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類高校特色化發展比較與建設路徑研究

2023-12-29 01:41王彥銳
安康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特色化財經類辦學

王彥銳

(西安財經大學 高教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100)

在我國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過渡到普及化的過程中,高校辦學特色成為提升國家高等教育水平和高校核心競爭力的自覺追求。高校沒有特色,就沒有優勢;優勢不明顯,就沒有競爭力;競爭力不足,就會制約高校的可持續發展。財經類高校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大使命。面對激烈的內外部競爭、服務與“產品”的同質化,如何走差異化的錯位發展道路,構建和發展辦學特色,既是財經高校群體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更是一個個性問題。

一、高校特色化發展的內涵價值

(一)高校走特色化發展之路是適應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需求、克服同質化傾向的必然選擇

伴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高校面臨著嚴重的同質化發展問題和激烈競爭,為適應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需求,區別不同地區、科類和層次學校,克服高校同質化傾向,提高高校辦學水平,國家在政策層面持續引導高??茖W定位,走特色化發展道路。

2002年教育部開始進行“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在評估指標體系設計中便將“特色項目”作為一級指標,評價高校的辦學水平,引導高校重視特色化發展。2004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明確指出:“特色是指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發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2012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校要“強化特色,促進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長,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努力形成高等學??茖W定位、特色發展的局面?!?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強調,“建立完善的高等學校分類發展政策體系,引導高等學??茖W定位、特色發展”。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推進高校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茖W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021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了兩類四種評估方案,評估指標體系的定性指標設置了特色可選項,即引導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

以上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關于高校特色化發展的條文,正是國家基于我國高校數量眾多,目標定位、國家和地方需求、發展階段等都有較大差異方面上的考慮,充分尊重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和階段性發展特點,引導和激勵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長、特色發展,力求有效遏制“千校一面”的同質化傾向。

(二)高校辦學特色的內涵

特色,簡而言之就是“和而不同”“卓而不群”。大學的辦學特色是區別于其他高校的發展形式、內在品質和獨特的優質風貌。有學者指出,高校辦學特色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累、形成、創新和發展,在辦學理念中體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辦學行為中實踐,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強化,在學校局部工作中反映且深刻影響學校整體工作的,有別于其他學校且相對優勝并得到校內廣泛認可的一種辦學特征和發展方式[1]。辦學特色具有穩定性、發展性和系統性特征,穩定性體現在它是在長期的辦學歷史進程中積淀下來的辦學特征,發展性表現在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對高校提出新的需求,同時也為高校辦學特色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系統性要求高校在辦學特色的培育中要從不同維度的制度層面系統謀劃。

高校的特色化發展,就是堅持差異發展、錯位競爭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略,圍繞學校中心任務,在學科結構、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育國際化等方面精心培育特色,努力形成特色,大力彰顯特色,逐步形成不同其他高校的發展方式和比較優勢,成為全校上下共同的價值認知、目標追求,最終形成一種代代相傳的辦學傳統和學校文化[2]。高校的特色化發展與內涵發展是學校高質量發展一體兩面。內涵發展為高校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特色化發展有利于高校創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的核心競爭力。

二、財經類高校特色化發展比較分析

目前,中國有50余所財經類高校,其中教育部直屬的5 所大學分別是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都是原“211 工程”建設高校,也是僅有的5 所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的財經類高校,其余的40余所大學均為地方財經類高校。高校的辦學特色體現在不同維度,如治學方略、辦學理念、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學科布局等方面。下面分別從這幾個維度對財經類高校特色化發展進行比較分析。

(一)治學方略:高校辦學特色的頂層設計

治學方略是一所高校在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主動適應國家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的發展戰略,治學方略也是高校辦學特色培育形成的頂層設計。本文選擇9 所地方財經類高校治學方略為例進行比較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財經類高校治學方略一覽

表1 顯示,東北財經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天津商業大學、湖北經濟學院、山東工商學院9 所高校都明確把特色化辦學提升到學校發展戰略的高度。特色發展和特色興校是高校賴以生存與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未來走向。

(二)辦學理念:高校辦學特色的靈魂

辦學理念凝聚和體現了大學的愿景、價值追求和精神核心,同時也是一所大學辦學特色的靈魂。有些大學有明確的辦學理念,有些大學的辦學理念則凝結在校訓和大學精神里。校訓、大學精神及辦學理念是辦學主體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沉淀的獨到的理念和風格。本文選擇26所財經類高校辦學理念為例進行比較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顯示,財經類高校在辦學理念上普遍重視經世濟民,強調對國家社會的關切和貢獻,體現出財經類高校以教育服務國家社會,富裕民生的愿景。另外,財經類高校普遍重視對學生誠信和務實品質精神的培養,將“求真、務實、誠信”作為校訓,體現出財經類高校把求真、務實、誠信品質作為學校育人的文化自覺和價值追求。

