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編制及產業關聯效應

2023-12-28 07:48洪倩茹盧瑀璟顧鈺羽徐藹婷
統計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陸域投入產出增加值

洪倩茹,盧瑀璟,顧鈺羽,徐藹婷

(浙江工商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我國的“海洋強國”戰略,加快發展海洋經濟成為“海洋強國”戰略下實現“依海富國”“以海強國”目標的核心要義。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建設海洋強國要“堅持陸海統籌”,為海洋經濟發展賦予了新內涵。伴隨著海洋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海洋產業與陸域產業的融合發展不斷推進,準確測度海洋經濟發展現狀,解析海洋產業與陸域產業間的動態關聯已成為解讀我國陸海統籌發展的關鍵密碼,是我國“海洋強國”戰略下精準施策的決策依據。

現有對我國陸海統籌發展的定量研究根據研究方法可以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以特定時空為對象展開實證研究,研究內容主要圍繞陸海統籌發展水平測度(郭慶賓等,2021;唐紅祥等,2020)[1,2]、陸海產業關聯(聶紅隆、沈友華,2018)[3]、海洋產業與區域經濟的關聯(Liang,2023)[4]等問題展開,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或是利用熵值法建立陸海統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郭慶賓等,2021)[1],或是針對海洋產業和陸域產業分別形成評價子系統,然后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分析海陸產業系統耦合發展過程(朱晶晶,2017)[5],或是運用計量模型對陸海經濟融合發展現狀進行刻畫(Liang,2023;張震等,2019;馬貝等,2019;辛欣等,2022)[4,6-8]。二是基于國民經濟核算框架選擇分析工具。鑒于海洋經濟打破了國民經濟活動既有的行業分類規則,國民經濟核算中心框架無法直觀地對重新整合形成的一系列新產業活動進行描述與分析,因此衛星賬戶便成為了有效的核算工具。目前已有多個國家或國際機構完成了海洋經濟衛星賬戶的編制工作,例如,葡萄牙(Salvador et al.,2018)[9]發布了歐洲首個海洋經濟衛星賬戶,OECD(Jolliffe et al.,2021)[10]和美國(Nicolls,2020)[11]均發布了以供給-使用表為基礎的海洋經濟衛星賬戶。借鑒海洋經濟衛星賬戶的核算思路,不少學者采用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就海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海洋與陸域產業的關聯關系展開考察(王莉莉、肖雯雯,2016;向書堅等,2022)[12,13]??v觀上述研究,盡管實證研究證實了海洋產業與陸域經濟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效應,但不盡相同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同的分析方法限制了分析結果的橫縱比較。而基于國民經濟核算框架,通過編制海洋經濟衛星賬戶或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對不同國家或地區間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和陸海產業關聯水平展開分析,數據基礎和分析方法的一致性可保證獲得更為可靠且易于擴展的分析結果。同時,我國海洋經濟統計核算工作較為領先,在海洋產業分類、海洋經濟增加值核算等方面均形成了相關標準,并用于指導實踐工作,因此獲得了較為系統的海洋產業增加值統計數據。但是,隨著我國于2021 年12 月31 日發布最新國家標準《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符合新產業分類標準的海洋經濟各產業基礎數據仍不完善,以新標準為依據的海洋與陸域產業關聯研究仍未可見。

因此,本文借鑒海洋經濟衛星賬戶核算思路,以及其他派生產業的核算實踐探索(熊浩、鄢慧麗,2014;張恪渝、武曉婷,2023)[14,15],以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為基本工具,系統測度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探索海洋產業與陸域產業的關聯關系。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有:(1)基于我國最新發布實施的《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完成對海洋經濟產業范圍的界定,梳理各海洋產業與陸域相關產業的對應關系;(2)編制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時,以涉海比例為核心構造海洋產業剝離系數,提出應用“面積比重剝離法”和“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剝離法”構造沿海灘涂種植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剝離系數的思路,基礎數據來源豐富,為我國海洋經濟核算理論提供方法參考;(3)編制完成2002 年、2007 年、2012 年、2017 年和2020 年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據此測算海洋經濟發展規模及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較為細致地分析各海洋產業與陸域三次產業之間的關聯關系及變化趨勢,為我國“海洋強國”戰略下陸海統籌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二、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的編制基礎

