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敦煌李光桃

2023-12-29 08:54殷春馬希武常娟
落葉果樹 2023年6期
關鍵詞:敦煌市敦煌發展

殷春,馬希武,常娟

(甘肅省敦煌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敦煌 736200)

敦煌市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位于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界處,東經92°42′至95°30′,北緯39°38′至41°34′,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敦煌市總面積2.67萬km2,其中綠洲面積0.19萬km2,僅占總面積的7.18%[1]。敦煌市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屬于國際公認的黃金種植帶。敦煌自古以來水草豐美、宜農宜牧,早在4 000年前就已經開始農業開發,目前有1萬hm2以葡萄、桃、杏、蜜瓜等為主的特色林果帶,持有綠色標簽。2015年,敦煌入選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筆者考證了敦煌李光桃栽培的歷史淵源,簡介了李光桃果實的性狀表現、目前的栽培現狀,闡明了發展優勢,提出了做大做強敦煌李光桃產業的建議,為敦煌李光桃的發展提供指導性意見。

1 敦煌李光桃的歷史淵源

歷史上的敦煌“華戎所交”,一大都會[2]。曾經商賈云集、駝鈴叮咚,使美麗的中國絲綢和各種發明創造被大量輸送到西域、中亞、西亞乃至更遠的地方,西域的汗血馬、香料、各色珠寶及水果則經此傳入中國內地。唐朝時期,敦煌地區有耕地近2萬hm2(近30萬畝),糧食自給有余,還可外運。敦煌寫本《陰處士碑》記載,唐代敦煌地區果木林立。

李光桃原產于中國甘肅敦煌一帶[3],栽培歷史悠久,歷史上沿用實生繁殖,種質資源豐富。敦煌莫高窟第103窟、217窟為盛唐時期所建造,壁畫中有旅人駐馬欣賞桃花的畫面。莫高窟藏經洞《法藏敦煌西域文獻》中記載“面五升桃園栽樹子曰僧食用”。

唐耕耦、陸宏基通過對藏經洞藏于各國的敦煌文書編寫了《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跡釋錄》,釋錄中《后晉時代凈土寺諸色入破歷算會稿》載“粟三斗沽酒,大眾下桃來就僧統院分時,看判官等用”。西漢時期在敦煌境內建立了懸泉置,做為接通中原與西域諸國的重要驛站,遺址中發現桃核,表明敦煌早在2 200年前就有桃樹種植。

2 敦煌李光桃的性狀特點

李光桃是敦煌地方傳統優良果品。果面紫紅中含綠,綠中帶紅,呈胭脂色,又名紫胭桃。果皮光滑,色澤艷麗,無茸毛(圖1)。果肉白色,肉質硬脆,肉厚味香,味甘清香,汁液豐富。一般含糖量7%~15%,有機酸0.2%~0.9%,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機酸、粗纖維、蛋白質和脂肪,以及鈣、鐵、鉀等礦質成分。綜合性狀好,品質上乘,7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稀有的地方品種優勢為敦煌桃產業品牌打造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

圖1 敦煌李光桃結果狀

李光桃類型多樣,按果型可分為平頂、尖頂兩類;按核粘離可分為粘核、離核兩類;按果皮色澤分為青(綠)皮、綠黃皮、半黃色、黃紅色、紫胭色的李光桃;按果肉色澤分為綠白色、淡綠色、綠黃色、黃白色、綠粉紅色李光桃。

3 敦煌李光桃的發展現狀

3.1 栽培面積及產量

為更好地發揮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做精做強李光桃產業,近年來,敦煌市不斷加大李光桃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和市場品牌宣傳力度,探索建立李光桃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工作,進一步提升產量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壯大全產業鏈,促進全市桃產業穩步發展。目前全市李光桃總種植面積達1 000 hm2(1.5萬畝),年產桃3萬t左右,平均每666.7 m2收入1萬元以上。2012年,敦煌紫胭桃被甘肅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林木良種[4],紫胭桃是李光桃的一個優良品種。2022年金杏園、新時代2家合作社所生產的李光桃獲得綠色果品認證。

3.2 敦煌李光桃發展的優勢

土壤氣候條件獨特。敦煌深居戈壁沙漠腹地,平均海拔1 139 m,年平均氣溫9.9 ℃,日照時數3 257.9 h,日照百分率75%,降水量42.2 mm,蒸發量2 505 mm,無霜期152 d左右[1],屬暖溫帶干旱性氣候。境內多為砂質壤土,質地均勻,通透性好,酸堿適中。高溫、干燥、溫差大,獨特的自然氣候優勢,對桃病蟲害的發生也起到了抑制作用,為敦煌桃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條件。

