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寨宿集: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集群化與生計可持續研究

2023-12-26 23:48吳忠軍王婷
廣西民族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可持續生計產業集聚

吳忠軍 王婷

【摘?要】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鄉村旅游住宿產業呈現出集群化發展的趨勢,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參與旅游接待成為當地農戶的主要生計模式。本文以西江苗寨這一旅游景區型民族村寨為研究區域,以區域內包括鄉村酒店、民宿、客棧等多元業態的旅游住宿產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和查閱相關資料,從產業集群理論角度,研究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的集聚歷程、集聚現狀、集群特征和集聚效應,分析苗寨宿集形成與發展的動力因素與制約因素,并探究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化發展與農戶生計可持續的路徑,以期實現西江苗寨旅游經濟增長和農民可持續增收,將苗寨宿集打造成我國鄉村振興的新范本。

【關鍵詞】宿集;西江苗寨;產業集群理論;旅游住宿業;可持續生計;產業集聚

【作?者】吳忠軍,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婷,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廣西桂林,541004。

【中圖分類號】F12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4X(2023)05-0160-0010

一、研究背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其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產業興旺的特征之一是產業布局科學、集群效應明顯,而產業科學布局的一個顯著表現是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的存在能促進產業分工與產業間協作,集群內企業可以共用基礎設施、信息服務、市場網絡、配套服務機構等,使集聚區域獲得規模經濟優勢、交易成本優勢、區域品牌優勢和技術創新優勢,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旅游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而旅游住宿產業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近幾年大力推動鄉村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并支持旅游住宿產業提質增效。國務院《“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實施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集聚區”。文旅部印發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提到“優化住宿供給,支持特色民宿、主題酒店等創新發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到“繼續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并指出要“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

隨著鄉村旅游的持續火爆,鄉村旅游住宿產業蓬勃發展,近年來全國多地鄉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宿集”現象?!八藜奔础奥糜巫∷蕻a業集群”,是指一定區域范圍內,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的旅游住宿單元和配套服務機構在地理上集聚而形成的群落?!八藜钡漠a生依托旅游核心吸引物,以旅游住宿為核心需求,與餐飲、文創、購物、休閑、娛樂、農業等產業相結合,通過緊密的分工協作機制,實現集群內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經營成本降低,增強區域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

坐落于貴州省黔東南州的西江苗寨,自1982年旅游開發以來吸引了國內外無數游客到訪,同時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當地居民或外來投資者利用當地民居開展旅游接待,旅游住宿產業以西江苗寨景區為中心集聚,到2021年西江苗寨共有鄉村住宿設施528家,“苗寨宿集”初步形成。苗寨宿集的形成與發展,是順應鄉村旅游發展趨勢,積極響應政府旅游業發展規劃的結果,極大程度提振了西江經濟,帶動當地農民可持續增收,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文以西江苗寨為研究區域,以區域內包括鄉村酒店、民宿、客棧等多元業態的鄉村旅游住宿產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和查閱資料,從產業集群理論角度,研究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的集聚歷程、集聚現狀、集群特征和集聚效應,分析苗寨宿集形成的動力因素與制約因素,并探究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化發展與農戶生計可持續的路徑,以期實現西江苗寨旅游經濟增長和農民可持續增收,將苗寨宿集打造成我國鄉村振興的新范本。

二、理論基礎——產業集群理論

國外對于產業集群理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產業區”的概念,并認為經濟外部性導致相關企業產生區域集聚形成“產業區”,[1]69為學者們后續研究產業集群理論提供了思想起源。1909年,韋伯在《工業區位論》一書中,從工業區位理論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產業集聚,并首次提出了“集聚經濟”的概念。[2]117而產業集群理論的真正興起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首次提出了“產業集群”的概念[3]124,他將產業集群定義為:在某特定產業領域中,一群在地理空間上集中、有密切產業聯系的企業和相關機構,由于彼此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系在一起所構成的群體??唆敻衤孕陆洕乩韺W理論闡釋產業集群的成因,認為由于存在企業規模報酬遞增、運輸成本和生產要素移動,通過市場傳導的相互作用誘致產業集群的產生。[4]

