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高中英語語法 “教—學—評”一體化實踐方法略談

2023-12-29 03:55吳麗滿
校園英語·中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學習活動觀教—學—評語法教學

摘 要:語法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發展英語核心素養、提升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路徑。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語法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自我展示與成長的機會。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將語法教學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趯W習活動觀的高中語法教學能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獲得語法運用能力的提升,同時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關鍵詞:學習活動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教—學—評”一體化

作者簡介:吳麗滿,福建省晉江市磁灶中學。

“教—學—評”一體化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基于學生的發展,充分了解學生,幫助學生不斷提升思維層次,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將英語學習活動觀與“教—學—評”一體化相結合,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語法知識進行有效學習,發展他們的語言技能。英語學習觀下教師可以采取“教—學—評”一體化的方式打造高效語法教學課堂,提高語法教學的針對性與靈活性,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組織學習理解類活動,多手段呈現目標語法

英語學習理解類活動之于高中語法教學就是教師通過多種互動性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活動中全面掌握英語語法規則的同時,有效提升英語語法能力?!敖獭獙W—評”一體化下的學習理解類活動也是多樣化的,教師可利用PPT來展示語法知識點和例句,通過圖片和音視頻來輔助學生理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教師可利用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通過聽和看的方式加深對目標語法的理解。教師還可利用游戲和角色扮演等方法,鼓勵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和多元體驗,提高語法知識運用能力。

(一)采取多元教學法,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將語法知識與學生熟悉的課外閱讀材料相結合,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互幫互助,通過小組討論、分享體驗,增強語法學習效果。教師在呈現閱讀素材時還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讓學生體驗語法的實際應用場景。通過多元教學方法,更好地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法的能力。

虛擬語氣是高中英語語法的重要知識點,盡管在新教材中沒有專門的章節講述這一語法知識,但是在學生的聽力、閱讀、寫作訓練中經常遇到與虛擬語氣相關的表達。然而不少學生比較難以理解這一語法知識。在教學這一語法時,教師可先創設語法解謎活動,也就是說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考驗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解決謎題,這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增加對語法知識的認識。例如,教師先呈現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里至尊寶對紫霞仙子說的話“如果上天能給我一次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哪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教師讓學生盡可能地用英語去表達這段話,大多學生因為沒有因為沒有學過虛擬語氣無法準確表達。接著教師將上面的臺詞的英文表達形式呈現出來“If I were given another chance by God, I would say three words to that girl: ‘I love you.’ If I had to add a time limit to this love, I would hope that it would be ten thousand years! ”,借助具體的畫面,學生也能理解句子的含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設計不同難度的語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語法知識,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設計趣味性任務

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為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目標,教師要提升學習任務的趣味性,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成就感。教師可設計一些填空練習,比如讓學生進行If I Were A Boy的歌詞填空,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法知識的關注,還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歌詞內容。

仍以虛擬語氣的教學為例,教師播放歌曲If You Were A Teardrop,學生可以聽到優美的歌詞“If you were a teardrop, in my eye, for fear of losing you, I would never cry. And if the golden sun, should cease to shine its light, just one smile from you, would make my whole world bright?!甭犕旮枨?,教師可布置以任務:首先,要求學生識別If從句中的虛擬語氣,運用正確的時態和語氣完成填空。例如“If you ____a teardrop, I ____happier every day.(were;would be)”。其次,讓學生從歌詞中挑選一些包含虛擬語氣的句子,進一步地分析并總結虛擬語氣的運用規律。再次,教師讓學生選取歌詞中的一些關鍵句型或詞匯,更好地理解虛擬語氣的使用語境,例如“If I lost you, I would never cry.”。最后,教師可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運用虛擬語氣,比如有學生這樣表達“If you were a teardrop, how would I treat you?? Would I try to stop you from falling, or would I let you fall?”。

