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世紀80 年代靖江優撫安置工作改革創新的回望與思考

2023-12-27 19:43夏藝萍
檔案與建設 2023年10期
關鍵詞:優撫靖江退伍軍人

夏藝萍

(靖江市檔案館,江蘇靖江,214500)

20世紀80 年代,我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各行各業經歷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為了支持軍隊改革和建設,讓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軍隊轉復(退伍)人員更好地融入地方,靖江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立足自身實際,積極推進工作改革創新,率先提出并堅持實行創辦以退伍軍人為主體的福利工廠、“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辦法、“薦賢式”安置軍隊轉復人員等系列新政策新舉措,頻獲國家、省、市有關部門通報表彰和推廣,雙擁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仡欉@段歷史,對新時代有效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以“四敢”精神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 優撫安置工作改革創新的時代背景

1978 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新的變局中,靖江也經歷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靖江的優撫安置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了新的問題,也迎來了新的變革機遇。

個私經濟日漸發展創造了新機遇。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相應啟動,個私經濟得到支持與鼓勵,社會商品經濟日漸活躍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發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寬,一部分人開始先富起來。這為優撫安置工作創造了新機遇,既調動了轉復(退伍)人員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又提供了其創新創業的大環境。

社會福利工作出現新問題。部分優撫對象特別是四殘人員(盲、聾、啞、肢體殘疾人員),由于缺乏勞動力、資金和技術,不能主動適應改革開放后的經濟生產方式。國家撥付的優撫經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困難。靖江人均耕地少,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促使農耕勞動力逐步向工副業轉移,優撫對象、四殘人員獲得安置崗位的機會相對減少。如何讓這部分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被落下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軍隊精簡整編的現實需要。1985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尊重、愛護軍隊積極支持軍隊改革和建設的通知》[1],對擁軍優屬、優撫安置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希望各地發動和依靠社會力量多層次、多渠道地為軍隊和優撫對象多辦實事,以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的實際行動支持軍隊的改革和建設。同時,為適應軍隊革命化、現代化的建設需求,源源不斷向部隊輸送優質兵源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務。新兵征集、退伍安置的新形勢給優撫安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 優撫安置工作改革創新的成功實踐

為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軍隊建設的新形勢,20 世紀80 年代,靖江積極研究優撫安置工作的新情況,大膽探索支持軍隊改革和建設的新路子,率先創辦了傷病殘退伍軍人福利工廠,實行“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辦法,采取“薦賢式”安置軍隊轉復人員的措施,在軍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多次獲國務院、省政府(省軍區)表彰、推廣,為軍隊建設、國防建設作出了靖江貢獻。

(一)創辦傷病殘退伍軍人福利工廠

1983年8 月,靖江縣團結鄉在優撫工作的基礎上,組織4 名退伍軍人辦了兩個勤勞致富點,一個點修理汽車、自行車,一個點焊接加工農機具。為了能使更多的退伍軍人就業,同年10 月,鄉政府將兩個組合并,籌資創辦福利廠,使鄉里20 名退伍軍人得到安置,包括6 名傷病殘人員。福利廠不但解決了相關人員的生產生活困難,且當年即有盈利積余??h委從團結鄉創辦福利廠的經驗中得到啟示,認為福利工廠的創辦,是解決當時優撫安置工作痛點難點的有效途徑,隨即組織學習,研究推廣。一年內,靖江各鄉(鎮)傷病殘退伍軍人福利工廠實現了全覆蓋,成為全國較早普及福利工廠的縣。當時興辦福利廠的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新辦,即在無現成廠房、設備和鄉辦工業基礎較差的鄉(鎮),創造條件辦新廠。屬于這一類型的全縣有12 個,占福利廠總數的48%,縣鄉兩級支持這些廠的資金達200 多萬元。二是代辦,即在辦新廠條件不具備、急需安排的傷病殘退伍軍人不多的鄉(鎮),在現有鄉辦企業中劃出一個車間為福利廠,產供銷由原來的廠負責解決。三是聯辦,即組織勤勞致富點的退伍軍人聯營辦廠。四是改辦,即由鄉(鎮)統一調度,經縣計委批準,把一些撤銷、停辦廠創造條件轉辦為福利廠。

