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課題戲劇戲曲教學的實踐路徑與策略

2023-12-25 09:20福建省福州市群眾路小學廖冰清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關鍵詞:戲曲戲劇教學活動

■福建省福州市群眾路小學 廖冰清

在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教育教學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豐富與充實,教師將教學活動的著眼點放得更為長遠,不僅關注于知識的講解與傳遞,而且重視學生綜合素養及多方面能力的整體性提升。戲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更起到了增強民族凝聚力與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等多重意義。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基于非遺進行戲劇戲曲教學,既是音樂教學的創新與突破,又充分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關鍵意義。本文將圍繞著“非遺視域下小學音樂課題戲劇戲曲教學”這一大主題展開,詳細地論述小學音樂課題戲劇戲曲教學的重要意義,以及課程設計的具體特點,并且運用科學的策略,推動這一教學理念的落實與推進,讓小學音樂課堂體現時代特點,彰顯教育理念,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帶來更為開闊的價值內涵。

一、小學音樂課題戲劇戲曲教學的意義優勢

(一)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在信息技術的大背景下,網絡資源走進了千家萬戶,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潛藏的隱患。據調查顯示,網絡低齡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在小學階段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熟練運用網絡,并且接收來自網絡的多元信息。隨著西方流行音樂的大量涌入,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從眾心理與好奇心的驅使下,在音樂欣賞方面呈現出“崇洋媚外”的態勢,甚至還有部分學生認為我國戲劇戲曲文化是“老土”與“落后”的。在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上,戲劇戲曲教學內容設計甚少,所以學生對于戲劇戲曲的刻板印象難以改變?;诖?,在小學音樂融入戲劇戲曲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能夠讓學生在系統化、科學化與細致化的學習活動中加深對我國傳統戲劇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摒除片面錯誤的思想觀念,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也讓音樂教學更具內涵,彰顯出更為深刻的文化屬性。

(二)加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德育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視,作為“五育”之首的德育也應當在學科教學活動中充分滲透,而民族自信心作為德育培養的重要內容,自然應當引起學科教師的重點關注。在音樂教學中融合戲劇戲曲的具體內容,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深刻感受到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所在,加強民族自信心,讓學生以學習為基礎充分認識并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推動教學成果的不斷發展??梢哉f,這種教學策略不僅推動了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具有不可忽視的德育價值。

(三)增強學生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我國的戲曲文化相較于其他國家的戲曲文化在表達方式以及存在價值方面具有較強的獨特性,其蘊藏的文化內涵與民族底蘊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這種傳統戲曲文化不應當在時代與歷史的長河中被淹沒,而應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糧。在小學音樂的課程教學中融入戲劇戲曲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認識我們傳統文化中璀璨的藝術珍寶,增強學生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為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重現新的血液與旺盛的生命力。

二、小學音樂課題戲劇戲曲教學所應當呈現的特性

(一)趣味性

無論是教學優化還是課程創新,都應當將“以人為本”落到實踐活動中去?!耙匀藶楸尽苯逃砟?,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規劃與成果的預設方面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站在學生的視角上思考問題,以此達到讓整個教育過程都順應學生學習需求的目的。傳統戲劇戲曲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較弱,且學習活動多以興趣為驅使。因此,教師應當在音樂課堂與戲劇戲曲教學的融合過程中凸顯出趣味性的特征,讓學生“換個思路和視角”看待傳統的藝術作品,從而促進教學效率與成果的顯著提升。

(二)多樣性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進行戲劇戲曲教學,教師一定要摒棄“循規蹈矩”的教學思路,在弱化理論性的同時,提高課堂活動的豐富性,讓學生能夠從綜合全面的角度體會傳統戲劇戲曲的魅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識了解這一傳統藝術,而且應當讓學生進行系統的體驗與學習,只有這樣,學習體驗才能夠在學生的心中扎根,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心靈體驗。為了實現這一突出的教學成果,教師也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設計多樣性的活動,盡可能地讓學生有學習、有參與、能實踐、有體悟,避免出現“一言堂”與“滿堂灌”的現象。

(三)層次性

傳統戲劇戲曲的學習需要積累,更需要練習,因此音樂教室在課堂設計中應當適當的將時間線拉長,并且設立每個階段的預期目標,避免出現“蜻蜓點水”的情況,讓學生能夠搭建好傳統戲劇戲曲學習的根基,為后續的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如此,課程難度的設計也要講究層次性。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一步一個臺階地開展學習,避免出現預期目標過高,內容過難,從而導致學生喪失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情況,也避免學生對傳統戲曲戲劇產生畏難情緒與消極心態。

三、小學音樂課題戲劇戲曲教學的實踐路徑探究

(一)結合實踐基礎,做好科學選擇

將傳統戲劇戲曲融入小學音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著重思考非遺戲曲戲劇文化的類型,讓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擇真正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彰顯出獨特的教育優勢。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傳統戲劇戲曲在歷史長河中具有著獨一無二的文化底蘊,各個地域也有著屬于自己的音樂文化內容。面對類型眾多、數量龐雜的傳統戲劇戲曲類型,如果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照單全收”,那么便會導致學生哪一種都學得不深入、認識得不清晰,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果。在非遺戲劇戲曲文化的選擇上,音樂學科的教育教學者應當遵循就近原則,即立足于當地文化資源,選擇所在地區中盛行的戲劇戲曲類型。這是因為傳統戲劇戲曲文化的產生都體現著不同地域獨特的個性,蘊藏著當地風土人情、審美個性及民俗傳統等諸多要素。選擇就近的傳統戲劇戲曲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能夠發揮獨有的地域優勢,為其傳播與傳承提供良好的條件。以福建省為例,當地的音樂教師就可以將梨園戲、莆仙戲、永安大腔戲、四平戲、閩劇等作為選擇的范疇。在非遺戲劇戲曲文化的選擇方面,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點。小學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教師選取的戲劇戲曲類型就不能過于復雜難懂,而應契合學生當前的具體學情,讓學生學得輕松透徹,教師教得舒心具體。