1998年,波特提出旅游業是集群效應最明顯、最適合集群發展的產業之一,建議國家重點培育旅游產業集群,并將與旅游業相關的集群作為實際集群的案例研究。[5][6]自此之后,國外學者開始研究旅游產業集群。而我國學者對于旅游產業集群的研究稍晚于國外,2000年秦立公提出桂林市應將培育生態系統型旅游企業集群作為其旅游業發展的戰略之一[7],但他并沒有對旅游企業集群的概念進行規范的、學術性的歸納總結。2004年,尹貽梅等學者首次從區域集群的角度定義了旅游企業集群:聚集在一定地域空間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企業及旅游相關企業和部門,為了共同的目標,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協同工作,提高競爭力。[8]

旅游住宿業屬于旅游產業,作為旅游六要素之一,是游客游憩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集群特征,近年來引起了業內學者的關注。本文把“旅游住宿業集群”簡稱為“宿集”,參照產業集群的相關定義[3],將其定義為: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的旅游住宿單元和配套服務機構在地理上集聚而形成的群落。在產業集群領域的現有研究中,以旅游住宿業這一細分產業集群為研究對象的文章并不多,且多關注于民宿這一新型住宿業態,探究民宿產業集群的分布格局[9]、形成機理[10][11]、影響因素[12]、發展路徑[13]等。本文以西江苗寨這一旅游景區型民族村寨為研究區域,從產業集群理論的視角,對苗寨宿集的集聚歷程、集聚現狀、集群特征和集聚效應進行研究,分析苗寨宿集形成與發展的動力因素和制約因素,并提出苗寨宿集可持續發展與農戶生計可持續的路徑。

三、產業集群理論視角下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發展分析

西江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境內,依山就勢坐落在雷公山麓河谷的白水河兩岸山面上,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環境宜居;域內面積約為5平方公里,由平寨、東引、羊排、南貴4個行政村組成,現有住戶1432戶,人口近6000人,其中99.5%為苗族,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苗族農耕、建筑、節慶、飲食、服飾、歌舞、語言、銀飾工藝等苗族傳統文化在這里世代相傳,因而西江苗寨是領略苗族漫長歷史與文化的首選之地,是公認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有“中國苗都”的美譽。

(一)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集聚歷程

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發展至今大致經歷了5個階段:初步探索階段、發展起步階段、集聚發展階段、發展停滯階段、集群再發展階段。

1.初步探索階段(1982~2001年)

1982年,美國人類學家路易莎來到西江苗寨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田野調查,自此這個藏在大山深處的苗族村寨得到了政府重視,開始發展旅游業。在這個階段,西江苗寨美麗的風光和濃郁的苗族文化逐漸為外界知曉,但由于村寨基礎設施水平低,可進入性差,加之大眾對西江苗寨缺乏了解,因而來訪者多是民族學和人類學的學者,普通游客并不多見。此時西江苗寨的旅游住宿業還處于探索階段,最初對于來訪者的住宿接待以農家借宿為主,隨著零星散客進入西江旅游,少數西江農戶選擇利用自有民居開辦“苗家樂”,這是西江鄉村酒店的前身。

2.發展起步階段(2002~2007年)

2002年,“苗族文化周”活動會場的選址定在了西江苗寨,在各類新聞媒體的集中報道下,西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活動后得到提升,游客量實現了增長。這也使西江農戶萌生了發展旅游的意愿,西江旅游進入自我開發模式,當地苗民將民居住房加以改造,積極開辦鄉村酒店,“苗家樂”從2002年的8家發展到2003年的27家。在這一階段,西江苗寨的旅游住宿業以本地居民經營為主,外來經營者很少,存在旅游接待設施簡陋、服務意識薄弱等問題,同時基礎設施落后、景區可進入性差的情況并沒有得到解決,因而此時的西江旅游住宿產業雖有集聚趨勢,但發展緩慢。

3.集聚發展階段(2008~2019年)