靖江各鄉鎮普及傷病殘退伍軍人福利廠的做法得到了廣泛認可。1984 年6 月,江蘇省政府、省軍區聯合召開現場會,推廣泗洪縣創辦退伍軍人兩用人才介紹所、靖江縣創辦傷病殘退伍軍人福利廠、鎮江市創辦民兵青年業余綜合學校經驗(即“一所一廠一?!爆F場會)。會議認為,靖江的做法改變了過去優撫工作長期存在的被動局面,讓傷病殘退伍軍人獲得穩定的長期的經濟收入,是治本的好辦法?!安筷犕宋殡y送,地方工作難安”的情況,基本上得到了解決。安置工作狀況的轉變,對于鼓勵戰士安心服役起著很好的作用。

(二)“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辦法

為開拓征兵工作新局面,靖江積極探索優撫工作的新路子。1984 年春,靖江相關部門在調研時發現,如果在入伍青年離家前就把名單掛在工廠里,再適當給些報酬,能有效調動優秀青年參軍的積極性。靖江縣委從實際情況出發,經充分調研論證后認可這種做法的可行性。1984 年10 月,靖江率先在農村推行“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辦法。應征青年入伍前與所在鄉鎮企業簽訂安置合同,入伍通知書和進廠通知書一起頒發。1986 年,城鎮應征青年與縣屬企業簽訂安置合同,也實行了“先安置、后入伍”。同時,政府和所在部隊簽訂了《軍地共育“四有”革命軍人公約》。戰士服役期間,享有同等職工70%的工資、福利、獎金等待遇;退伍后,即可按合同到所安置的工廠上班?!跋劝仓?、后入伍”的全面推行,充分調動了應征青年的積極性,入伍兵員的數量、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薦賢式”安置

在安置軍隊轉復人員的實際工作中,相關部門經常碰到一些人為轉業、復員軍人打招呼、提建議、做舉薦。一段時期內,工作人員對這種“人情風”是抵制、排斥的。后來,他們發現,雖然少數人確實是想通過“關系網”謀求“好工作”,但更多人還是希望找一個適合自己專長和才干的位置。于是,從1985 年開始,組織、人事、軍轉等部門大膽改革過去“封閉式”的安置分配方式,實行組織、親友推薦,轉復人員自薦與接受單位人才需求對接的“薦賢式”分配方法,克服了過去安置分配中存在的某些“亂點鴛鴦譜”的弊端,基本上做到本人、家屬、部隊、接收單位“四滿意”。

三、 優撫安置工作改革創新的經驗成效

20 世紀80年代靖江優撫安置工作連續的改革創新舉措,具有廣泛的示范意義,為靖江蟬聯省級雙擁模范城(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挖掘群眾中初見端倪的新生事物。從傷病殘退伍軍人福利工廠到“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辦法,再到“薦賢式”安置,涉及優撫安置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來源或基于深入基層的調查研究,或出自實際工作的分析研究,都是及時發現和挖掘初見端倪的新生事物的產物。

以傷病殘退伍軍人為主體的福利工廠就是新生事物,及時地挖掘與推廣,打開了優撫安置工作的新局面,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傷病殘退伍軍人的生產生活,而且發展了商品經濟,溫暖了現役軍人,促進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跋劝仓?、后入伍”的征兵辦法,來源于應征青年的真實愿望,在福利工廠鄉鎮全覆蓋、鄉鎮工業不斷發展、應征兵員數減少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率先推出無疑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八]賢式”安置則是分析研究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變堵為疏,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的結果。

