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2023-12-30 15:42徐萌徐茜妍李成龍
中國軍轉民 2023年9期
關鍵詞:實踐創新人才

徐萌 徐茜妍 李成龍

【摘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離不開優秀文化的浸潤,而科學家精神是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座精神“富礦”。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深入挖掘科學家精神創新旨歸,理論上梳理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同時實踐探索構建深度雙向融合育人模式,為各高校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科學家精神∣創新∣人才∣實踐

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2022年10月16日,習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1],對高校培養高質量創新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高校急需思考如何培養符合國家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實現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內涵:“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2]??茖W家精神蘊含的鮮明價值內核與大學生創新教育內容息息相關,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寶貴的教育資源[3]。大力弘揚和傳承科學家精神,并將其融入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對于提升教育質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4]。

一、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一)增強學生愛國精神

科學家精神要求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將這種家國情懷融入創新人才培養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增強學生主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意識[5]。

(二)激勵學生追求卓越

科學家精神鼓勵勇攀高峰、敢為人先。把這種精神滲透到創新人才培養中,可以激勵學生甘于坐“冷板凳”、敢于突破“卡脖子”難題、勇于做“挖井人”,積極投身于科研事業,為我國科技進步提供智力支撐[6]。

(三)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科學家精神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的內在動力[7]。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創新人才培養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探索未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應對日益復雜的科學技術難題和社會問題。

(四)培育學生科研道德

恪守科研道德是科學家精神的基礎。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科學家精神,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嚴謹治學、追求真理的科研觀念,有益于遏制學術失范現象,涵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8]。

(五)發揮團隊協作作用

科學家精神強調集智攻關、團結協作。在創新人才培養中融入科學家精神,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助力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促進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繁榮發展[9]。

(六)培養學生育人精神

科學家精神強調甘為人梯、獎掖后學。將這種精神內化于創新人才培養中,培養學生扶持后輩的品質,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為社會和國家的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10]。

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人”辦學使命,將科學家精神貫穿輻射到教育教學全過程,激發學生強大精神力量,培育新時代符合中國國情、傳承中國思想、具備中國風格、體現中國氣派的創新型人才[11]。

二、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一)以愛國奉獻為精神之魂,凝望許黨報國情懷,心系祖國不負時代要求

以黨為舵,足踐為行,開展支部黨日活動,不忘初心堅定愛國奉獻。學生黨支部聯動教師黨支部開展“守正自信永葆初心,創新自強勇毅前行”主題黨日活動,參觀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學習新四軍指戰員英勇作戰不怕犧牲和黃橋人民一心擁軍勇毅向前的奉獻精神,感受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迎難誕生、為國戰斗、向現代化進軍的光輝歷程。

以師為朋,德高為范,邀請學院優秀導師,專業思想錨定愛國奉獻。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做新時代的追夢人”主題公開課,從中國近代科學知識體系的發端引入,展示以民族復興為使命的奉獻精神;從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的局面展開,論述新中國成立時杰出科學家投身國家建設的愛國情懷;從改革開放后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延伸,講述自此“創新引領發展”的新時代科技強國夢想[12],引領青年學生主動擔起報國為民、賡續創新奮斗的的時代重任。

以業為精,實干為勤,聯通學院杰出院友,職業方向篤定愛國奉獻。一代代化院人以國家需求為導向,瞄準國際科學前沿,在各行各業奮力拼搏、開拓創新。學院公眾號開設“院友風采”專欄,舉辦百名院友談初心使命活動,分享他們鮮活的奮斗故事。以本學院本專業實例的職業選擇和人生導向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激勵學子砥礪前行,將榜樣力量轉化為不懈奮進的強大動力,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二)以敢闖會創為精神之鈣,凝注勇攀高峰心懷,創新引領助力攻堅克難

弘揚誠信嚴謹的科研文化,引導研究生端正學術態度。以“培育拔尖創新人才,深化學風建設”為中心,以名師優生為標桿,以主題班會、師生座談為媒介,發動多元育人,打造良好學術環境。組建專家宣講隊伍,圍繞“以信立人,以誠治學”主題開展線上線下宣講教育講座,呈現老師們嚴謹治學、誠信為本的學術態度,給予青年學子可親可感的榜樣力量,塑造嚴謹學術之風;開展“春風化語”優秀學子共話學術道德活動,借優秀學子之口,積極傳播正能量,引領積極向上的風氣。