在旅游發展大會召開前夕,雷山縣政府與凱里凱樂廠簽訂了賓館建設合同,投資1500萬元在西江苗寨修建二星級以上鄉村酒店,此舉較為有效地提升了西江苗寨的旅游接待水平。2008年,貴州省第三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苗寨舉辦,雷山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籌措資金1.7億元,全部用于改造升級西江苗寨的基礎設施,解決了制約西江苗寨旅游發展的瓶頸問題,成為西江旅游發展的轉折點。2009年,雷山縣政府出資成立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成為西江景區旅游開發和運營管理的主體。自此之后的十年間,西江苗寨旅游產業發展迅速,游客接待量呈爆發式增長,西江苗寨旅游發展呈現出如火如荼的趨勢,鄉村酒店、精品民宿、特色客棧等旅游住宿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從2008年的40多家發展到2019年的450家,增長了11.25倍。到2019年底,西江苗寨景區內共有酒店客房5297間,總床位數9202個。在這一時期,產業呈現出集群化發展的趨勢。

4.發展停滯階段(2020~2022年)

受疫情影響,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間西江苗寨旅游業受到較大沖擊,在實地調研中發現,西江苗寨住宿設施的游客接待量較疫情前明顯下降,接待條件不好的鄉村酒店甚至出現“無人問津”的局面。但2020年和2021年西江苗寨景區仍新開業了78家鄉村酒店。從數量上看,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的集聚程度確有加深,但從經營情況看,西江苗寨絕大多數鄉村酒店尤其是近兩年新開業的酒店在疫情期間處于虧本狀態,經營壓力十分大。

(二)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集聚現狀

西江苗寨的旅游住宿設施包括鄉村酒店、精品民宿、特色客棧等,以鄉村酒店為主,為方便敘述,后文將西江苗寨的旅游住宿設施統稱為鄉村酒店。截至2019年底,西江苗寨共開辦鄉村酒店450家,受地理位置、開發年限、旅游發展以及客源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鄉村酒店在各片區的分布情況略有不同,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

西江苗寨的鄉村酒店主要有兩種經營模式,第一種是當地村民對自有的閑置民居進行改建,接待旅游者以獲取一定的經濟收入。這類鄉村酒店往往功能單一,規模較小,僅能滿足游客基本住宿需求,加之經營者管理理念落后和專業知識缺乏,使得這類鄉村酒店在西江旅游住宿市場的競爭力較弱。由于羊排和東引兩個片區位于山腰,游客不便到達,且此區域在旅游開發前就為村寨居民居住區,建筑密度較高,住宅空間有限,居住條件較為一般,視野不夠開闊,因此外來資本進入少。

西江苗寨鄉村酒店的另一種經營模式是本地居民將閑置房屋出租給外來投資者,由外來者投資開辦鄉村酒店。這類鄉村酒店往往地理位置優越,觀景效果好,配套設施完善,功能多樣,且外來經營者的經營理念比當地村民先進,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眼界更為寬廣,因此這類鄉村酒店更具競爭力,是多數游客住宿的首選。南貴和平寨兩個片區位于山腳的白水河兩岸,風景秀麗,可達性較高,且觀景視野和角度更佳,可以很好的觀賞山腰錯落有致的吊腳樓建筑群,同時該區域旅游發展較好,基礎設施完備,游客停留時間較長,因此南貴和平寨片區聚集了大量由外來者投資經營的鄉村酒店。

據調查,西江苗寨房屋出租率約為36%,而南貴和平寨片區的出租率高達61%和58%,羊排和東引片區僅為18%和14%,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羊排和東引兩個片區旅游住宿業集群以村民自營型鄉村酒店為主,而南貴和平寨片區則以外來投資者租賃經營型鄉村酒店集聚為主要特征。

(三)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的特征

苗寨宿集的特征之一是鄉村酒店保留傳統吊腳樓木質外觀。吊腳樓作為西江苗寨的核心吸引物,管控十分嚴格,《西江千戶苗寨房屋建筑保護條約》和《西江村建房規劃管理及建材管控辦法》兩項條例規定,寨內建筑外觀須為木質吊腳樓。因此,西江苗寨的鄉村酒店均保留傳統吊腳樓建筑風貌,外觀為木結構,內部大多是磚木結構。