堅持改革創新,在頂層設計的框架內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干。傷病殘退伍軍人福利廠是在貫徹落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的國家戰略部署下的創新之舉。靖江把握歷史機遇,搶抓政策紅利,集中各方力量,實現了福利工廠的鄉鎮全覆蓋。至1987 年,靖江縣傷病殘退伍軍人福利工廠已成為鄉鎮企業中的骨干力量,總產值約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5.8%,產品達160 余種,其中不乏省、市優質產品和國際緊俏商品。傷病殘退伍軍人實現了全部安置,年收入不斷增加,社會地位得到提高。

“先安置、后入伍”征兵辦法是在貫徹執行1984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過程中,基于政社分設以后優撫經費改革為基層統籌使用的相關政策,于全國率先提出的新做法。先在兩個鄉進行試點,廣泛征求意見,形成一套完整的優待、安置改革辦法,并確定了優待、安置合同書的具體條款。1984 年10 月,靖江印發《關于應征青年服役優待問題的通知》[2],附《服役青年優待安置合同書》,全面推行“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辦法,將服役、優待、安置通盤考慮,并加以規范化,實現了退伍安置工作的新發展。

“薦賢式”安置是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尊重、愛護軍隊積極支持軍隊改革和建設的通知》精神,以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的實際行動支持軍隊改革和建設的創新實踐。靖江從服務安置好轉復人員的本質需求出發,解放思想,開拓思路,變不利為有利,創造性地實施“薦賢式”安置,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各方需求。

堅持實事求是,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形成了利于復制便于推廣的示范效應。普及福利工廠時,因為各鄉鎮條件不同,靖江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搞一刀切。比如柏木鄉企事業單位多,勞保用品需求大,便在原準備解散的服裝廠的基礎上,辦起了勞保用品福利廠;新豐鄉新建了食品飲料廠,便創辦了為其產品配套的木箱加工福利廠;土橋鄉民政福利廠開始設在廢棄豬舍,后借用生產隊公房堅持生產。1984 年6 月,江蘇省政府、省軍區聯合印發《“一所一廠一?!爆F場會會議紀要》[3],詳細介紹推廣靖江舉辦傷病殘退伍軍人福利廠的經驗做法。

應征青年實行“先安置、后入伍”從根本上解決了入伍青年的后顧之憂,但也有少數戰士產生了“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想法。靖江根據新發現的問題擬定了相應的獎懲規定,優撫待遇直接與部隊個人表現掛鉤,獎懲分明,既促進了戰士安心服役、獻身國防,又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培養了后備人才。1984年12月,國務院有關安置機構《退伍軍人和軍隊離退休干部安置工作簡報》[4]推介了靖江“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辦法,全文轉載靖江《關于應征青年服役優待問題的通知》供各地參考。

“薦賢式”安置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好方法。部隊移交組向地方政府部門推薦,轉復人員遞交“自薦書”,地方政府部門經過多方面的了解和考察后,根據相關部門單位崗位需求進行安置。20世紀80年代,靖江物資局轉復退軍人占全體員工的50%以上。該局充分發揮轉復退軍人政治素質高、身體素質好、吃苦耐勞等特質,加強培養與任用,使其成為物資戰線的中堅力量。1986年,靖江物資系統銷售總額沖破億元大關,在全國兩千多個縣級局中位列第21位,獲省長授獎。

四、 結語

20 世紀80年代靖江優撫安置工作改革創新的探索實踐,在推動優撫安置工作改革發展的同時,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鞏固了國防建設,發揮了經濟、社會雙重效益。連續的改革創新舉措反映了靖江人民在重要的歷史轉折期,擁護黨的領導,聽從黨的指揮,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攻堅克難,敢闖敢干,搶抓歷史機遇和政策紅利,兼具出色的執行能力和寶貴的創新精神?;仡櫤涂偨Y這段歷程,對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精神,應對新征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意義。

猜你喜歡
優撫靖江退伍軍人
靖江馬橋鎮把牢“安全第一關”
閱盡王城知桂林——獨秀峰·靖江王城
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困境與對策
馬洲警僑聯動——情暖海外靖江人
桂林靖江王陵遺址博物館宣傳教育探析
新形勢下優撫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優撫安置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的優撫制度
中國優撫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