內外市場廣闊。敦煌境內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鳴沙山月牙泉,以雅丹地貌為代表的敦煌世界地質公園,以及廣袤的沙漠、戈壁和西湖濕地等自然景觀;也有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古絲綢之路文化遺址陽關、玉門關,古軍事遺址漢長城、河倉城,絲路郵驛懸泉置等歷史遺跡,旅游資源豐富。2016年,敦煌入選首批10個“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名單,敦煌成為地質科學考察、歷史文化溯源、沙漠戈壁探險和休閑度假旅游的勝地,為敦煌桃產業發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3.3 敦煌李光桃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產業體系還不夠完善。目前,敦煌桃種植模式多以一家一戶的形式,種植品種結構相對單一,成熟期基本一致,銷售模式也是單打獨斗,在對接高端市場、提高售價方面動力不足。且敦煌李光桃銷售期短,又缺乏桃加工企業,所以大批量集中上市銷售時容易被壓級壓價。

二是品牌打造還不夠有力。敦煌李光桃在敦煌栽培歷史悠久,但是相比敦煌李廣杏、敦煌葡萄,李光桃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差距還較大,且目前全市還未有一家真正的桃產業專業合作社,造成桃品牌還不夠知名。

三是標準化生產水平還需要加強。目前敦煌市桃產業經營管理者年齡普遍在60歲左右,經營管理精力不足,且對新技術的學習能力不夠,導致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滿足于高產量、早上市,導致李光桃品質參差不齊,商品率不高。

4 敦煌李光桃產業發展規劃

2021年,在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的建議下,“十四五”期間,敦煌市成為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蘭州綜合試驗站的示范縣之一,這為敦煌市未來李光桃產業發展帶來機遇和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4.1 育良種,奠定產業發展基礎

敦煌李光桃的存在和栽培有 2 200 多年的歷史,長期的自然選擇和實生栽培,形成了許多類型,通過建立敦煌市李光桃種質資源庫,加強資源的普查和鑒定,加快資源品種優化步伐,篩選綜合性狀好、具有地方特質的優良品種;同時,在對資源評價、創新的基礎上加強品種的改良,為地方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種基礎。

4.2 優布局,形成產業規模效應

根據敦煌桃產業發展現有基礎和區域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整合資金、政策和人力,集中力量建設以七里鎮和月牙泉鎮為主的李光桃產業發展核心區,逐步推動其他適宜區域發展李光桃產業,形成一主多副的敦煌李光桃產業發展格局。

4.3 建基地,引領產業健康發展

在核心區域選擇月牙泉鎮鳴山村和七里鎮杜家墩村,建設良種與現代栽培技術相配套的標準化示范園(圖2)。圍繞抗旱、抗寒栽培,開展高效節水及水肥一體化、桃園覆蓋保墑及地力提升、樹形選擇與簡化修剪、重要病蟲害發生規律及綜合(綠色)防控等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引領產業健康發展。

圖2 鳴沙山下的李光桃基地

4.4 促融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信息服務、技術示范推廣,進一步強化桃產業核心區的示范引領、輻射帶動和產業融合,以“文化+”、“旅游+”、“互聯網+”模式引領敦煌桃產業朝著“為文而農、為游而農、為城而農”方向轉型升級。發展農家客棧、農家園、采摘園、影視基地和桃產業研學實踐基地等鄉村旅游產業,舉辦桃花節、蟠桃會、“桃王”大賽和“首桃”拍賣會等活動,促進產業發展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4.5 抓宣傳,提升產業品牌效應

與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密切合作,通過籌劃和組織召開敦煌李光桃產業發展研討、鑒評等具有影響力的會議,提升敦煌李光桃品牌影響力。依托敦煌文化旅游資源稟賦,將“敦煌李光桃”推向全國。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申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積極與北京、廣州、上海、武漢和長沙等地的大市場以及沃爾瑪、大潤發、華潤萬家、麥德龍和永輝等大型批發超市對接,宣傳、推介敦煌李光桃,不斷提升品牌效應。

4.6 延鏈條,推動產業持續壯大

持續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精深加工業,輻射帶動運輸、勞務等服務業發展,延伸價值鏈。通過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引進深加工企業,開發敦煌李光桃桃汁、桃脯、桃干和桃罐頭等加工產品;重視病蟲害綠色防控、預冷貯藏、寄遞服務等產-貯-運新技術應用,提高采后商品化處理水平,提升敦煌特色農產品附加值,不斷推動桃產業持續壯大,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敦煌市敦煌發展
基于改進Shapley值法的敦煌市葡萄產業鏈利潤分配研究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甘肅敦煌市新泉北釩多金屬礦床概略經濟評價
亮麗的敦煌
絕世敦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淺析智慧旅游建設中的媒介化發展策略——以敦煌市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