苗寨宿集的特征之二是苗族文化氛圍濃厚。苗族傳統建筑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節慶文化、苗族歌舞、苗銀苗繡技藝等苗族特色文化在宿集內得到了較好的展示。苗寨宿集以苗族文化為魂,集群內鄉村酒店除了在外觀上統一保持苗族傳統吊腳樓風格外,其客房內部裝潢也是以古典雅致的苗族風為基調,在裝飾、擺件、客房用品等方面都展現出苗族文化特色。

苗寨宿集的特征之三是單體鄉村酒店規模小。宿集內單體鄉村酒店的規模受民居房屋和宅基地面積限制,多為三層,平均經營面積183,提供客房數平均為12間,平均每家可提供20個床位。西江苗寨這種小規模的鄉村酒店具有“投資少、回收快、覆蓋面大”的優勢,當地家家戶戶都可以投入在家庭可承受范圍內的資金開辦鄉村酒店,這也使得西江旅游住宿設施得以在較短時間內形成集群。

(四)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集聚效應分析

1.西江苗寨旅游收入提高,農民增收渠道增加

經過近30年的旅游開發,西江苗寨從一個吃飯靠種地、掙錢靠打工的傳統村落轉變為靠發展旅游業脫貧致富的旅游村寨。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的集聚發展,使得當地農戶的家庭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除從事農業和外出務工外,當地農戶可通過旅游經營、出租自有房屋、旅游務工、門票分紅等方式獲取收入。同時,西江苗寨農戶收入結構發生轉變,農業收入和外出務工收入比重逐漸縮小,直接或間接參與旅游接待所得收入占比逐漸擴大。詳見表3:

2.集群內鄉村酒店交流互鑒,農民可持續增收能力增強

宿集為西江苗寨的鄉村酒店提供了信息、知識、技術、理念、人才等頻繁交流的大環境,為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外來經營者在與本地居民的交流中更加了解西江苗寨的歷史文化,當地村民也能在與外來經營者的交流學習中開拓視野,借鑒管理理念和經營經驗,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和服務意識,提升旅游服務技能,因此,苗寨宿集的發展增強了當地農戶的可持續增收能力。

3.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整體競爭力增強,為單體鄉村酒店打開客源市場

西江苗寨的單體鄉村酒店,普遍經營規模較小、資本投入偏弱,在營銷宣傳中顯得勢單力薄,僅靠自身很難實現“快而精準”的營銷,存在宣傳推廣范圍狹窄、成效不佳的問題。而旅游住宿業集群的存在可以打破單體鄉村酒店的傳播局限,以苗寨宿集為區域品牌開展營銷,可以有效提升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整體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增強區域產業競爭力,為西江苗寨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費者,擴大西江旅游住宿產業的市場需求,從而為宿集內單體鄉村酒店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客源條件。

4.集群帶來規模經濟效應,單體鄉村酒店經營成本降低

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內的成員可以共用基礎設施、市場網絡、信息服務、配套服務機構等,實現人力、市場、服務及技術在集群內部的低成本轉移,從而使集群獲得規模經濟優勢,集群內單體鄉村酒店的經營成本降低。第一,集群成員共用區域內的水電路網、垃圾處理站、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降低了單體酒店的運營成本;第二,宿集內存在著密切的信息交流與合作,使得管理理念、經營經驗、專業技術等知識能夠相互交流學習,從而節省了單體酒店在培訓與學習方面的花費;第三,宿集形成一定規模后,裝修公司、家具廠家、保潔公司、金融機構等上下游企業及配套服務機構主動來到西江苗寨尋求合作,極大降低了集群內單體鄉村酒店的信息搜尋成本和交易成本。

