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GC 視閾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2023-12-26 08:58袁小偉
中國寶玉石 2023年6期
關鍵詞:藝術設計時代設計

袁小偉

山東藝術學院,濟南 250000

圍繞AIGC 的理論研究成果集中在2023 年3 月至今,這也體現了ChatGPT 4.0 引發的關注度和研究熱度的集中爆發。於興中等在《“生成性人工智能”與法律:以ChatGPT 為例》[1]中,從法律角度深入討論如何應對ChatGPT 帶來的挑戰,包括其對法律職業的沖擊、對法律思維的替代、在法律場景的應用、對知識產權和創新的保護等等。何天平等的《國際傳播視野下的ChatGPT:應用場景、風險隱憂與走向省思》[2]從國際傳播視角提出,研究者應理性洞察人工智能技術對國際傳播可能產生的構造性影響,不斷加深對國際傳播目標、主體、模式、體系等維度的省思。焦建利等的《由ChatGPT 引發的教育之問:可能影響與應對之策》[3]提出,ChatGPT 類生成性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可能對各級各類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與學習產生極大影響,也可能會比教師更有效地提供教育內容,但它不太可能取代教育中人類的因素。于浩等的《ChatGPT 技術下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機遇》[4]則通過分析ChatGPT 的出現對“教”與“學”的正向作用,探討技術革命在教育支持、學習場景及學校管理等領域的機遇與挑戰。李志民《ChatGPT 本質分析及其對教育的影響》[5]中提出ChatGPT 會對包括咨詢在內的一些行業產生影響,但目前不會取代任何職業,ChatGPT 對教育的影響主要在高等教育階段,可以提高學習和研究效率,更多的是對教育影響的正向肯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哲學院教授劉永謀在《ChatGPT 沖擊與文科教育變革》[6]中提出,AIGC 在文科教育中成了一把雙刃劍,ChatGPT 引發的教育功利性和技術超越性并存,在這樣的變革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和提升文科教育的意義并重,不可割裂,也不可偏廢。李白楊的《ChatGPT 與AIGC:迎接智能工具的變革浪潮》[7]提出技術的發展是不可逆的,只有盡快適應和調整,才能在變革中實現同頻共振、和諧共生的效應。馮煥雨在《ChatGPT 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價值、潛在倫理風險與治理路徑》[8]中提出在AIGC 帶來的內容生產范式變革與生產革新下,對人工智能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導致教育主體的思考力下降的教育倫理問題、人際交往虛擬化與情感交流弱化的關系倫理問題、知識盲區難以突破與信息繭房日漸堅固的大數據算法倫理問題,以及知識產權不清的資源倫理問題,AIGC 的負面效應急需重視。

1 AIGC對現代設計教育的挑戰

綜上所述,文科領域對AIGC 的研究集中體現在不同專業對人才培養過程中人工智能生成技術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的探究。AIGC 對設計藝術人才培養的研討可以從4 月1 日中央美術學院舉辦的“未·未來”設計教育論壇窺見研究動態?!拔础の磥怼眹H論壇以“超越未見”為主題探索新時代設計藝術人才培養的中國進路,潘魯生的《數字時代的設計之問》、清華美院前院長魯曉波教授的《多維時空下的設計選擇》、浙江大學未來實驗室孫守遷教授的《ChatGPT 技術與未來勞動形式》等報告都反映出,設計人才培養的頭部院校和知名專家學者都在試圖通過對現有設計教育思想和培養模式的反思,尋找設計教育的新方向,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重塑設計人才培養的新思維和新方法。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趙超教授的報告《ChatGPT& Design 機遇&危機》,其中講到,清華大學團隊對ChatGPT 提了一個問題:“ChatGPT 技術在哪些領域應用比較多?”ChatGPT 的回答是:“客服服務、智能家居、醫療保健、教育、娛樂、設計?!蓖瑫r,團隊又用Python 工具對YouTube 上關于ChatGPT 的熱評帖子評論區進行數據采集,發現熱議的結果跟ChatGPT 給出的回答有些不同,ChatGPT 技術驅動下最受影響的行業首先是設計,其次就是教育。即使不通過這樣一份數據性的調查報告,僅從直觀感受來說,設計從業和教育人員也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撲面而來。

一直以來,要設計產品、建筑、海報、插圖、游戲界面等,必須有專業人士才能做到,但AIGC 技術的革命拉平了這些差距,讓普通人也擁有這其中大部分能力。只要輸入指令,建模+渲染一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多張復雜的設計圖,甚至是AI 游戲場景,更不用說對二維平面設計領域的沖擊。如圖1 所示,這是筆者的學生韓東育用ChatGPT 做的首飾設計效果圖,材質渲染的逼真度尤其突出,遠大于普通的電繪軟件,出圖迅速且指令簡單,由此可以看出,在普通商業款的圖紙設計方面,ChatGPT 的繪圖優勢已經遠大于人類。因此,AIGC 技術帶來的沖擊讓我們必須盡早思考,未來的設計人才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和能力,才能做出與AI 迥然不同的設計?AIGC 是否可以成為檢測我們設計能力的工具,幫助我們理解何種設計才是真正有創造力的設計?技術科學驅動下的設計是否更具有感受、想象、技藝和表達?現有的設計人才培養機制要進行哪些調整,才能更加適應時代的要求和國家的需求?