(三)辦學定位:高校辦學特色的基礎

高校的辦學定位一般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辦學發展目標定位,就是一所高校遵循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在世界和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系統中對自身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的確立;二是辦學類型定位,這是一所高校在高等教育的譜系中的對自身位置的考量。我國的大學辦學類型大概分為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和教學型三類。三是辦學特色定位,這主要是高校在學科專業和科學創新研究兩方面體現出的發展優勢。本文選擇27所財經類高校辦學定位及發展目標為例進行比較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財經類高校辦學定位及發展目標一覽

表3中的27所財經高校的辦學定位都旗幟鮮明提出要把建設有特色的財經大學作為學校的發展目標,說明特色化發展已成為財經類高校的自覺追求。

(四)人才培養目標:高校辦學特色的價值取向

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在辦學定位的基礎上對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對人才培養過程起著導向作用,同時,一所大學的特色也應當優化人才培養過程,且應效果顯著。本文選擇17所財經類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為例進行比較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財經類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一覽

表4 顯示,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這5所財經類高校著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國際視野、創新能力的卓越人才或精英人才。而其他地方財經類高校的人才培養類型上一般落在應用、復合、創新人才三種類型并根據各自學校辦學定位進行組合,如山東財經大學、重慶工商大學人才培養類型定位是應用復合型人才,湖南工商大學、蘭州財經大學、廣東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河北經貿大學、新疆財經大學等學校注重應用型高級人才的培養。浙江工商大學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人文情懷、專業素養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大商科”人才?!按笊炭啤鞭k學特色具體體現為“工商融和、以文化人”,是指圍繞現實世界商務活動所有直接和間接的需要,全校傾其所能為其培養人才、發展知識、提供服務、傳承文化而形成的辦學特色[3]。浙江工商大學的“大商科”辦學特色為其他財經類高校辦學特色的培育提供了參考和借鑒價值。

(五)學科布局:高校辦學特色的核心

本文選擇5 所財經類高校學科布局為例進行比較分析,如表5所示。

表5 財經類高校學科布局一覽

表5 顯示,財經類高校在學科布局上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體和優勢學科,彰顯財經特色。圍繞財經特色,根據社會需求和學校戰略,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力度,構建大學科群,建設經、管、文、工、法、理、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生態體系,促進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如西南財經大學在學科上突出金融特色,北京工商大學以商科和輕工學科為特色,天津商業大學則具有鮮明的商科特色。

三、財經類高校特色化發展建設路徑

(一)科學做好頂層設計,推進高校辦學特色的系統謀劃

高校特色化發展要和學校辦學定位、實現高校內涵式發展、優化學科布局、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關乎學校發展的重要命題統籌考慮,在多項政策的系統實施中增強特色辦學的推進力度。頂層設計主要從整體戰略和強調執行力等方面規劃,同時要體現系統化、清晰化、可操控性等特征。

一是辦學理念上堅持“頂天”,即經世濟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服務于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富裕民生的愿景。表2 顯示,各財經類高校在辦學理念上都體現出經世濟民的共同價值追求和愿景。財經類高校從國家社會需求的全局角度著眼,立足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優勢,關注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肩負培養國家經濟社會所需要的高水平財經人才。

二是在辦學定位上要“立地”,即高校的定位要切合學校自身實際發展水平,適度超前,并有所創新。財經高校在明確自身定位的基礎上提出發展目標,同時在學校辦學定位中要明確特色辦學在高校發展中的意義,注重對于特色辦學發展目標、路徑及其走向的系統規劃,這樣才能培植財經類高?!昂投煌钡霓k學特色。

三是在辦學特色上要系統化,即從不同維度的政策制度層面支持保障特色辦學落地生根。完善的制度體系既是特色辦學的管理保障機制,更是一套執行系統,在完善制度的保障下,特色辦學的頂層設計才能整體推進、有效落實。學校不同層級的制度建設,如學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學科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科學研究發展規劃、各類獎勵制度等都要統籌考慮如何體現、孕育、凝練學校的辦學特色??傊?,完善系統化的制度體系為辦學特色建設提供物質、資源、時間等保障,不斷激活特色辦學活力,使辦學特色落地生根。

