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沉綠地植物配置探究
——以超算中心工程為例

2023-12-28 08:16李星儀
關鍵詞:耐水喬木綠地

李星儀

(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70)

武漢超算中心工程(圖1)位于武漢市江夏區,西側為韓楊路,南側為消防站,消防站南側為韓楊路與科技四路交叉口,北側緊鄰武漢市人工智能中心,該工程用地面積9 618.13平方米,綠化面積3 213平方米。其中,下沉綠地面積776平方米,在本項目綠化面積中占比24%,是本項目綠化設計重難點,亦頗受關注。

圖1 武漢超算中心(1∶300)

筆者于2022年4月,全程參與了武漢超算中心項目工程設計工作(圖2),項目已于2022年10月圓滿完成竣工驗收。在本項目中,下沉綠地區域分別分布在超算中心建筑周邊綠化范圍、圍墻周邊、以及設施設備周邊等位置,下沉綠化布局較零散。因此在下沉綠地植物選種及搭配手法上,需要對具體位置進行具體分析。不僅要研究主要人行游覽路線、游客觀賞主視角、組團配置美觀性,還要確保植物存活率、項目風格整體協調性以及綠化與建筑風格的統一性等。

圖2 武漢超算中心鳥瞰圖

海綿城市建設是國家最新提出的城市建設理念,通過建設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等措施,使城市像海綿一樣具有彈性,于雨季吸收雨水,于旱季將雨水排出,并對吸收的雨水進行凈化,以防止城市洪澇災害,實現水循環利用,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海綿城市的建設離不開下沉綠地的建設,因此下沉綠地的建設同樣對整個城市化的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系統性探析其設計方式以及配置手法具有必要性。本文將以超算中心工程為例,提出下沉綠地植物配置原則(圖3),探討下沉綠地植物配置的現存問題及基本手法,總結下沉綠地植物配置類型,最后,對下沉綠地植物品種選擇與配置進行較為系統性的探究。

圖3 下沉綠地分布圖(1∶300)

1 下沉綠地植物配置原則

1.1 因地制宜原則

對項目整體蓄水能力進行較為詳盡的分析,將滿足雨洪管理要求的植物種植到蓄水能力缺失的區域[1]。研究項目所處地理位置的氣候特征,植物選擇偏好,品種選擇上應做到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盡量采用鄉土樹種,保證植物的存活率,并防止外來物種入侵[2]。

1.2 科學搭配原則

對項目空間進行分區,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細致的分區主題設計。使植物搭配能夠在邏輯清晰的框架里發揮其最大優勢??茖W搭配喬灌木及地被植物,做到空間清晰、疏密結合、特色分明。注重綠化的整體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構建錯落有致、色彩豐富的植物群落。

1.3 適地適樹原則

不同氣候、不同地理位置的項目可配置的植物品質各異,首先應研判哪些植物栽植可存活率達標,養護管理也易于開展。其次要針對項目的小氣候進行不同植物的選擇[3]。降雨量大的區域,栽植喜水植物,有效提升蓄水力。強光照地段,則栽植陽性植物、伏地植物等[4]。

1.4 主次分明原則

除應當基本具備的耐水濕、抗雨洪等能力,植物配置也應充分考慮美學價值顯現。在設計工作開展中,要在掌握項目場地環境特征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植物品種,注重植物造景的側重點。不同植物品種大小、形態各異,將其進行層次合理的搭配,使主次分明,不同組團突出不同的主景色調,次要位置進行簡潔點綴。

2 下沉綠地植物配置現存問題及手法探討

2.1 非針對性設計

項目植物配置缺乏科學性與針對性,設計手法上過于大眾化。未考慮下沉綠化范圍的適用品種以及從美觀角度出發,選取更為適宜的植被,都會導致下沉綠地植物配置千篇一律。下沉綠化范圍內沒有較好地發揮滯水、滲水效果,與常規綠化設計無法拉開差距。不科學的植物配置影響植物存活率,增加設計、施工成本,有針對性地進行下沉綠地植物配置設計將有助于避免諸如此類負面狀況的出現。因此在本項目中,針對超算中心建筑周邊綠化范圍、圍墻周邊、以及設施設備周邊三個不同區域,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搭配與設計,即分別采用自然式組團、條帶式耐水濕地被以及下凹式草坪來進行下沉綠地植物配置。

