膠,可顯著降低水泥漿的需水量,并保持水泥漿較好的穩定性(圖2)。然而,隨著超細粉煤灰摻量的增加,水泥漿流動度出現明顯下滑[15]。

圖2 粉煤灰懸浮劑的反應機理

1.1.2 黏土類物質懸浮劑

黏土類物質多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在高溫下水化程度高,能通過形成網狀結構,實現有效增黏,提高水泥漿的懸浮能力[16]。膨潤土、蛭石、海泡石等是水泥漿中常用的黏土類物質。

膨潤土的主要含量是蒙脫石,蒙脫石的層間結合力弱,在水介質中會充分分散,呈現不同的顆粒締合模式(圖3)。在水泥漿中,蒙脫石顆粒表面均攜帶同種電荷,顆粒間相互排斥,具有較好的懸浮性能[17-22]。

圖3 蒙脫石在水介質中的懸浮模式

Noureddine 等[20]研究發現,隨著水泥漿中膨潤土含量(8%~18%)的增加,水泥漿的穩定性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梅娟[21]采用先低溫煅燒再擠壓鈉化的新工藝大幅增強了高層電荷蒙脫石的分散懸浮性,隨后通過酸和銨鹽預處理再水洗后鈉化的方式制備了懸浮穩定性和增稠性更好的類天然鈉基蒙脫石。通過改變蒙脫石層間離子的種類和數目,降低層間水分子的空間位阻,進一步了提升蒙脫石的懸浮性能。張超凡等[22]以焦磷酸鈉為改性劑,使用球磨機通過機械力化學作用對鈣基膨潤土進行改性,改性后鈉離子置換膨潤土層間的鈣離子,改性膨潤土在水泥漿中的懸浮性能顯著提高,有利于增強水泥漿體系的懸浮性。

海泡石是一種具有極強吸附能力的黏土礦物,其塊體交錯形成了貫穿整個結構的通道和孔道,同時擁有巨大的比表面積,表現出超強的吸附能力,在水中分散而形成網架結構,可以有效承托水泥漿中的固相顆粒(圖4)。在添加海泡石后,水泥漿的濾失量減小,流動性增強,懸浮穩定性得到明顯改善[23]。

圖4 海泡石懸浮劑的網架結構

Gonzalo 等[24]研究發現,將海泡石加入MgO-SiO2體系的纖維水泥中,可促進水泥漿體的水化,改善纖維水泥的穩定性。鄭錕等[25]研究發現,在油井水泥體系中添加海泡石可明顯改善水泥漿的沉降穩定性。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在密度為1.85 g/cm3的常規密度水泥漿中加入2%的海泡石,并在60 ℃下循環養護16 h 后,水泥石上下密度差小于0.005 g/cm3。

黏土類物質一般具有較高的耐熱性能,對溫度的依賴性較小,主要通過增稠的方式提升水泥漿的穩定性。然而,當摻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黏土類物質會明顯增加水泥漿的初始稠度,嚴重影響現場混灰和泵送,因而限制了其在水泥漿體系中的應用。

1.2 有機高分子材料懸浮劑

有機高分子類材料懸浮劑主要包括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材料與合成高分子材料。

1.2.1 天然高分子材料懸浮劑

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材料懸浮劑主要包括瓜爾膠、威蘭膠等天然膠類以及纖維素類等。

瓜爾膠作為一種大分子天然親水膠體,在水中不會產生結團現象,即使在鹽分含量很高的體系中仍能保持穩定[26]。張俊然等[27]測試了幾種不同天然高分子材料對水泥粉土的持水特性,研究表明,瓜爾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在水合作用下容易形成水凝膠,填充水泥顆粒間的孔隙,提高水泥漿的黏度和稠度,從而保持水泥漿的沉降穩定性。

威蘭膠是一種天然發酵而成的生物膠,具有較好的耐溫性能[28]。威蘭膠本身具有假塑性流體特征(攪稀作用),在靜止狀態下展現出較好的懸浮性能[29]。孫洪波等[30]研究發現,隨著威蘭膠摻量(0.05%~0.20%)的增加,水泥漿中的游離液逐漸減少,水泥漿的上下密度差小于0.05 g/cm3。威蘭膠通過在水泥漿中形成網狀結構,有效束縛自由水,抑制了水泥漿的沉降。

黃原膠是一種天然的生物高聚物,其具有高黏度、懸浮性和觸變性等特點,常被作為懸浮劑添入水泥漿中[31]。針對黃原膠在高溫下出現黏度下降的問題,聶軍芳等[32]以黃原膠為基礎,將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與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等共聚單體接枝到黃原膠上得到了耐溫性能好的改性黃原膠。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在130 ℃下,未添加改性黃原膠的常規密度水泥漿體系的上下密度差接近0.1 g/cm3;而改性黃原膠摻量為1%時,水泥漿的上下密度差小于0.011 g/cm3。改性黃原膠通過增加水泥漿體系的稠度,保持常規水泥漿的沉降穩定性。然而,黃原膠在高溫下具有較強的緩凝作用,會影響水泥稠化時間[33],因此,采用黃原膠作為水泥漿懸浮劑還需進一步提高其耐溫性能,同時降低其副作用。