(二)優化教學方略,保證動態傳承

當前在非遺視閾下推動音樂教學與傳統戲劇戲曲融合的研究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育教學者似乎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研究與理論的層面,而忽略了對其被動傳承性的思考與探究,而這既是教育活動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教學活動設計的重要依據。在教學設計中,音樂教師應當始終明確“學生是非遺戲劇戲曲傳承的主體”,因此,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推動這一教學設計的不斷優化。

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目標設計、活動制定以及教學評價方面應當始終堅持動態傳承的形式,以推動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凸顯。在非遺戲劇戲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摒除“口傳心授”的傳統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對非遺戲劇戲曲的由來、背景、技巧等進行整理與匯總,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所依托。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如何教好”,而且應當思考“如何應用”,讓應用成為檢驗落實的最優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在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后,給學生設計演出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非遺戲劇戲曲的演出魅力。教師還可以請一些非遺戲劇戲曲的藝術家、民間藝術家走進學校走入課堂,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到這一音樂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溝通交流中,加強學習與思考。

(三)利用流行音樂,體現別樣魅力

非遺戲劇戲曲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無論是戲詞還是演唱的形式,都與當今的流行音樂差別較大,容易給學生的學習過程造成一定的困難。為了順應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讓學生對戲劇戲曲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適當利用流行音樂,展現非遺戲劇戲曲的獨特魅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非遺戲劇戲曲的教學活動中,流行音樂既是“引子”,又是“輔助”,絕對不能喧賓奪主,或與傳統戲劇戲曲平分秋色。教師要做的是用流行音樂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借助流行音樂慢慢接受、欣賞非遺戲劇戲曲的獨特價值。

例如:周杰倫的《青花瓷》就是一首融入戲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周杰倫作為流行音樂的代表歌手,在這首歌曲的創作中仍然運用了大量的戲曲元素,足以見得我國傳統戲劇戲曲的意義與價值,即使時代發展與變遷,這種價值也難以磨滅。教師可以以《青花瓷》為引子,帶領學生思考、探尋其中的戲曲元素,既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推動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采用“新歌舊唱”的教學形式,將學生所喜愛的流行歌曲運用傳統戲劇戲曲的唱法唱出,讓學生在傳統與流行的碰撞中感受到傳統戲劇戲曲的別樣魅力。

(四)應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

在非遺視閾下開展傳統戲劇戲曲教學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互聯網上包含著大量的非遺傳統戲劇戲曲的音樂資源、背景資料、教學視頻、演唱表演等。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促進非遺戲劇戲曲的傳播,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更全面系統直觀地進行課堂教學,降低學習的難度。在教學活動后,教師也可以將相應的網絡資源通過篩選、整合,制作成為能夠幫助學生復習落實的視頻微課,便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隨時隨地地觀看、復習。教師還應當根據當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手機信息的主要途徑利用好網絡平臺,建立起以介紹、講解、傳播、弘揚我國傳統戲劇戲曲為主題的公眾號、QQ 群等,將優質的音樂視頻、教學資源以及北京文化介紹及時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了解傳統戲劇戲曲,加深喜愛,最終自覺主動地進行傳播。讓教學設計頗具時代特色,在陶冶情操提升審美的同時也涵養了學生的內心。

(五)提高教師水平,優化課程設計

教師的個人水平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整體效果,因此,想讓傳統戲劇戲曲與小學音樂課堂真正融入并且取得成果,教師就應當推動個人戲曲素養的提升。音樂教師在每一節課開始之前都要做好精心備課、仔細思考。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當找到相關資料,了解傳統戲曲的背景及演變過程,并且通過多媒體設備觀看視頻、多方走訪、實地觀察等方式,真正感受到傳統戲劇戲曲文化的魅力所在,只有當教師從心底里熱愛、認同我們的傳統戲劇戲曲,學生才能夠在學習的活動中感到民族自信心,增強文化認同。在教學設計方面,教師也可以搜索相關的教學資料,走訪傳統戲劇戲曲的教育專家,并且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進行突破創新,推動課程設計的不斷完善與優化。教師是學生的領頭人,只有教師提高自身的戲曲水平與修養,學生才能夠真正落實所學知識,傳統戲劇戲曲才有可能在課堂上得以傳承下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傳統戲劇戲曲與小學音樂課程相融合既是機遇,更是挑戰。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這一融合設計的意義優勢,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凸顯出趣味性、多樣性與層次性,并且通過實踐做出選擇、優化方略保證傳承、利用流行彰顯魅力,應用網絡豐富資源、提高教師水平促發展等路徑,推動教學設計的開拓創新,讓音樂教學綻放不一樣的光彩。

猜你喜歡
戲曲戲劇教學活動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有趣的戲劇課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戲劇類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