(一)產業范圍界定

過去十余年間,我國對海洋經濟統計和海洋經濟管理等活動所執行的標準是2006 年發布的《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06)(以下簡稱“舊標準”)。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我國海洋經濟總量不斷躍升,同時隨著新產業、新業態的爭相涌現,既有產業不斷突破原有邊界,與之對照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已于2017 年實施新版本。據此,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負責編制的《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以下簡稱“新標準”)于2022 年7 月1 日正式實施,替代原有標準。

新標準在秉承與舊標準海洋經濟概念和分類理念一致的前提下,完善了分類層次,更新了產業標準,由原有的2 類3 個層次調整為3 層5 個類別,如表1 所示。舊標準中將海洋經濟活動分為海洋產業(A)和海洋相關產業(B)兩個類別,前者進一步區分了主要海洋產業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分別對應海洋經濟核心層和海洋經濟支持層,后者則對應海洋經濟外圍層。在新標準中,海洋經濟活動仍根據活動性質分為核心層、支持層和外圍層,但在對應產業類別的劃分上更為細致。其中,海洋經濟支持層由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細化為海洋科研教育和海洋公共管理服務兩個類別,外圍層由海洋相關產業細分為海洋上游相關產業和海洋下游相關產業。從產業大類的調整來看,新標準中的海洋產業較舊標準增加了3 個大類,將原外圍層海洋相關產業中的大類海洋農、林業和海洋設備制造業提至海洋經濟核心層,新增沿海灘涂種植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以及從原海洋漁業中剝離并增加的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同時,海洋工程建筑業吸收了原海洋相關產業中的涉海建筑與安裝業。海洋經濟支持層產業則從10 個大類減少至8 個,將原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服務歸并為海洋信息服務,海洋保險與社會保障業歸并為涉海經營服務。海洋經濟外圍層產業大類數量亦減少,這里涉及的變化除去前文提到的將海洋農、林業和海洋設備制造業調整為核心層之外,新標準根據產業鏈關系將原涉海產品及材料制造業進一步細分,區分為屬于海洋上游相關產業的涉海材料制造和海洋下游相關產業的涉海產品再加工。①由此可見,本次修訂不僅擴大了海洋經濟核心層的產業范圍,更為重要的是突出了海洋產業鏈結構關系。

表1 新舊標準分類層次對照表

歸納來看,新舊標準將所有海洋經濟活動歸入核心層、支持層和外圍層三個層次。其中,海洋經濟核心層強調的是圍繞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海洋水體和海洋空間而開展的生產服務活動。鑒于“對海洋的直接利用”是主要特征,在界定一項經濟活動是否屬于海洋核心層產業的過程中,其地理位置便成為了重要的判斷依據。相對來看,海洋經濟支持層和外圍層的判斷對經濟活動的屬地性要求較低,可不依賴沿海地區開展,是圍繞海洋經濟核心層發生的各種輔助性或關聯性活動。本文旨在基于“陸海統籌”視域編制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以實現對海陸產業間關聯性的有效探索,因此將海洋經濟聚焦于對海洋資源直接利用而發生的各種經濟活動,即海洋經濟核心層所包含的15 個海洋產業。由此編制的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將始終錨定海洋資源直接利用這一主線,揭示其與陸域產業的技術經濟聯系,對刻畫“海洋強國”戰略下的陸海統籌關系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二)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的基本表式

本文設計的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基于全國投入產出表的基本表式,以及各海洋產業與對應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的關系,將部分國民經濟產業部門經過拆分、合并等形成各海洋產業對應的行或列,因此整體上不會改變投入產出表的平衡關系。

如表2 所示,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主要分成四個象限,其中前三個象限分別是中間投入/使用流量、最終使用流量、最初投入流量。與全國投入產出表的主要區別在于,該表第一象限中的主欄和賓欄區分海洋產業部門和陸域產業部門,因此第一象限的流量數據可細分為四種功能類型,分別為反映海洋產業內部之間的相互提供關系、反映海洋產業產品提供給陸域產業使用的情況、反映陸域產業產品提供給海洋產業使用的情況以及反映陸域產業內部之間的相互提供關系。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則揭示了海洋產業和陸域產業產品的最終使用去向和生產過程的最初投入結構。

表2 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的基本表式

三、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的編制過程

何廣順等(2006)[16]系統提出了利用以“剝離系數”為核心的剝離法開展海洋生產總值核算的思路,其本質在于盡可能客觀確定國民經濟產業中的涉海比例,以此形成剝離海洋產業的基礎。借鑒這一思路,這里從全國投入產出表相關部門中剝離出海洋產業,進而將剝離后的產業部門合并整理,形成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其中,確定投入產出表中海洋產業的相關部門并依此確定剝離系數,是重要的數據準備工作。