四、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形成的動力因素

1.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是苗寨宿集形成的前提

自西江苗寨開發旅游以來,政府先后投入20多億建設村寨基礎設施和旅游配套設施。在內外部交通方面,政府投資修建凱里直達西江的旅游公路,使凱里到西江的車程從之前的2小時縮減為30分鐘,極大地提高了西江苗寨的可進入性;同時,政府斥資改善村寨內道路,建設旅游步道,苗寨內部交通通達性較旅游開發前有了明顯改善。村寨內其他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善,水、電、固定電話、閉路電視都已經在村寨內接通,移動、聯通信號覆蓋整個區域。此外,西江苗寨在白水河下游建設了污水處理廠,解決了全寨的農家生活污水和旅游污水的處理問題。在配套設施方面,郵電通信、社區醫院、農村信用社等在村寨中都有營業網點,村寨周邊陸續修建了四個大型停車場。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能夠很好地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為西江旅游住宿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稟賦是苗寨宿集形成的關鍵

西江苗寨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稟賦,在自然資源方面,苗寨依山傍水,秀麗的白水河穿寨而過,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5%,氣候適宜,空氣質量極優,負氧離子含量上萬個,是天然的人類宜居環境。在人文旅游資源方面,苗族傳統建筑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節慶文化、銀飾鍛制技藝、苗醫藥、苗族歌舞等苗族特色文化保存較為完好,迄今為止共計擁有1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苗族文化展示中心”。西江苗寨濃厚的苗族文化氛圍和獨特的民居建筑景觀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并由此產生龐大的旅游住宿需求,使得旅游住宿產業在西江苗寨區域內形成集聚,進而發展成住宿業集群??梢哉f,西江苗寨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稟賦是宿集形成的關鍵因素,必須加以保護,并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挖掘,打造西江苗寨獨特的旅游核心吸引力。

3.強大的市場需求是苗寨宿集形成和發展的根本動力

隨著鄉村旅游的持續火爆,游客需求更加多樣化和品質化,更傾向于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非標準住宿設施,在滿足基本住宿需求的同時,更加希望能夠體驗鄉村生活、感受民俗風情、享受自然環境,而西江苗寨的旅游住宿產品正好迎合了游客的需求。自2008年省旅發大會舉辦后,西江苗寨來訪游客數量增長迅速,旅游住宿市場客流穩定,尤其是近幾年西江推出夜景燈光秀,大力發展夜間旅游消費市場,更好地留住了游客,極大刺激了旅游住宿市場需求。西江苗寨旅游住宿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了越來越多本地村民和外來投資者開辦鄉村酒店參與旅游接待。廣闊的市場前景是苗寨宿集形成的重要條件,而持續增長的強大市場需求是苗寨宿集發展的根本推動力。

4.支持性的政府政策是苗寨宿集形成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西江旅游住宿產業發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苗寨宿集的形成和發展。2008年,雷山縣政府投資1500萬在西江苗寨修建二星級以上賓館,有效提升了景區旅游接待水平。自2008年以來,西江政府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為法律依據,制定建筑管理辦法,對西江苗寨鄉村酒店建筑用材、層數、外觀風貌等作出規定,并出臺《西江千戶苗寨民族文化保護評級獎勵辦法》,每年從門票總收入中提取18%作為民族文化保護資金,依據農戶吊腳樓保護程度和家庭人口數發放文化保護獎勵費,[14]覆蓋率達100%。從2011年到2020年共累計發放1.86億元,戶均13.42萬元,[15]使西江村民在參與旅游中實實在在地受益,從而充分帶動其參與保護民族文化的積極性。2012年,黔東南州政府印發《“鎮遠古城及西江苗寨旅游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實施方案》,2016年,出臺《黔東南州加快培育發展特色民宿產業的指導意見》,并制定《黔東南州旅游民宿業服務規范》和《黔東南州特色民宿管理辦法》。2021年,黔東南州《“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十四五”文體廣電旅游發展規劃》中指出,優化黔東南旅游住宿體系,提升住宿行業服務管理水平,推進西江苗寨住宿企業連鎖化、網絡化、集團化發展。

