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育人背景下高校珠寶設計課程改革初探

2023-12-26 08:58朱瑜燕蔣天龍
中國寶玉石 2023年6期
關鍵詞:珠寶首飾寶石學時

朱瑜燕,蔣天龍,2

1.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濟南 250300

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北京 100083

教育部曾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中提出“以機制體制改革引領協同創新,以協同創新引領高等學校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而協同育人正是協同創新概念體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1]。協同育人不僅能對高校培養專業復合型人才起到引導作用,也能不斷推動珠寶行業和企業的科技開發和知識增值。這兩個方面緊密聯系、協同互動。許多應用型高校和職業院校在當地政府的主導下與行業和企業聯動的模式培養學生。

近年來,我國珠寶產業不斷升級,首飾的設計、制造、營銷等環節均有顯著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2]。高校教育與行業需求聯系最為緊密,因此在培養方案和課程的設計中應不斷思考“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與教學間的關系。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下簡稱寶石專業)屬于工學材料大類,培養能夠在寶石及材料工藝相關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商貿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從珠寶行業的需求發展來看,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

在本校的培養計劃中,專業課程包含了珠寶玉石鑒定、設計、制作、評估、銷售等內容。首飾設計課程安排在大三年級,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設計圖表現方法。但由于課時分配中理論部分占比較大,加之工科學生美術基礎薄弱,設計的實踐應用環節不免出現脫節。無法將課程學習成果運用于生產實際,難以滿足企業對珠寶行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谝陨媳尘?,首飾設計課程不僅要給予寶石專業學生必要的設計理論基礎,更要充分結合學情、發揚專業特色,切實加強課程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中,根據其專業學科特點和知識基礎優化教學目標和內容整合[3]。

1 課程現狀

在寶石專業的培養計劃中,珠寶首飾設計課程通常屬于專業方向課或選修課模塊。以設計表現技法和設計思維等理論為基礎,側重設計技能的培養。涵蓋素描和色彩基礎理論、珠寶首飾的透視關系原理、分類首飾的繪制表現技法、構圖和空間關系、三視圖繪制標準等內容。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珠寶風格、進而提高設計技能和綜合審美素養。

1.1 學情分析

寶石專業學生具備較好的理工科知識體系,但大部分美術基礎薄弱,這為繪圖表現和設計產品增加了難度。由于課程學時較少,而且沒有前序相關的繪圖基礎課,導致大部分零繪畫經驗的學生對課程興趣不高或抱有畏難情緒(零繪畫基礎的學生約占比85%);部分有繪圖基礎的學生在課內無法充分發揮設計潛力。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聯系不緊密,出現了作品停留于紙面,無法實現為產品、落地為商品的現象。

1.2 課程分析

本專業的首飾設計課程總學時為40 學時,理論與實驗學時分別為24+16。理論講授內容比較全面,但章節側重點割裂、缺少內在聯系。實驗學時較少,尤其對于工科專業來說,40%的實驗學時難以滿足學生系統提高設計思維和繪圖表現能力[4](見表1)。另外傳統考核方式以期末卷面形式為主,占總成績的70%。通過試卷分析能夠看出學生在客觀認知、記憶、理解層面表現較好;但作圖和主觀題表現差強人意,在設計、分析、應用和創新層面仍有待加強。說明在目前的課程學時安排和考核方式上亟需優化。

1.3 環境分析

在校學生身處校園環境對行業認知還較為模糊,加之地區珠寶行業氛圍不濃,為學生及時獲取行業訊息形成壁壘。故而即使有設計思路卻無法落地、難以將設計作品及時向市場推廣,缺少實踐經驗。大學城位于市郊,珠寶首飾相關企業極少;市區的珠寶首飾集散市場規模較??;相關的文化展覽訊息也較少。相比珠寶行業聚集的珠三角等地區和文化傳播發達的北上廣地區,山東地區在珠寶首飾設計及新工藝發展、信息時效以及產業鏈發達程度等方面存在劣勢。

2 改革思路

根據具體學情優化課程教學方案,合理分配理論與實驗學時,增加提升設計綜合技能的實驗環節占比,使課堂效用最大化。通過優化課程教學模塊和重點,發揮工科學生的專業優勢,探討適合寶石專業學生的課程教學方案,構建更加合理的課程內容和實踐途徑。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引導,使課程更具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將本科教育回歸學生。