(一)確定產業對應關系

根據前文確定的海洋產業分類范圍,確定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中的海洋產業與全國投入產出表中的產業間的對應關系。首先對全國投入產出表按照相關性原則進行部門歸并,例如將2017 年149 部門的全國投入產出表歸并為41 部門的投入產出表,這是為保證不同年份的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在部門分類上具有一致性,同時也能滿足從對應的國民經濟相關產業中剝離海洋產業的要求?!逗Q蠹跋嚓P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中設置了海洋產業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對照表,并附有從國民經濟行業中界定海洋經濟活動的簡要說明,由此可以建立海洋產業與國民經濟行業的對應關系。進一步,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與投入產出表中部門的對應關系,確定海洋產業與投入產出表中部門的對應關系,如表3 所示。海洋產業與投入產出表中部門間的對應關系除簡單的一對一之外,還存在多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多種關系。例如:海洋漁業和沿海灘涂種植業均對應于農林牧漁業;海洋旅游業則對應住宿和餐飲,文化、體育和娛樂,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部門;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都對應交通運輸設備、通用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部門。

表3 海洋產業與投入產出表產業部門的對應關系

(二)確定海洋產業的剝離系數

假設海洋產業與其對應的投入產出表中部門在生產過程中具有相同的增加值率,因此可根據《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年鑒》、②全國投入產出表等提供的數據,計算各產業的剝離系數λ。計算過程如下:

其中,VA和TO分別為某個海洋產業對應的投入產出表中部門的增加值和總產出,mVA為該海洋產業增加值,mTO為該海洋產業總產出,R為對應產業部門的增加值率。進一步整理可得式(2),意味著海洋產業剝離系數可由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其對應的產業部門增加值的比重計算而得。

考慮到海洋產業與投入產出表中部門存在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多種關系,在此進一步區分了單一剝離系數和綜合剝離系數。具體地,若海洋產業與投入產出表中部門為一對一或多對一關系,則使用海洋產業與投入產出表中對應一個部門的增加值之比,即單一剝離系數;若海洋產業與投入產出表中部門為一對多或多對多關系,則先將對應的多個投入產出表部門增加值匯總,進而使用海洋產業增加值與對應的投入產出部門增加值合計之比,即綜合剝離系數。

由于這里對海洋產業的劃分標準采用的是海洋產業分類新標準,而基于新標準的海洋產業增加值數據并不完善,主要表現為缺少沿海灘涂種植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增加值需從海洋漁業中分離出來。

對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增加值按照“產值×增加值率”的方式來進行估算。對于產值部分,假設加工產值與加工總量成比例,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中的相關數據可推算歷年海洋水產品加工產值。增加值率方面,假設海水產品加工和淡水產品加工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價值的能力基本相同,則可以利用全國投入產出表(如2017 年149 部門)中的水產品加工業顯示的產業增加值率來替代。

沿海灘涂種植業使用“面積比重剝離法”估算產業增加值,即剝離系數為沿海灘涂種植面積與農作物種植面積之比。根據第二次和第三次國土調查可以得到沿海灘涂面積,在沿海灘涂范圍內土地受到鹽分高、堿性重等問題影響,實際種植面積應遠小于沿海灘涂面積,但隨著土壤改良的進行,沿海灘涂種植面積將呈現增加趨勢。根據劉彥隨和李進濤(2020)[17]的研究成果推算,我國沿海地區圍墾土地利用中,耕地占比由1985 年的4.57%提升至2016年的25.28%。假設這一比例隨時間推移呈線性變化,且在2016 年之后保持穩定,則可推算得到沿海灘涂種植面積。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使用“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剝離法”估算產業增加值。這里基于企業的微觀數據來計算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剝離系數,主要是通過同花順平臺,將電力設備、國防軍工、計算機設備、通信設備、通用設備、油氣開采及服務、儀器儀表、自動化設備、專用設備、汽車整車等板塊合并為裝備制造業,由此確定裝備制造業企業名單。同時,利用海工裝備、海洋經濟等關鍵詞對名單內企業公司簡介和主營業務介紹進行搜索,以此確定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企業名單。根據上述名單,分別計算歷年裝備制造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后者比前者即為該產業剝離系數,最終計算得到歷年剝離系數均值為19.67%。