5.互聯網普及和科技進步是苗寨宿集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支持

互聯網的普及和科技的進步使得西江鄉村酒店的服務日益完善。苗寨宿集內的大多數鄉村酒店都順應數字化發展大勢,借助OTA平臺的渠道推廣自身并獲取客戶。通過實地調研和OTA平臺數據采集,發現苗寨宿集內超過八成的鄉村酒店都有使用OTA平臺,平均每家鄉村酒店與1.75個OTA平臺達成合作。除了借助OTA平臺營銷,許多鄉村酒店經營者還利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發布短視頻吸引游客,在宣傳西江苗寨景觀和民族文化的同時,為自家酒店獲得更多客源。此外,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苗寨宿集內的鄉村酒店幾乎都配備了電子門禁系統、公共區域電子監控以及火災煙霧報警系統,保障游客的住宿安全。

(二)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發展的制約因素

1.西江苗寨道路設施有待完善,內部交通通達度較低

雖然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西江苗寨的道路設施建設,使得寨內道路相較于旅游開發之前得到了很大改善,部分東引村的受訪者反映東引片區的道路數量、通達性和路面情況等不如寨內旅游發展情況好的片區。由于苗寨宿集內多數鄉村酒店位于山腰,受地形限制,通往酒店的山路崎嶇,加之景區實行車輛管制,內部交通不便所導致的游客行李運送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游客的滿意度,制約著苗寨宿集的發展。

2.當地農戶旅游經營和服務技能有待提高,相關技能培訓缺乏

在西江苗寨經營鄉村酒店的本地農戶,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平均受教育程度為初中水平,自身旅游經營和服務能力有限,尤其是缺乏互聯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使得所經營管理的鄉村酒店與外來經營者投資開辦的鄉村酒店相比缺乏競爭力。據調查顯示,約六成的農戶希望通過培訓等途徑提高自身經營技能,如網絡應用能力,以提高自家酒店在西江苗寨旅游住宿市場的競爭力。

3.鄉村酒店融資渠道有限,農戶獲取貸款不易

建設經營鄉村酒店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調研數據顯示,西江苗寨農戶平均貸款金額為41.6萬元。從融資渠道看,貸款、參股、眾籌和政策融資都有涉及,但以貸款形式融資居多,其他融資渠道覆蓋面不廣。此外,雖然政府鼓勵貸款融資,但農戶普遍表示貸款不怎么容易,銀行會綜合考慮房屋評級、評估旅游經營能力或社會關系等來決定貸款金額,因此貸款難易程度一般。當地農戶融資渠道有限和貸款獲取不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西江苗寨旅游住宿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

4.鄉村酒店配套設施功能單一,旅游住宿產品趨于同質化

在對西江苗寨鄉村酒店的配套服務設施情況進行調研中發現,93%的鄉村酒店配有空調、電腦等硬件設施,78.3%的鄉村酒店在大廳設有喝茶、閱讀等休閑設施;但配備具有娛樂、文化和康養等功能設施的鄉村酒店并不多,只有16.67%的鄉村酒店擁有如KTV、臺球桌等娛樂設施,配有洗頭、泡腳等養生設施的鄉村酒店才占10%,更鮮有鄉村酒店配備如銅鼓、蘆笙、民族服飾等文化設施,僅占6.67%。西江苗寨大部分鄉村酒店的功能單一,配套設施僅能滿足游客基本住宿需求,這無疑制約著苗寨旅游住宿業的進一步發展。此外,西江苗寨的鄉村酒店對當地的人文資源挖掘不足,缺乏沉浸式體驗項目,使得宿集內鄉村酒店趨于同質化,不利于苗寨宿集的可持續發展。

五、苗寨旅游住宿產業集群化發展與農戶生計可持續路徑

通過分析旅游住宿產業集群化與農戶生計可持續的內在機理(見圖3),本文認為繼續保持并發揚推動旅游住宿產業集聚的動力因素,同時解決或改善阻礙苗寨宿集發展的制約因素,能夠更好推進西江旅游住宿產業可持續、集群化發展,對實現農戶生計可持續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充分發揮西江苗寨的特色資源優勢,塑造地域品牌