通過將語法學習任務與有趣的主題和活動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他們更好地吸收所學知識。通過設計與歌曲情境相聯系的任務,學生可以更加自然地理解和應用所學語法知識,有助于加深知識記憶,并提高語法運用的流暢性和準確性。

二、豐富應用實踐類活動,多方式操練目標語法知識

教師在開展語法教學時,要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要讓他們在語言實踐運用的過程中掌握語法知識,不能將語法學習變成簡單的記憶與機械的操練。比如,進行一般過去時與過去進行時的語法教學時,教師就可設計讓學生回憶和講述過去的事件的活動,在講述中學生可配合手勢和表情,運用一般過去時和過去進行時對故事展開描述。教師還可讓學生觀看一些討論歷史或講述過去發生的事情的視頻,讓學生觀察并分析其中一般過去時和過去進行時的用法。

(一)在游戲活動中推進評價

教師在開展語法教學時要激發學生的活力,挖掘他們的潛力,使學生在實踐應用中提升能力與素養。因此教師可將游戲活動與“教—學—評”一體化結合起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學生對中國航天事業以及航天英雄故事很感興趣,教師就可創設這樣的情境:楊利偉搭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要求學生能根據情境使用一般過去時或過去進行時來進行相應表達。每個學生都需要接著上一個學生的描述來繼續講述。如果學生無法繼續講述或說錯了時態或時間順序,就會被淘汰。比如,第一個學生說出“While the spaceship was circling the earth for the sixth time, Yang Liwei spoke with ground control in Gansu.”。接下來的學生可以說“While he was sleeping, the spaceship circled the earth twice.”,再接下來的學生可以說“When the spaceship was doing its seventh circle, Yang Liwei showed the flags of China.”。當然教師還可跳出教材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關日常生活情境的游戲活動,比如每個小組扮演超市中的一個角色,如收銀員、銷售員或顧客。學生可自己創設表演主題,運用一般過去時或過去進行時進行交流與合。

這些實踐類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增強了語法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多創設一些實踐應用類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和運用能力。學生在完成這些活動后可以進行自評與互評,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并讓他們更好地運用語法知識。

(二)在語篇活動中改革評價

傳統的語法教學過分強調語法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具體的實踐應用,因此不少學生不會運用語法知識。因此教師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要創設以“語篇為中心”的教學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語篇中的句子結構、語法知識和交際策略,可幫助學生從語篇中感知語法,提升語言應用能力。同樣地,借助語篇活動,“教—學—評”一體化目標更容易實現。

在虛擬語氣的教學中,教師可將If I Were A Boy歌曲中的歌詞呈現出來,讓學生感知其中的語法知識。學生對歌詞形式的語篇很感興趣,歌詞朗朗上口、旋律感強。教師讓學生圈出句子“If I were a boy even just for a day I'd roll out of bed in the morning”,以讓他們對這樣的語法結構有一定的認識。教師讓學生以“If I were a boy”或者“If I were a girl”開頭造句。女生通過小組合作編寫的句子有“If I were a boy, I would travel the world and see all the amazing sights; If I were a boy, I would pursue a career in medicine and help people in need; If I were a boy, I would learn how to play a musical instrument and write my own songs.”。男生通過小組討論中編寫的句子有“If I were a girl, I would fight for equal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women around the world; If I were a girl, I would use my voice to speak out on important issues and make a positive impact in my community.”。教師讓男女學生相互評價,也讓他們在評價中推進實踐應用類活動的順利開展。

可見教師將語篇與語法教學融合起來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示例,幫助他們理解語法知識的用法。通過這樣的融合教學,學生在增強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的同時也能提升語法應用能力,他們也更容易在積極參與和交流中推進“教—學—評”一體化。

三、開展遷移創新類活動,多途徑提升語法運用能力

在語法教學中,教師開展遷移創新類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語法知識的應用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法應用能力。

遷移創新類活動是教師在學生理解語法知識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的深度學習活動。它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在教材情境中理解與應用語法知識,還要能在陌生情境中遷移運用語法知識,解決更多問題。