圖1 ChatGPT繪制的四款翡翠吊墜設計圖(韓東育設計)Fig.1 Four jadeite pendants drawing by ChatGPT(Designed by Han Dongyu)

2 直面AIGC的設計教育變革

2.1 更新設計教育培養理念

設計人才的培養要貫徹“科技人文雙向匯通”的培養理念,推動和強調設計的人文涵養,從文明交流互鑒的大視野中探尋藝術的大本大源問題,不僅追本溯源,更要關注當下,以設計行動去感知AIGC所帶來的科技文明發展動能和潛在趨勢,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守正創新”。只有追溯文明的生發,才能與綿延厚重的文化積淀直接照面,于相契相知中自出機杼、別開生面,只有匯聚社會思想、藝術設計、智能科技、數字經濟的時代力量,才能在與AIGC 的碰撞中找到藝術設計的時代位置,助力藝術設計源發的創生性感知與表達。

AIGC 已經改變了傳統設計教育中教與學的方式,同樣也影響了設計人才培養主客體的形態。人工智能科技越發達,藝術和人文的內涵和意義越重要。就像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士銘說過的那樣:“AIGC類智能技術能夠替代的,只能是模態化知識、衍生性智慧和可重復性勞動,無法替代真正的感受力和創造力?!?/p>

2.2 學科交叉與融合推動設計系統再造與標準升維

設計是在工業革命后快速發展起來的,這使得設計教育也必須要時刻關注設計與科學技術之間的能動性。設計總是受到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一方面,技術的發展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去實現一些設計的想法,另一方面,技術的不斷迭代,也為人們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從技術層面去創造出更多好的作品。設計是技術發展向物質生產轉型的中間環節,一定的設計適合一定的技術水平,每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的時代技術,也有適合自己時代的設計方法。例如,石器時代的拋光技術、青銅時代的銅冶煉技術和鋼冶煉技術、現代電氣技術、現代電子技術和生物技術都有相應的設計方法。當今,信息科學的發展正在徹底改變圖像、聲音、文本的生成、傳輸和接收,AIGC 技術變革正在推翻我們的時間觀、我們對空間的看法以及我們對世界的描述,真實與虛擬界限的模糊、制造技術與方式的演變,都在干預和影響著設計意圖和設計呈現。隨著科學、材料、媒介發生變化,技術對設計創造產生著推動作用,因此,設計成了對AIGC 技術使用最廣泛、感知最敏銳的專業。

面對新時代的形勢變局、產業變革、危機與挑戰,在AIGC 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未來設計人才的培養如何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類型領域進行交叉,在AIGC 技術視閾下能夠提出何種新命題、新方法和新手段,創造何種新方向、新標準及新價值,是判斷新時代設計教育是否駕馭AIGC 技術的關鍵。面對AIGC 技術,知識傳播型和工具型的傳統培養方式面臨挑戰,未來全域型設計人才培養成為設計人才培養的新目標和新起點。未來設計如何通過大數據、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多類型思維的創造性建構,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以及科學等綜合價值最大化為根本目標,運用全球視野、戰略導向、學科融合,系統再造和標準升維等組合策略,為培養未來人才提供理性引導和宏觀思維是設計教育變革的關鍵。在經濟社會新需求、技術變革新趨勢和設計行業發展新動態的視野下,研究信息設計、交互設計,包括智能設計、生態設計、服務設計等新興的設計領域的發展動向和傳統設計的壁壘,才能用跨領域的創新設計在設計原始行動與社會建設、人民美好生活之間,連結起商業發展、技術推動、文化傳播與環境保護等各要素,助力設計創造未來美好生活圖景。

2.3 強調人文內涵,提升設計的文化遠見

新時代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研究,除了探究中國社會未來形態和經濟模式,應對好全球科技、經濟和社會變革,還要培養具有堅定的中國文化立場和全球意識的頂尖設計人才,能夠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舉措和文化建設。設計主體具備較強的認知動力、決策動力和較高價值動力,才能認識與洞見新時代設計的面貌,以技術遠見促成人才培養創新,以社會遠見推動新時代設計人才走向社會發展的各個現場,以文化遠見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