2.2 不科學的植物選種及養護管理

下沉綠地為下凹式地形,易澇、積水,種植植物需充分結合地形。因此不科學的植物選種,會導致下沉綠地功能無法正常發揮,植物難以存活。綠植養護管理工作也較為隨意,植被種植密度不加以調控,就會造成植物交錯生長、倒伏生長等狀況[5],進而削弱景觀美感,更危及其他功能發揮。在本項目中,下沉綠化范圍選種均選擇了耐水濕及半耐水濕喬木以及水生植物,或采取下凹式草坪,保證植物選種的科學性。在養護管理上,也委托專業人士進行細致的后期養護,確保能夠高效解決現場問題[6]。

2.3 景觀美感匱乏

項目設計僅重視完善城市內部雨洪管理功能[7],植物搭配雜亂或過于簡單化,站在景觀設計角度上看,美感嚴重缺失,設計感、協調性等也得不到體現。在本項目中,為發揮綠化設計的美感,除滿足下沉綠化功能性外,各植物空間設計也做到層次豐富、各有特色,分別設計了開敞空間、郁閉空間、小組團以及觀賞植物品種,以達到疏密結合、極具變化的景觀效果[8]。植物設計能做到主次有別,凸顯設計重點。在風格上,也對建筑進行了呼應,觀賞草的運用以及多樣化色彩搭配,都賦予本項目景觀空間更多層次的美感。

3 下沉綠地植物配置類型探析

3.1 自然式組團

下沉綠地如范圍較大或存在開敞式空間,可采取水生植物地被搭配耐水濕上層喬木組團的形式進行種植。下沉地形處種植水生植物,如金葉石菖蒲、千屈菜、蒲葦、鳶尾、美人蕉等(圖4)。上層點綴少量耐水濕喬木,如烏桕、三角楓、楓楊、懸鈴木、紅葉李等。金葉石菖蒲喜陰濕環境,不擇土壤,可成片密植或叢植、條植于水體邊緣,做淺水景綠化或水邊石上附石綠化[9];千屈菜具備很強的耐寒能力,適用于河岸、湖畔、溪溝邊和潮濕地;蒲葦喜濕潤氣候、稍耐陰,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冬季時亦能露地越冬;鳶尾喜適度濕潤,排水良好的粘性石灰質土壤;美人蕉稍耐水濕,可在肥沃濕潤的土壤中良好生長[10]。烏桕喜濕潤環境,抗風力強;三角楓較耐水濕,喜溫暖濕潤環境,萌芽力強;楓楊耐濕性強,喜肥沃濕潤土壤;懸鈴木較耐濕,為速生樹種,喜濕潤環境;紅葉李較耐水濕,在肥沃深厚的黏質土壤中生長良好,抗寒且適應性強[11]。

圖4 水生植物自然式組團

以上為一些較為常用的下沉綠地喬灌木品種,此外,其他可栽植的植物品種還有許多,可根據具體項目情況進行配置。將這些品種進行多層次、有設計感的搭配,不止能發揮下沉綠地最佳功效,亦能成為美麗、優雅且獨具特色的靚麗風景線。

3.2 條帶式耐水濕地被

狹長空間或建筑周邊、圍墻周邊處,下沉綠化范圍可考慮種植條帶式耐水濕地被,既與空間特點相呼應,又能有效節約成本,種植一些觀花耐濕品種或形態優美的自然式水生植物品種,如翠蘆莉、鳶尾、金葉石菖蒲等(圖5),所呈現效果美觀,后期養護管理也較容易。

圖5 條帶式耐水濕地被

3.3 下凹式草坪

依據下凹地形種植常綠草坪,雨水匯集性強,透水性良好,可補充地下水[12]及調節徑流(圖6)。常綠草坪視覺效果開敞、干凈,且易于養護[13]。目前許多項目全面采用下凹式草坪的設計手法,驗收后景觀效果良好,下沉綠地功能也能充分發揮。由此可見,簡約但不簡單的下凹式草坪亦不失為下沉綠地的有效做法之一[14]。

圖6 下凹式草坪

4 下沉綠地植物品種選擇與配置

4.1 品種選擇

按照各類型植物對水的耐受程度,下沉綠地可栽植的植物品種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別。