(三)海洋產業剝離與整理

針對各海洋產業和投入產出表中的部門存在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和多對多四種關系,采用一次剝離與多次剝離方法,從行和列兩個方向進行海洋產業的剝離。其中,當海洋產業與投入產出表中部門為一對一或一對多關系時,采用一次剝離方法,即投入產出表中部門對應的行或列乘以剝離系數得到剝離向量。當海洋產業與投入產出表中部門為多對一或多對多關系時,采用多次剝離方法,即根據不同海洋產業對應的剝離系數,進行多次剝離獲得屬于不同海洋產業的多個剝離向量。

計算得到各海洋產業的全部剝離向量后,一對多和多對多對應關系中的海洋產業由于涉及來自不同投入產出部門的多個剝離向量,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匯總以此揭示海洋產業的產品使用去向或生產投入來源的流量信息。對于原投入產出表中與海洋產業有對應關系的部門而言,需對其流量信息進行更新,扣除對應海洋產業提取的剝離向量。

由此,本文編制完成2002 年、2007 年、2012 年、2017 年和2020 年5 張56×56 部門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包括15 個海洋產業部門和41 個陸域產業部門。

四、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的實際應用

(一)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及動態趨勢分析

2020 年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顯示,15 個核心層海洋產業總產出達到11.78 萬億元,增加值為3.75萬億元,占同期GDP 比重為3.69%?;诒疚木幹频暮Q蠼洕度氘a出表口徑,這刻畫了海洋核心產業為經濟體系提供的用于滿足最終使用需求的海洋產品和服務規模??紤]到各產業部門的生產活動還將產生對海洋產品的第二輪、第三輪等的間接消耗,這里將海洋產業為滿足各產業部門對海洋產業產品的各輪次間接消耗而形成的產出定義為海洋產業間接產出。③計算表明,2020 年我國海洋產業的間接產出達到7.41 萬億元,增加值規模達到2.36 萬億元。綜合兩者,2020 年我國海洋經濟核心層增加值總規模達到6.11 萬億元,占同期GDP 的比重為6.01%。④

從各海洋產業細分來看,盡管各產業規模差異顯著,但基本產業格局未有明顯變化。以2020 年為例,海洋旅游業以2.11 萬億元總增加值處于第一梯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盡管總產出水平超過海洋旅游業,但由于產品增值能力明顯低于海洋旅游業,使得產業增加值較低,與海洋交通運輸業共同組成海洋產業中的第二梯隊,其總增加值分別為1.20 萬億元和1.00 萬億元;海洋漁業和海洋油氣業總增加值仍處海洋產業中上水平,分別為0.69 萬億元和0.50 萬億元。以上5 個產業總增加值在海洋產業總增加值中的占比高達90%,是我國海洋經濟重點產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化工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同處海洋產業中游位置,其產業總增加值分布在0.09 至0.18萬億元之間,產業本身規模小及產業增加值率較低是其增加值位列中游的原因。沿海灘涂種植業、海洋礦業、海洋電力業、海洋鹽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則是海洋經濟中的微小力量,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有限。

圖1 海洋產業規模變化及其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動態來看,自2002 年以來,海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20 年海洋產業增加值約為2002 年的6 倍,但增速逐漸趨緩,由2002—2007 年間的年平均增速19.52%降至2012—2017 年間的5.95%,2020 年海洋產業規模與2017 年甚至基本持平。海洋產業增加值占當期GDP 的比重經歷了沖高后逐漸走低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我國海洋經濟核心層的發展速度暫不及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究其原因,這是海洋經濟產業發展受內外阻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從自身發展軌跡看,海洋油氣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等直接對海洋開發利用的產業,主要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產品需求量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其產出規模增長緩慢,海洋鹽業原鹽產量甚至逐年下降。其次,部分海洋產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例如,海洋船舶工業受國內外市場需求影響,自2014 年起產業規模增長較慢,2017 年更是經歷了手持訂單下降、船企開工不足、產業增加值斷崖下降的困難局面。海洋旅游業則在2020 年遭受重創,增加值較上一年度下降24.5%,較2017 年下降4.4%,加之其在我國海洋產業中占有絕對分量,主導了我國海洋經濟在2020 年的走低表現。此外,《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年鑒2020》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結果調整修訂了2018、2019 年部分產業增加值,經過與《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對比發現,海洋化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產業增加值調低幅度達到20%~50%,此番修訂進一步拉低了海洋產業總規模。