ChatGPT 擁有互聯網各類文本數據,從知識面來說,幾乎覆蓋了所有領域知識。從效率角度來說,ChatGPT 能24 小時不間斷學習,幾秒種完成設計出圖。人的大腦最多也就1000 億個神經元,而ChatGPT 光參數就已經1750 億+,隨著GPT 模型的迭代,這個數目還會繼續增長。因此,在AIGC時代,著眼工具性設計教育的價值已經不大。設計領域在AI 的步步緊逼下,以AIGC 為“介”、以文化為“媒”,才能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妙、創意獨到的設計作品,推動理念、內容、模式、方法、評價等全方位全要素的教育改革,培養“人類+機器”無法淘汰的未來設計藝術家。以當下和未來的社會組織結構、生產與消費方式為基礎,研究危機意識主導下的全新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架構與資源整合平臺,聚焦應對人類未來生存模式的思考與行動,才能結合中國語境探尋面向區域特色的新時代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機制。

3 AIGC視域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機制研究的意義

技術發展到今天給人類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ChatGPT 為代表的AIGC 被稱作拉開了人類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序幕,這種技術何種層面是“打開的潘多拉盲盒”?何種層面又是人類文明生發的“反應堆”?

AIGC 因為ChatGPT 4.0 強大的自動生成能力一方面引起了人們的恐慌,不斷有學者從AI 倫理、知識產權保護、就業等維度提出反對意見,另一方面AIGC 也因為強大、高效的“基建―模型―應用”能力可以有效的助力設計轉型。目前我國的設計發展存在著藝術商業化、技術主導化、感受貧瘠化以及創造力虧空化等諸多問題,倒逼我們思考和研究目前的人才培養機制是否符合時代要求。AIGC 具有強大的形式衍生力和虛擬設計生產力,運用好這一技術工具,就可以駕馭AIGC 的無限生發力,將之轉化為可控的服務社會發展的設計生產力。同時AIGC 也帶來了新的媒體傳播形式,更加需要區別于虛擬空間的人性、有情設計,用藝術+文化+設計引導人們重建心靈感知。

現實加速迭代,歷史激進前行。設計曾經是現代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和推動者,構建了生活的時代想象,同時設計作為一種巨大的生產力,也推動了經濟革命與社會解放。如今,設計的趨同性與生產力帶來的設計僵化卻已經把設計變成了制造業鏈條中一個可有可無的環節,成為了消費主義的故事美化面具,設計的原生動力變得越來越弱。因此,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擘畫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宏偉藍圖的歷史節點,盡快從人才培養機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行之有效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成果,就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ChatGPT 4 面世后因為出現了不確定的效果和不可控的風險,OpenAI 公司宣布推遲6 個月ChatGPT 5 的訓練。面對可能更加智能化的技術,設計的構思、呈現、生產的環節產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對設計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哪些機遇?又帶來了哪些挑戰?這些都是設計教育要持續關注和盡早應對的問題。

4 結論

AIGC 視閾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問題的研究從新時代數智背景和時代需求出發,以AIGC 技術為切入點,研究設計群體因自身發展動機、認知路徑、專業方向的差異,所形成的迥異的社會技術想象,找到技術嵌入社會可能帶來的系統性社會變化的設計關切與思考,他們或對技術賦能的未來感到樂觀、或因技術支配程度的加深而更覺悲觀,不管教育主體對AIGC 的主觀認知如何,立足時代命題、國家責任,重新審視新時代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作為構建時代動力的價值基礎和主體價值屬性,識別、應變與創變,才能培養新時代的藝術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 REFERENCE

[1] 於興中, 鄭戈, 丁曉東.“生成性人工智能”與法律: 以ChatGPT 為例[J].中國法律評論, 2023, (02): 001-019.

[2] 何天平, 蔣賢成.國際傳播視野下的ChatGPT: 應用場景、風險隱憂與走向省思[J].對外傳播, 2023, (03): 65-68.

[3] 焦建利, 陳麗, 吳偉偉.由ChatGPT 引發的教育之問:可能影響與應對之策[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23, (03):19-32.

[4] 于浩, 張文蘭.ChatGPT 技術下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機遇[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3, 37(03): 260-267.

[5] 李志民.ChatGPT 本質分析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3, (03): 12-18.

[6] 劉永謀.ChatGPT 沖擊與文科教育變革[N].中國社會科學報, 2023-03-07(005).

[7] 李白楊.ChatGPT 與AIGC: 迎接智能工具的變革浪潮[C]// 張智雄, 曾建勛, 夏翠娟等.回應AIGC 的信息資源管理學人思考.2023: 19-21.

[8] 馮煥雨.ChatGPT 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價值、潛在倫理風險與治理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 2023, (04): 26-32.

猜你喜歡
藝術設計時代設計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設計之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