耐濕喬木品種:三角楓、美國紅楓、木芙蓉、紫薇、重陽木、楓楊、紅葉李、大葉女貞、樸樹、楊梅等。

半耐濕喬木品種:懸鈴木、烏桕、桂花、紅楓、垂絲海棠等。

耐濕灌木品種:翠蘆莉、德國鳶尾、鼠尾草、春鵑等。

水生植物品種:金葉石菖蒲、千屈菜、美人蕉等。

選擇合適的下沉綠地植物品種是綠化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環節,可依據各項目地理位置,優先本土植物的運用[15]。本土植物對項目當地的環境、土壤、氣候有較強適應性,且運輸培育均相對方便,可避免不必要物種入侵。在本文筆者參與的武漢超算中心項目中,設計了喬木及散植灌木10種(表1),叢植灌木及地被14種(表2)。其中,下沉綠化范圍內采用了耐水濕及半耐水濕喬木4種,共31棵。耐水濕灌木及水生植物5種,共249平方米。

表1 超算中心喬、灌木工程量表

表2 超算中心灌木地被面積表

4.2 下沉綠地植物配置

注重不同植物種類的搭配,構建喬木、灌木、草本類、藤本類植物體系[16],打造豐富的植物結構層次和不同季節的觀賞效果。下沉綠化內不宜出現過多大型喬木,因此多將高大喬木品種種植在較為寬廣的區域,也能提高整體下沉綠地的林冠線,如垂柳、旱柳、檉柳、楓楊等。草本類植物是下沉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耐踐踏[17],可長期浸泡等特點,如狗牙根、雀稗等。

在本項目中,入口區及圍墻區下沉綠地植物配置如上圖所示(圖7),而設施設備區則采用了開敞簡潔的常綠草坪。入口區下沉綠化范圍內設計了自然式組團,采用耐水濕的木芙蓉及半耐水濕的桂花和紅葉石楠。桂花、紅葉石楠為中層喬木,木芙蓉為前景樹。另一組團采用了枇杷搭配木芙蓉,與之進行細微區分。入口區下沉綠化范圍內的地被則采用耐水濕地被八仙花、金絲桃以及德國鳶尾,同時也在組團外圍用水生植物金葉石菖蒲進行勾邊設計(圖8)。與上層喬木呼應的同時,也具備豐富的觀賞效果。圍墻區下沉綠化范圍內地被,采用帶狀灌木翠蘆莉(圖9)。翠蘆莉顏色微紫,花姿美麗,適應性強,栽培養護較簡單,耐旱和耐濕力均較強,種植位置能與圍墻進行呼應,于建筑周邊步道視角觀賞最佳。

圖7 入口區喬木配置平面圖(1∶300)

圖8 入口區地被配置平面圖(1∶300)

最后,下沉綠地植物配置除需謹慎考慮植物品種,也應充分分析其他因素對下沉綠地的影響。如氣候因素,降雨量對下沉綠地的美觀影響頗大,因此設計者不僅要考慮豐水期的景觀效果,也應考慮枯水期的觀賞性。植物品種不僅要適應濕潤環境,同時也應兼具一定的抗旱能力[18],使不同季節呈現出豐富各異的景觀。另外,在病蟲害防護上,需要注意將觀花、觀果、觀葉植物進行交錯搭配,選擇易生長、存活且具備較強抵抗力的植物品種,盡量避免病蟲害發生。

5 結語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打造良好的下沉綠地植物配置格局,并使之滿足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需求,是當下景觀綠化設計的重中之重。規范下沉綠地植物配置,有針對性地進行植物搭配,科學選種,嚴格養護管理流程,注重下沉綠地觀賞性營造,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不斷提升城市蓄水能力[19],最大限度發揮水資源利用效率。注重下沉綠化植物配置與人民生活需求相結合,遵循因地制宜、科學搭配、適地適樹、主次分明等設計原則,助力提升城市環境的調節能力,以真正發揮海綿城市的作用[20]。

猜你喜歡
耐水喬木綠地
耐水型PVA/紙基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表征
◆ 園林苗木
可進入式綠地的養護與管理的研究
老城區綠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區綠地提升為例
封面照片說明
杭州市區春季綠地對PM2.5消減作用的研究
走進綠地
沈陽市政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淺談園林喬木的移植
華藥高精度一級耐水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管填補國內空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