西江應大力塑造“苗寨宿集”地域品牌,提升西江苗寨整體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覽并留宿,擴大苗寨宿集的客源市場,使農戶參與旅游接待的生計模式更加可持續。此外,苗寨宿集內的單體鄉村酒店應做好差異化的市場定位,突出自身特色,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以提升在西江旅游住宿市場的競爭力,避免因同質化而陷入惡性競爭。同時,集群內鄉村酒店應加強合作,可以通過共享傳播渠道和客戶群的方式進行聯動銷售,實現共贏。

(二)完善西江苗寨道路設施和鄉村酒店的配套服務設施,便利游客寨內游覽

西江苗寨依山而建,上下山的交通聯系是通過較小的道路或臺階完成,這些臺階寬窄不定,道路走線自由,不便出行。因此,西江苗寨亟需加強村寨道路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東引、羊排等旅游發展欠佳地區的旅游步道,保障游客出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時,西江苗寨應合理規劃旅游步道布局,使各個片區的道路相互連通,形成閉環,提高道路的通達性。此外,針對內部交通不便所導致的游客行李運送困難問題,鄉村酒店應主動向游客提供免費的行李接送服務。同時完善鄉村酒店的配套服務設施,發展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研學、康養、旅拍等相關產業,延伸旅游住宿產業鏈。

(三)提升當地農戶旅游經營和服務技能,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政府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西江苗寨旅游從業人員素養。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從村民需求入手,緊跟時代步伐,定期定向組織專業的旅游經營和服務技能培訓,全方位提升西江苗寨本地經營者的互聯網技術、管理能力、服務水平、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營銷水平,增強其旅游增收能力,實現西江農戶生計可持續。同時,西江苗寨可以與周邊旅游院?;蛳嚓P高校合作,引進酒店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策劃、裝修設計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培訓提供持續的智力支持,更為苗寨宿集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拓寬農戶融資渠道,降低農戶貸款難度

政府應為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集群化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一是繼續推進金融貸款政策下村服務,進一步降低貸款擔保標準,簡化貸款手續,對于用途是建設和經營鄉村酒店的貸款,應適當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降低貸款利率,從貸款政策角度促進村民參與旅游發展,使村民共享旅游發展紅利;二是金融機構、教育部門和社會媒體應相互配合,對苗寨居民進行金融知識普及,如讓農戶了解信貸業務的基本流程、各類金融產品的實際作用等,使農戶可以更好地享受金融服務,提高西江農戶的可持續生計能力;三是推動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投融資平臺,拓寬村民融資渠道,促進村民資金來源多樣化,更好實現旅游參與。

(五)提升政府監管服務水平,引導苗寨宿集可持續發展

政府在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支持西江苗寨旅游住宿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同時,也應提升對西江旅游住宿產業的監管服務水平,為宿集內各類市場主體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規范旅游住宿設施的建設與經營,保障苗寨宿集可持續發展。政府應盡快出臺《西江苗寨旅游住宿行業行為準則》《西江苗寨鄉村酒店管理辦法》等規章條例,明確苗寨宿集內旅游住宿設施的建筑規范、衛生標準、消防安全要求、硬件設施標準、環保要求、服務質量規范等,并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引導苗寨宿集規范化發展。

(六)以科技賦能鄉村酒店,實現苗寨宿集智慧化

在游客住宿需求品質化的當下,西江苗寨的鄉村酒店應進行智慧化升級,提升游客住宿體驗,增強單體鄉村酒店乃至整個西江旅游住宿市場的競爭力,實現苗寨宿集智慧化。一是可以裝配如智能燈光系統、智能背景音樂系統、智能窗簾系統等智能系統,為入住游客帶來舒適、便利和新奇的服務,提高游客滿意度。二是使用自助入住系統,游客可以自助完成預訂、選房、入住、續住、退房等環節,在節省人力成本的同時,使鄉村酒店經營者可以騰出精力為游客提供更加熱情貼心的服務。三是安裝智能預警監控系統,實時主動地對視頻信息進行智能分析,識別可疑物體和人員、定義事件類型、判別異常情況、及時自動預警,以數字技術手段有效保障游客住宿安全。