(一)口頭匯報,因材施教,推進實踐

教師在開展遷移創新類活動時要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強,教師就可安排每個學生面向本組或者全班進行口頭匯報,以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遷移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在匯報之前,教師可先引導學生互相講解語法知識、相互點評講解,再以匯報的形式將語法知識與實際語言運用相結合,使學生在實際匯報的過程中,遷移知識,發展創新能力。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四冊 Unit 10“Connections”這一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的語法知識為passive forms in the past。教師呈現句子:This is an interesting novel which①was written by a famous writer in the 1940s. It was so attractive that it attracted many readers. Once it ②had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other languages, it became one of the best-sellers in the world. Soon the novel ③was being read across the world。學生是這樣講述的:1.加黑處①、②、③均為過去時態的被動語態;2.加黑處①為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其基本結構為:was/were+過去分詞;3.加黑處③為過去進行時的被動語態,其基本結構為:was/were being+過去分詞;加黑處②為過去完成時的被動語態,其基本結構為:had been+過去分詞。教師要求學生運用這些語法結構介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學生是這樣描述的“At 6:30 am every morning, I get out of bed and brush my teeth. The toothbrush and toothpaste were already prepared on the sink last night. Today, I had breakfast with my family. The food was being cooked by my mom while I was reading English. After breakfast, I packed my bag and left for school. Before I left, I checked that I had everything I need. My exercise books, keys, and meal ticket had been checked to make sure they were all there”。

通過這樣的遷移與創新活動,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語法知識,更好地運用語法知識進行語言實踐。因此教師要多創設類似的語言實踐活動,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建構寫作,運用語法,高效反饋

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融入寫作教學內容,以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教師可設定明確的寫作任務,如讓學生寫一篇短文,描述一張圖片或者講述一個故事等等。但教師在評估學生的寫作成果時,可以將能夠正確運用語法知識作為重要評價標準。寫作完成后,教師可讓學生互相檢查,并給予反饋和建議。這種方式可讓“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在課堂落地生根。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 Unit2“Sports and fitness”這一單元教學為例,這個單元的語法重點是relative clauses。教師先是呈現句子“Everyone knew Paul had real skills, and was someone who worked really hard and had a strong desire to play for the team”,讓學生關注其中的語法知識點。同時教師依據單元主題,讓學生運用定語從句的結構,寫一篇有關自己在運動與健身方面的文章。有學生是這樣寫的“Sports and fitnes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my life, which have brought me many benefits. The kind of sports that I enjoy the most is basketball, and I have been playing it since I was a child. Basketball, which is a team sport, requires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ayers. As I grew up playing basketball, I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which helps me in various areas of my life.”。教師可以將這篇文章向全班學生展示,全班共同修改,提升寫作質量。通過開展這些寫作活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知識,并將其應用到語言實踐運用中,通過適當的反饋方式來提高寫作技能。

四、結語

在英語活動觀的指導下,高中英語教師要及時更新語法教學理念,在具體的教學環節要將教、學、評三個方面的活動巧妙結合起來,優化語法教學。在語法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學習過程的生動化、交互性、綜合性等。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才能獲得豐富的語法學習體驗,進而實現自由探索與自我展示。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語法教學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表達欲望,從而促使所有學生在受到尊重的前提下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語法教學評一體化實踐研究教學”(項目編號:MJYKT2021-087)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戴健麗.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3(2):57-59.

[2]史旭花.活動理論視域下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J].英語教師,2023(3):180-184.

[3]何麗艷.大單元觀念下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寫作實踐 [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3(7):34-36.

猜你喜歡
學習活動觀教—學—評語法教學
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學—評”一致性實踐分析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課堂觀察助力高中地理課“教—學—評”的一致性
基于學習活動觀開展高中英語教學實踐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
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語法教學誤區及教學策略研究
翻轉課堂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