天然高分子材料在水泥漿中通過氫鍵作用力形成水凝膠,在水泥漿中形成網狀結構,增加水泥固相顆粒之間黏結性,阻止顆粒的沉降,提高水泥漿的穩定性(圖5)。

圖5 天然高分子材料懸浮劑的懸浮作用機理

隨著深井固井日益復雜,井底溫度越來越高,而天然生物膠的耐溫性能較差,在高溫下易發生降解失效,限制了此類物質在高溫水泥漿體系中的應用。

1.2.2 合成高分子材料懸浮劑

2-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AMPS)類聚合物可通過增加水泥漿液的黏度及水泥顆粒間的黏滯性能來提高漿體的穩定性。

針對低壓易漏地層低密度水泥漿懸浮沉降失穩的問題,陳小榮等[34]以N-乙烯基己內酰胺(NVCL)、AMPS 和丙烯酰胺(AM)為單體,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得的懸浮劑PFH-118,加量為1.25%時,在不同溫度的養護條件下低密度水泥漿的上下密度差均小于0.03 g/cm3。懸浮劑通過在水泥漿中形成網狀結構阻止水泥顆粒沉降,提高水泥漿的稠度,使得低密度水泥漿體系具有較好的沉降穩定性。

Feng 等[35]選用NVCL、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為單體,通過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備懸浮劑PAND,評價了不同溫度(40~120 ℃)下PAND 對低密度水泥漿的沉降穩定性,實驗結果表明,加入0.8%的PAND可顯著減少水泥漿游離液的形成;固化后水泥石柱上部和下部的密度差小于0.01 g/cm3。懸浮劑PAND 在水泥漿中形成了分子間疏水締合網絡結構,增加了水泥漿體系的稠度,維持了低密度水泥漿體系的的穩定性。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固井外加劑中發展很快,但在高溫條件下,合成高分子材料存在聚合物鏈段斷裂、解聚或基團脫除等降解反應,使聚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變小,體系黏度降低,導致水泥漿的懸浮性和稠度下降,穩定性變差[36-37]。為滿足更高溫環境應用的需求,可通過分子設計,引入不同的基團提高合成高分子材料的耐溫性能,抑制聚合物在高溫下的降解反應,改善水泥漿體系在高溫下的懸浮能力和穩定性。

2 油井水泥懸浮劑的優化

2.1 對無機材料的優化

無機材料懸浮劑的優化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利用無機材料較好的耐溫性,篩選出更合適的無機材料,制備具有熱穩定性的懸浮劑;對無機材料進行改性,解決其添加定量后對水泥漿的明顯增稠問題,方便下灰和泵送;此外,將篩選的無機材料與有機高分子材料進行復配,使其優勢互補,開發新型懸浮劑。

盧海川等[3]根據懸浮劑作用機理,將兩種具有明顯增稠效果、一定的觸變性且耐溫性能強的材料進行復配,研制了耐高溫、副作用小的固井懸浮劑T-1,添加1%懸浮劑T-1可顯著改善常規密度水泥漿體系的在90 ℃下的沉降穩定性。

針對高溫高壓深井中水泥漿沉降穩定性變差的問題,瞿志浩等[38]選用AMPS、A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為單體制備了具有強懸浮能力的共聚物,并將該共聚物與無機礦物材料進行復配制得的抗高溫懸浮劑B,在200 ℃下,懸浮劑B 摻量為1.5%~2.5%時,可控制水泥漿體系的上下密度差小于0.04 g/cm3,從而維持常規密度水泥漿在高溫下的穩定性。聚合物中NVP 鏈節因側鏈具有吡咯環狀取代基團,能通過提高聚合物側鏈剛性改善共聚物耐溫性能;無機礦物能在水泥漿中迅速形成網架結構,與共聚物協同保持常規密度水泥漿在高溫下的沉降穩定性。

李長城等[39]通過硅烷偶聯劑對納米二氧化硅進行改性,將其接枝異丁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制得改性納米二氧化硅T-NS,研究其對水泥漿性能的影響。T-NS通過有機分子間的空間位阻斥力,抑制納米材料的團聚效應,從而使納米材料在溶液中分散均勻,增強懸浮性能。

通過優選復配制得的懸浮劑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溫稀釋”導致的水泥漿沉降問題,但復配產品易受到原材料品控影響,原材料獲取途徑受限;此外,如何改善復配制備工藝以達到減少制備成本是該方向的研究熱點。通過改性制得的懸浮劑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無機材料增稠的副作用,但仍未從根本上解決無機材料對水泥漿嚴重的增稠效果,有待進一步開發。

2.2 對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優化

有機高分子材料懸浮劑的優化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針對水泥漿高溫稀釋問題,在懸浮劑中引入耐溫疏水單體,提高聚合物的疏水性,增強疏水締合效應,有效補償由于升溫導致的水泥漿體系黏度下降的問題,提高聚合物在高溫下的懸浮性能;針對聚合物高溫失效的問題,在聚合物中引入可增強聚合物側鏈剛性的共聚單體,提高共聚物的空間位阻,增強懸浮劑的熱穩定性,改善抗溫和耐剪切性能。