提供兼容并包的科研空間,激發研究生拓展創新思維。對內舉辦葉脈書簽制作大賽、材料回收與資源綜合利用方案設計大賽、妙手生“化”化學創意征集大賽等,豐富學院科創活動,濃厚學院科創文化氛圍,積極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對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挑戰杯”“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以賽促學,以學促用,用激烈的比賽競爭碰撞創新思維的火花,用實踐的真刀真槍磨練動手能力。

交流曠日累時的科研經驗,助力研究生提高學習效率。開展系列研究生科研技能提升分享交流會。結合“科研心得、實用科研工具、期刊投稿經驗”等主題,講解X-MOL、SCI-HUB、中國國家圖書館等文獻管理工具使用技巧,結合實例演示如何使用Solidworks、Multiwfn、VMD等多種軟件進行繪圖。直系學長學姐結合實際案例,為低年級研究生帶來實用普適的經驗分享,助力研究生學習科研效率的提升。

(三)以協同育人為精神之橋,凝眸甘為人梯胸懷,賡續血脈呼喚時代新人

筑牢校內外科技交流平臺。依托學院博觀講堂,搭建高端學術交流平臺,組織“青年導師有約”“博士大講堂”“日常學術沙龍”“專家學者學術論壇”70余場,積極為學生拓寬學術視野。聯合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復旦大學開展“賡續紅色基因,講好時代故事”高校聯合宣講活動,以時代故事感召學子善思篤行的科創理念和學以報國的信念。

筑牢典型模范展示平臺。在學院公眾號開設“每月一星”專欄,分享“江蘇省三好學生”“校長獎章”“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等優秀學生先進事跡,發揮朋輩優秀榜樣引領作用,傳遞學生楷模精神。組建以學生骨干、優秀黨員、典型代表為主的高水平宣講隊伍,設立下拉式宣講菜單,開展先進事跡報告會,以典型示范為導向,傳遞青春蓬勃力量,營造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氛圍。

筑牢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平臺。學院軍工精神研習團扎根中國大地、筑牢軍工底色,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吉林省吉林一中、四川省樂山市沙坪鎮中心小學、貴州省水城縣營盤鄉營盤小學、新疆102團學校等多所大中小學攜手共建“對話大國重匠”思政課堂。用實際行動踐行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為學生注入強有力的紅色基因,埋下“擇己所愛,擇國所需”的種子,讓使命擔當薪火相傳。

三、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成效與啟示

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打造“許黨報國講奉獻”“求實創新敢攀登”“青藍接續樹典型”三個主題版塊的系列活動,深入挖掘科學家的時代內涵,實現科學家精神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通過推進科學家精神可視化、人格化、具象化、實效化,形成了“學術立院,文化育人”的濃厚氛圍,塑造了學生“艱苦奮斗、勇攀高峰”的科研創新精神。2022年度,學院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專利150余篇,在影響影子10以上的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學院在科創賽事上也是收獲滿滿,獲第十二屆“挑戰杯”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2項、銀獎1項;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高教主賽道國賽銅獎4項、省賽二等獎3項、省賽三等獎1項;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華為杯”第十八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1項;第七屆江蘇省大學生顆??萍紕撔麓筚愄氐泉?項、二等獎1項; 2022年江蘇省研究生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實踐大賽二等獎1項,形成了良好的科創育人格局。

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以科學家精神融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導向,從理論梳理和實踐探尋雙角度深度挖掘科學家精神中的創新因子,有效將線上線下、校內校外人才培養資源緊密有序的融為一體,是新時代、大背景、泛資源形勢下為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培養出具有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的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探索,為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有效借鑒。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 人民日報,2022-10-26(001).

[2]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8):20-24.

[3]丁俊萍,李慶.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科學家精神及其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No.255(03):66-72.

[4]劉在洲.科學家精神培養:引育大學生獻身科學事業的重要基石[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No.651(12):84-87.

[5]田永秀,朱利.老科學家的愛國觀探析及啟示[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04):106-113.

[6]本報評論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N]. 人民日報,2021-10-12(001).

[7]何鼎鼎.用科學家精神激發科技創新[J].科技傳播,2019,11(12):3.

[8]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22,36(03):19.

[9]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22,36(04):33.

[10]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甘為人梯 獎掖后學[N]. 深圳特區報,2019-06-20(A02).

[11]萬長松,程磊.新時代中國特色科學家精神的傳承與發展[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9(05):1-7.

[12]任文華,費艷穎,王越.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科學管理研究,2017,35(02):1-4.

【課題項目:202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以軍工文化與課程思政融合模式為目標導向,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生態系統的研究(2021JSJG300)】

(作者簡介:徐萌,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生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猜你喜歡
實踐創新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