(二)海洋經濟產業關聯效應

基于投入產出表第一象限所描述的產業間的技術經濟聯系,本文尤其關注在陸海統籌發展背景下,海洋產業如何在經濟體系中發揮增長極作用。因此,首先使用影響力系數比較各海洋產業最終需求增加所能拉動的各部門生產規模的差異。由于某一海洋產業的影響力系數中包含了其他海洋產業和陸域產業對其最終需求增加的響應,為更明確地刻畫海洋產業對陸域產業的影響,這里從陸域產業對海洋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入手,不僅將分析視角聚焦于陸域產業對海洋產業產出變化的響應程度,更是通過系數的比較,挖掘對陸域產業有明顯拉動作用的海洋產業。

1.基于影響力系數的海洋產業波及效應分析。影響力系數反映海洋經濟運行系統中某一海洋產業部門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產品時,對國民經濟各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波及程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γj為影響力系數,n為總部門數,bij為完全消耗系數。

基于海洋經濟產業投入產出表數據進行影響力系數的計算,測算結果見表4。從2020 年海洋產業的影響力系數來看,海洋產業的平均影響力系數為0.999 8,說明海洋產業對其他產業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程度近似于所有產業部門的平均水平。其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化工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電力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鹽業共8 個海洋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大于1,顯示出這些海洋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特別是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和海洋船舶工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除此之外,其他海洋產業影響力系數均小于1,其中海洋油氣業、海洋漁業、沿海灘涂種植業排名靠后,影響力系數均低于0.750 0,表明其作為需求者對其他產業的產品和服務需求有限,無法通過擴張自身規模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動態來看,2002—2020年間各海洋經濟產業的影響力系數雖有一定的波動,但相對位次基本穩定。值得關注的是,海洋電力業的影響力系數變動相對較明顯,從2002 年的0.868 8 增至2020 年的1.060 7,反映出隨著對海洋資源的利用進一步加深,海洋電力業在產業發展中逐步改進生產方式、調整投入結構,已成長為國民經濟的關鍵部門。

表4 海洋產業的影響力系數

2.基于直接消耗系數與完全消耗系數的海洋產業關聯分析。直接消耗系數可以反映產業之間的直接依賴程度,表示海洋產業生產1 單位總產出對另一部門產品的消耗量。計算公式為:

其中,aij為直接消耗系數,Xij為海洋產業部門j對部門i產品的消耗量,Xj為海洋產業部門j的總產出。

完全消耗系數可以反映產業之間的完全依賴程度,表示為海洋產業生產1 單位最終產品對另一部門產品的直接和間接消耗量,計算公式為:

其中,B為完全消耗系數矩陣,A為直接消耗系數矩陣,I為單位矩陣。

在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的基礎上,這里使用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更全面地分析各海洋產業與陸域產業的關聯。為便于分析,將陸域產業合并為農業、工業和服務業。

根據表5 結果顯示,海洋產業發展對工業產品的依賴最大,2002—2020 年直接消耗系數分別為0.404 9、0.509 0、0.478 9、0.415 2、0.409 1。其次是服務業,2002—2020 年直接消耗系數分別為0.130 5、0.103 1、0.137 5、0.168 9、0.187 1,表明海洋產業對拉動服務業發展的作用日漸提升。最后是農業,2002—2020 年直接消耗系數分別為0.047 0、0.030 5、0.031 6、0.040 4、0.044 4,說明海洋產業對農業部門的需求最弱,且需求程度基本保持穩定。

表5 海洋產業對陸域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

從各海洋產業細分情況來看,2020 年結果顯示,除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鹽業之外,其余海洋產業對工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均大于對農業和服務業的直接消耗系數,顯示出與工業部門具有直接強依賴的特征。這同時表明,工業部門是支持海洋產業發展的重要部門,也是海洋產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的主要受益者。其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電力業、海洋化工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對工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均達到0.500 0 以上。不同的是,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鹽業對農業部門的依賴程度明顯大于工業部門,呈現“一>二>三”的產業正向依賴趨勢,意味著這兩個海洋產業可以有效拉動農業部門的同步增長。海洋交通運輸業則展現出與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鹽業的相反特征,服務業是其直接依賴最強的部門,呈現“三>二>一”的產業逆向依賴關系。