王成文等[40]篩選耐溫性能好的DMAA 單體和疏水單體(HCZW-50),將其與AM、AMPS通過溶液聚合法制得了聚合物TV-1。水泥漿高溫穩定性試驗結果表明,在155 ℃下,未加聚合物的高密度水泥漿的上下密度差為0.771 g/cm3;而加入0.3%TV-1后,水泥漿的上下密度差降為0.022 g/cm3,有效調控水泥漿的沉降穩定性。聚合物在不同溫度下的聚集行為如圖6 所示。隨著溫度的升高,TV-1 的側鏈進一步伸展,側鏈之間疏水締合形成空間網架結構,維持高密度水泥漿體系在高溫下的沉降穩定性。

圖6 TV-1在不同溫度下的聚集行為[40]

劉湘華等[41]選用AMPS、AM 和疏水單體N-烷基丙烯酰胺(N-AAM)制得的高溫懸浮劑,能夠改善高密度水泥漿在高溫下的穩定性。陳新等[42]以AM、AMPS和疏水單體(HW-18)為單體制得了適用于水泥漿體系的疏水締合聚合物,可改善常規密度硅粉水泥漿體系在高溫下的沉降穩定性。Qian等[43]以AMPS、AM、季銨鹽單體N,N-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銨(DMAAC-18)和NVP 為原料制得了一種四元疏水聚合物P-AN18,可在200 ℃下保證常規密度水泥漿的穩定性。

趙啟陽等[5]以AMPS、AM、NVP 和DMDAAC為原料,研制了一種四元共聚物P(AADN)。如圖7所示,該P(AADN)在水溶液中存在分子鏈的相互交聯,形成不規則空間網狀結構。

圖7 P(AADN)水溶液的SEM照片[5]

水泥漿穩定性試驗結果表明,在200 ℃下,P(AADN)摻量為0.2%時,水泥石的上下密度差小于0.04 g/cm3,較好地保持了常規密度水泥漿的穩定性。

羅敏等[44]以AM、苯乙烯磺酸鈉(SSS)、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A)為單體制得了三元共聚物懸浮劑GX,將GX 加入水泥漿后,在高溫下形成了以水泥顆粒為中心、聚合物為支鏈的交聯結構,可保持常規密度水泥漿在高溫下的穩定性。

楊啟貞[45]以苯乙烯磺酸鈉(SSS)、DMAA 和NVP 為原料制備的聚合物P(SDN),在150 ℃下可保持常規密度水泥漿的沉降穩定性。

如上聚合物均通過引入苯環或吡咯環狀取代基團以提高其側鏈剛性,提高聚合物的空間位阻,使聚合物具備更好的耐溫性能。

郭錦棠等[46]以丙烯酸(AA)和AMPS 的聚合物作為主鏈,將DEAA 和DMAA 的聚合物作為側鏈連接到主鏈上制得疏水締合聚合物懸浮劑,懸浮作用機理見圖8。將懸浮劑加入水泥漿后,在高溫下懸浮劑中的側鏈發生相轉變,實現聚合物分子間締合,形成空間網狀結構,可保持常規密度水泥漿在高溫下的穩定性。

圖8 溫敏締合物的懸浮作用機理[46]

通過分子設計引入疏水基團或剛性基團,改善高分子材料類懸浮劑的耐溫性能,可緩解由于“高溫稀釋”導致的水泥漿的沉降問題,但目前報道的高分子類懸浮劑的“低溫增稠”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還需要綜合考慮引入其他基團提高有機高分子類懸浮劑的性能。

3 結束語

針對無機材料類懸浮劑的優化,當前國內外的研究主要是采取復配的方式進行。然而,復配產品易受到原材料的品控影響,應盡量選擇獲取途徑廣、生產品控較好的原料。若能同時改善復配工藝實現降低生產成本是復配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針對有機高分子類懸浮劑的優化,當前報道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分子設計的方式進行。通過分子設計,針對性的引入不同類型的單體,達到提高聚合物的綜合性能的目的,將是解決聚合物“低溫增稠、高溫變稀”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此以外,基于無機材料和有機高分子材料自身的特點,將聚合物通過化學方式與無機材料結合,使懸浮材料向著復合材料多功能的方向轉變,兼具兩種材料的優勢,制備綜合性能良好的懸浮劑材料,將成為未來懸浮劑研究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猜你喜歡
耐溫性高分子懸浮劑
《功能高分子學報》征稿簡則
《功能高分子學報》征稿簡則
雙組分硅酮結構膠耐溫性趨勢研究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懸浮劑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濃度可分散油懸浮劑的應用
提高驅油劑耐溫性的對策研究
精細高分子課程教學改革
硼酸酯—丙烯酰胺共聚物耐溫抗鹽性能的初步研究
多糖類天然高分子絮凝濟在污泥處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