針對寶石專業學生特點,融匯相關專業課程,優化挖掘其優勢潛能,因材施教。與企業聯合制定短期項目任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彌補地域差、信息差,形成良好的技能實踐閉環?;趨f同育人的核心概念,充分挖掘院校和企業的優勢互補。分析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在寶石專業的現實可行性,采用產學融合的培養思路,探討將珠寶首飾設計課程的在校學習成果快速落地于市場的實踐方法[5]。豐富珠寶首飾設計課程的成果產出。

3 改革實踐

3.1 課程模塊優化重組

首先根據珠寶行業特點和寶石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優化教學方案和側重點。在原來章節講授的基礎上,結合行業實際將理論和實踐課時合理分配。由原來24個理論學時的知識點優化重組、壓縮為16 學時;同時將設計實驗環節由原來的16 學時擴充至64 學時。在教學設計中按照由點及面的邏輯推演,將主要內容模塊化。

理論學時重點講授珠寶首飾設計的風格演變、透視原理、色彩基礎、分類首飾結構等內容。同時注重與相關專業課程如首飾制作工藝、珠寶首飾評估、珠寶市場營銷、寶石學、貴金屬材料等構成較完整的知識框架。以期在課程的相應學時內充分調動學生對珠寶首飾設計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珠寶首飾的審美能力。

實驗學時將傳統的單項訓練整合為階梯式專項練習,按照珠寶首飾的實際生產要求設置循序漸進的設計項目訓練(見圖1)。每個模塊的設置都涵蓋基礎技法和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通過項目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構建完整的珠寶首飾設計制作思路,綜合提升設計能力,逐步增強其學習興趣、樹立設計自信。同時注重過程化考核,課程中項目和設計作品分數占比70%、期末卷面占比30%。通過課程作業和作品設計的呈現能夠看出,課程模塊優化后學生對繪圖和設計技巧的掌握程度明顯提高,對設計繪畫的畏難情緒逐漸轉變為興趣度的提升。

圖1 改革后課程教學模塊和實驗項目Fig.1 Course modules and experiment project after reform

3.2 高效運用軟件工具

鼓勵學生運用多樣的輔助軟件工具優化設計效果。寶石專業屬于工科大類,大部分寶石專業學生繪畫基礎薄弱,在課程初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梢酝ㄟ^調整課程內容,跳出刻意追求手繪圖效果的怪圈。充分發揮工科學生的邏輯思維優勢,結合作圖工具和建模軟件,掌握更加高效的設計方法和實現技巧[6]。樹立學生對各階段設計任務完成的信心。

齊魯工業大學寶石系的培養方案中單獨開設了Jewel CAD 課程,另有些院校設置了Photoshop、Rhino、Matrix 等軟件課程。除此以外,還有許多適合珠寶設計的輔助軟件,例如Jewel Smith、ArtCAM、3Design、Digital Goldsmith Four、Free Form 以及平板電腦中的繪圖和建模app 等。以上在課程規定的課時內無法完整講授的內容可以介紹給學生并加以引導,鼓勵其運用課余時間自主探索。這樣不僅能培養自學意識、樹立學生的創新思維,也為不同基礎和學習程度的同學創造了更加個性化的成長空間。

經過兩個學期的實踐,大部分學生的設計圖表現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除了各類軟件的運用,課上還加入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滲透引導,同時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工科的邏輯思維。各個設計項目和作品的完成度都有明顯提高。

3.3 校企協同開展專業競賽和項目實踐

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綜合提升專業素養。積極推進與企業的協同合作,尋求突破。專業技能的學習不應該止步于課程局限的幾十個學時,而應延續至課后和課外。通過課程的基礎學習,部分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手繪和電繪工具完成作品設計。此時應繼續鼓勵學生持續創新:例如與珠寶企業共同舉辦設計競賽引導學生創新優秀的設計作品,積累相關的產品設計經驗。也可以與公司企業合作產品研發項目,深度挖掘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結合多渠道的營銷模式進行商品化推廣。與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協同構建完整的課程實踐閉環。

通過本專業和企業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有實習實踐基地十余個。通過參觀、研學、座談等方式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也能與珠寶企業深度交流,學習珠寶首飾設計和制作的真實過程、了解每一個生產細節,規范生產思路、發散設計思維。逐步認知行業需求、明晰未來就業方向。企業方也可進校開設前沿講座,將行業發展動態分享給學生,提供項目實踐機會[7]。學生在項目設計的實踐過程中獲益匪淺,企業也能夠不斷發掘優秀人才加以培養。