動態來看,在與工業部門關聯緊密的海洋產業中,對工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大多呈現先上升后略微下降的趨勢,但總體上以保持穩定或增長為主,說明這部分海洋產業對工業部門的依賴程度在波動中緩慢增強。對農業的直接消耗系數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對服務業的直接消耗系數相對穩定,少部分呈現小幅度上升趨勢。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鹽業不僅對農業的直接依賴程度最高,且隨著時間推移,對農業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對于工業部門,總體呈現先增強后下降的依賴趨勢。對服務業的依賴程度呈現逐漸上升趨勢,需求日益旺盛。海洋交通運輸業則是呈現出“兩降一升”的格局,即對農業和工業的直接依賴程度明顯下降,對服務業的直接依賴程度明顯上升,造成服務業對工業的反超,因此形成2020 年呈現的產業逆向依賴關系。

海洋產業對陸域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計算結果如表6 所示??傮w來看,海洋產業通過第二輪、第三輪及之后的對其他產業產品的間接消耗,加深了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深度。海洋產業對工業和服務業的完全消耗系數之比大致為1:3,即有2 倍于直接消耗量發生在海洋產業對工業或服務業產品的間接消耗中。從海洋產業整體對陸域產業的完全消耗排序來看,呈現出“二>三>一”的產業順序特征。細分來看,除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鹽業外,其余海洋產業對陸域產業的完全依賴程度與海洋產業整體保持一致。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鹽業由于對農業的直接消耗明顯大于其他兩個產業,因此在完全消耗方面呈現出“二>一>三”的產業順序特征。動態來看,海洋產業對工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對農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則呈現下降至基本穩定的趨勢,對服務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呈上升趨勢,這表明海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產業消耗結構,對工業和農業的依賴程度減少,對服務業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為依據,編制得到符合最新海洋產業劃分標準、體現陸海統籌關系的2002 年、2007 年、2012 年、2017 年和2020 年海洋經濟投入產出表,以此就我國海洋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海洋產業與陸域產業之間的關聯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得到了三點主要結論。第一,我國海洋經濟向上發展呈現階段性特征,產業發展格局穩定。2002—2020 年間,海洋經濟發展經歷了高速、放緩、企穩三個階段。長期來看,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海洋強國”戰略向縱深推進,海洋經濟向上發展的主旋律將持續唱響。分產業來看,盡管各海洋產業規模差異明顯,但基本格局保持穩定,長期以來未能有產業“逆襲者”或“攪局者”出現。第二,各海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果差異明顯,其中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船舶工業為代表的海洋第二產業顯示出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強大拉動作用,而海洋漁業、沿海灘涂種植業、海洋礦業等則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果有限,這與海洋產業生產加工方式不同存在密切關聯。第三,我國海洋產業與陸域產業的關聯效應總體保持穩定,但不同陸域產業在響應海洋經濟發展時的表現存在差異??傮w上,海陸關聯主要來自于海洋產業對陸域第二產業的依賴,其次是第三產業,而對陸域第一產業的依賴最弱。長期來看,陸域第三產業受海洋產業發展帶動效果明顯,與海洋產業的關聯逐步加深,而陸域第一、二產業與海洋產業的關聯基本保持穩定。

(二)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就我國深化“海洋強國”戰略、推進陸海統籌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第一,以整體觀為基本理念發展海洋經濟。不僅在政策引導、空間劃分、功能布局等方面完善陸海統籌發展的內涵,還要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審視人類活動與海洋資源的關系,將人類社會的繁榮發展與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置于同一目標框架下,實現對海洋資源的合理有序利用,為陸海統籌發展提供長期資源保障。第二,以特色產業為突破口強化陸海聯動。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等對國民經濟拉動效果明顯,尤其是與陸域第二產業關聯密切的關鍵海洋產業作為發展重點,打造特色產業集群,通過提升產業協同能力、深化產業合作夯實陸海聯動的內涵。第三,以科技創新為助燃劑推進海洋產業持續發展。針對海洋鹽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海洋礦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等體量規模小,但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有重要意義的海洋產業,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海洋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產品品質以適應市場需求,由此實現產業的做大做強,進而充分發揮陸海聯動效應,帶動國民經濟發展。

猜你喜歡
陸域投入產出增加值
世界地球日:我國陸域國土30%以上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中國2012年至2021年十年間工業增加值的增長情況
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總體平穩
陸域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的勘探技術方法研究
碼頭后方陸域軟基處理施工要點探析
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無錫高新區制造業投入產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務業投入產出效率評價
四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
基于DEA模型的煤礦安全投入產出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