(二)構建基礎堅實、優勢學科突出、交叉融合、特色鮮明的學科生態體系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作為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重要的就在于學科建設水平和能力[4]。學科建設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和基本特色的重要指標。財經類高校要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堅持以學科立校為基礎,不斷強化學科發展戰略引領,著力構建基礎堅實、優勢突出、交叉融合、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學科生態體系。

一是要強化優勢、錘煉特色,執著于社會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與商學領域的發展,走專精化道路[5]。國家雙一流建設財經高校要著力將優勢學科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地方財經高校要努力將優勢學科提升至國內一流。財經類高校的主干學科是經濟管理類,繼續加強這兩類學科的建設是提升學校實力、影響力和學科實力的關鍵。

二是充分發揮辦學底蘊、特色和優勢,凝練學科方向和特色,創新學科建設平臺,形成結構合理、相互支撐、特色和優勢明顯的經管類學科群。

三是結合財經類高校定位與特色,建立學科交叉融合、動態優化、協調發展的機制,支持主干學科之間、主干學科與支撐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面向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積極培育扶持新的學科增長點,形成有利于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為國家、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學科整體布局結構。

四是確立優勢學科為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以及統計學,這三類學科是財經類高校在學科建設上的一個制高點。財經類高校在未來的學科建設中應將建設的重點放在理論經濟學、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和法學上,這是其學科建設增長點所在[6]。

(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彰顯財經人才培養特色

育人屬性是高校辦學特色的本質屬性[7]。大學辦學特色的價值之一是培養出與眾不同的有豐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財經類高校應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注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培育特色。

一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是大勢所趨[8]。財經類高校要主動適應數字化發展,應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商科”“大數據+統計學科”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國際化的財經專業人才,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打造財經、統計、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與優勢。

二是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準確凝練定位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凸顯專業培養特色。結合專業認證要求,加強理論基礎,加大相關信息科學類課程的比重,強化實踐與創新創業環節,突出財經、統計、管理專業實踐技能訓練,結合行業職業資格標準,形成融財經性、學術性、應用性為一體的開放性的人才培養方案。

三是優化調整課程體系?;贠BE 教育理念,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新文科”建設需要和人才培養目標,以與專業相關的職業知識技能需要和學生就業能力接軌為導向,建立能支持財經特色人才培養要求和符合專業認證要求的課程體系。建立健全新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課程以及實踐教育體系,把人才培養特色融入課程和實踐教育環節。在課程設置方面,精心結合學生興趣和學校辦學特色設置課程,健全、完善有關地域文化的課程,利用地域文化重組教學內容,增加與地方經濟、文化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9]。

(四)整合內外部資源,搭建特色化發展的共享協同創新平臺

高校特色化發展是協同合作的過程。當前,高校間的競爭已不僅僅是學校作為主體的競爭,而是大學所在地方政府、大學聯盟甚至校友及相關社會關系的組團競爭[10]。協同不僅是大學發展的必要條件,更是一種開放的辦學理念,應突破體制機制、地域制約和各種壁壘束縛,組建由政府部門、其他高校、行業企業、行業協會、校友等多方參與的外部資源平臺,形成一種多方主體參與的互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保障高校辦學特色得以實現的外部動力源。內部資源是校內不同系統各要素之間聯動形成的合力平臺,既包括內部子系統間各要素的交互作用,即學科、專業等結構要素與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等功能要素在目標統攝下的協調一致,以形成辦學特色的集聚力[11],又包括高校各職能部門、教輔部門、二級學院等的竭力合作、資源集成,使校內不同系統各要素之間協調統一,將辦學特色統籌規劃融入學校頂層設計、制度體系及師生員工的思想里,上下一盤棋謀劃學校的辦學特色。

搭建有利于特色辦學的政產研學協同創新平臺。財經類高校要依托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聚焦國家、區域、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與建設的重大現實問題,與政府機構、行業龍頭、行業協會等共同組建區域科技創新或文化創新平臺,構建政產學研用融合體,形成產教融合特色,為政府機構、行業、企業和社會管理部門提供具有重大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信息咨詢意見和政策建議,充分發揮學校在服務國家、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智囊團”與“決策庫”作用,在服務社會經濟文化轉型升級的同時更好地提升自身實力,在質量內涵建設中促進辦學特色的發展。

猜你喜歡
特色化財經類辦學
全員參與創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體系
基于多種模式的內蒙古農牧業特色化研究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打造特色化外匯風險管理體系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雙平臺嵌入式”的“糧味”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貼近生活的商業財經類期刊
財經類MBA院校案例研發隊伍建設研究
如何編寫個性與特色化的教案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