經過三十年的旅游發展,西江苗寨逐漸形成旅游住宿業集群,參與旅游接待成為西江農戶的重要生計方式,許多家庭靠旅游實現了脫貧致富。苗寨宿集不僅僅是旅游住宿設施的集群,更是以滿足游客需求為目的的旅游產業集群,同時也是苗族文化與旅游高度融合的集群。苗寨宿集的形成和發展證明了依托特色且優秀的地域文化發展鄉村旅游,將以旅游住宿產業為代表的鄉村旅游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可以有效帶動當地農戶多渠道增收,助力農戶生計可持續,提振鄉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英]馬歇爾.經濟學原理[M].朱攀峰,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德]阿爾弗雷德·韋伯.工業區位論[M].李剛劍,陳志人,張英保,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美]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4]朱明芬.浙江民宿產業集群發展的實證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2018(3).

[5]王彥楠,劉少和.國內外旅游產業集聚發展研究綜述[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1).

[6]趙雅萍.湖州市民宿空間集聚及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7]秦立公.旅游成為桂林主導產業的戰略思考與戰術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0(2).

[8]尹貽梅,陸玉麒,劉志高.旅游企業集群:提升目的地競爭力新的戰略模式[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8).

[9]明躍強.全域旅游視角下的陽朔民宿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學,2021.

[10]李鑫儒.平江縣民宿集群形成動力研究[D].岳陽:湖南理工學院,2022.

[11]雷杰.大理市民宿客棧集群形成機制研究[D].大理:大理大學,2019.

[12]沈士琨,史春云.蘇南、浙北地區民宿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熱帶地理,2022(1).

[13]張蕊.農村旅游民宿集聚區形成機理·發展困境及路徑選擇[J].安徽農業科學,2018(20).

[14]吳忠軍,寧永麗.民族鄉村經濟振興的“西江模式”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8(6).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振興司.雷公山麓出奇跡?消費幫扶創佳績[EB/OL].(2021-05-28)[2023-04-20].https://www.ndrc.gov.cn/fggz/dqzx/tpgjypkfq/202105/t20210528_1281578.html.

GUSETHOUSE CLUSTER IN MIAO VILLAGE:A STUDY ON THE CLUSTERING OF TOURISM ACCOMMODATION INDUSTRY AND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 IN XIJIANG MIAO VILLAGE

Wu Zhongjun,Wang Ti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rural tourism accommodation industry has shown a development trend of clustering. The cluster of tourism accommodation industry in Xijiang Miao Village has certain typicality and representativeness,and its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hospitality has become the main mode of livelihood of local farmers. The article,takes Xijiang Miao Village,a tourist attraction-type ethnic village,as the research area,and the tourism accommodation industry in the region,including rural hotels,guesthouses and inns and other diversified,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reference to relevant data,the authors study the clustering history,current status of clustering,clust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lustering effect of tourism accommodation industry clusters in Xijang Miao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analyze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esthouse cluster in Miao Village,and explore the path of cluster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ccommodation industry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farmers in Xijiang Miao Village. It's hopeful that the growth of tourism economy in Miao Village and the sustainable increase of farmers'incomes can be achieved,making the guesthouse cluster in Miao Village a new model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Keywords:Accommodation clusters;Xijiang Miao Village;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Tourism accommodation industry;Sustainable livelihood;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責任編輯:陳家柳〕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民族村寨農民旅游可持續增收機理與實證研究”(71964010)。

①數據來源:雷山縣西江鎮政府提供。

①數據來源:雷山縣西江鎮政府提供。

①數據來源:保題組于2021年8月在西江苗寨對當地居民發放的調查問卷。

①數據來源:2021年11月15日借助后羿采集器對各OTA平臺進行數據采集所得。

猜你喜歡
可持續生計產業集聚
貴州退耕還林對退耕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
天津薊縣于橋水庫庫區生態移民生計問題研究
精神扶貧與貧困移民可持續生計研究
產業集聚視角下中部六省承接產業轉移研究
淺析中國麻涌鎮糧油產業集聚跨越式發展
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宿遷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簡述
金融集聚研究簡述
FDI與長三角制造業集聚的發展
功能障礙者群體生存現狀及其可持續生計策略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