近幾年本專業與S 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協同合作,先后設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和專項獎學金,并成功舉辦了珠寶設計和鑒定比賽。部分學生通過參與設計項目和命題設計比賽,在畢業后成功進入設計崗位并能獨立承擔產品設計及研發工作。這為寶石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開拓了新思路。

3.4 校企協同助力地區傳統文化發展

以“作品―產品―商品”模式實現課堂內外的有效聯動。與相關企業合作發掘本地區優勢以尋求突破,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首飾產品IP,提升文化傳播價值[8]。例如結合齊魯大地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淀、旅游勝地的相關文創產業、結合昌樂藍寶石和招遠金礦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等進行首飾產品的設計打造。不僅能夠綜合提高專業技能,也能增強學生宣傳家鄉、熱愛家鄉的幸福感和成就感[9]。

通過師生共同努力,我專業已成功入駐山東招金金銀精煉有限公司“金色云平臺”并成為首批入駐簽約院校,有多名在校學生成為平臺簽約設計師。另有部分學生的參賽作品和定制作品與企業簽約,進入生產階段并投放市場推廣。

通過理論與實踐的不斷融合創新,將課程作品從二維的圖紙實現為產品,優化實用性、探索多渠道的市場推廣落地成商品。構建從課堂教學輻射課外實踐,經驗成果反哺教學的良好循環(圖2)。使在校學生更早接觸行業市場,全面了解珠寶首飾設計到成品落地的整體流程。增強設計思維的創新性,提升學生的設計技巧、實踐能力和創造力,引導其形成更加完善的專業知識體系。以期形成“學生有收獲、院校有聲譽、企業有效益”的多贏局面。

圖2 課程改革模塊循環關系圖Fig.2 Circular relationship of curriculum reform module

4 結束語

通過校企協同、產學融合的課程改革思考和實踐,在發掘工科學生的設計潛力、尋求交叉學科課程知識的融合方法中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在課程設計層面,應結合行業生產實際來調整教學環節和考核方式,以匹配不斷前進發展的市場現狀;在教學實施層面,以學生的真實學情和學業就業需求給予有效地引導和能力培養;在校企協同層面,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豐富課程成果產出,使工科高校課堂不再是冷冰冰的教學而形成熱乎乎的人才資源共享。企業能夠精準發掘對口人才,學生也能盡快掌握相關技能,更好的滿足當今產業升級大環境亟需的高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 REFERENCE

[1] 王昶, 袁軍平, 馬春宇.珠寶首飾類專業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協同育人平臺的構建與實踐[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6, 18(01): 38-42.

[2] 秦宏宇, 李彩虹, 姜拓.新經濟環境下本科人才培養教育改革—以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為例[J].就業與保障, 2020, (16): 96-97.

[3] 彭瑜, 鄺衛華.高職工科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分析及策略研究—以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2021 年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例[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23, (03): 46-48+56.

[4] 秦善鵬, 石敬東.以學生為本理念下課堂教學方式變革的價值分析[J].現代教育, 2022, (06):31-34.

[5] 王璐, 李勛貴.基于校企行深度融合的珠寶專業協同育人實踐[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 17(06): 5-7.

[6] 史夢瑩, 柴吉昌.“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以計算機輔助珠寶首飾設計課程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 2020, (19): 126-127.

[7] 張慧.“協同育人”背景下物業管理類課程改革路徑研究[J].對外經貿, 2022, (10):146-149.

[8] 劉盈盈.地域文化融入珠寶首飾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J].文教資料, 2022, (05): 165-167.

[9] 景琛茜.協同育人視域下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路徑[J].漢字文化, 2023, (12): 58-60.

猜你喜歡
珠寶首飾寶石學時
《詩詞寫作》課程教學大綱(節選)
學時壓縮下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探討
教學大綱國畫(工筆花鳥)
珠寶首飾設計與加工工藝相結合的必要性研究
琺瑯工藝在珠寶首飾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種”棵寶石樹
探索學時積分制 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
鉆石鑲嵌的標桿企業 百富隆愿與業界同仁攜手開創珠寶首飾新時代
寶石迷蹤
寶石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